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规划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第1 讲绪论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保护区没有总体规划

很多自然保护区有没有总体规划,主要是一些省级及以下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更没有工程设计方案。如北京市一些县级的自然保护区。

2.”纸上保护区规划”现象严重。

上报审批时有文本的自然保护材料,材料齐全,但是不能够落到实处。

自然保护区实地既没有功能区的划分,也没有基础设施,没有管理机构,边界不清。

甚至连自然保护区的牌子都没有。

3.一些自然保护区规划不合理。

规划表现为“大、空、可操作性差”等。

功能区划分不合理,部分自然保护区出于发展的需要,批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要求调整功能区。开发活动强烈,严重违背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贪多图大,只能是规划,无法实现。

4.工程设计不实用、不协调。

为工程设计过于宏大,成为摆设,与自然保护区整体景观不协调。

工程不能给自然保护工作带来帮助,甚至带来负面影响。如不合理的道路建设,严重阻碍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迁移扩散等。

二、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1.定义: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

三、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

一般情况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湿地类型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域、一般保护区域2.保护工程规划与设计

界碑、界牌的设置、围网、围栏的设置与应用、濒危野生动植物救护工程

3.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

自然保护区办公楼的建设、保护站,检查站的建设4. 防火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防火区的评价与规划、防火瞭望塔的建设、防火道路的建设(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

5.科研与宣教工程规划与设计

6.生态旅游工程规划与设计

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旅游路线的规划;旅游基础设施的位置、风格;环保设施的布设

7.自然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1)自然资源的情况,如类型、数量。2)可能的利用方式。

8.自然保护区标识系统设计

保护系统标识、旅游系统标识、公共设施标识、其他标识……

9.生物廊道的设计

生物廊道的形式:生物通道,生境走廊?;廊道的位置、宽度;廊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四、单体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1.开展综合科学考察:

1) 动植物的情况,种类、数量等。2)植被的情况,类型、分布等。

3)社会经济情况,居民、产业、收入等。4)可持续发展的情况,资源类型,开发方式等。

2. 确定自然保护区类型。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易识别、查找;三大类九个类型。

3.功能区划分

1)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2)面积和位置的确定依据、方法。3)三区边界的确定。

4.工程设施的规划布局

保护管理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科研监测规划、多种经营规划、宣传教育规划、社区共管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5.建设投资预算:基础建设费用、仪器设备费用、管理费用

6.人员安排:要多少人?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第 2 讲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一些基本理论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1.1岛屿性

是生物地理所具备的普遍特征。许多自然生境都可看作是大小形状和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

有些陆地生境也可以看成是岛屿,例如林中的沼泽,被沙漠围绕的高山,被农田包围的林地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景观的片断化也是产生生境岛屿的重要原因。

1.2物种平衡理论

MacArthur 和Wilson (1963 1967)认为岛屿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完全取决于两个过程:即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来占据岛屿物种的灭绝。

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但物种的组成却不断变化和更新,这就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核心,所以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也称为平衡理论。

1.3岛屿生物学理论之面积效应

面积效应

对于某一岛屿而言,迁入率和灭绝率将随岛屿上物种的丰富度的增加而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

就不同的岛屿而言,物种的迁入率随岛屿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面积效应。

1.4岛屿生物学理论之距离效应

距离是衡量岛屿隔离程度的重要指标。即岛屿离陆地和其它岛屿越远,其上的物种数目就越少。

对于陆地岛屿来说绝对距离并非是决定岛屿隔离程度的唯一因素,这是因为动物在一年中不同的月份迁移的距离不同;不同的物种迁移能力不同,不同物种对于不同环境条件变化的反应和忍耐程度不同;植物资源多样性和生境质量也影响物种的迁入。

1.5岛屿生物学理论的应用

(1)保护区地点的选择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首先考虑选择具有最丰富物种的地方作为保护区。

特有种、受威胁种和濒危物种也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在选择保护区时,保护区内应有足够复杂的生境类型保证关键种的生存。

(2)确定保护区的面积

多数专家学者认为保护区的面积应根据关键种的种群密度对生境多样性的要求,遗传上的要求以及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来确定关键种能够维持生存的种群数量及其所需面积。不同的物种需要不同的领地范围。此外保护区周围的生态系统与保护区的相似性也是保护区面积确定时所要考虑的,如果保护区被相似的生态系统包围其面积可小一些,反之则适当增加保护区的面积。

案例:

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有680个物种的保护区,假设群落类型相同,每公顷物种数为60种。Log 680=0.25log A+log 60

log A= (Log 680-log 60)/ 0.25=4.2

A=10^4.2 =15848公顷

(3)保护区的形状

Wi1son 和Willis (1975)认为保护区的最佳形状是圆形应该避免狭长形的保护区。

虽然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不能直接预测什么形状的岛屿最好,但当我们考虑边缘效应时狭长的保护区不如圆形的好因为圆形可以减少边缘效应,另外狭长的保护区受人为的影响也大。

如果狭长的保护区包含较复杂的生境和植被类型狭长形保护区反而更好。

(4)一个大保护区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对此持中性态度,大多数的研究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几个小保护区好,这是因为大的岛屿含有更多的物种。

一般来说,那些完全依赖于当地植被需要大的领地和种群密度较低的物种很容易在小的保护区内灭绝。

但是反对者认为小保护区虽然容易发生物种的局部灭绝,但却使物种能在相对大的范围内得到保护。

因为如果将一个大保护区分成许多面积较小的保护区后有利于提高生物避免灾难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5)保护区之间的连接和廊道

一般认为几个保护区通过廊道连接起来要比几个相互隔离的保护区好,这是因为物种可以廊道为踏脚石岛不断地进入保护区内,从而补充局部的物种灭绝。

特别是那些需要领地较大的物种在单个小的保护区内不能维持其存活种群时廊道为扩大这些物种的领地面积提供了条件。

廊道还可以避免近交衰退,但是廊道有助于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火灾的扩散以及捕食动物的引入等。2.集合种群理论

2.1集合种群:

指在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镶嵌系统。

3.种群生存力分析(PVA)与最小可存活种群(MVP)3.1种群生存力分析:

是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种群以一定概率存在一定时间的研究。

3.2最小可存活种群(Shaffer,1981):

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本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3.3有效种群:

种群数量不一定就是有效种群的数量。当性别比例不对称时,计算有效种群可采用下列公式:

3.4种群生存力分析(PVA)与最小可存活种群(MVP)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

(1)物种的救护

通过计算种群生存力与最小可存活种群判断一个物种能否长期安全的存在于各然保护区内。

(2)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

确定目标种或关键种;

确定这些种的最小可存活种群;

根据种群密度和最小可存活种群确定最小面积。

目标种主要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特有野生动植物种类。

关键种也可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的有效种群的大小来估算保护区的适宜面积。这些关键种可包括食肉动物、重要的被捕食的动植物和对植物传播与传粉起作用的物种等。

一般情况下,脊椎动物的MVP值可以取7000;但兔类动物可以取3000,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可以取500。

动物学家提出,作为长期的保护策略,对一些大型动物来说,有效种群应保持在500个以上的数量。

一些植物学家认为,植物有效种群的下限为1000—4000个个体。

4.景观生态学理论

4.1景观的异质性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构成景观的具有三大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