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课时基本概念一课过知识点一焓变、热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2.焓变、反应热(1)焓(H)用于描述物质所具有能量的物理量。

(2)焓变(ΔH)ΔH=H(生成物)-H(反应物),单位kJ·mol-1。

(3)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单位kJ·mol-1。

(4)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有:ΔH=Q p。

(5)反应热、活化能图示①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H=E1-E2。

②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还有发光、放电等。

②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关系,而是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③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开始时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C +O 2=====点燃CO 2为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书写步骤知识点二燃烧热、中和热、能源1.燃烧热2.中和热(1)中和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中和热的测定①装置②计算公式(以50 mL 0.5 mol·L -1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反应为例)ΔH =-0.418(t 2-t 1)0.025 kJ·mol -1t 1——起始温度,t 2——终止温度。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重点知识梳理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重点知识梳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重点梳理一、化学反应与热能(一)常见的吸、放热反应1、放热反应:(1)定义: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2、吸热反应:(1)定义: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成为吸热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CO 22CO、C+H2O(g)CO+H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H2O+8H2O、NaHCO3+HCl=H2O+CO2↑+NaCl注: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均是化学反应。

NaOH固体溶于水、浓硫酸的稀释,属于放热过程,不属于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升华、蒸发等属于吸热过程,不属于吸热反应。

②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③在可逆反应中,如果正反应为吸热,则逆反应为放热(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微观: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 > 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 < 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注: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②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氯化钠溶于水的过程③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2、宏观: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判断(2)根据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能量变化大小关系判断(3)根据经验判断——常见的吸放热反应(4)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由稳定的物质(能量低)生成不稳定的物质(能量高)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三)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及能源现状1、人类对化学反应中热能的利用——燃烧(1)发现:始于火的发现(2)早期: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3)现代: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能源2、利用最多的化石燃料面临的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2)燃烧排放的粉尘、SO2、NO X、CO等造成了大气污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或放热。

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如:所有的燃烧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等。

2、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如:C与CO2、C与H2O、H2与CO2的反应等。

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判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2、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大多数化合反应、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中和反应等均为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非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水解反应等均为吸热反应。

3、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判断,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一般较剧烈,为放热反应;C与CO2、C与H2O等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需要较高温度才能进行,为吸热反应。

4、根据物质溶于水吸热或放热的性质判断,物质溶于水的过程往往有热效应发生。

如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

5、根据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判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

如化合反应一般是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分解反应一般是破坏化学键的过程,吸收能量。

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程度判断,电子转移方向与氧化还原方向相同时为放热反应;电子转移方向与氧化还原方向相反时为吸热反应。

7、根据可燃物的燃烧判断,可燃物燃烧一般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

8、根据中和热测定实验判断,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燃烧热的定义和燃烧热的符号1、燃烧热的定义:在25℃、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时也会以光能、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从化学键的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如果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就会放出能量;反之,如果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则需要吸收能量。

例如,燃烧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因为燃料和氧气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小于燃烧产物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

而像碳酸钙高温分解这样的反应则是吸热反应,因为分解所需的能量大于生成的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如氯化铵受热分解。

(2)一些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比如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3)以碳、氢气、一氧化碳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2、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如甲烷的燃烧。

(2)酸碱中和反应,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3)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例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4)大多数化合反应,比如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

三、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通常用符号ΔH 表示,单位是 kJ/mol。

如果ΔH 为正值,表示反应吸热;如果ΔH 为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例如,对于反应 H₂(g) + Cl₂(g) = 2HCl(g),ΔH =-1846 kJ/mol,表示每生成 2 mol HCl 气体,放出 1846 kJ 的热量。

四、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它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在于: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果是在 25℃、101 kPa 下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2. 反应热与焓变。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焓变(ΔH):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吸热反应:ΔH > 0。

- 放热反应:ΔH < 0。

3. 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以 C、CO、H₂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 书写注意事项。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l、s)。

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在 25℃、101kPa 条件下进行,可不注明)。

要注明ΔH 的正负号、数值和单位。

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 燃烧热。

定义: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kJ/mol。

注意:燃烧热是以 1mol 可燃物为标准进行测量的。

2. 中和热。

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单位:kJ/mol。

注意: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若有弱酸或弱碱参与,中和热数值偏小。

四、盖斯定律。

1. 内容。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 应用。

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得到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

五、能源。

1. 分类。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氢能等。

2. 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1页(共8页) 第2页 (共8页)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一、“有效碰撞”模型。

从物质结构‎变化上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旧的 断裂、新的 形成的过程‎。

1、有效碰撞: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反应物分子‎能够发生碰‎撞是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如果每次碰‎撞都是有效‎的话,任何反应都‎会在瞬间完‎成,而事实不是‎这样,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是有效的‎。

有效碰撞:能够导致化‎学键断裂,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要有效碰撞‎,要求分子必‎须具有足够‎高的能量。

我们把这样‎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反‎应物分子。

活化分子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吗? 。

还要求取向‎正确。

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 3、活化能:活化能 。

活化能的作‎用是 ,与课本第3‎页图中表示‎的哪部分能‎量相等? 参看教材所‎举的“公司贷款”一例: 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一‎般分子变为‎活化分子的‎难易,也就是化学‎反应的难易‎,它会影响反‎应热的大小‎吗? 结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 有关;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 的多少有关‎;活化分子的‎多少又与该‎反应的 大小有关。

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的,而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又‎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可以说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

那么,对于一个特‎定的反应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外‎部条件加以‎控制和利用‎。

活化能是决‎定化学反应‎难易的关键‎。

不同的化学‎反应,活化能差别‎很大。

一个具体的‎反应,活化能的值‎只能通过实‎验方法测得‎。

二.用“有效碰撞”模型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知道,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哪些知识点?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哪些知识点?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哪些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哪些知识点?化学反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化学这门学科中也是基础中的基础,自然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区域之一。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哪些知识点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即为焓变。

(3)符号:ΔH,单位:kJ/mol或kJ·molˉ1。

(4)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5)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H2(g)+?O2(g)=H2O(l)ΔH=-285.8kJ/mol表示在25℃,101k Pa,1molH2与?molO2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kJ。

注意事项:(1)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二、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kJ/mol三、反应热的.计算(1)盖斯定律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或者说,化学反应的的反应热只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反应热的计算常见方法:(1)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kJ/mol或kJ·mol-1。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梳理一、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就像两个人分手和重新找到新对象,那感觉肯定不一样,能量也有得有失呢。

2. 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吸热反应就像一个很“贪婪”的家伙,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才能进行反应,像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而放热反应则像个大方的人,在反应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热量,比如燃烧反应。

3. 热化学方程式可不能乱写哦。

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因为状态不同,能量也不同呢。

就像同样是水,液态水和气态水的能量就不一样。

而且反应热的数值要与方程式的系数相对应,系数加倍,反应热也要加倍,这就像是连锁反应一样。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像浓度啦,如果反应物浓度越大,就像人越多干活就越快一样,反应速率也会加快。

温度也是个重要因素,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得更快,反应速率也就上去了,就像大家在炎热的夏天会更活跃。

2. 化学平衡可有意思了。

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候,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这就像是两个人在拔河,两边的力量一样大,绳子就不动了。

平衡状态是动态的,不是反应停止了,而是正逆反应还在进行,只是速率相等。

3. 勒夏特列原理也很重要。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就像你要推一个东西,它会往反方向抵抗一下。

三、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完全的。

像醋酸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就像一群人里只有一部分人愿意去做一件事一样。

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衡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2. 水的电离也不能忽视。

水会微弱地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且在任何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就是水的离子积常数。

3. 盐类的水解是由于盐电离出的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从而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精华)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精华)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⑴符号——△H;⑵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键能越大,物质所含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键能越小,物质所含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H为“-”或△H<0。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钠与水的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盐的水解二、热化学方程式1.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⑴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⑵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 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⑷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⑸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2.注意点:⑴研究条件:25 ℃,101 kPa。

⑵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化合物。

⑶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

⑷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1易错易误再排查1.化学能与热能(1)放热反应不一定容易发生,如合成氨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才能发生;吸热反应不一定难发生,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在常温下能发生。

(2)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硫与铁的反应;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如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

(3)放热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NaOH固体的溶解和浓硫酸的稀释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吸热过程也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升华、蒸发等过程是吸热过程,但不是吸热反应。

(4)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与条件有关,但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

(5)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不一定都表现为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化学能也可以与光能、电能等发生转化。

(6)物质的化学键越牢固,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越多,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越多,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

(7)节能不是简单地减少能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其中节能的两个重要环节分别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能源的利用率。

2.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不一定都是金属电极,由于正极只起到导电作用,故也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

(2)由于原电池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只有自发的释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理论上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3)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4)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可以从电极材料活泼性、电极反应类型、外电路电子的流向、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和电极反应现象五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5)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除了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关,不要形成活泼电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如铝和镁作电极,酸性电解质中镁的活泼性大于铝,镁作负极,铝作正极;碱性电解质中铝的活泼性大于镁,铝作负极,镁作正极。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涉及能量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反应热:- 定义: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 测定方法: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通过热量计测量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 表示方法:通常用反应热的值ΔH表示,单位是焦耳(J)或千焦(kJ)。

- 绝热条件下的反应:- 定义: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即反应过程中不向外界环境传递热量。

- 特点:绝热条件下反应,反应热全部转化为内能变化。

- 反应焓变:- 定义:指在恒定温度下,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焓变化。

- 表示方法:通常用反应焓变的值ΔH表示,单位是焦耳(J)或千焦(kJ)。

- 计算方法:反应焓变可以通过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

2. 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热变化的方程式。

- 特点:热化学方程式中通过ΔH表示反应焓变,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所表示物质的热焓之和之差就是反应焓变的大小。

3. 反应焓变的计算反应焓变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反应焓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沿反应焓变链计算反应焓变;- 根据物质的标准热焓计算反应焓变。

4. 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也称能量守恒定律,指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能量不变。

- 表示方法:数学形式为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做功。

5.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 放热反应:- 定义: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反应。

- 特点:放热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系统的能量减少,周围环境温度上升。

- 吸热反应:- 定义: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 特点:吸热反应的反应热为正值,系统的能量增加,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以上是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①放出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②吸收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吸热或者放热。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自然氧化(如食物腐败)。

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②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①锌片(负极反应):22Zn e Zn -+-=,发生氧化反应;铜片(正极反应):222H e H +-+=↑,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 2++H 2↑②该装置中,电子由锌片出发,通过导线到铜片,电流由铜片出发,经过导线到锌片。

③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的原电池中,一般比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较不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本身不反应!)。

⑤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3、有电解质溶液;4、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min 或s 为单位。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变化则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特征。

在本文中,将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热化学1.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熵增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熵增定律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自发发生的过程会使系统的熵增加。

热力学第三定律则是指在绝对零度时,熵将会达到最小值。

2. 焓变焓变表示单位物质在单位压力下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的焓的变化。

焓变可以分为燃烧焓变、生成焓变、解离焓变等。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焓变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在实际应用中,焓变常用来表示反应的放热性质。

二、热力学计算1. 反应焓的计算根据反应热和反应物的量来计算反应焓变。

反应焓的计算公式为:ΔH = ∑(反应物的热化学方程式系数 ×反应热)2. 热力学性质计算利用热力学循环和吉布斯自由能的相关公式可以计算出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可以用于判断反应的可逆性和自发性。

三、热化学定律的应用1. 反应焓与化学平衡根据热力学定律,当一个化学反应达到热力学平衡时,反应焓为零。

这是因为在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自由能没有差异,即ΔG=0,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公式ΔG=ΔH-TΔS,当ΔG为零时,ΔH=TΔS。

2. 热化学与工业生产热化学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燃烧反应中释放的热能被利用于发电,驱动工业设备。

另外,热化学也广泛应用于冶金、炼油、化肥等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四、热化学与环境1. 燃烧反应与环境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如石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控制和减少燃烧反应带来的环境污染十分重要。

2. 能源的可再生与利用热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规则:反应热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右侧,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H=”连接。

反应热的单位一般为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应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比例,而非质量比例。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如固体、液体、气体、溶液等)应该明确标记。

四、燃烧热的计算1、燃烧热定义:单位质量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2、计算方法:燃烧热=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燃烧热=反应物的每摩尔能量-生成物的每摩尔能量3、燃烧热的应用: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质的燃烧性质,也可以用来计算燃料的热值和燃料的消耗量。

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密切相关,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和焓变是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概念,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重要工具。

燃烧热是描述物质燃烧性质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质的燃烧性质和计算燃料的热值和消耗量。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应用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1.在中学化学中使用的ΔH数据通常是在25℃、101Kpa 下的数据,因此不需要特别注明温度和压强。

2.必须注明ΔH的正负号,"+"表示吸热,"-"表示放热。

3.热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如"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

不需要使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

4.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物质量,而不是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已完成的反应数量,因此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

对于相同的物质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其ΔH也不同。

当化学计量数加倍时,ΔH也加倍。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6.对于化学式形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必须在化学式后面标明其名称,如C(s,石墨)。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
化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下是主要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 化学反应具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等特征。

2. 化学反应的类型
-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化合物。

- 分解反应:一个化合物分解成多个物质。

- 双替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 化学方程式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需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要相等。

4.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放热反应: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 吸热反应: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 可逆反应:既可以放热又可以吸热的反应。

5.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6.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
- 化学平衡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停止。

- 化学平衡常数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稳定值。

以上为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有帮助。

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1. 《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基本定义:化学反应在进行的时候,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有的反应会放出能量,就像燃烧,这就是放热反应;有的反应要吸收能量才能进行,就好比碳酸钙高温分解,这是吸热反应。

- ②重要程度:在化学学科里就像是主线一样。

无论是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还是在实际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能量利用方面,都超级重要。

- ③前置知识:要知道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像化学方程式这些。

举个例子,要是连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都不知道,那这个能量变化也就不好研究了。

-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中,咱们取暖的柴火燃烧,那就是放热反应提供热量。

在工业上,炼铁时焦炭的燃烧为反应提供热量也是利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基本定义:化学反应速率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化学平衡就好像一个跷跷板,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 ②重要程度:对化工生产特别关键。

要是能控制反应速率和平衡,就能提高产率、降低成本。

-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物质的量、浓度这些概念。

打个比方,你得知道一杯糖水里糖的浓度是多少,才能去研究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

- ④应用价值:在化工生产中,比如合成氨反应,要控制反应速率使反应既不太快发生危险,又不太慢影响产量;还要控制好平衡,让氨的产量更高。

二、知识体系1. ①知识图谱:在化学选修4里,这前两章就像是高楼大厦的基础部分。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从能量角度去理解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则是从快慢和反应程度方面去探讨化学反应。

- ②关联知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知识和后面要学的电化学等息息相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与化学实验、工业生产流程等联系紧密。

像在电解池中就涉及能量转化,而且溶液中离子反应的进行其实也存在反应速率和平衡的问题。

- ③重难点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计算、活化能的概念等是难点。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而能量是推动化学反应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与化学反应和能量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发生变化并转化成产物,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能量的变化主要包括反应热、吸热和放热等。

1. 反应热(ΔH)反应热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化学反应中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如果反应过程中吸热,即吸收能量,则反应热为正数;而如果反应过程中放热,即释放能量,则反应热为负数。

2. 反应焓变(ΔH)反应焓变也是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

反应焓变可通过实验测量或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反应焓变等于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焓的差值(ΔH=H(产物) - H(反应物))。

二、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决定着反应进行的快慢。

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密切的关系。

1. 活化能(Ea)活化能是指反应物形成转化为产物所需要克服的最小能量。

反应物中的分子在碰撞时必须具备一定能量,才能克服活化能的阻力,使化学反应发生。

2.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根据化学动力学理论,反应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也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使反应速率加快。

三、能量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化学反应在达到化学平衡后,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相互平衡。

能量与化学平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1. 平衡常数与反应热的关系在化学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和反应热(ΔH)的关系,当ΔG<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当ΔG>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2. 化学平衡与温度的关系根据利奥特里兹原理,当提高系统温度时,平衡系统会偏向于吸热方向,以吸收多余的热量;当降低系统温度时,平衡系统会偏向于放热方向,以释放多余的热量。

(完整版)化学变化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化学变化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化学变化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化学变化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的变化过程,而能量在化学变化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

以下是化学变化与能量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1. 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通过反应转化为生
成物。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反应结束后形成的
新物质。

2. 反应类型: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不同类型的反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方程式。

3. 反应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吸收能
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释放能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4. 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方程式中的ΔH表示焓变,正值表示吸热反应,负值表示放热反应。

5. 反应焓变:反应焓变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焓变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计算得出,常用单位是焦耳(J)或千焦(kJ)。

6. 熵变与自由能变:化学反应还涉及到熵变与自由能变。

熵变描述了系统的混乱程度变化,自由能变描述了系统可利用能量的变化。

7.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活化能是指反应物转变为过渡态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以上是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知识点总结。

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相关概念。

第一章_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总结

第一章_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知识总结复习: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能量变化(热能、电能、光能)。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热量(吸热和放热)。

而,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有热量释放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④燃烧反应;⑤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C+CO2;C+H2O;H2+CuO;Ba(OH)2·8H2O+NH4Cl;Fe+H2O(g);大部分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形成新的化学键。

而,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一般在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kJ•mol-12.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例如,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溶液就是体系,而盛溶液的烧杯和溶液之外的空气等便是环境。

3.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由焓变(ΔH)决定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

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H为“-”。

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

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H为“+”。

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将一个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1:在200℃,101kpa时,1mol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
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案
命题人组长签字评审领导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重点难点:
1、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燃烧热的计算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征和规律
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
特征:既有新物质生成又有能量的变化
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定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叫反应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常用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4、计算方法:△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据此,可将化学
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
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
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
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
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
能量
表示方法△H<0 △H>0
常见反应
类型
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置
换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
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
Ba(OH)2与NH4Cl的反应;
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的相对大小
(2)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并无直接关系。

许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也有部分
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在常温时就可以进行。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①要注明温度、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数据一般都是25℃、
101Kpa下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②必须注明△H的“+”与“-”。

“+”表示吸收热量,“-”表示放出热量。

③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
体,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

④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
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
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注意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物
质的量有关,所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

即对于相同的物质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其△H也不
同。

当化学计量数加倍时,△H也加倍。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
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⑥对于化学式形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还必须在化学是后面标明其名
称。

如C(s,石墨)
四、燃烧热
(1)概念: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注意】①对物质的量限制:必须是1mol:
②1mol纯物质是指1mol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
③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CO2(g);H→H2O(l);
S→SO2(g)等;
④物质的燃烧热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示物质燃烧热的△H<0 (2)表示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常出现分数。

五、中和热
1.定义: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注意:①稀溶液一般是指酸、碱的物质量浓度均小于或等于1mol·L-1;
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水; H+(aq)+OH-
(aq)=H2O(l);△H=-57.3KJ/mol表示强酸强碱稀溶液反
应的中和热
③弱酸弱碱因为电离时要吸热或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小
于对应酸碱的物质的量,所以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其
中和热△H>-57.3KJ/mol,表示中和热偏小。

④测定中和热实验关键因素:酸与碱充分反应;防止热量散
失,酸碱溶液浓度等。

如浓硫酸与碱反应测得中和热偏高。

2.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
学计量数
六、盖斯定律
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
的途径无关
反应热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
不同物质的能量(即焓)是不同的,对于物质的稳定性而言,存在着“能量越低越稳定”的规律。

七、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2、装置图
.
3、问题: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答案:
(1)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

(2)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3)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4)为了保证0.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 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若使盐酸过量,亦可。

八.高考题
1、(2014新课标I)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①2CH3OH(g)=CH3OCH3(g)+H2O(g) △H1=-23.9 kJ/mol 甲醇制烯烃反应②2CH3OH(g)=C2H4 (g)+2H2O(g) △H2=-29.1 kJ/mol 乙醇异构化反应③CH3CH2OH(g)=CH3OCH3(g) △H3=+50.7 kJ/mol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 (g)+H2O(g)=C2H5OH(g)的△H= -----------kJ/mol。

-45.5
2、(2014新课标II)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H2>△H3
B. △H1<△H3
C. △H1 + △H3 =△H2
D. △H1 + △H2 >△H3
3、(2014 四川)已知: 25℃、101kPa时,Mn(s)+O2(g)=MnO2(s) △H=-520 kJ/mol S(s)+O2(g)=SO2(g) △H=-297 kJ/mol
Mn(s)+S(s)+2O2(g)=MnSO4(s) △H=-1065 kJ/mol
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O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MnO2(s) + SO2(g) = MnSO4(s) △H=-248 kJ/mol
4、(2014 海南)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l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ΔH分别为436 kJ/mol、463 kJ/mol和
495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 (g) = H2(g) + 1/2O2(g); ΔH = -485 kJ/mol
B.H2O (g) = H2(g) + 1/2O2(g); ΔH = +485 kJ/mol
C.2H2(g) + O2 (g) = 2H2O(g);ΔH = +485 kJ/mol
D.2H2(g) + O 2(g) = 2H2O(g);ΔH = -485 kJ/mol
5、(2014 重庆)已知C(s)+H2O(g)=CO(g)+H2(g) ΔH=a kJ/mol 2C(s)+
O2(g)=2CO(g) ΔH=-220 kJ/mol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则a为( ) A.-332 B.-118 C.+350 D.+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