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形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旧有的教学观,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

“教”即为“导”,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而是指师生在充分的交往、对话基础上对学生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启发”;“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笔者认为,农村语文教师亟须建立新的语文教学观,简称为“五观”:
一、服务型的“教师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观,强调教师的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教师以“传道者”“主宰着”的身份自居,突出“传授”式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服务于学生而存在的“管理者”。

在新的教师观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以新课程理念重塑教师角色形象—“服务者”。

这里的“服务”有三重意思:第一是学习上的服务,对学生学习有困难时要给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第二是生活上的服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教给生活常识,常嘘寒问暖,使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第三是心理上的服务,当学生的心理或情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给以疏导、教育、抚慰,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里的“服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知识的
储备,还要有生活的智慧以及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

二、主动型的“学生观”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机器”,他们的潜意识是“我为老师而学的”,学习变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导致了学习效率的低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过程,他们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事物,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

所以,在新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把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主动负起学习的担子,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师要加强“引导”,在学习方法、策略上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学会自我调控、学会自我评价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最后,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需要一个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教师要创造适当机会、利用所有机会要不断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包袱”变为“幸福”,努力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过程。

三、导学型的“教学观”
旧的教学观重教材轻学生,重传授轻自学,重结果轻体验,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计划组织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一切都围绕教师的“教”而铺设的。

在新的教学观中,教学设计要围绕三个环节来进行:第一,
在课前,重心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基本知识,生成自己见解,尽可能多地解决问题,而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到课堂是由师生共同解决。

这也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好位置,要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组织者”而尽可能地隐居幕后,鼓励学生成为真正的“演员”。

教师要把“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生成的问题进行总结,有效地开展课堂对话,让学生在自由对话中充分参与、充分体验、充分生成,主动建构。

第三,在课后进行多元拓展训练。

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往往过分关注课中设计,忽视课后拓展的训练。

设计多元化的课后拓展训练,主要通过问题思考和动手实践,让学生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内化知识、巩固记忆、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开放型的“课程观”
旧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即教学的科目”,而所设置的学科门类多且相互独立,课程内容城乡一致,各省教材是“一样的嘴脸”。

这样,课程教学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开了实践,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程成了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紧箍咒”。

在开放型的课程观中,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据此,教师要形成大语文教学观,要建立开放的语文课程观。

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的文本,要学会超越文本,把课
程置于自然的客观世界中去,范围要开放,内容要开放,呈现方式要开放,要把文本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起来,使文本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还原语文本来的“面目”,而不能把课程当成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藩篱。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旧的语文教学观是必须摒弃的。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的语文教学“五观”顺应课改的要求,符合新时代培养目标—全面发展的人,农村语文教师只有建立“五观”意识,形成新的教学观,才能真正地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