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生物八上《社会行为》教案_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运用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3、加深对“生物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
教学难点:
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2,本节为第2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
2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二、探究新知活动
(一)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蜜蜂、蚂蚁信息交流的录像。问题:
1、蜜蜂和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长尾猴又是怎样交流的?
(二)探究蚂蚁的通讯
1、教师提供资料: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每四人一组阅读教材提示,拟定计划,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可以不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
3、提示:
(1)蚂蚁喜欢吃什么?怎样饲养蚂蚁?
(2)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能否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
4、实验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其它小组的同学评价其小组实验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教师也要适时的参与评价。
三、课堂小结
获得实验成功的同学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音乐声中让学生一起朗诵屏幕上的一段文字:“仁慈地善待生命进化低于人类的动物,应该是人类的一种责任,人性的光辉将通过人类自身照亮同样有喜怒哀乐的动物世界”。
四、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