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简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育哲学发展新路探索:可能的公共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发展新路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哲学基础的多样化。 第二,关注教育实践问题。 第三,公共教育哲学的雏形。 公共教育哲学,是美国教育哲学家索尔蒂斯(Soltis,J.F.)提出的概念,与 “个人教育哲学”和“专业教育哲学”相对而言。个人教育哲学就是哲学家 或每个人自己的教育哲学;专业教育哲学是职业教育哲学家的教育哲学,当 时即指分析教育哲学;公共教育哲学与前两者不同,既不是个人教育信念的 表达,也不是对教育概念和命题进行“客观的”语言分析,而是要对大众教 育意识、教育生活和教育政策进行批判性分析,和他们进行教育哲学的对话。 显然,公共教育哲学比个人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更加关注教育实践,更 加具有平等、开放和对话的特征。 1999年开始,由怀特领导的一批教育哲学家们开始编辑出版名叫《冲击》 (Impact)的连续出版物。与教育哲学杂志明显不同,这种连续出版物侧重 于对国家和学校各种教育政策的哲学分析,以一种非常积极的姿态渴求与教 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及广大教师的对话,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 中间产生了不小的反响。也许,我们可以将此作为英国教育哲学正在进行 “范式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当前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育哲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
育实践,久居“象牙塔”之上。 第二,教育哲学的学术水平不够,与教育原 理区别不大。原因在于从事教育哲学研究的 研究者的学术背景上。 第三,教育哲学研究的视野狭窄。参与国际 教育哲学的交往和对话太少。 国际教育哲学家网(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Philosophers of Education,简称 INPE)
英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确立了英国分析教育哲学的核心任务。 ①分析具体的教育概念,如教育、教学、教育目的等等; ②检验与教育内容和过程相关的伦理学和社会哲学假设; ③检验教育心理学家们所运用的概念系统和假设; ④检验课程内容、组织以及相关的学习问题中所涉及的哲学观点。 第二,于1964年创立了英国教育哲学的学术组织——“大不列颠 教育哲学学会” 第三,于1967出版了专门的教育哲学学术性刊物——《英国教 育哲学杂志》 第四,教育哲学与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学一起成为 许多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个系,为师范生、在职教师和研究生提供 各种课程。 第五,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出版了大量研究著作。 第六,有许多的哲学家在彼德斯的带领下加入到教育哲学的研究 之中,并使之成为哲学界的新时尚。 以上发展,最终促使教育哲学在英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受人尊敬的 哲学和教育学科,形成了教育哲学的“伦敦学派”,其影响辐射 全英和整个英语国家。
第三节 美国教育哲学的历史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哲学 据孟禄(Monroe,P.)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记载, 183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开设“教育哲学讲座”。这可能 是教育哲学作为美国大学课程的开始。1848年,德国哥尼斯 堡大学的哲学教授、神学博士洛森克兰兹(Rosenkcranz, J.K.F.)出版了《教育学的体系》一书,1886年,美国教育 家布莱克特(Brackett,A.C.)将其翻译成英文,改名为 《教育哲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育哲学”学科名 称的由来。但是布莱克特的译著并未在美国教育哲学界产生 多大影响,反而还有人用其攻击教育哲学存在的必要性。 但是,在布莱克特译著出版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的教育哲学 发展得非常快,不仅出版了许多教育哲学著作,而且大学也 普遍开设了教育哲学课程。在众多的教育哲学思想中,最具 影响力的是杜威的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著作的诞生 译著:杜威的《教育哲学》,波德的《教育哲学大意》 著作: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1923年) 李石岑的《教育哲学》(1925年) 萧恩承的《教育哲学》(1926年) 瞿世英的《教育哲学ABC》(1929年) 姜琦的《教育哲学》(1933年) 陆人骥的《教育哲学》(1933年) 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1935年) 张怀的《教育哲学》(1935年) 傅统先的《教育哲学讲话》及《教育哲学》(1947年) 林砺儒的《教育哲学》(1947年) 张栗原的《教育哲学》(1949年)
2.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发展时期 发展时期深受美国分析教育哲学的影响,里德的继承 人彼德斯曾跟随美国分析教育哲学的奠基人谢弗勒学 习一年(50年代中期,美国有一场关于教育哲学性质 的辩论,辩论由教育哲学家布劳迪(Broudy,H.S.) 和哲学家普莱斯(Price,K.)发起,讨论的主题就是教 育哲学的哲学性和必要性。当时参与辩论的都是美国 教育哲学协会和哲学协会的重要人物,如哲学家维尔 德(Wild,J.)、谢弗勒和改造主义教育哲学代表人物布 拉梅尔德(Brameld,T.)),带回了哲学分析的方法, 和将教育哲学提升为一门真正的学术性学科的雄心壮 志。英国分析教育哲学进入发展阶段。
3.20世纪80年代之后,分析教育哲学的衰落与发 展新路的探索
(1)分析教育哲学的衰落 就在分析教育哲学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一些内在的和外在的 消极因素开始制约它的发展。 第一,分析方法本身的缺陷。 如怀特指出,“它花费太多精力去论证如何理解教育目的这个 概念,而没有强调教育目的应该是什么等实质性问题。” 第二,分析教育哲学家内部的分歧。彼德斯为了保证分析教育哲 学的纯洁性,曾阻止一些人转向实践问题研究,1975年,随着 彼德斯的引退,这种阻止不再有效。 第三,政治因素的影响,英国工党与保守党的轮流执政。60年代 的工党促进了教育哲学的发展,而在70年代中期,注重技术性知 识的保守党之后,教育哲学课程不再受到国家资助。 第四,来自教育实践的强烈批评。研究问题的方式不能很好地帮 助教师们解决实践问题。他们讽刺说,当我们向教育哲学家们指 出问题请教时,他们不回答我们的问题,反而研究我们的“手 指”。
(二)学科史
1.解放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教育哲学一科的移植与发展比教育学一 科要晚一些,19世纪末,我国就有零星的教 育学的译著诞生,但是直到1919年“五四” 运动前夕,杜威来华讲学,“教育哲学”一 词才为我国教育学界所认知。杜威的著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副标题就是“教育哲 学导论”。
二.解放后教育哲学的取消与重建
(1)教育哲学学科的取消 解放后,我国高等院校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系中教育哲学一 科被取消,取消的原因是照搬苏联的教学计划 和制度,而苏联的高等师范院校不开设教育哲 学。 理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教育学的哲学基础 教育原理可以代替教育哲学
(2)20世纪80年代教育哲学学科的重建 ①高等师范院校重开教育哲学课程 原因: a.我国教育学界对师范教育的反思: 设科太窄, 知识面过小 b.清除“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产生的不良影响 c.是研究新的教育问题的需要 ②出版了大量的教育哲学专著 见教材P47-48 ③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 学分会
第二章 教育哲学简史
第一节 中国教育哲学的历史
一、解放前中国教育哲学的覆辙 (一)学科前史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 谓教” 黄济先生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哲 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 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 学”、“明清实学”以及近代“西学东渐”等七 个大的历史时期,其基本特点有:“天人合一”、 “政教统一”、“文道结合”、“师严道尊”等。 (黄济主编:《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概论》第
杜威对20世纪美国教育哲学的主要贡献
1.创立了“系统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论
题几乎涉及了教育哲学的所有领域与问题; 2.对历史上的种种教育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和 辩证的批判,近乎一种教育哲学百科全书; 3.奠定了美国教育哲学的主要文化传统:社 会-行动哲学,不是个体-理智的哲学; 4.对世界教育哲学事业也具有广泛、持久和 复杂的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教育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80年之间这段时期,是美国 教育哲学发展与危机共存的一个时期,具体有以下表现: 1.学术队伍大量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伴随着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发 展,美国的教育哲学也得到了重大的发展,许多州都将教育 哲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育课程来开设。因此,教授教育哲 学和学习教育哲学的人数在短时期内都有大量的增加。 2.《教育理论》(Educational Theory)刊物的创办 1951年,在“杜威学会”(The Dewey Society)的倡导下, 由杜威学会、美国教育哲学学会以及伊利诺伊大学教育学院 联合主办《教育理论》杂志((Educational Theory),作为 教育哲学学会的专门学术刊物。专业杂志的创立为进一步提 升教育哲学的学术声誉、开展教育哲学学术讨论、促进教育 哲学教学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二节 英国教育哲学的历史
英国是世界上教育哲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各地到英国学习 和研修教育哲学的人络绎不绝。它的教育哲学研究班不间断举办了 近40年。它的教育哲学年会成为一种真正的国际性学术会议。 (一)学科前史(20世纪40年代之前) “哲学家论教育”,如洛克、斯宾塞、罗素、怀特海、能、里 德等。他们普遍侧重于理解与论证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应遵 循的原则,并就应该采取的方法提出建议。故称之为“规范教育哲 学”。 如,怀特海论“教育目的”:“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 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象 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 “教育所要传授的是 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 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别的关 系。”“最后,应该培养所有精神活动特质中最朴素简约的特质, 我指的是对风格的鉴赏。”(怀特海:《教育的目的》,2002)
(二)学科史
1.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准备时期:
(1)学术的准备 分析哲学运动,英国教育哲学研究的视角从教育实践领域转向教育认识或教 育知识领域。 (2)人才的准备 出现了许多熟悉分析哲学的年轻哲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分析教 育哲学运动的骨干。 (3)教育哲学教授职位的设置 1942年,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开始在英国率先设立教育哲学教授职位,由哲学 家里德担任。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 赫斯特50多年后如此评论:“当1947年里德获得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哲学 教授职位的时候,这是英国所有大学也是整个教育研究领域的第一次。在当 时,这种做法确实是值得争议的。但是这样一来却给予公众一种强烈的印象, 使他们认识到对教育信念和实践进行持续的、一致的和系统的哲学研究的重 要性。我们可以说,当时人们没有预料到的是,从此开始,教育哲学以一种 后来出现的令人激动的方式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术哲学领域,发展为一个与 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 (4)先驱者的工作:哈迪与奥康纳 运用分析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形成了分析教育哲学著作,如哈迪的《教育 理论中的真理与谬误》,奥康纳的《教育哲学导论》
(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教育哲学
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哲学发展的最大特征就是 专业化倾向非常明显,标志是成立了教育哲学学会, 劳普(Raup,R.B.)任主席。美国教育哲学学会 的成立虽然从组织和制度上促进了20世纪美国教育 哲学的发展,并对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哲学 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它同时亦引发了诸 多矛盾,如进步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斗争、专业 教育哲学与业余教育哲学之间的斗争、实用主义与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之间的斗争,等等。因为美国 教育哲学学会在成立之初并不是 “兼容并包”、 “海纳百川”的,其成员是有严格的身份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