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经验是学习的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不明白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⒈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

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
组合。

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⒉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的“原型”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如果我们能把生活的问题变为数学学习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时,虽然百分数是学生刚要学的新知,但是百分数在电视、报纸等多方面经常出现,学生似懂非懂,所以在教学前我布置了学生收集了百分数的资料,建议同学们用手中的资料举行一个小型的“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发布会,发布信息时,你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⑴资料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
⑵你从中了解些什么?
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发布后学生不仅体验到百分数的应用价值,而且也感觉到生活中的数学学问竟这么大!
⒊从生活的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背景和认识水平既要明确教材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
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设计了教学:让学生回家带来苹果,学生用手指出数表示每人带来苹果的个数,并仔细听老师的要求,然后再动手做。

如果有两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的个数,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学生都伸出一个手指。

如果只有一个苹果,还是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的个数时,没有一个学生伸出手指,我问:为什么?学生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

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半个苹果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这样的教学虽与教材编写有殊途,却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⒋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的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为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有趣,达到拓展教学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教训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⒌从生活事例中感悟数学方法
学以致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能深刻的理解,更熟练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

在知识的运用
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才会使知识产生质的转变,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在其头脑中成活起来,感受成功的同时,学生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如: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可以让学生测算一下家里长方体水池;学习了比例尺,可以让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尺设计自己房间的比例图,或者根据中国地图测算一下淮安到某个城市的实际距离,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计算出旅游的时间等等。

教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过程中让学生成长起来,使学生的认识知识结构从猜测,模仿到灵活运用知识,促使学生向社会实用人才发展。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习生活中,使其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