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诗学的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书人落上眠 曰之淡花有琴 可岁如无飞绿 读华菊言瀑阴 。,。,。,
幽白左坐赏玉 鸟云右中雨壶 相初修佳茅买 逐晴竹士屋春 。,。,。,
之 六 典 雅
西方文论持一种分析性的语言,其概念和术语尽管在不同 时代或不同文论家的阐述中其内涵会有所不同或变化,但在特 定的上下文中却易于限定。
文学与世界:中国有道、物,西方有模仿、理念等; 文学与作者:中国有神思、妙悟、感兴,西方有灵感、迷狂、 直觉等; 作品的内在关系:中国有文、意、真幻、气韵,西方有符号、 思想、结构、叙述等; 文学与读者:中国有兴观群怨,西方有净化、宣泄,等等。
比较诗学的方法
(一)文艺理论批评体系的比较研究
这是一种整体比较,包括不同批评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思 维模式、研究方法、理论构架、文学规律和特点的比较研究。
中西诗学的民族传统精神背景比较
一、中西方社会经济特点所造成的精神上的差异
西:社会经济很早就带有明显的商业性特征; 中: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5.欣赏论——逆志与求知 中西文论都注重文艺欣赏中的审美感受,都看到了审美中 想象和情感的作用,但两者在审美的目的性有区别。
我国古人的审美更多地是一种体验活动,体验的路线是“以 意逆志”,与作者的相会。并且这种体验是难以表述的领悟。 自见其趣
西方学者的审美是一种认识活动,文学作品被视为世界和 可知事物的地图,通过把握文学作品深刻的本质内容而获得发 现的愉悦。 聪明的读者绝不会把光阴虚掷,他要在作品中寻找妙谛真 知。 ——布瓦洛
中西方文学对“真”的不同认识 西:诗人的描写必须接近生活真实(贺拉斯) 细节的真实是作品不朽的秘密(巴尔扎克) 中:贵情思而轻事实(李东阳)
中西方对文学本质的不同认识 西:往往把文艺的本质特征界定为形象性 “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在眼前”(黑格尔) 诗歌中“占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形象”(高尔基) 中:诗歌的本质是情感性 “景者诗之媒,情者诗之胚”(谢榛)
(2)在对的看法上,西方人重视人的外在的实际活动,而东方 人重视人的内在情感。
商业社会——竞争性——公共契约:对立性大于亲和性 以家庭为基础——注重情感纽带——公共道德:强调内在情感 的纯净
(3)在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上,东西方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西方人较倾向于看到宇宙事物的差异性、矛盾性,东方人 则较多地看到他们的整体性、统一性。 西方人对事物的认识方法有较强的分析性、思辨性,而东 方人看事物往往带有直观性。 二元对立的世界观:神与人、此岸与彼岸、理念与现实、 物质与精神 整体性的世界观:五行相生相克、“道不离器”
西:史诗、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 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 亚里士多德)
2.创作论——神似与真实 中西文论都讲究文学的真实性,但侧重点不同。中国古人 强调的真偏于主体感受的真,而西方偏于所模仿的客体的真。
王维:《袁安卧雪图》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曰: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 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 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 ‘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 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袁安卧雪图》 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 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中国古代术语‚使用一些生动的形容词,绘形绘色,给人 以暗示,资人以联想,供人以全貌,甚至给人以艺术享受,还 能表现出深度;但有时流于迷离模糊,好像是神龙,见首不见 尾,让人不得要领。‛ ——季羡林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
雄浑 高古 绮丽 精神 委曲 超诣 冲淡 典雅 自然 缜密 实境 飘逸 纤秾 洗炼 含蓄 疏野 悲慨 旷达 沉着 劲健 豪放 清奇 形容 流动
3.作品论——意境与典型
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统一、物我贯通。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典型: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同: 1、意境说与典型说都主张创作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与境 的交融 2、意境说与典型说都主张描绘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 3、意境说与典型说都主张以少胜多,寓无限于有限
(3)中西方诗学理论在发展上的不同特点 西:一种理论的产生往往以批判的姿态出现,故整个理论史纵 观起来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 中:从宏观上来看,整个中国古代理论是一元性的理论
(二)理论范畴和批评术语的比较研究 如何把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术语和西方的术语加以比较和互 相阐发,是比较诗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钱钟书)
对外来术语的辨认、消化、运用和接受,即对这个术语的理解 和改造。
“净化”、“功能”、“反讽”等 “典型”、“现实主义”、“现代性”在中国
王国维“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在研究中寻找表现自身理论特色的术语,是比较诗学的使命 之所在。
(2)中西诗学理论形态上的区别 A. 西:诗学理论偏重论辩,带有较多的分析性、逻辑性 中:诗学理论重领悟,带有较多的直观性、经验性
B. 西方的诗学理论有较强的系统性, 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较为零散
C. 西方的诗学观点表现出较强的明晰性, 中国古代诗学观点表现有较大的模糊性
中:哲学、美学、科学的概念没有分野,如气与理、形与神等; 同一概念的多义性,如“韵”
6. 中和之美与片面的深刻
(4)在历史观上,西方人尚变,东方人尚通。即,西方人对 于事物的发展较多注意到其前后的不同,而东方人则较多注意 到事物发展的前后承袭。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惠施:“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二、中西方诗学理论的不同特点 (1)中西诗学体系上的区别: 西方:以叙事文学为本位——模仿和再现——典型论 中国:以抒情文学为本位——“表现说”、“诗言志” “感物吟志”
由此而对人们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西方较多的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对 立; 在古代中国,我们在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上更多地看到人与 自然的融洽和亲和。 古希腊神话中神对人的捉弄; 中世纪时期人对神的畏惧; 近代资产阶级兴起后人对自然的征服 “买卖经商眼前花,锄头落地是庄稼” “人勤地不懒”
差异: 1、典型说偏重再现、模仿、写实;意境说偏重表现、抒情、言 志 2、典型侧重于人物塑造,意境侧重于景物描绘; 3、典型说追求从个别反应一般,意境说追求言外之味、弦外之 响
4.作家论——人品与诗品 文如其人 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世也。 ——孟子 如果诗人成功了,那么这首诗本身就表现出诗人当时试图 干些什么。如果诗人没有成功,那么这首诗就不是充分的证 据。
(三)理论大师或批评大家的比较研究 首先,比较不同国家没有直接联系的文论家、批评家的理论 观点和批评实践。 第二,探讨某些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对各国文艺理论批评的影 响(大师级人物)。 第三,研究某一理论家的思想来源。
二 比较诗学的研究类型百度文库
(一)对比研究
1.文学本体论——言志与模仿
中:诗言志; 发乎情,止乎礼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