多媒体界面设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
2004年/5 总第133
期
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充实传统人机界面技术而产生的。瞬息万变的数码时代,产品设计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信息产品的研发与制造。计算机科学的广泛应用,为智能产品的出现、升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在产品设计中,人与机相对独立,各自具有一套完整的智能认知系统,产品设计师要通过用户模型与心理模型的建立,完善用户界面设计,使其更加友好,让人与机器的合作更为高效和默契。就软件、网络界面设计而论,这可使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对话简洁迅速,减少障碍,进行准确的交流。通过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人们能在学习使用机器时快速入门,顺利地达到熟练和精通,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建立自信,激发创造性,体验成就感。
三、组织-机器界面与工业设计
科技与社会随时代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研究者所面对的人机系统亦日趋复杂。人机界面、用户界面等技术关注的重心倘若仅只限于人与机器之间所存在的界面问题,显然无法应对复杂系统所产生的难题。因此,在人机界面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于关注人机操作界面的同时,人机界面技术将人机系统扩展到社会、技术的大范畴中去了。
系统论将人机系统(乃至任何一个其感兴
趣的系统)放在社会-技术背景下来研究;这个系统是开放而灵活的,由诸多子系统构成,如人员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组织管理子系统及外部环境子系统等。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宏观人机工程学认为应以宏观、系统的角度来理解人机界面,人机界面的概念因此而由第一、第二阶段中人与机的工作界面扩大到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如设计、制造、装配、维修、管理等阶段。如果将人机工程学的考虑融入到系统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那么,首先要确定系统设计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其次,确定功能要求,决定人与机器的功能分配; 在设计阶段,须关注设计师与辅助设计机器之间的人机界面; 在生产、维修时,考虑工人作业环境中的人机关系,通过这些步骤建立起人机界面交换中的硬件与软件系统。与此同时,启动对操作者的培训工作,并将之列入到硬件与软件界面系统之中。
对于工业设计学科来说,在结合运用人体测量、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等的研究成果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成效,并已将其融入到操作界面设计之中,但组织-机器人机界面的研究做得却远远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也缺乏有效的实践。在设计中,惯常的模式是以人体测量、生理学等来设计硬件界面,依据符号学、设计心理学等从事软件界面设计。界面设计集中在产
品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人机界面设计范围内,而
制造、维护等在人机界面方面产生的问题尚未纳入专业视界之中。这或许主要由于一方面组织-机器界面本是一个新的概念,其本身的宏观人机工程学研究在国内外也才起步不久;另一方面应该说也与决策者对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地位缺少足够的重视有关。
人机工程学应用于工业设计领域,为现代设计加入了科学理性的成分。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人机工程学中的界面设计可谓一步步由微观到宏观逐次递进,而工业设计对人机界面的运用也由点向面展开,终将逐步地扩大到整个设计活动领域。界面设计将科学与艺术通过设计而密切地结合起来,在完善设计的同时,创造出充分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参考文献:
①Timothy Ore: Manual handling injury in a disability servicessetting. Applied Ergonomics,2003.34./②孙林岩等:“认知综合模型及在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7,31。/③Jennifer Preece,etc,刘晓晖等译:《交互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④方志刚:“人机交互技术综述”,《人类工效学》,1998,3。/⑤Per Langaa Jensen: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the planning of produ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 2002.29.
易晓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博士后
人类正在经历着信息技术革命,这是继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二次革命浪潮。起初,通过信息的电子化模拟来征服时间和空间,继而又实现了数字化的征服。信息革命引发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因特网是信息革命带来的宠儿。它最早诞生于美国国防部,目的是提高军事信息的沟通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从军事用途走向平民阶层。十年前,网络开始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起先,由于搭建网络的造价相当惊人,所以仅限于少数机构和用户专用。如今,网络已经触及普通的百姓生活,成为百姓获取信息的除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另一个有效手段。
本质上说,因特网是信息的媒介载体,充当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它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换平
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与传统的印刷媒介相比,网络媒体的信息活动空间空前拓宽,传播时间空前缩短。从古登堡1453年的第一本印刷本《圣经》到各类图书普及到欧洲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网络媒体在全球的普及仅仅用了近半个世纪,在中国较发达地区,也仅仅几年的时间;与电视、电影、广播、录音相比,表现形式呈现丰富性和多样性。电视具有声音、图像、文字综合表现形式,但电视对大量文字的表现不尽理想,节目时间也很受限制。广播和录音则以口头的方式传播信息,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节目时间也没有达到任意时间选播的程度。因特网似乎改变了以上媒介的种种不足,传播技术的发展征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传播信息正在发生去中心化过程,因特网正在将一个国家加速带进全球化进程,每个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信息。因特网为信息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在因特网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影像充分调动了用户的各类感觉器官,而不再是单一的听、说,或看。与此同时,因特网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特性和数据访问功能。图形、文字、声音、影像等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在服务器
储存器里,用户可以通过界面搜索工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数据;用户可以在网上阅读新闻、聊天、留言、玩Mud (Multi-UserDungeons多用户网络游戏)等。再者,因特网实现了资源共享。过去传统的信息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界限分明,因特网存在一种潜在的可能,就是促成了三位一体化趋势。如今,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我想提出的问题是,因特网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信息表现形式和手段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技术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呢?这是现今发展阶段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界面Interface
人类从创造文化那一刻起,与自然之间就存在一层膜(Membrane), 即“界面”。在英文字典里称之为“Interface”,inter意为“存在于……之间”;face意为“面”。人类通过这层界面来感知世界。
探讨网络人机信息交换的一个策略就是要考察这样一个“界面”。界面存在于人类和机器之间,互相排斥而又互相依存,将两个世界彼
术设计论坛
F o r u m o n A r t a n d D e s i g n
ART&DESIGN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