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摘要:每一本语文书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微型“小百科”,语文课堂要有大语文的教学观,多学科渗透,课内外结合,课程资源与社会生活贯通,语文课堂亦显得鲜活灵动。

关键词:大语文;多元化;沟通;融合

新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学更多重的、丰富的、立体的内涵,它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身心的健康等。

语文课程是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的丰富载体,每一本语文书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认知空间,也是学生了解世界、了解人生、感悟生活的微型“小百科”,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教学观,使语文课堂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课内与课外、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有效沟通融合,让学生能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全方位得到发展提升。例如,在学习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30课《我的祖国》这篇课文前,我先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歌词,是你们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然后布置作业——采访长辈,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跟家长学唱这首歌。不难想象,在家里,每位家长对那个时代绘声绘色地讲述,孩子们在一旁瞪着眼睛倾听,家长们轮番动情教唱,孩子好奇地学唱,在这些温馨动人的场景下,学生对课文的时代背景有了更生动直观的了解,也进而促进对课内容的理解。第二天正式上课,学生一番

自豪的汇报交流后,我拿出已事先下载好的随身听让学生趁热打铁接着学唱《我的祖国》,在学唱的过程中,让学生琢磨交流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感情,为什么?这样只用半节课的时间,歌也学会了,课文内容也同步理解了,学生觉得很新颖有趣,兴致高昂。

语文课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想象他们的需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优势,就能让语文课堂尽展活力。比如,学习11课《漂浮的山》第三段“冰山的大小”时,文中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北冰洋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134米,“134米”这个数字对学生而言有些模糊,于是我就请孩子们算一道数学题,一层楼约三米多高,那么134米约相当于多少层楼高呢?约是我们这幢教学楼的几倍?一会功夫,就有人抢答了,“约44层楼高”,教室里立即“哇”声一片,学生纷纷咂舌惊奇,这样一道数学题把语文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对“漂浮的冰山”的大小高度有了深刻的印象。在紧接着第四段——冰山的形状,课文采用的是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南极的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大。北极的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就这个小句子,历届的学生往往容易记混淆,于是我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一人在南边画出南极的冰山,一人在北边画北极的冰山,其余学生在本子上,先写上南北,也一起作画,于是通过两位学生的绘画展示,再加上与自己的比较,学生自然对南北极冰山的形状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记忆。

这两节课例把文本当作“导火索”,融合进音乐、数学与美术等多元化因素,多学科渗透,课内外结合,课程资源与社会生活贯通,

激活学生多彩的记忆,开启了他们丰富的心智,飞扬激荡的情愫,语文课堂亦显得鲜活灵动,既吸引了学生全身心投入,让他们在自主收获成功体验的同时,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又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让学生学习了知识,又愉悦了他们的身心。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纺织路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