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一讲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1. 口头传播(缺陷?) 2. 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文字产生前) 结绳 图画 雕刻 烽烟(报警) 旗鼓(指挥进退)
结绳记事
席慕容
有些心情,一如那远古的初民 绳结一个又一个的好好系起 这样 就可以 独自在暗夜的洞穴里 反复触摸 回溯 那些对我曾经非常重要的线索
中国新闻事业史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历史是一面镜子。
路是脚踏出来的, 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 史。
——吉鸿昌
人生是一面镜子。
自 我 认 知
成功的开端 ——认识你自己
考核:
平时考核:出勤及实践环节各方面的综 合成绩,占总成绩的15%。
期末考核:闭卷,占总成绩的85%。
参考书目: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2、3卷), 方汉奇主编 《正在发生的历史》(上、下),方汉 奇、陈昌凤主编 《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新华 出版社2003年版 ……
六.宋代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一)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报纸 (非官方报纸)。 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二)小报的特征:
1、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 不定期非官方报纸。 2、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3、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工作 的中下级官员、书店主人。 4、信息灵通、多报朝廷机事。 5、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6、读者范围很广.
清代的官报和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
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渠道:
通政使司、六科、提塘;
清代官报的内容: 宫门抄、上谕、臣僚奏章。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PPT课件
广播电 视事业
196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地方人民广播电 台实行军事管制,一律停止编辑和播送地 方自办节目,全天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的节目。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革 命委员会以后,地方电台陆续恢复了少量 的自办节目,但是基本没有地方特色,同 中央台的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基绝对保持一 致。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期以来 形成的庄重,朴实,亲切自然的播音风格被破坏。 这一时期,广播事业第一次停步不前,跌入谷底, 但广播事业也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发展。中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一步扩大。农村有线广播的 得到较大发展。
报刊数与报刊发行量逐年增加,全国邮发报纸总数1957 年为1325种、1958年为1776种。报刊品种开始增多,报 业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党报系统增添了《红旗》杂志 等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理论机关刊物、党的县委机关报等 新品种,晚报、体育报、企业报、农民报、摄影报等各类 报刊大批问世。广播事业的发展,表现在一大批中等城市 的人民广播电台的创建。
据统计,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出版 的新闻学著作只有43种。重要的新闻专业刊 物《新闻业务》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就被迫 停刊,一些新闻团体如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 协会也被迫精停止活动。
18
小报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各种“红卫兵” 组织和“造反”组织的出现,社会上涌现出 一大批“文革小报”与“红卫兵”小报
此外,《新民报》老报人赵超构总结其在社会主义时期 办晚报的经验,提出了包括“短、广、软”方针在内的有 关怎样办好社会主义市民报的观点。复旦大学新闻学系 系主任王中在其撰写的《新闻学原理大纲》中提出了党 报的两重性、社会需要、读者需要、按经济区域办报等 新观点。
1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课
(二)帝制传统与“官营媒介”
皇帝为所欲为, 决定一切,制约一切,主宰一切。
“君主制”造成:
民主缺失
国家权力由“社会公器”→“私器”。
统治者对民众使用“愚民政策”:
eg.非典期间的媒体报道,
“针刺事件”(媒体还未作报道)。
(二)帝制传统与“官营媒介”
政府完全控制媒介的两种途径: 一是 大量发展和培植官办媒介, 二是 对民营企业百般打压,乃至扼杀。
用组织监督媒介,保障其宣传功能的实现。
(二)帝制传统与“官营媒介”
秦始皇~溥பைடு நூலகம்:
君权政治,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 皇帝为所欲为,决定一切,制约一切,主宰一切。
秦始皇: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东汉:刘秀“退功臣” →隋文帝:“建三省” →明太祖:朱元璋“罢丞相”,设锦衣卫 →清朝:雍正帝改设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全, 君主专制到达顶点 →中华民国: 虽为“民国”,实为“党国”,甚至是“军国”, 确立总裁制,选举军委主席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 “一党专政” → “一人独裁”。
报刊:
世界范围内: 大众传媒
在中国: 政府、政党发号施令的喉舌,
成为“喉舌媒介”。
“耳目喉舌论”对中国新闻发展影响深刻。
“耳目喉舌论”(110年历史,4次演变)
1、演变一
梁启超先生最早的“耳目喉舌论”
“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道端也。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 疾。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 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 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功用而起天 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突破“中体西用” ——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什么是“媒介生态理论”?
005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堂PPT)
《知新报》,1897 年2月22日创刊 于澳门,康广仁 是创办人之一。
8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第一节 维新变法 运动与第一次 国人办报高潮
二、第一次国人 办报高潮的出 现
《国闻报》 1897年10月 26日在天津创 刊,严复是创 办人之一。
9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高潮 第三节 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4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 与第一次国人办报 高潮
康有为
一、《中外纪闻》、《时 务报》等维新派报刊创 办
• 1895年,康有为在光绪 皇帝的支持下,发起维新 变法运动,开会、办报是 主要的运动手段。
5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2,维新派报刊的历史贡献
1,思想政治贡献 民主思想启蒙、救亡图存教育
2,新闻业务贡献 冲破言禁、提高报业地位、 开创报章文体
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 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 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 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 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 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 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4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第二节 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与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一、从“报禁”开放到近代新闻法制的初步建成
(1)概说
1901年1月,清廷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9月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 后,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
自1906年至1911年的五年时间内,清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大批专 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 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3. 分析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1. 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3. 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4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小组报告: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
2.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分析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意义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
2.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意义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文献研究法:学生研究相关古代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具体情况。
2.4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的理解。
2. 小组报告:学生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三章: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3. 分析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2.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3.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第1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抄报行:明代出现的一种专门的抄报行业。明代邸报 以手抄为主,各省提塘从六科抄来的邸报内容,各 州、府、衙门为了尽快获取信息则在京另雇抄报人 转抄若干份,由驿站按时传送。由于需要转抄的邸 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 行”。他们不仅为地方官府抄报,也为京城官员服 务。 (4)明末出现报房京报——合法民营报纸。 16世纪中叶,明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 件,出现了个别小吏和商人向报房订阅邸报的现象, 人称“京报”。这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 官方报纸。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2、京报的内容 与邸报无大差别。也有自行采写的新闻,其中少量是社 会新闻。 3、京报的形式、特点及意义 固定的刊期和报名。日刊或两日刊;每期一册,少则 五六页,多则十余页;长约6寸,宽约3寸;黄色封面 上印红色“京报”二字,下面印有报房字号。 具有大众传播工具性质。传播行为组织化、信息共享 公开化、传播对象大众化、传播信息目的商业化。 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最完备的形式。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3、实物传播
烽火、旗帜、锣、鼓、符等,多用于军事信息传递。 如: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鸣金收兵 《孙膑兵法》:“夜则举鼓,昼则举旗”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二、古代报纸的出现与发展
(一)唐代的新兴传媒:朝报、进奏院状
“新闻”一词出现于唐代,中国的报纸也出现在唐 代。
(3)“小报”的发行人包括进奏官、使臣、在省寺监 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 工作的“书肆之家”。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4)它的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所发表 的大多是中枢部门还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二章
中国人(民族)的历史情结
国人特别注重历史的审判功能,总以一种敬畏的眼 光来看待历史。正如外国人相信有公正的上帝,中 国人则相信有公正的历史。 如孔子之作《春秋》,司马迁之作《史记》;如曹 氏、秦桧,如文天祥,如刘少奇。 历史的麻醉作用
“咱们家以前也有这么阔气”
2、对待历史的几个认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克罗齐
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齐国史官秉笔直书:崔杼弑庄公。崔杼将史 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 ——李大钊 官杀掉。 客列传》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新闻的定稿。 ——董桥 第二个史官又写:崔杼弑庄公。又被杀掉。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第三个史官仍写:崔杼弑庄公。仍被杀掉。 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若鄙 第四个史官还是写:崔杼弑庄公。 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 齐国南部有一位“南史氏”听说了这件事, 捧着简册,日夜兼程赶来,准备续书此事。 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 崔杼杀不下手了。 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史记•李 齐史定书史事:崔杼弑庄公。 将军列传》 ——《吕氏春秋· 慎行》
在这篇文章中,孙樵生动地描绘了开元杂报的有关情况,是研究我国最早 的报纸产生情况的宝贵资料。
在文章中,关于《开元杂报》的外观提了两点:一,“数十幅书”,也就 是几十张未加装订的单页书面材料。二,“系日条事,不立首末”,也就 是按日记事,没头没尾,各页之间互不衔接。 关于它的内容,文章中举了几个例子:“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 “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等等,孙樵后来拿《开元录》核对了 一下,“条条可复”,也就是说都可以得到印证。
00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讲(课堂PPT)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3)唐代的进奏院状
– 唐朝中叶以后,藩镇割据势力形成。藩镇设在京都的邸实际上成了 情报机关,负责邸的官员被称为“邸务留后使”,由地方上的节度 使或观察使所委派。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后改称为进奏 院,“邸务留后使”改称为“知进奏院官” 。
中国新闻传播史
黄瑚 博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
.
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本课程拟分为四编十六讲: 第一编 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815-1895) 第二编 民族新闻事业的勃兴与全面发展(1895-1927) 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在性质上与近代意义上的 报纸最为相似,并随着这一新闻信息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而 日趋接近,直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灭后 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
14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2)唐代的朝政公报
.
8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 期表现形式
二、文字的出现与新闻信息传播活
动的日趋成熟
(2)甲骨等早期文字传播形式
早期文字传播表现形式,主要 有刻有各类文字信息的甲 骨、金属铸件、岩石等。
甲骨大多是殷商时代的遗物, 金文刻铸之风盛行于周代, 而在岩石上刻字则是周代 以后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
3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期表现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古代商业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3013复旦传播学考研-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2007年第 期 总第9 期新闻大学JOURNALISTIC UNIVERSITY 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系统描述中国新闻事业史发展轨迹的专著,即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但是,戈公振将中国新闻事业史划分为官报独占、外报创始、民报勃兴和报纸营业化四个历史阶段,缺乏科学依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闻史学者开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注重研究新闻事业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其集大成之作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出版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大卷(方汉奇主编),计260多万字。
这部巨作正确地将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诉求相结合,但偏重于中国新闻事业在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的历史作用,因而在历史分期上与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基本相同,未能体现出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阶段性。
跨入新世纪前后,新闻史学界发出了重写一部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呼声,也出现了一批相关的学术成果。
重写一部中国新闻事业史,关键在于要弄清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而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基础上。
据笔者所见,一部中国新闻事业史,将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诉求相结合,似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近代报刊的诞生与初步发展阶段(1815年至1895年),第二阶段为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的日趋兴旺与新闻事业的全面发展阶段(1895年至1927年),第三阶段为两极新闻事业的出现与发展阶段(1927年至1949年),第四阶段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
由于第四个历史阶段即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发展阶段尚无异议,因而本文将分三点对前三个历史阶段进行探讨与阐释。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黄 瑚(复旦大学 新闻学院,上海 200433)·新闻史·[作者简介]黄瑚(1955-)男,原籍江苏海门,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
中国新闻事业史1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堂笔记(超详细!)中新史总结(1-3章)第一章古代露布 3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内容: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特点: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唐代进奏院状 4唐代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官报的雏形。
机构: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称为邸或进奏院。
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邸吏或进奏官。
内容:①皇帝的活动。
②诏旨。
③官吏任免。
④臣僚章奏。
⑤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①不定期,无报头,由进奏官从首都直接发给各地的主官。
②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
③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与收阅者并无直接关系。
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或筛选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所关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开元杂报”8见于唐代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其中提到的“开元杂报”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开元年间“留邸报状”的原件残件,也可能是抄件。
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
特点:无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自己随意加的称呼)、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意义: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敦煌进奏院状”9是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院状”。
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图书馆。
①存于伦敦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皇帝的临时驻地陕西凤翔发回归义军的。
只残存了开头60行,没有结尾。
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兴元、凤翔两地的活动情况。
②存于巴黎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长安发回归义军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 、“新闻”一词诞生于唐代。
2 、唐代成为新闻诞生的原因?(唐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原因?):①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②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
③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唐代驿运发达。
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3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4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002)5 、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
6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7 、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人称“进奏院状”。
8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
变成了中央报纸。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9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新闻事业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1.2 教学内容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新闻事业的定义和特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闻事业的定义和特点展示法:展示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的图片或实物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于新闻事业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第二章:报纸的兴起与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报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报纸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概况2.2 教学内容报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报纸的特点和作用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概况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报纸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案例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报纸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报纸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第三章:无线电广播的诞生与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理解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概况3.2 教学内容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和发展历程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和作用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概况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广播诞生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无线电广播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第四章:电视的诞生与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电视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理解电视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国电视的发展概况4.2 教学内容电视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电视的特点和作用中国电视的发展概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视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电视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电视的发展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视诞生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电视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第五章:新闻事业与社会的互动5.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新闻事业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掌握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5.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新闻事业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闻事业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案例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闻事业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新闻事业对社会作用和影响的理解第六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6.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概念掌握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探讨新闻事业在数字化时代的道德挑战6.2 教学内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定义与重要性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与责任数字化时代新闻道德挑战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法:讨论具体的新闻道德挑战案例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职业规范在实践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及对职业规范的应用第七章:新闻采访与报道技巧7.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学习新闻报道的写作与编辑方法理解新闻现场的处理与报道伦理7.2 教学内容采访准备与技巧报道结构与写作风格现场报道的伦理与实践7.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授采访技巧和报道写作知识实操演练法:模拟新闻采访和报道过程反馈法:学生互评和教师指导改进模拟采访:评估学生的采访技巧和问题设计报道写作:评估学生的报道结构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新闻报道伦理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新闻编辑与出版流程8.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责掌握新闻出版的流程与规范学习新闻排版与设计的原则8.2 教学内容新闻编辑的角色与任务出版流程与时间管理排版设计的原则与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编辑的职责和出版流程实操演练法:学生参与模拟新闻编辑过程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完成排版设计任务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闻编辑职责的理解排版设计展示:评估学生的排版设计能力和创意编辑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参与编辑过程的表现第九章: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理解新闻媒体在公众关系中的作用掌握新闻发布和媒体沟通的技巧探讨新闻媒体与公众互动的新趋势9.2 教学内容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的概述新闻发布与媒体沟通的策略新媒体时代公众互动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的基本概念角色扮演法:模拟新闻发布和媒体沟通场景小组讨论法: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互动的案例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的理解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模拟沟通中的表现第十章:新闻事业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分析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理解新闻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10.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的挑战与机遇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新闻教育的意义与未来角色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新闻事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闻业的发展方向小组分享法:学生分享对新闻教育未来角色的看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闻事业挑战与机遇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新闻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新闻事业在社会的角色和影响是课程的核心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010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
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1927-1949)
第九讲 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 第十一讲 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 业的剧变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
《布尔塞维克》 编辑部旧址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
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 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
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 下办报宣传活动 (4)《红旗日报》
《红旗日报》,1930年8月15日创刊,由李 求实主编,初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自第 162 期后改为中共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 机关报,其前身是《红旗》三日刊和 《上海报》。 《红旗日报》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出版 的,屡遭查禁和迫害,发行人员先后被 捕四、五十人,承印的印刷厂多次被封, 至1931年3月8日停刊。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
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 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 (4)“红中社”的创建
“红中社” 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诞 生。是日,“红中社” 以C.S.R. (Chinese Soviet Radio的缩写)的呼 号对外发布新闻,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政府成立。 “红中社”成立后,利用仅有的一部收报机, 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及塔斯社英文广 播,编译刻印成“参考消息”,还利用 中央机要电台和军委的电台,每天对外 播发几条新闻电讯,有时也发英文稿。 “红中社”旧址
中国新闻传播史
黄瑚 博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了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工具,如口碑、驿站、邸报等。
1.2 近代新闻事业的起步:介绍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新闻事业传入中国,如申报、新闻报等。
1.3 新文化运动与新闻事业的发展:分析新文化运动对新闻事业的影响,以及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4 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探讨民国时期新闻事业的繁荣与挑战。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与新闻事业2.1 党的新闻事业方针: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新闻事业的方针和政策。
2.2 红色新闻事业的发展: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新闻事业,如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等。
2.3 抗日战争与新闻事业: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困境。
2.4 解放战争与新闻事业:探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作用与影响。
第三章: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3.1 建国初期的新闻事业: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事业的发展状况,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3.2 改革开放与新闻事业: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3.3 突发事件与新闻报道:探讨中国新闻事业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与挑战。
3.4 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介绍新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监管与自律4.1 我国新闻事业的监管体制:阐述我国新闻事业的监管体制,如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
4.2 新闻法律法规:介绍我国新闻事业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新闻出版自由条例等。
4.3 新闻事业的自律:探讨新闻行业的自律组织与规范,如中国记协、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等。
4.4 典型违规事件分析:分析我国新闻事业中出现的典型违规事件,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
第五章:中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1 媒体融合与新闻事业: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新闻事业的挑战与机遇。
5.2 互联网新闻传播:分析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
PPT1中国新闻史(2024版)
第四、信息量大,实效性强。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3/4)
第五、内容多为皇帝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 臣僚的章奏,战报,刑罚等。
第六、邸报稿件多由进奏官抄录而来。 第七、邸报要由中枢各部一一审定,皇帝也会 对内容有所指示。 第八、宋代邸报由驿递传送,驿递按传送的速 度又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水运递等。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第二节 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第五节 清代的报房京报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1/2)
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从远古时代起,就已经 开始了。远古的人们结群而居,共同生活,共同劳 作,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相互沟通、交流信息, 自然也就需要传播。
第二节 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3/4)
3、目前为新闻界所承认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 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
研究唐代新闻史,要注意以下几个名词: 邸,进奏院,进奏官,进奏院状(状,状报,报 状)。
第二节 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4/4)
唐代的报纸孕育和发展于唐代中期,与唐代藩镇 制度的发展紧密相联。唐代中期,在一些边疆地区设 立藩镇和节度使。后来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 使在京都设立办事处称邸,后来也称进奏院。进奏院 的负责人称为进奏官。这些进奏官主要负责呈递章奏, 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政府各部门请示汇报联系交涉 的各项事宜,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朝廷的 政治消息。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2/4)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1.2 近代报纸的出现与发展1.3 新文化运动与新闻事业的崛起1.4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二章:新中国的新闻事业(1949-1978)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闻事业2.2 社会主义改造与新闻事业的变革2.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4 新闻事业在探索中前进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事业(1978-至今)3.1 改革开放初期新闻事业的恢复与发展3.2 媒体多样化的趋势3.3 互联网与新媒体对传统新闻事业的影响3.4 我国新闻事业的现状与挑战第四章:我国新闻事业的制度与政策4.1 新闻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体制4.2 我国新闻事业的法律法规4.3 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4 新闻事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第五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5.1 新闻伦理的含义与作用5.2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5.3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5.4 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第六章:重要历史事件与新闻报道6.1 重要历史事件的新闻报道6.2 典型报道案例分析6.3 新闻报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6.4 培养学生对新闻报道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第七章: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7.1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与方法7.2 新闻写作的格式与要求7.3 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的实践途径7.4 分析优秀新闻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第八章:新闻编辑与出版8.1 新闻编辑的基本任务与工作流程8.2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编辑特点8.3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出版8.4 培养学生新闻编辑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受众9.1 新闻传播的过程与模式9.2 受众心理与新闻传播效果9.3 新闻传播的党性原则与导向作用9.4 提高新闻传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第十章:新闻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0.1 数字化与网络化对新闻事业的影响10.2 媒体融合与新闻生产的创新10.3 在新闻领域的应用10.4 我国新闻事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详细讲解古代新闻传播的方式,包括口碑、驿站、邸报等,以及这些方式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精选】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4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复习精编》目录Ⅰ序言Ⅱ考前必知一、学校简介二、学院概况三、专业介绍四、师资力量五、就业情况六、历年报录情况七、学费与奖学金八、住宿条件九、其他常见问题Ⅲ考试分析一、考试难度二、考试题型三、考点分布四、试题分析五、考试展望Ⅳ复习指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新闻学概论》Ⅴ核心考点解析《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第二章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第三章外报在华的拓展与垄断第四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第五章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第六章自由新闻体制从确立到扭曲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走向第七章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八章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级报业的兴起第九章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十章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第十一章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十二章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第十四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十五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日趋繁荣第十六章1949年后港澳台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一章大众传播理论概述第二章科学的方法第三章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式第四章传播中理解的作用第五章编码的问题第六章宣传分析:解码及效果的最初理论第七章易读性测量第八章认知一致与大众传播第九章说服理论第十章群体与传播第十一章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第十二章议程设置第十三章知识沟假说第十四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第十五章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第十六章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媒介第十七章媒介连锁企业和媒介集团第十八章全面的图景《新闻学概论》绪论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二章新闻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六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九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第十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第十一章传媒业经营第十二章新闻媒介的受众第十三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第十四章新闻选择第十五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第十六章中国的新闻改革Ⅵ历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历年考研真题试卷复旦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复旦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复旦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Ⅶ备考方略一、高分备考方略(一)考研英语(二)考研政治(三)考研专业课二、辅导班推荐(一)公共课(二)专业课三、教材与辅导书推介(一)公共课(二)专业课四、考研必备网站推荐Ⅷ资料推介硕考网祝您2014复旦大学考研金榜题名,加油!Ⅳ复习指南第七章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本章复习提示本章主要讲述了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 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huanghu@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 播的早期表现形式
一、从口语传播到标识传播 – (1)口语传播的出现 – 口语传播这一形式,即 口语传播这一形式, 口耳之间的传播形式, 口耳之间的传播形式, 肇始于先民们在劳动中 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淮南子》 (《淮南子》)的举重 劝力之歌。 劝力之歌。
现存不列颠 图书馆的进 奏院状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二、古代报纸在宋代的发展
(1)概说
– 宋代中央政府全面控制官方新闻信息的发布大权,以及由此而产 宋代中央政府全面控制官方新闻信息的发布大权, 生的一系列变化与进步,是古代报纸在宋代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生的一系列变化与进步,是古代报纸在宋代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 邸报这一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也在宋代开始出现,并与进奏院 邸报这一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也在宋代开始出现, 进奏院报状等名称互相通用,后成为使用最多的一个名词。 状、进奏院报状等名称互相通用,后成为使用最多的一个名词。
二、文字传播:早期新闻信息 文字传播: 传播的完备形式 (3)书信的出现
至春秋战国时期,驿站、 至春秋战国时期,驿站、 传舍的建立, 传舍的建立,使信使往 来日趋便利, 来日趋便利,作为新闻 信息传播形式之一的书 开始为人们所常用, 信,开始为人们所常用, 其地位与作用也日趋显 著。
古代驿站-鸡鸣驿 古代驿站 鸡鸣驿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1)概说 自唐代起,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 自唐代起,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在性质上与近代意义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形式, 上的报纸最为相似, 上的报纸最为相似,并随着这一新闻信息传播形式的不断 发展而日趋接近,直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 发展而日趋接近,直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 的覆灭后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的覆灭后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二、古代报纸在宋代的发展
(3)定本制度的建立
– 宋代中央政府还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闻信息审查制度,并随着政治形 宋代中央政府还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闻信息审查制度, 势的变化而屡经变革。 势的变化而屡经变革。 – 宋朝制度规定,各地官员的章奏及申禀文书均通过进奏院转递,诏敕及中 宋朝制度规定,各地官员的章奏及申禀文书均通过进奏院转递, 央各官署符牒也都由进奏院颁下,判定该奏疏是否应在进奏院状等传播形 央各官署符牒也都由进奏院颁下, 式中抄发的权限,则掌握在进奏院的负责官员给事中手里。这一判定工作, 式中抄发的权限,则掌握在进奏院的负责官员给事中手里。这一判定工作, 在当时被称为“判报” 在当时被称为“判报”。 – 公元999年,即宋真宗咸平二年,皇帝下诏,令进奏院将所供报状每五日 公元999 999年 即宋真宗咸平二年,皇帝下诏, 一次抄送枢密院,由枢密院最后批准决定是否向各地抄报。 一次抄送枢密院,由枢密院最后批准决定是否向各地抄报。这一被称为 定本”的新闻信息审查制度,此后虽有反复,但持续了七十年。 “定本”的新闻信息审查制度,此后虽有反复,但持续了七十年。
烽烟滚滚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 播的早期表现形式
二、文字传播:早期新闻信息 文字传播: 传播的完备形式 (1)概说
早在殷商时代,中国的文 早在殷商时代, 字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 的水平。 的水平。 文字传播及其各种表现形 式的陆续问世, 式的陆续问世,使中国 古代社会的新闻信息传 播活动日趋成熟。 播活动日趋成熟。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早期表现形式
二、文字传播:早期新闻信息传播的完备形式 文字传播: (6)露布等文字标识传播形式的出现
文字的出现,还使标识传播的水平得到大的提高。 文字的出现,还使标识传播的水平得到大的提高。 约在秦汉时代,出现了露布这一新闻信息传播的新手段。 约在秦汉时代,出现了露布这一新闻信息传播的新手段。 露布,是文书不加检封、公开发布的意思。东汉末年, 露布,是文书不加检封、公开发布的意思。东汉末年, 露布成为发动战争前讨敌檄文的别称和战争胜利后宣 扬战绩的捷报。 扬战绩的捷报。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 播的早期表现形式
二、文字传播:早期新闻信息 文字传播: 传播的完备形式 (4)诏书的出现
自秦始皇起,皇帝发布的 自秦始皇起, 诏书成了传播官方新闻 信息的主要形式。 信息的主要形式。秦始 皇为了强化其诏书的影 响力与渗透力, 响力与渗透力,充分利 用了石刻文字等一切现 有的传播形式。 有的传播形式。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3)唐代的进奏院状
– 唐朝中叶以后,藩镇割据势力形成。藩镇设在京都的邸实际上成 唐朝中叶以后,藩镇割据势力形成。 了情报机关,负责邸的官员被称为“邸务留后使” 了情报机关,负责邸的官员被称为“邸务留后使”,由地方上的 节度使或观察使所委派。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 777年 节度使或观察使所委派。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后改称 为进奏院, 邸务留后使”改称为“知进奏院官” 为进奏院,“邸务留后使”改称为“知进奏院官” 。 – 进奏官给节度使提供的信息材料,被称为进奏院状(亦称进奏官 进奏官给节度使提供的信息材料,被称为进奏院状( 报)。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二、古代报纸在宋代的发展
(2)进奏院改组为中央政府的直属机构
– 宋朝开国时,仍沿袭唐、五代的旧制,听任各州镇在京师自设进奏院,进 宋朝开国时,仍沿袭唐、五代的旧制,听任各州镇在京师自设进奏院, 奏官都由所派遣的州镇的行政长官委派。 奏官都由所派遣的州镇的行政长官委派。 – 公元981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中央政府命供奉官张文璨、王礼整 公元981 981年 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中央政府命供奉官张文璨、 顿各州派驻京师的进奏院。是年10 10月 钤辖诸道都进奏院(通称都进奏院) 顿各州派驻京师的进奏院。是年10月,钤辖诸道都进奏院(通称都进奏院) 建立,统一管理各州进奏院的业务活动,由门下省给事中负责领导, 建立,统一管理各州进奏院的业务活动,由门下省给事中负责领导,供奉 官张文璨任第一任监官。这一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官张文璨任第一任监官。这一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担负在封建政府 机构内部传播新闻信息的职责。 机构内部传播新闻信息的职责。 – 公元983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钤辖诸道进奏院合并为都进奏院, 公元983 983年 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钤辖诸道进奏院合并为都进奏院, 改组成中央政府的一个官署,设在大内近侧,隶属于门下后省管辖。 改组成中央政府的一个官署,设在大内近侧,隶属于门下后省管辖。
秦始皇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 播的早期表现形式
二、文字传播:早期新闻信息 文字传播: 传播的完备形式
(5)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四十 字诏书
公元前223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223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以诏书形式向全国发布 这一特大新闻信息,史称“ 这一特大新闻信息,史称“四 十字诏书” 十字诏书”。 我国考古学家马衡在秦代的陶量 上发现, 上发现,量器边上的四十字诏 书竟是用木戳子印上去的。 书竟是用木戳子印上去的。
– 谣谚: 谣谚: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 播的早期表现形式
一、从口语传播到标识传播
(2)口语传播的延伸形式 后又发现了喇叭等原始扩音器。 后又发现了喇叭等原始扩音器。 在青海地区民和县阳山新石器时 代后期遗存物的考古发掘中, 代后期遗存物的考古发掘中, 曾发现过距今约4千至1 曾发现过距今约4千至1万年 前的陶制喇叭筒。 前的陶制喇叭筒。 此外,还有:号角、 此外,还有:号角、木铎等
甲骨文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 播的早期表现形式
二、文字传播:早期新闻信息 文字传播: 传播的完备形式
(2)甲骨等早期文字传播形式
早期文字传播表现形式,主要信息的甲骨、金 属铸件、岩石等。 属铸件、岩石等。
古代铭文拓片
鲁侯尊
甲骨大多是殷商时代的遗物, 甲骨大多是殷商时代的遗物,金 文刻铸之风盛行于周代, 文刻铸之风盛行于周代,而在 岩石上刻字则是周代以后的一 种信息传播形式。 种信息传播形式。
甲骨文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 播的早期表现形式
秦始皇“四十字诏书”: 秦始皇“四十字诏书” 廿六年,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 诸 黔首大安,立号为“ 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 乃诏丞相状、 帝”。乃诏丞相状、绾,法 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 度量则不一歉疑者, 之。”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一编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