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唐代的小说与讲唱文学

合集下载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1.1 复习笔记一、说话艺术1.说话及说话“四家”(1)说话“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说话”而来。

又因城市经济的繁荣、瓦舍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趋势。

(2)说话“四家”说话“四家”是指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即演说佛书;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与以叙事取胜的前三类有别。

所谓说话的家数,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2.话本(1)定义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

后世统称之为“话本”。

(2)类型①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

②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

③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兼有一定的故事性,如《宣和遗事》等。

二、小说话本1.现存的小说话本依据《醉翁谈录》《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等对宋元小说话本的记载,再与明人刻印的有关作品相互参证,比较可靠的宋元小说话本有《张生彩鸾灯传》《风月瑞仙亭》《杨温拦路虎传》《西湖三塔记》《简帖和尚》《合同文字记》《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等。

2.小说话本的体制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

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入话(得胜头回)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

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正话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或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

3.小说话本的题材(1)爱情故事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

像《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和《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与“诗礼传家”的闺秀们大相径庭。

中国古代文学 考研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 考研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为满足人文素养和文字应用的需要而设置的一门课程.这门课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具备用古代各种常见文体写作的能力.其跨度包括从先秦到近代文学的发展.内容上包括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作品选两大块.文学史重点介绍各种文学样式的演变,不同时代社会思潮对于文学的影响,有影响的作家及其作品,作品选重在欣赏有代表性的文学经典.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脉络与演变轨迹,各种文体的推衍生成;2,要求学习者熟悉,背诵大量的名篇佳作;3,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4,具备一定的诗文表达能力;5,将古代文学的学习与学生的现代生存相关联,注重其现代人格的培养.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文学现象的生成演变,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文学能力的模仿创造;2,教学难点:阅读能力,文学表达能力;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写作,文学理论,古代汉语.五,教学内容第1编先秦文学第1章先秦文学概述(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1.1先秦文学的界定1.2先秦文学的特征1.3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从宏观上了解先秦文学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特征;理清先秦文学的发展脉络.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先秦文学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2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2.1上古歌谣2.2神话传说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诗歌的起源及表现形式;掌握神话的基本特征.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神话的产生及特征.作业:神话产生的条件;神话对后世的影响.第3章《诗经》(1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3.1《诗经》概貌3.2《诗经》的主要内容3.3《诗经》的艺术成就3.4《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诗经》的一般常识;了解《诗经》与周代政治文化的关系;熟练背诵和分析一些相关篇目.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诗经》与周代礼乐政治的关系;《诗经》艺术形式与音乐的关系.作业:1,复沓章法与音乐有何关系2,《诗经》得以流传的原因是什么3,举例说明什么是赋比兴4,抄录30篇,背诵10篇作品.第4章历史散文(1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4.1叙事散文的萌芽与发展演变4.2《左传》4.3《国语》4.4《战国策》4.5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勃兴的文化背景;通过名篇的学习,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辩论技巧.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历史散文的叙事技巧.作业:用文言写一篇短文;简述《左传》的叙事技巧;背诵《苏秦始将连横》前两段.第5章诸子散文(1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5.1诸子散文的产生与发展5.2孔子与《论语》5.3墨翟与《墨子》5.4孟轲与《孟子》5.5庄周与《庄子》5.6荀况与《荀子》5.7韩非和《韩非子》5.8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其产生背景;学习诸子的写作技巧,锻炼敏锐而缜密的思维,提高分析能力.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儒家,道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影响;《孟子》的论辩技巧;《庄子》的寓言艺术.作业:1,简述儒家,道家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2,背诵《论语》中有关学习,教育,交友,修身的代表篇章;3,背诵《逍遥游》前三段;简答《逍遥游》的结构艺术.第6章屈原和楚辞(9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6.1楚辞的形成6.2屈原的生平及作品6.3《离骚》6.4《九章》,《九歌》,《招魂》及《天问》6.5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楚辞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文体特征;学习运用楚辞这种形式抒情.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楚辞体的表达方式和技巧;《离骚》的主题及比兴艺术.作业:比较《离骚》与《诗经》的比兴艺术;背诵《离骚》第一大部分;尝试用离骚体写作一篇短文.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1章秦汉散文(4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1.1李斯与秦代散文1.2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1.3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1.4东汉散文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和掌握秦及汉代散文的发展概况;结合两汉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把握不同阶段,不同体式散文的特色及成就;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秦汉政论散文铺排夸饰的特点.第2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10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2.1司马迁生平及创作2.2《史记》的史学思想及体例特色2.3《史记》的文学成就2.4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2.5两汉史传散文的地位和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史传文学的特质;了解司马迁经历对《史记》创作的影响;掌握《史记》,《汉书》在叙事,写人方面的成就及不同风格特点.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史记》,《汉书》的异同;对司马迁修史理想及"实录"精神的认识和评价;《史记》,《汉书》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特点.作业:1,《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试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刻画人物的艺术技巧.4,比较《史记》和《汉书》的异同.第3章汉代辞赋(4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3.1赋体的形成与发展3.2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势3.3司马相如3.4扬雄与西汉中后期辞赋作家3.5东汉辞赋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赋的体制特点及其发展演变;了解汉代辞赋繁荣的原因;掌握汉赋内容和艺术特征,正确认识汉赋的价值和意义.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汉赋的发展流变及代表作品;汉赋(大赋)的美学特征.第4章汉代诗歌(4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4.1乐府民歌4.2五言诗的起源4.3《古诗十九首》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乐府的职能,五言诗的起源,发展等相关知识;掌握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体会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艺术;《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及表达技巧.作业:1,与《诗经》相比,乐府民歌在艺术上有何新发展2,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3,抄录,背诵10首汉代诗歌名篇.4,模仿《古诗十九首》的形式写3首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1章建安文学(5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1.1曹操与曹丕1.2曹植1.3"建安七子"与蔡琰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建安风骨的形成,掌握"三曹"诗歌的内容与艺术.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建安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诗歌的影响;曹操的拟乐府诗;曹植诗的艺术成就.作业:1,形成曹操诗歌古直悲凉风格的原因2,简述曹丕在诗歌史上的贡献.3,如何理解钟嵘对曹植诗的评价第2章正始文学(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2.1正始之音2.2阮籍与嵇康2.3"竹林七贤"其他作家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正始时局对诗歌的影响;理解阮籍诗的玄远遥深,嵇康诗的理想色彩.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正始时局对诗歌的影响;阮籍的《咏怀》组诗.作业:1,正始时局对诗歌产生了哪些影响2,如何理解阮籍诗的"阮旨遥深"3,为什么说嵇康诗是四言诗的中兴第3章两晋文学(4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3.1太康诗风3.2左思与刘琨3.3游仙诗与玄言诗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太康诗风及玄言诗的特点;左思咏史诗,刘琨诗,郭璞游仙诗的特点.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第4章杰出诗人陶渊明(4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4.1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4.2陶渊明的田园诗4.3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境界及其诗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作业:1,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2,简述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3,试述陶渊明的圣人情结.第5章南北朝文学(6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5.1谢灵运,鲍照5.2谢脁与齐梁诗5.3梁陈"宫体诗"5.4庾信与北朝文人诗5.5南北朝民歌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南北朝文人诗,骈文与辞赋的发展线索,特点,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南北朝民歌兴盛的原因及特点;.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谢灵运,鲍照,谢脁的诗歌成就;宫体诗的特点;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与特色.第6章魏晋南北朝小说(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6.1志怪小说6.2志人小说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原因;志怪,志人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原因;《搜神记》与《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第7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7.1《典论·论文》与《文赋》7.2刘勰《文心雕龙》7.3钟嵘《诗品》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兴盛的原因;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等人在文学批评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的主要观点.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1章初唐诗歌(5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1.1隋及初唐诗歌概述1.2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定型1.3初唐四杰与陈子昂的诗歌贡献1.4刘希夷与张若虚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初唐诗坛的发展脉络;律诗体制的完善过程.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近体诗尤其律诗的体制特点;沈宋,四杰等诗歌的艺术贡献.作业:1,简述律诗体式与诗歌声情之关系.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四杰诗歌的总体特色.3,背诵《春江花月夜》.第2章盛唐诗坛与李白(9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2.1盛唐诗坛概述2.2王孟与山水田园诗派2.3高岑与边塞诗派2.4天才诗人李白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盛唐诗歌的演进轨迹,把握几大诗人的艺术表现;诵读大量诗篇,把握古典诗歌的体式特征及代表诗人的艺术特色,逐步提升诗歌审美能力.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盛唐山水田园诗与六朝文学之关系;李白诗歌的个性气质.作业:1,简述山水田园诗与盛唐文化之关系.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3,抄录并背诵王,孟,李白诗歌30首.第3章杜甫与中唐诗坛(9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3.1中唐诗坛概说3.2一代诗圣杜甫3.3韩孟诗派3.4元白诗派3.5刘禹锡与柳宗元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安史之乱对唐诗的影响,中唐诗坛丰富的诗歌景象.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特色;贬谪诗内涵;白居易的感伤诗;李贺的诗歌特色等.作业:1,具体论述杜甫诗歌的集大成特点.2,简述元和大量贬谪诗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风格.3,抄录,背诵中唐诗歌名篇30首.第4章晚唐诗文(4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4.1晚唐诗文概述4.2李商隐4.3杜牧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晚唐衰世对于诗歌的影响;以及小李杜的诗歌状况.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杜牧,李商隐的诗歌个性,尤其是二人的近体诗成就.作业:1,抄录,背诵小李杜诗歌名篇15首.2,李商隐绮丽朦胧的诗风表现及成因.第五章唐五代词(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5.1敦煌曲子词与唐代文人词5.2西蜀词坛5.3南唐词坛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燕乐的兴起与词的起源关系,敦煌曲子词,文人词的参与与发展.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词的起源问题;温,韦词的艺术特点;李煜词的境界开拓.作业:1,词与诗比,其特质表现.2,论述李煜词的本色美.第6章古文运动(4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6.1古文运动的兴起6.2韩愈的古文成就6.3柳宗元的古文成就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古文运动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及韩,柳等人的理论实践.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韩愈,柳宗元的散文成就与影响.作业:阅读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名篇.第7章唐代小说与讲唱文学(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7.1唐传奇与讲唱文学概述7.2唐传奇的主要作家及作品7.3唐传奇的地位与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唐传奇的体制特点及其发展历程;了解主要作家作品.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唐传奇的兴盛原因;传奇作品的文学成就与影响.作业:阅读唐传奇名篇.第五编宋代文学第1章北宋初期文学(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1.1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1.2北宋初期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宋初三大诗歌流派的特点;寇准,王禹偁等人的小令词.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宋诗对唐诗的继承与发展.作业:阅读欣赏宋初诗词名篇.第2章苏轼与北宋中期的文学变革(10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2.1北宋中期诗文概述2.2北宋中期词坛2.3欧阳修,王安石2.4一代大家苏轼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北宋中期诗文发展脉络以及词坛状况,诵读并品味相关的诗词作品.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宋诗在系列诗人努力下形成的自家特色;晏,欧等人对于小令词的贡献;柳永对于词的新变;苏轼在文学上的多元成就及影响.作业:1,简述北宋前期婉约词的艺术特质.2,简述苏轼人格,思想的现实意义.3,论述苏轼的各体文学成就.4,背诵北宋前中期诗词名篇30首.第3章北宋后期文学(5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3.1黄庭坚与江西诗派3.2北宋后期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江西诗派的理论纲领与创作风格;北宋后期词坛发展脉络及状况.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黄庭坚诗歌奇崛瘦硬的艺术特色;秦观词的深情沉郁,贺铸词的秾丽爽快;周邦彦词的富艳精工.作业:1,江西诗派对宋诗特色形成的影响2,秦观,周邦彦词的抒情手法第4章南宋初期文学(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4.1南宋初期诗词4.2一代词宗李清照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南渡时期诗坛状况;具有时代色彩的张元干,张孝祥的词作;李清照的词学成就.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词学大家李清照的创作经历与不凡追求;易安体的个性气质.作业:1,李清照的创作经历与词学特色2,抄录并背诵李清照代表词作10首.第5章南宋中期文学(6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5.1南宋中兴四大诗人5.2辛弃疾及辛派词人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南宋中期诗坛状况,尤其是中兴四大诗人的表现;了解辛弃疾及其他词人的创作.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诚斋体的艺术内涵;范成大田园诗的特色;陆游诗歌的多元化风格;稼轩体的艺术个性.作业:1,论述诚斋体与天然情趣的关系.2,论述范成大田园诗的变迁.第6章南宋后期文学(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6.1南宋后期词人6.2南宋后期诗坛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南宋后期词坛状况;以江湖诗派为代表的诗坛情形;宋末以文天祥为首的爱国诗人.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姜夔词的清空典雅风格;吴文英词的密丽晦涩色彩;宋末遗民词人.作业:阅读欣赏姜夔,吴文英的代表词作.第7章辽金文学(1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7.1辽代文学概述7.2元好问与金诗词7.3《西厢记诸宫调》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辽,金文学的发展概况;元好问的诗歌及诗论;《西厢记诸宫调》的题材来源与体制特点.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元好问的丧乱诗;诸宫调的体制特点与董西厢的艺术成就.作业:1,元好问诗与其理论"国家不幸诗家幸"之关系2,阅读董西厢.第六编元代文学第1章关汉卿与元代前期杂剧(6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1.1元杂剧的兴起1.2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1.3王实甫与西厢记1.4白朴,马致远及其他杂剧作家的创作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关汉卿戏剧创作的特点,特别是悲剧创作与历史剧创作的风格;了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关汉卿的婚恋剧创作;窦娥悲剧形象及婚恋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作业:1,窦娥悲剧形象分析.2,阅读《西厢记》.第2章元后期杂剧(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2.1郑光祖的杂剧2.2秦简夫及其他作家作品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郑光祖的杂剧及其他作家作品.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倩女离魂》.作业:阅读《倩女离魂》.第3章元代散曲(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3.1散曲的兴起和特点3.2元代前期散曲3.3元代后期散曲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散曲的基础知识;熟练背诵和分析一些相关篇目.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散曲的艺术特点.作业:背诵5篇作品.第4章元代诗文(1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4.1元代诗文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元代诗文的发展线索.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元代诗文的特点.作业:阅读名家诗文作品.第5章元代南戏(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5.1南戏的形成和发展5.2高明的《琵琶记》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琵琶记》的艺术特点.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赵五娘,蔡伯喈形象塑造.作业:阅读《琵琶记》.第七编明代文学第1章概述(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1.1社会概况1.2明代诗歌1.3明代散文1.4明代戏剧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明代重要诗文流派;明代戏剧发展脉络.第2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2.1章回体的形成2.2《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及版本2.3"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2.4《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2.5《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三国演义》的成书及"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学习《三国演义》的艺术表现技巧.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作业:通读整部小说;分析第21回.第3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3.1《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及版本3.2《水浒传》的思想内容3.3《水浒传》的艺术成就3.4《水浒传》的地位及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水浒传》绿林文化精神的形成,学习其艺术表现.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水浒传》的绿林文化精神;人物塑造艺术.作业:通读《水浒传》;分析景阳岗武松打虎一节的视角艺术.第4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4.1《西游记》的成书,作者及版本4.2《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及原型精神4.3《西游记》的艺术成就4.4《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西游记》的成书,内容与艺术.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西游记》的原型精神,艺术成就.作业:通读《西游记》.第5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5.1 《金瓶梅》的成书,作者及版本5.2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5.3《金瓶梅》的艺术成就5.4《金瓶梅》的续书及其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金瓶梅》的内容与社会意义;了解明代其他长篇小说的发展.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金瓶梅》的思想及艺术.作业:阅读《金瓶梅》.第6章"三言"," 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6.1宋元话本概述6.2拟话本小说的产生及特点6.3冯梦龙和"三言"6.4凌蒙初与"二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话本及拟话本的区别;把握"三言","二拍"描写世俗人情的内容及其艺术特点.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三言","二拍"的"重商"与"重情"思想.作业:阅读相关篇目.第7章汤显祖与《牡丹亭》(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7.1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7.2 《牡丹亭》7.3汤显祖的其他剧作7.4汤显祖的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汤显祖的戏剧思想;《牡丹亭》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反抗和否定.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至情女子"杜丽娘"形象的塑造;《牡丹亭》的独特艺术.作业:阅读《牡丹亭》.第八编清代文学第1章清代文学概述(3学时)本章教学内容:1.1清代社会概况1.2清代诗词文1.3戏剧1.4小说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演变.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清代诗词文流派.第2章《聊斋志异》(3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2.1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2.2《聊斋志异》的内容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2.3《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2.4地位与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聊斋志异》的内容及艺术成就.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神鬼世界的内涵.作业:阅读《聊斋志异》有关篇章.第3章《儒林外史》(2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3.1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3.2《儒林外史》的文人群体形象3.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儒林外史》思想及艺术特点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儒林外史》的艺术特点.作业:阅读相关回目.第4章《红楼梦》(4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4.1曹雪芹的生平与创作4.2"红学"概况4.3 《红楼梦》的思想意义4.4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及艺术特点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红楼梦》的艺术特点.第5章《长生殿》,《桃花扇》与清代前中期戏剧(4学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5.1洪升与《长生殿》5.2孔尚任与《桃花扇》5.3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长生殿》与《桃花扇》的思想及艺术特色;李渔的戏剧思想.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长生殿》的主旨;《桃花扇》的结构.作业:1,阅读《长生殿》,《桃花扇》.2,分析《桃花扇》的戏剧结构.第6章近代文学文学概述(1学时)6.1近代社会概况6.2近代诗歌6.3近代散文6.4近代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

《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

《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

《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第二十二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一、填空题(每空1分):1、吴伟业是清初诗坛上的杰出作家,他创造的歌行体诗( )风行一时。

2、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清初遗民诗人兼学者是顾炎武、黄宗羲、()。

3、遗民诗人屈大均在清初影响极大,他和陈恭尹、梁佩兰号称为()。

4、遗民诗人归庄为人豪迈尚气节,他与顾炎武一起有()之称。

5、清初写作文学散文被称为“古文三大家”的是()、魏禧和汪琬。

6、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与曹贞吉、顾贞观被合称为()。

7、南施北宋是对清初的两位诗人的合称,他们指的是施闰章和()。

8、在清初诗坛上,王士禛诗歌受到钱谦益赏识,并希望其能代己而起,主持风雅。

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禛遂成为一代正宗。

这在文学史上便称为()。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虞山诗派2、梅村体3、阳羡词派4、浙西词派5、古文三大家三、简答题(每个10分):1、王士禛“神韵说”的基本创作主张是什么?2、钱谦益诗歌创作的基本观念是什么?3、顾炎武《精卫》诗的思想及艺术特征分析。

4、简述吴伟业歌行体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无第二十三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清初,一些学养、诗艺甚高的文化名流,在诗文之余也选择以戏曲寄托悲愤、哀思,抒写内心难言的隐衷,()可视为其中的代表。

2、吴伟业创作的剧作有()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3、以李玉为代表的()大都是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专门编剧的剧作家。

4、李玉早年的剧作以()、《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著,可视为其成名之作。

5、李玉晚期的代表作是(),它表现的是晚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等人,引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

6、在清初剧作家中,()代表了擅写风情趣剧的一类。

7、李渔作剧10种,总题为()。

8、在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传奇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

古代文学: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古代文学: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狄仁杰故事五代史平话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宣和遗事大致可以分为大致可以分为1010段段第第11段历数前朝昏君段历数前朝昏君直讲到宋徽宗直讲到宋徽宗22段讲王安石变法致祸段讲王安石变法致祸第第3朝任事朝任事第第44段讲宋江段讲宋江3636人聚义梁山泊人聚义梁山泊即水浒故事的雏即水浒故事的雏55段讲宋徽宗宠爱娼妓李师师段讲宋徽宗宠爱娼妓李师师第第66段讲宋徽宗信段讲宋徽宗信任道士林灵素任道士林灵素第第77段讲元宵放灯的盛况段讲元宵放灯的盛况第第88段第段第99段段讲靖康之耻讲靖康之耻第第1010段讲康王南渡即位段讲康王南渡即位定都临安定都临安今杭州今杭州
《京本通俗小说》 京本通俗小说》
缪荃孙刻印于1915年 跋云,原书“ 缪荃孙刻印于1915年,跋云,原书“的是影元人 写本” 写本”。 不少研究者都表示怀疑,或认为是明人所编, 不少研究者都表示怀疑,或认为是明人所编,或 认为出于伪造。 认为出于伪造。 虽然不一定是“元人写本” 虽然不一定是“元人写本”,但其中的作品大部 分是宋元话本。 分是宋元话本。
《三国志平话》与《三国演义》 三国志平话》 三国演义》
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瓦舍众艺中有“说三分” 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瓦舍众艺中有“说三分” 。 标明元至治新刊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 三分事略》 标明元至治新刊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与《三分事略》 当是一书的不同版本。 三国志平话》分上、 当是一书的不同版本。《三国志平话》分上、中、下3卷, 69节 三分事略》略去6 69节(《三分事略》略去6节,只有63节),有图70幅。书 只有63节 有图70幅 中开头叙述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的故事。 中开头叙述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的故事。全书前半部门主要 描述张飞“勇冠天下” 描述张飞“勇冠天下”,而后半部分则尽情讴歌诸葛亮的 斗智。 斗智。 全书基本故事不完全符合史书记载,但和元杂剧中的三国 全书基本故事不完全符合史书记载, 张翼德大破杏林庄》 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戏(如《张翼德大破杏林庄》、《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等) 大致相同;至于貂蝉其人其事更是史书中没有的, 大致相同;至于貂蝉其人其事更是史书中没有的,也同於 元杂剧。 元杂剧。 三国志平话》所叙事迹多本民间传说,如庞统变狗; 《三国志平话》所叙事迹多本民间传说,如庞统变狗;诸 葛亮是庄农出身;刘备在太行山落草,汉帝斩十常侍, 葛亮是庄农出身;刘备在太行山落草,汉帝斩十常侍,把 头颅拿去招安等。 头颅拿去招安等。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贾学亮)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贾学亮)

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清中叶,在“盛世”繁荣景象的背后,清廷对文化的压制非常严酷,文字狱频繁发生,文人们处在苦闷、彷徨中。

白话短篇小说走向衰亡,长篇小说虽然数量甚多,但却走向芜杂、幽怪,除《儒林外史》、《红楼梦》之外,多数文学价值不高。

戏剧创作进入低潮,作家大都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注,或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出现大量的内廷承应戏;或者宣扬伦理道德,以戏剧演绎富有教化意义的历史故事。

随着昆曲的衰弱,戏剧创作在艺术形式上也逐步僵化,失去了生命力。

少数文人的作品重在借历史人物抒写情怀,清新隽永,但也更加案头化,难以付诸舞台演出。

真正代表戏曲发展趋势的,是开始与“雅部”争胜的“花部”剧种。

作为“花部”的地方戏的兴起,逐渐产生了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皮簧剧。

讲唱文学也有新的发展,更加普遍流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第一节《镜花缘》和其他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的多样化李汝珍的《镜花缘》寄寓理想、讽刺现实、炫鬻才艺在《儒林外史》、《红楼梦》创作的前后,还有许多长篇小说出现,而且类型繁多。

数量较多的是对旧的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的改编,以及由之衍生出的新书,多是安邦定国,褒忠诛奸,虽在民间颇为流行,然蹈袭前出之书,缺乏创意,文笔亦平庸。

新创的小说,如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李百川的《绿野仙踪》、李汝珍的《镜花缘》,以及屠绅用文言写的《覃史》、陈球以四六文作成的《燕山外史》等,作法、风格不一,但多沾染了汉学风气,以炫鬻才学为能事,内容芜杂,程度不同地偏离了小说的文学特性。

这些作品都没有达到较高的文学境界,但也反映了当时长篇小说创作的活跃,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如滋林老人《说呼全传序》中所说:“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

”《绿野仙踪》和《镜花缘》是其中较好的两部作品。

《绿野仙踪》原作100回,刻本80回,系经删改而成。

作者李百川(约1720~约1771),生平事迹不详。

据百回抄本自序,他早年家道较富裕,后“迭遭变故”,漂流南北,依人为食。

唐宋文学课件

唐宋文学课件
杨炯《巫峡》、《西陵峡》、《从军行》
骆宾王《在狱咏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早秋出塞》。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 风涛无极限。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谈。江山若有灵, 千载伸知己。 《西陵峡》
四杰的贡献
内容上的拓展、充实
形式上的创新、完善
初唐四杰以他们重刚健,重气质的创作实践
孟浩然、王维、祖咏、裴迪、储光羲、常建
等。
作业
品评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第二节 创作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一、王翰
《凉州词》二首 二、王之涣 存诗六首,皆绝句精品。 品鉴: 《登鹳雀楼》 《凉州词》
三、李颀 以古诗和歌行著称。 《古从军行》 四、崔颢 《黄鹤楼》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 暴骨无全躯。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 谁怜塞上孤。 感慨将帅无能,丧师辱国,北方武备空虚,
人民得不到保护。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登台远眺,独立苍茫,随生古今变易的 感慨:天地悠悠,人生短暂;宇宙无垠,个 人渺小。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 及兮,来者吾不闻。 《楚辞· 远游》 思想情感彼此相通。
4.陈子昂的文学贡献
他的作品,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带有强烈的
自我意识,充满进取精神的对政治、道德、 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关照与思考。 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更广义的精神上,开 启了盛唐整整一代诗人,赢得后代的仰慕。
二、初唐的浪漫诗风
1.刘希夷
作品颇多赏春、惜春之作。代表作《代悲白
头翁》(美丽动人的青春惆怅) 诗中的情思并不限于女子的自叹自怜,而包 含了更广泛的人生哲理。在青春易逝的伤感 中透露出对大自然永恒生命力的向往。 艺术:明快轻盈的七言歌行体

《古代文学4》课程教学大纲-文学院

《古代文学4》课程教学大纲-文学院
清代文学绪论
(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清代社会状况及文学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 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 二、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三、 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教学重点】 清代文学发展线索。
【教学难点】 李贽的“童心说”具有的先导意义。 【学时数】 课堂讲述、课堂讨论 1 学时
第一章 清代诗、文、词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3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水浒传》成书过程及其版本,掌握《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二、 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三、 用白话塑造传奇英维的群像 四、 西昆体的盛衰 【教学重点】 《水浒传》高超的叙事技巧,英雄群像的塑造。 【教学难点】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的不同。 评价金圣叹腰斩《水浒传》。 【学时数】 课堂讲述 2 学时,课堂讨论 1 学时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3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特点;掌握《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二、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三、 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 【教学重点】
《三国演义》题旨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 【学时数】 课堂讲述 2 学时、课堂讨论 1 学时
第六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西游记》成书过程,掌握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二、 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三、 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谈谐性 四、《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教学重点】 《西游记》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西游记》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超越 【学时数】 课堂讲述 1 学时,课堂讨论 1 学时

202521中国古代文学(三) 作业(高起专)

202521中国古代文学(三) 作业(高起专)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
第一章 元曲的形成和兴盛
一、填空题:
1、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从先秦(
)、汉魏(
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2、元代创作的剧本,数量颇多。据统计,现存剧本名目,杂剧有(
种。
3、元代戏曲包含(
)和(
)两种主要形式。
4、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
1、传奇 2、吴江派 3、汤沈之争 4、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5、四大声腔
三、简答题:
1、沈璟戏曲创作基本理论主张是什么?
四、论述题:

第十七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一、填空题:
1、汤显祖作为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其(“
”)达到了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
2、汤显祖的“至情”论主要是源于(
)学派,同时也渗透着佛道的因缘。
)故事加工而成的。
二、名词解释:
第 5 页 共 14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三、简答题: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
2、简述《水浒传》的版本。
3、《水浒传》的语言特征。
4、《水浒传》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题
1、林冲形象分析。
2、结合宋江形象,谈谈《水浒传》招安的悲剧结局。
宫调》基础之上改编而成的。
2、明初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
)天下夺魁”,一锤定音,充分肯定了该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王实甫之词“(
),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1、《西厢记》对元杂剧一般体制的突破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六编——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

第六编——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

第六编一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第01讲宋元南戏和话本第一节南戏和“四大传奇”南戏>>也称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所谓南曲,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的。

>>南戏早期的中心在浙江温州一带,被称作温州杂剧。

温州唐代为永嘉郡,故又称永嘉杂剧。

南戏最著名的作品是高明的《琵琶记》。

>>现存早期的南戏剧本有所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SLo>>南戏最著名的作品是高明的《琵琶记》。

>>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人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又称四大传奇。

到明代,“传奇”成为由南戏演变来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统称。

南戏要点1.南戏又称南曲戏文,是宋以来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又叫“永嘉杂剧”,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2.南戏的体制结构灵活自由,曲牌的运用比较随便;表演时不拘一格,有独唱、有对唱,还有轮唱和合唱,各类角色都能歌唱;剧本的开头,有介绍创作意图和叙述剧情梗概的开场戏,称为“副本开场”。

3.《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剧本中最早的一种。

南戏一一《荆钗记》《荆钗记》“以情节关目胜”,情节结构精巧,戏剧性强,戏剧冲突层层展开,很适合舞台演出。

其曲文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王世贞以为其曲“近俗而时动人”。

《荆钗记》全名《王状元荆钗记》或《王十朋荆钗记》,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柯丹丘,,剧写穷秀才王十朋和温州城内首富孙汝权分别以荆钗和金钗为聘礼,向钱玉莲求婚,钱玉莲重才轻财,嫁给了王十朋。

婚后,王十朋赴京赶考得中状元,丞相逼婚,十朋不从,被改调到烟瘴之地潮州任职。

王十朋迎取母亲、玉莲同赴任所的家书,被孙汝权套改为休书,玉莲继母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江自尽,幸被钱安抚救起。

王十朋闻玉莲死讯,誓终身不再娶,宁愿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名。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传奇与俗讲、变文优质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传奇与俗讲、变文优质教学课件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唐代叙事文学
• 唐传奇 ——文言叙事文学 • 白话叙事文学: 包括:话(市人小说)、俗讲、变文、 话:《一枝花话》、《叶能净话》;主要见于见于 文献记载,唐人又名“市人小说”(段成式《酉 阳杂俎》)。宋元话本之所祖。 • 唐代佛教的兴盛,俗讲和变文也应运而生。它们 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后世的白话 小说和戏曲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游仙窟》
• 以第一人称自述于奉使河源途中,投 宿“仙窟”,与神女十娘邂逅交结的 故事。全文以骈文写成,又穿插了大 量主客对答的五言诗,表现男女间的 调笑戏谑,颇有色情倾向。 • “文近骈丽而时杂鄙语”
中唐——兴盛期 在这一时期,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 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固 然是小说本身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是蓬勃昌盛的各体文学在表现 手法上所提供的艺术借鉴。 代表作家、作品有陈玄祐《离魂记》、沈 既济《枕中记》、陈鸿《长恨歌传》、白行 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 《霍小玉传》。
唐传奇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 者大多以记、传名篇。因多以奇闻异事为题 材,故名。 “传奇”之名,起于晚唐裴铏xíng小说集 《传奇》。因明代胡应麟用于指称唐代文言 小说而沿用。现存大部分传奇收于宋初编成 的《太平广记》中。
4
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 文学之外因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 化——城市经济、市民生活;科举考 试的“行卷”“温卷”之风;佛道的 盛行; • 文学自身因素:文学的继承发展—— 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的影响; 古文运动的促进;说唱文学(俗讲、 变文)的影响
中唐传奇代表性作品
1、陈玄祐:《离魂记》(张倩娘、王宙) 2、沈既济(750?—800):《枕中记》(吕道士、 卢生)、《任氏传》(郑六、狐女、韦崟yín) 3、沈亚之(781—832):《湘中怨辞》(郑生、蛟 女) 4、许尧佐:《柳氏传》(韩翃hóng、柳氏) 5、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斗鸡者 贾昌) 6、白行简(776?—826):《李娃传》(李娃、荥 阳公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PPT讲稿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PPT讲稿
朝):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 庾自直等。
二、代表作家 1、薛道衡 2、卢思道 3、杨素 4、杨广
• 杨素: • 隋代的开国重臣,豪杰式的人物。作品有
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 卢思道 • 他的作品体现了北方人重“气质”的特色。 • 《从军行》,七言歌行。
• 薛道衡
• 作品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特点。 • 《渡北河》,咏怀诗,慷慨有力; • 《昔昔盐》,以富丽精巧见长,抒情委婉
完成了社会的统一。
• 短暂的隋朝随即被唐取代,迎来了我
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唐代社会政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
文化开放,体现了一种盛世气象。
• 唐代针实行一系列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商业、
手工业和交通业也日益发展,商业城市也日益繁 华。
• 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发展和繁荣。儒、释、道思
想的自由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文 化的交融,都显示着开发的文化心态,为文学艺 术的繁荣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
(《韩文公庙碑》)。
唐传奇
初、盛唐:发轫期,受六朝志怪小说影响 中唐:兴盛期,名家名作众多 晚唐:由盛而衰期,出现许多传奇集
• 唐传奇作家作品
• 元稹的《莺莺传》 • 蒋防的《霍小玉传》 • 白行简的《李娃传》 • 李朝威的《柳毅传》

民间词:敦煌曲子词
文人词:中唐出现,晚唐五代继续发展
• 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 • 创作中心一在西蜀,一在南唐。 • 西蜀的“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
2.文: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汉历史散文 和政论散文、魏晋南北朝骈文——唐代的文
3.赋:骚体赋、新体赋、抒情小赋、骈赋——唐 代律赋
4.小说:(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志人小 说与志怪小说——唐传奇

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史

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史
后期的创作,在诗歌中有了更为真挚的感情,同 时在风格上也显得清新自然 。
二)、“沈、宋”之号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 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 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
“四杰”文学史地位,几点注意:
第一,他们具有变更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并且 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
杨炯的《王勃集序》:“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竟为雕刻。 糅之以金玉龙风,乱之以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 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第二,在创作上,他们的诗歌的视野与题材大大开拓 了。
胡应麟称其“音响格调,闲自停匀;体气风神,尤为焕 发。”(《诗薮》)
3、杨素 《出塞》、《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
《赠薛播州诗十四章》
4、虞世基 等 《出塞》
5、杨广
春江花月夜二首 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失题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夏日临江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
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 怅望情不终。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宫廷诗的时代

原因: 第一是历史的积习与传统的惰性 第二,与这一时期作家队伍的构成有关 第三和帝王的审美趣味有关
二、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1、贞观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 《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
1、卢照邻 (637?-689?)

《幽忧子集》七卷
《唐诗纪事》载:“宋之问贬黜放逐江南,游灵 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嶤, 龙宫锁寂寥。’”久不能续。有老僧照明灯曰: “少年夜久不寐,何也?”之问对曰:“偶欲题 此寺,而兴思不属。”即曰:“何不云:楼观沧 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迟 明更访之,则不复见。寺僧有知者曰:“此乃骆 宾王也。”

第五章 唐代的小说与讲唱文学

第五章 唐代的小说与讲唱文学

第五章唐代的小说与讲唱文学第一节唐传奇的兴起一、“传奇”概念的演变1、作品的题目元稹《莺莺传》,原名“传奇”,宋人收入《太平广记》时改题。

裴铏《传奇》,小说集。

2、故事题材分类的名称宋代说话及诸宫调中,把写人世爱情的题材称为“传奇”。

3、唐人文言小说的专称最早见于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作而戏曲继。

4、其它“传奇”后代说话、讲唱中有“传奇”一类。

南戏在明以后也叫“传奇”。

二、传奇的兴盛1、从志怪到传奇①文言小说的成熟六朝志怪:粗陈梗概。

缺乏深入细致的描绘。

唐传奇:更宏大的篇制,较完整的小说结构。

情节更复杂,偏于反映人情世态,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心理的刻划。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指出两者写作态度的不同: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②文学性增强六朝:志怪作为史部的旁支。

属于“纪事直达”的“笔”而不属“沉思翰藻”的“文”,所以其文字风格偏向于简洁质朴。

唐代:杂文学观念回归。

文、笔区分的意识淡化,野史及传闻杂录也往往驰骋文采,更向文学靠拢。

刘知几《史通·叙事》:其立言也,或虚加炼饰,轻事雕彩;或体兼赋颂,词类俳优。

2、对其它文学形式的吸收①俗文学说话、变文:面向市井,以虚构故事来吸引听众。

给文人创作带来刺激。

段成式《酉阳杂俎》:市人小说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光阴听话移自注云: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

②史传文学虚构细节以求得鲜明生动的效果。

《史记》历史人物传记在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的成就。

唐传奇中人物故事“××传”的题目格式。

③故事化的辞赋辞赋:在虚构的框架中展开辅陈描述。

刘知几《史通》外篇《杂说》:伪立客主,假相酬答。

东汉有些辞赋的基本内容也采用虚构。

杜笃《首阳山赋》、蔡邕《青衣赋》、曹植《洛神赋》。

古代文学第五章

古代文学第五章
须人,忽闻生来,欻然自起,更 衣而出,恍若有神。遂与生相见,含怒凝视,不复 有言,羸质娇姿,如不胜致,时复掩袂,返顾李生。 感物伤人,坐皆欷歔。……因遂陈设,相就而坐。 玉乃侧身转面,斜视生良久,遂举杯酒酬地,曰: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 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 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 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 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 声而绝。
五、传奇作品的著录
古 人 选集 选 本有 《 太平 广 记 》 、 《 类 说 》 绿窗新话》 古今说海》 《绿窗新话》、《古今说海》 现代人整理辑佚之作有汪辟疆《 唐人小说》 现代人整理辑佚之作有汪辟疆 《 唐人小说 》 附有解题、考证) 鲁迅《唐宋传奇集》 ( 附有解题 、 考证 ) 、 鲁迅 《 唐宋传奇集 》 ( 附 有 “ 稗 边小 缀 ” , 对 作品 进 行评 论 考 张友鹤《唐宋传奇选》 普及本) 证 ) 、 张友鹤 《 唐宋传奇选 》 ( 普及本 ) 、 上海师大《 全唐五代小说》 版本规范) 上海师大 《 全唐五代小说 》 ( 版本规范 ) , 吴志达《唐代传奇》 吴志达《唐代传奇》。
(三)晚唐五代:传奇小说的演化与衰微 晚唐五代: 题材及思想倾向主要有以下四种: 题材及思想倾向主要有以下四种: 为唐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和巩固性作辩护, 1、为唐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和巩固性作辩护,用天命观来排斥 其他有图王称帝野心的人。如杜光庭《虬髯客传》 其他有图王称帝野心的人。如杜光庭《虬髯客传》、皇甫枚 三水小牍》 《三水小牍》。 怀着既痛恨又惋惜的心情, 2、怀着既痛恨又惋惜的心情,来描写唐王朝的腐朽性及必然 灭亡的趋势。如韩偓 或作佚名) 开河记》 迷楼记》 灭亡的趋势。如韩偓(或作佚名)《开河记》、《迷楼记》、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和李玫的《徐玄之》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和李玫的《徐玄之》。 歌颂豪侠的神奇力量, 3、歌颂豪侠的神奇力量,客观上反映了人们要求制止藩镇之 间的争夺战,或者希望出现抑强扶弱的豪杰英雄。 间的争夺战,或者希望出现抑强扶弱的豪杰英雄。如前面提 及的《虬髯客传》 袁郊《红线》 昆仑奴》 及的《虬髯客传》、袁郊《红线》、裴铏《昆仑奴》和《聂 隐娘》 隐娘》。 写求仙问道,希求在乱世中觅得世外仙境。 传奇》 4、写求仙问道,希求在乱世中觅得世外仙境。如《传奇》中 裴航》 陶尹二君》 的《裴航》、《陶尹二君》。

《唐朝的文学与艺术》课件

《唐朝的文学与艺术》课件
国文学家和读者喜爱的经典。
艺术交流的推动
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的艺术交 流频繁,唐朝的文学与艺术作品 对亚洲国家乃至欧洲国家的艺术
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化多样性的展现
唐朝的文学与艺术作品展示了中 国文化的多样性,丰富了世界文 化的内涵,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
与融合。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文化传承
唐朝文学与艺术的繁荣告诉我们,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 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代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传统文 化的保护和传承。
03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 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各个阶段 的风格和特点有所不同。
04
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唐传奇
9字
唐传奇是唐朝的一种小说文 体,以其情节曲折、文笔优 美、刻画细致而著名。
9字
唐传奇在文学技巧上有了很 大的创新,如运用虚构、想 象等手法,注重人物形象的 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
唐小说的题材广泛,既有历史小说、 神魔小说、公案小说等传统题材,也 有世情小说等新兴题材。
唐小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 阶段。
02
唐朝的艺术
绘画艺术
山水画
唐朝的山水画注重意境创 造,强调自然美与人文精 神的融合,代表作品有《
江帆楼阁图》等。
花鸟画
唐朝的花鸟画注重写生, 追求形神兼备,代表作品
唐艺术的写实主义
唐代艺术在风格上追求写实主义,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和刻画,力求将事物的形态、色 彩、质感等方面真实地呈现出来,使得唐代艺术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唐艺术的国际化
唐代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既有中原文化的传统,也有西域文化的元 素,还有南方文化的特色,使得唐代艺术具有了国际化的特点,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
这种通俗诗流行于民间,根深柢固。
敦煌石室的发现,使我们对唐代的通俗文学研究有 了极重要的收获。《叹五更》、《十二时》这样的俚曲, 还有《太子赞》、《董永行孝》等这样的长篇叙事歌曲。
《董永行孝》全本,藏于伦敦博物院,首尾为一篇, 内容并不高明。
董永的丧父母,将身卖于长者为奴。路遇一天女,要 嫁于他为妻,后来又加了董永儿子董仲觅母(池边取天女 紫衣,董仲见到娘),这是“鹅女郎型”故事。
第四类,讲唱文学。讲唱文学可以分为五类:①“变 文”②“诸宫调”③“宝卷”④“弹词”⑤“鼓词”
第五类,游戏文章。
(二) 古代歌谣
古代歌谣,主要是讲先秦到汉的歌谣。这一章主要是 从《诗经》和《楚辞》里的收录的民间歌谣进行论述。
在《诗经》三百篇里,自庙堂之歌以至里巷小民之歌, 无所不有。而里巷之作,占得成分更多。《诗经》中里巷 之歌里最多的就是恋爱歌谣和农民生活的歌谣。
1938年终由迁至长沙的商务印书馆推出其大著《中国俗 文学史》。此书“奠定了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理论体系, 也为民间文艺学阵容中的‘俗文学派’奠定了基础”,“代 表当时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
1958年10月17日,郑振铎率领我国文化代表团出访阿联、 阿富汗等国,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曾出现众多流派,以郑振铎、赵 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末。此派先吸收西方人类学派民俗学之理论与方法,后抛 弃或修正西法,转而注重文学之比较考证与内容之社会分 析。《中国俗文学史》之出版,被认为是此一学派确立的 标志。
以《西厢记诸宫调》为例:
真所谓佳期难得,好事多磨。来的是谁?来的是谁? 张生觑,乃莺之婢红娘也。莺莺问所以。
【仙吕调】【赏花时】百媚莺莺正惊讶,道:“这妮 子慌忙则甚那?管是妈妈使来唦!”红娘低报:“教姐姐 睡来呵!”促莺同归。引调得张生没乱煞,把似当初休见 他,越添我闷愁加。非关今世,管宿世冤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唐代的小说与讲唱文学第一节唐传奇的兴起一、“传奇”概念的演变1、作品的题目元稹《莺莺传》,原名“传奇”,宋人收入《太平广记》时改题。

裴铏《传奇》,小说集。

2、故事题材分类的名称宋代说话及诸宫调中,把写人世爱情的题材称为“传奇”。

3、唐人文言小说的专称最早见于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作而戏曲继。

4、其它“传奇”后代说话、讲唱中有“传奇”一类。

南戏在明以后也叫“传奇”。

二、传奇的兴盛1、从志怪到传奇①文言小说的成熟六朝志怪:粗陈梗概。

缺乏深入细致的描绘。

唐传奇:更宏大的篇制,较完整的小说结构。

情节更复杂,偏于反映人情世态,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心理的刻划。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指出两者写作态度的不同: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②文学性增强六朝:志怪作为史部的旁支。

属于“纪事直达”的“笔”而不属“沉思翰藻”的“文”,所以其文字风格偏向于简洁质朴。

唐代:杂文学观念回归。

文、笔区分的意识淡化,野史及传闻杂录也往往驰骋文采,更向文学靠拢。

刘知几《史通·叙事》:其立言也,或虚加炼饰,轻事雕彩;或体兼赋颂,词类俳优。

2、对其它文学形式的吸收①俗文学说话、变文:面向市井,以虚构故事来吸引听众。

给文人创作带来刺激。

段成式《酉阳杂俎》:市人小说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光阴听话移自注云: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

②史传文学虚构细节以求得鲜明生动的效果。

《史记》历史人物传记在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的成就。

唐传奇中人物故事“××传”的题目格式。

③故事化的辞赋辞赋:在虚构的框架中展开辅陈描述。

刘知几《史通》外篇《杂说》:伪立客主,假相酬答。

东汉有些辞赋的基本内容也采用虚构。

杜笃《首阳山赋》、蔡邕《青衣赋》、曹植《洛神赋》。

民间俗赋的故事化更彻底。

六朝残存的《庞郎赋》尾段、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唐代俗赋(如《下女夫词》),已完全故事化。

每以骈文与诗歌交错成篇,这一特点在《游仙窟》一类传奇作品中仍保存着。

语言华丽、辅排描写。

和辞赋文学的传统有关。

3、社会心理和风尚的推动中唐文人对社会人生普遍的失落感。

虚构世界中幻想人生、解释人生。

传奇用作“行卷”。

举子于考试前投献给有关官员,显示“史才、诗笔、议论”等多方面的才能。

(据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二节唐传奇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期从志怪体向传奇体的过渡阶段。

1、初唐的小说唐临《冥报记》、郎馀令《冥报拾遗》志怪。

张说(一作梁载言)《梁四公记》志怪而有新变,较大的篇制,琐杂。

张鷟《游仙窟》作于高宗调露初年。

骈丽浮艳的文字、杂用五言诗的结构,与杂赋、俗赋的承接关系。

2、最早的唐“传奇”《古镜记》旧题王度(王通弟)撰结构复杂而完整。

王度自述的口吻,记一古镜制服妖精等灵异事迹,故事性较强,;描写也较具体生动,文辞华美。

汪辟疆《唐人小说》:上承六朝志怪之余风,下开有唐藻丽之新体。

《补江总白猿传》以史家人物传记的格式写志怪故事。

对唐传奇体制的形成具开创性意义。

艺术技巧更成熟。

善于渲染气氛,制造悬念。

描写生动曲折,布局严谨。

3、小说集过渡的色彩。

多记神鬼怪异之事,但有些叙述详赡、篇幅曼衍、讲究文采,已非六朝志怪旧貌。

牛肃《纪闻》、张荐《灵怪集》、戴孚《广异记》《纪闻》之《裴伷先》《吴保安》《苏无名》以史传笔法描写当时行事卓绝特出的人物,详尽曲折,无诡异之事而叙述浓至,开辟了以传奇样式撰写人世故事的新境界。

二、兴盛期1、传奇的兴盛①文人创作的增加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李绅等人以歌行与传奇相互配合。

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李娃传》和元稹的《李娃行》②传奇作家的出现沈既济(约750—797)德清(今属浙江)人。

史书撰有《建中实录》,传奇撰有《枕中记》和《任氏传》。

李公佐以讽世小说著称的作家,字颛蒙,陇西(今属甘肃)人。

撰有传奇四篇:《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古岳渎经》。

③题材拓展讽世小说和爱情小说(包括神异性和人世性的)。

2、爱情小说①陈玄祐《离魂记》过渡性的作品。

大历末年作,脱胎于南朝《幽明录》之《石氏女》,突出对爱情主题的渲染描绘,文辞优美,预示着大量优秀爱情小说的兴起。

②沈既济《任氏传》唐传奇进入盛期的标志。

郑六、任氏,韦崟。

层次井然,叙事精工,对任氏的形象刻画尤其出色。

更富人情味、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倾向:其一,充分地使用人物传记的形式,使主要人物任氏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其二,偏重于人性的神怪形象。

其三,坚贞刚强、聪明可爱的狐精形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出现。

③李景亮《李章武传》李章武与倡女王氏生死恋。

④李朝威《柳毅传》奇异的情节、浓厚的神话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戴孚《广异记·三山》的基础上增加爱情内容衍饰而成,情节曲折,极富浪漫色彩的神话爱情故事。

⑤元稹《莺莺传》不涉及神怪情节,纯写人世男女之情。

创作态度的矛盾和主题不统一。

青年男女的彼此慕悦和自相结合,崔莺莺的形象,真切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语言优美。

伪善的议论。

结构松散累赘。

后半篇记述莺莺的长信,穿插杨巨源《崔娘诗》、元稹《会真诗》及张生“忍情”的议论等。

反映文体不纯现象。

⑥白行简《李娃传》白行简(776—826),白居易弟,字知退。

“大团圆”的结局。

艺术成就较高。

其一,故事情节复杂充满戏剧性,而结构完整、叙述清楚。

其二,主要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变化。

其三,虚构叙述中真实细腻的细节,生活气息浓厚。

⑦蒋防《霍小玉传》蒋防,字子徵(一作子微),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情节相对简单,反映生活的深刻性和表达感情的强度上则超过《李娃传》许多。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奇。

故传诵弗衰。

3、讽世小说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卢生黄粱一梦。

游侠之士淳于棼醉后梦游“槐安国”。

⑴奇幻框架下现实的人生思考现实人生与梦幻无异的主题。

反映中唐文人沮丧迷惘的心理和逃离现实的愿望。

初盛唐人的功名事业追求被描绘成一场梦。

写士人沉迷于利禄官场中勾心斗角以及世态炎凉的情形,具有较强的讽刺意义。

《枕》: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

《南》:感南柯之浮虚,悟人世之倏忽,遂栖心道门,绝弃酒色。

这⑵结构谨严、描摹生动《枕》偏向于史家的简洁文笔。

《南》更小说化,情节丰富、细节详赡,幻中有实、似梦非梦的氛围。

4、其它题材①陈鸿《长恨歌传》陈鸿字大亮。

兼及政治与爱情的历史小说。

配合白居易《长恨歌》而作。

前半部分政治讽刺的意味更明显,与爱情主题的矛盾更突出。

②李公佐《谢小娥传》报仇故事,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

③李公佐《古岳渎经》大禹治水时被锁龟山下的淮水神无支祁在唐世一现,形若猿猴,善于腾跃奔走。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形成与此有关。

5、小说集牛僧孺《玄怪录》多为神怪故事。

有意显露才藻,发挥想象,而诡异多采,文辞典雅。

《张佐》受印度佛教故事的影响,奇谲怪诡,出人意外。

三、唐传奇发展后期1、晚唐传奇小说集薛用弱《集异记》袁郊《甘泽谣》李玫《纂异记》张读《宣室志》裴铏《传奇》皇甫枚《三水小牍》李复言《续玄怪录》唐末小说集的内容琐杂,有些恢复到六朝志怪的面貌,有些转化为名人遗事佚闻的记载,失去传奇的结构和趣味。

2、豪侠小说对自由豪迈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常和爱情故事纠缠。

平庸人生和卑琐人格的反面。

源于藩镇割据多蓄游侠,社会动乱民众幻想。

裴铏《昆仑奴》老奴武艺高强,为少主窃得所爱的豪门姬妾。

裴铏的《聂隐娘》、袁郊的《红线传》身怀异技的女子报知遇之恩。

《虬髯客传》作者一般认为是杜光庭。

杜作《虬须客》实为删节本。

宋类书《绀珠集》中裴铏《传奇》的节文有“红拂妓”条。

“风尘三侠”的个性风采。

在彼此映衬中更显生气勃勃。

英雄豪迈中穿插儿女之情的旖旎。

3、讽刺小说晚唐讽刺小品的先声,后世讽刺小说之滥觞。

中唐表现对人生的理解和解脱的愿望,晚唐则讥刺社会政治现象。

李玫《徐玄之》脱胎于《南柯太守传》。

突出描写蚁国君臣昏愦糊涂、是非不分,勾勒出当时政治现实的缩影,喻示唐王朝行将崩溃的前景。

张读《杨叟》求佛来杀人助己的富翁,讽刺极为锐利。

4、爱情题材的衰落皇甫枚的《步飞烟》薛调《无双传》第三节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虚构的故事和人物。

自由方便具体地反映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

元、明白话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与民间文学有一定关系。

不断吸收民间素材,反映大众心理。

为后世面向市井民众的文艺所吸收。

元明戏曲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

独特的散文体式。

较之六朝骈文,是自由的文体;较之唐代“古文”,又多些骈丽成分和华美辞藻。

对后代散文不无有益的影响。

缺陷。

多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

又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造成文体的不纯。

第四节唐代话本小说一、话本1、“变文”向达、王重民编《敦煌变文集》将敦煌话本、讲经文、押座文、变文、词文、俗赋等民俗文学资料统称“变文”。

其实应当区分。

唐郭湜《高力士外传》:唐玄宗以太上皇身份闲居西内时,常看人讲经、论议、转变、说话2、话本大体上没有韵文,大概只讲说不演唱。

其余的“变文”或韵、散兼行而说唱并重,或纯为韵文而以唱诵为主。

二、敦煌话本代表了中国民间通俗小说最初的形态。

文白相杂,多口语。

1、《叶净能诗》唐玄宗朝道士叶净能的种种神奇故事。

故事曲折,语言浅俗通顺,有些描写较细致。

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修饰而成。

2、《唐太宗入冥记》唐太宗魂游地府故事。

此事初见于《朝野佥载》,情节简略。

话本演为洋洋长篇。

写太宗死后,魂入地府,遇判官崔小玉,为之延寿十年,复活人世。

《西游记》第十、十一两回大体上即据此增饰敷演而成。

当亦来自民间传说。

3、《韩擒虎话》隋代武将韩擒虎辅佐隋文帝灭陈故事,掺入许多神怪之谈。

以种种奇异的阵战来描写大战场面。

其中韩擒虎率军大战陈将任蛮奴,破“左掩右夷阵”和“引龙出水阵”一节,文字质朴,描写却颇有声色。

后来元明平话、历史演义小说于此一脉相承。

实是后来盛行的通俗历史小说的先声。

4、《庐山远公话》句道兴《搜神记》描写详细的神异故事,语言通俗,可能据“说话”整理。

第五节讲经文与变文一、讲经文1、讲经文僧徒在寺院中举行“俗讲”(对经义作通俗讲演)时所用的底本。

①形式每引一段经文而后讲解一段。

讲解时有说有唱,大量采用赋体的形式来铺陈描写,咏唱时多用七言歌行和五言诗体。

与刘瑕《驾幸温汤赋》、周繇《梦舞钟馗赋》、王棨《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等唐代俳赋形式上非常相近。

②内容丰富瑰丽的描摹和生动形象的譬喻。

佛经内容有许多富有奇幻强烈的想象,而讲经人为了吸引听众,又尽量发挥其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