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多灾害区域分布: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涵盖了高山、
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丰富的地貌类型。
因此,中国
的自然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
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山火和沙尘暴等。
2.地理分布分异:自然灾害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
的地理差异。
一般来说,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更容易发生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更容易受到台风和洪水的影响。
3.季节性变化:中国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季节性变化。
比如,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梅雨
季节和夏季,干旱多发生在春季或秋季等。
这与中国的气
候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有关。
4.高灾害风险区域:中国也有一些高灾害风险的区域,比如
四川盆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地区。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地震、洪水、干旱和山地灾害等
威胁,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防灾减灾工作。
5.影响人口和经济: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和经
济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正因为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具有这些特征,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防灾措施、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措施等,可以减少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害事件。
由于中国位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样、地形变化剧烈等因素,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泛滥、雨水过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
长江、黄河和淮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尤以四川、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更为频繁。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还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
其中最严重的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豪雨对当地的农作物、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是台风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中国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干旱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势高、气候干燥,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灾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包括高山、丘陵、河流等地形,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
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土地下滑导致房屋和道路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的山区,雨水冲刷土壤形成泥石流,造成山洪、堰塞湖溃坝、村庄毁灭等后果。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是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中国应对自然 灾害面临的挑 战和未来发展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自然灾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地大物博,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如地震、洪涝、台风、干旱 等,应对难度大。
贫困地区抗灾能力薄弱:部分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较弱, 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预警系统建设不足:虽然中国在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不足,如预 警覆盖面不够广、预警准确率不够高等问题。
中国的自然灾害 及其应对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壹
和中 特国 点自
然 灾 害 的 类 型
贰
措中 施国
应 对 自 然 灾 害 的
叁
害中 中国 的在 成应 就对 和自 经然 验灾
肆
临中 的国 挑应 战对 和自 未然 来灾 发害 展面
中国自然灾害 的类型和特点
地震灾害
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特点:具有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害重等特点 应对措施: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提高建筑物抗震等级等 案例: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等
中国应对自然 灾害的措施
预警系统建设
预警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中国预警系统的建设历程 预警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机制 预警系统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救援工作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调配体系,确保救援物资及时到达灾区 加强应急救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气象灾害
暴雨: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常见,易引发洪涝灾害 干旱:中国北方地区常见,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供水 雷电: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多发,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冰雹:中国北方地区春季多发,对农作物和人员造成伤害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单元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 [人教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复习课)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原因:(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强度大:高于世界平均的频率
1、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
(1)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 发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 区面积广,滑坡泥石 流多发; (3)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4)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表现:
思考题:
找出我国旱灾、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低温 冷害、台风灾害的多发区?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
1、成灾人口多,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业灾情严重,东部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问题: 自然灾害的 成灾程度与人口 数量有何关系?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使得成灾人 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成 灾面积与播种 面积有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 种也集中在东部。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
1、成灾人口多,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业灾情严重,东部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3、我国东、西部灾情的差异
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
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青藏高原灾害带: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
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自然灾害为主
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
〖2021年整理〗《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优秀教案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谭浩、田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发表的指出,中国的自然灾害呈现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四大特点。
——灾害种类多。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
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出现过。
——分布地域广。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
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
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域因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发生频率高。
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
中国位于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森林和草原火灾时有发生。
——造成损失重。
1990—2021年19年间,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21多亿元人民币。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文字可编辑]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 港口造成灾情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 造成严重灾情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 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 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 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 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 业造成灾害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 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围湖造田
滥伐森林 陡坡开垦
水土 流失
泥沙 堆积
河流蓄洪 泄洪能力ຫໍສະໝຸດ 降下游低洼地 过度开发资产、人口等密度加大
加重 洪灾
二、风暴潮灾害 ——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主要危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 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 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 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发生在山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 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主要受灾 灾种 风险 灾情表现
洪涝、干旱、冷冻、 雪灾、旱灾、虫灾 风雹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灾害带 分布地区
环境特点
主要灾害
危
害
海洋灾 东部和南部 海洋环境 海域 害带
台风、风暴 对海洋渔业 潮、赤潮 和石油平台、 船舶、港口 造成灾情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2.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运动强烈;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尤其是夏威夷高压 势力的强弱及位置的移动,导致我国旱涝灾害频繁。
西 人口稀少,以畜牧业为主 北 部 灾情主要表现为
牲畜灾情。
东 南 部
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 种植业灾情严重
腾冲
我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及形成原因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地 形 土地类型 农业部门
畜牧业经 营方式
湿润、半湿润;平 原、丘陵 耕地面积大 种植业为主
舍饲、半舍饲,高 密度养畜
干旱、半干旱;高 原、山地 草原广阔 畜牧业为主 靠天养畜
①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 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 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②中国正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3.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明显
灾 旱 种 地域分布 原 因 黄淮海平原、 灾 东北平原为多 发区 长江中下游平 涝 原、黄淮海平 原为多发区 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应对策略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
贰
叁
肆
伍
添
的中
的中
的 中 交的中
加
类国
应国
预 国 流国国
目
型自
对自
防自
际自
录
与然
策然
措然
合然
文
特灾
略灾
施灾
作灾
本
点害
害
害
与害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中国自然灾害 的类型与特点
地震灾害
地震类型:构 造地震、火山 地震、塌陷地
震等
地震特点:突 发性强、破坏 力大、影响范
围广
地震危害:建 筑物倒塌、道 路桥梁损坏、
人员伤亡等
应对策略:加 强地震监测预 警、提高建筑 抗震性能、加 强应急救援能
力等
洪涝灾害
定义:由于强降雨、 冰雪融化或水库溃 坝等原因引起的江 河湖泊水量迅速增 加,水位急剧上涨 的自然现象。
特点:洪涝灾害具 有范围广、季节性 强、发生频率高、 危害严重等特点。
制定灾害风险区划 标准,明确不同区 域的灾害风险等级
加强灾害风险监测 和预警,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
加强灾害风险教育 和宣传,提高公众 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强化灾害防范意识和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技能 加强学校教育,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学校课程 加强社区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推广灾害防范技术和装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推广和应用抗灾能力强的建筑材料 和结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并解释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是 呈波动起伏。第(2)题,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 季节,农作物受灾影响最大。第(3)题,读图即可判断;寒潮是 冷空气的快速移动形成的,频次越高,冷空气活动越频繁,气 温越低。 答案:(1)C (2)D (3)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 温度低的年 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我国主要的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分布范围广 (1)特点 频率高、强度大
震源浅、危害大 (2)多发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 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分布不均,分为西部地震带和东部地震带 (3)分布
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分布
4.台风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至少在26℃ 以上)
(1)形成条件 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动力条件: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 升,水平方向上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时间: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
(2)时空特点 多(夏秋季节) 空间:东南沿海,势力强时也影响到北方 甚至内陆
(3)危害:造成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经济损失较大。 (4)登陆路径。
【知识拓展】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的原因分析
4.(2012·衡阳模拟)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增加
C.从西向东递减
D.从西向东增加
(2)寒潮来临时,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熏烟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
原因是( )
A.烟雾可以阻止寒潮前进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青藏高原 西藏、青海 以暴风雪、地震、寒潮、 灾害带 和四川西北部 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
——地域差异显著
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 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 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
东部 主要指 灾害带 第三级阶梯
季风环流不稳定
是中国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以东 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 中部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 最为复杂、地表 的第二级阶梯 灾害带 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 物质最不稳定的 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大斜坡地带 西北 灾害带 主要指西北 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 内陆地区 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是中国的干旱区 高原气候区 地势高、起伏大
农业灾情严重 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台风、寒潮、 低温冷害、 干旱、暴雨、 冰雹等
气象 灾害
气候条件
水文 灾害 地质 灾害 生物 灾害
暴雨洪涝、 风暴潮等
地震、滑坡 泥石流等
病虫害、鼠害
致 灾 因 子
地理位置 地形、地 质条件
西北灾害带
中 部 灾 害 带 东 部 灾 害 带 海 洋 灾 害 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雪灾 地震 滑坡、泥石流 洪涝 旱灾 台风、风暴潮 低温冷害
东 南 沿 海 灾 害 带
海 洋 灾 害 带
灾害带 海洋 灾害带
分布地区 主要指东部 和南部海域
主要灾害 以台风、风暴潮等 自然灾害为主
形成原因 受海洋环境的影响
东南沿海 连云港以南的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 受海洋与陆地 双重环境的影响 灾害带 东南沿海地区 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之三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二、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次频发、地域差异大、灾情严重,具体到地震灾害是分布广、分布不均、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与滑坡泥石流有链发现象;洪水灾害的特点是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旱灾则是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长的渐发性。
(1)种类多,几乎囊括了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各类灾害中,尤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
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1949年的2155年中,共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10~20年出现一次。
近40多年来,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灾害次,台风次,冷冻灾害次,都远远超过世界的平均频度。
在过去的40年中,一般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为4000万~4700万公顷,受灾害影响人口约2亿,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从千至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
1989~1992年的4年,年均损失约为全球20世纪90年代初年均损失500亿美元的1/4。
(3)时空分布广,灾害的地域组合明显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就宏观分布而言,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的干旱主要分开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多发生在夏季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广阔的东部季风区,集中在7大江河流域;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多发生在冬春干旱季节;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上;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在青藏高寒流地区尤为突出;台风、风暴潮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西南伴随地震、暴雨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山洪的集群发生。
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还呈现一定的共轭性。
比如,季风的强弱变化导致了南涝北旱或南旱北涝,以及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现象。
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统计,各种气象灾害平均发生频次呈增长趋势,20世纪的50年代是次,60年代为次,80年代达次。
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预防对策
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预防对策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域广阔,气候复杂多样,因此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中国的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总结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东部地区多为沿海地带,地势平坦,易受台风、洪涝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而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地势陡峭,易受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困扰。
南方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大,多遭受洪涝、暴雨等自然灾害。
北方地区则气候干旱,容易引发沙尘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
针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
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测,建立灾害遥感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
同时,加强土地整治,合理规划山区土地利用,防止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其次,加强防洪工作。
对于易发洪涝的地区,应建设防洪堤坝和河道整治工程,提高防洪能力。
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前预警并组织疏散。
此外,还应加强海岸带和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防范,严格控制沿海城市扩张,加强海岸带生态修复,提高抗台风和海啸的能力。
此外,中央政府还应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的统筹规划。
各级政府要加强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和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加强自然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共享,建立统一的灾害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为防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防灾救灾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我们应加强地质灾害防范、防洪工作和海岸带防护工作。
同时,中央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地域分异 滑坡、 西南为多发区 泥石流
原因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 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 东北地区为多 害 发区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 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 源地 濒临西北太平洋
中国六个灾害带 (P28)
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 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 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 发,再加上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 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由气象 灾害造成的。其关系表示如下:
东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 丘陵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西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高原、 山地 草原广阔 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 靠天养畜 方式 养畜 主要受灾灾 洪涝、干旱、冷冻、风 雪灾、旱灾、虫灾 种 雹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课堂小结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种特点——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 农业灾情严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学法指导】 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 排水速度有关。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 就容易形成洪水;反之则不会形成洪水。流域的汇水速度 与流域的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有关;河 道排水速度与河谷顺直程度、通畅程度、纵向坡度等因素 有关。
讲课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2.频率高: 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共 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 年有之。1949年以来,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 灾害5.8次,登陆台风7.0个,低温冻害2.5次,7级以上 地震1.3次,沿海重大风暴潮7次,较大的崩塌、滑坡、 泥石流每年近100次,严重农作物病虫害每隔3~4年发 生一次,森林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800万公顷,草原虫 鼠害每年发生2000万公顷,都远远超过世界平均频度。 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统计,我国自然灾害平均发生频率 呈增长趋势,如气象灾害50年代是19.56次,60年代为 26.20次,80年代达28.18次。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及台风影响地区
1.沿海灾害带:
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 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沿海灾害带
——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 太平洋地震带,是受海洋风暴潮、台风、 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 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 致我国沿海地区的旱涝灾害频繁。加之沿 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1%的人口,50%的大 中城市,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 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是 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探究活动】
2. 你如果发现了某处森林失火,除了应向当地政 府报告外,还可以向当地的什么专业管理部门报 告?
还可以向当地的林业局报告。
我国自然灾害区划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小题的相应空 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_______、______,在图中,地区I与地区III共有的自然灾害 A C 是 ___________ ( 多 项 选 择 ) ; 在 地 区 II 内 ________ 、 ABCF C 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Ⅳ D 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E 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 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_________,发 DE 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C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
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北、西南
泥石流、滑坡——西南
台风——东南沿海
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华北——旱涝、地震
华东、华南——台风、旱涝
西北——风沙、地震
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
东北——旱涝、低温灾害
2. 主要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中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
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
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
(2)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我国东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都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
农业灾情区域分布
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3.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4.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5.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①1、2、3和4灾害带位于季风区,以暴雨、洪水、内涝、台风、风暴潮、虫灾、冷冻等气象灾害为主要灾害(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影响),地震也是本区的主要灾种(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地壳运动活跃).
②第二级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这里是中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和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
③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北部有旱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
④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
同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的影响: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
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