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池回淤经验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2 经验公式估算
限于基础资料的不充分,本研究又采用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对港池回淤进行估算,作为泥沙数学模型的补充印证。
主要采用的公式有:
(1)公式一:港池内有浅滩采用《海港水文规范》(JTJ311-97)中推荐的刘家驹公式进行计算[16] [17]:
⎥⎥⎦
⎤⎢⎢⎣⎡⎪⎪⎭⎫ ⎝⎛⎥⎥⎦⎤
⎢⎢⎣⎡⎪⎪⎭⎫ ⎝⎛-=3/103
21001021exp 1A A d d t s K P γω 式中:P 为时间t 0内港池底面的淤积强度,当t 0为一年时,称年淤积强度(m/a );
K 0为淤积常数,取值0.14~0.17;
ω为海水中悬浮泥沙的絮凝沉降速度(m/s );
s 1为进入港池的港外浑水平均含沙量(kg/m 3); t 0为淤积时间;
0γ为淤积物干容重(kg/m 3);
d 1为港池外一定范围水域的平均水深(m ); d 2为港池开挖后的平均水深(m );
A 为港池水下浅滩的水域面积(m 2),港池内无浅滩时令A=0; A 0为港池内总水域面积,包括港池及港内的水下浅滩(m 2); (2)公式二:采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罗肇森公式 [19],
θ
γαωn h h V V T S P cos 1
1212
1201*⎥⎥⎦
⎤⎢⎢⎣⎡⎪⎪⎭⎫ ⎝⎛⎪⎪⎭⎫ ⎝⎛-= 式中:1*S 为工程前水流挟沙力,以半潮平均计,按窦国仁公式计算; V 、h 分别为垂线平均流速(m/s )与相应水深(m ),V 1、V 2由数模
计算流场提供;下标1,2分别代表工程前后;T 为淤积历时(s );α为泥沙淤积沉降机率;ϑ为水流与挖槽轴线所交之锐角(°),n 为转数。
(3)公式三:采用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曹祖德公式
[23]
:
t B
q P h sy
210ηηγα=
式中:sy q 为单宽输沙率(kg/s·m ),θsin 11S H V q sy =;
1V 为开挖前流速(m/s );
1H 为开挖前中潮位下水深(m );
S 为年平均含沙量(kg/m 3)
; h α为水深折减系数,1
204
.021h h h H H ⎪
⎪⎭
⎫
⎝⎛=α;
2H 为开挖后中潮位下水深(m );
B 为航槽宽度;
1η由挟沙力控制的系数,⎥⎥⎦
⎤
⎢⎢⎣⎡⎪⎪⎭⎫ ⎝⎛⎪⎪⎭⎫ ⎝⎛-=2121211h h V V η; 2V 为开挖后流速(m/s );
2η为沿程沉降系数,)sin ex p(1112θ
ωααηH V B
h -
-=。
几种经验公式与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成果比较见表4-10。
由表4-10可见,罗肇森公式计算成果较数学模型大,不考虑流速影响的刘家驹公式计算成果较数学模型小许多,考虑泥沙沿程沉降的曹祖德公式计算成果介于两公式之间,略小于罗肇森公式计算成果。
分析原因:刘家驹公式忽略了水流流速对泥沙沉降的影响,计算回淤强度显然会偏小;罗肇森公式考虑了水流流速对泥沙沉降的作用,但对整个港池概化为一个平均流速,淤积中会包括一些本来可在较大流速下带走的泥沙,使计算结果偏大;曹祖德公式既考虑了水流流速对泥沙沉降的作用,又考虑了泥沙沿程沉降,计算结果应比罗肇森公式略小一些。
由于港池回淤与开挖深度和面积、水流流向等多种因素有关,几个经验公式都有不全面之处,而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可以模拟到许多经验公式无法考虑的细节因素,计算成果介于其中,是较为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