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定义:系统记载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所引起的货币(现金)收支。广义指一个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总额。
2.国际收支中的交易:交换(即一个交易者向另一个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那里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转移(交易提供了经济价值但并未受到对应的、具有相等价值的补偿物)、变动(移居、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债权和债务的再分类)
3.国际收支的主体:经济领土(不同于政治上所承认的边界)、经济利益中心(住处生产场所等)、机构单位。
4.国际收支记账原则:复式记账法(每个项目下都有相等的借贷两个条目,引起本国从外部世界获得货币收入则贷+,贷表示实际资源通过出口流出,或者在金融项目上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的减少。借与之相反。)
5.项目和账户分析:a.经常账户:货物和服务,借记录进口,贷记录出口。
b.收入,即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引起的要素报酬收支。
c.经常转移,单方面的无对等的交易,例赠予、单方面汇款、年金等
d.资本和金融账户,这个看一下书吧,不好提炼,太多了p57-59
e.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为保证借贷最终相等人为设置。
6. 经常账户CA差额分析:a. S=I+CA,说明开放经济条件下,也可以通过经常账户顺差积累的对外净资产来形成国民储蓄,也就是可以靠净出口减少来支持投资增加。
b. CA=(Sp-I)+(T-G)表示私人储蓄、私人投资、政府储蓄之间的关系。若政府赤字不能由私人部门的净储蓄加以抵消,就会出现经常账户赤字。(美国的情况)
c.另两种形式CA=Y-A,A=C+I+G. CA=EX-IM+R,R为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7.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KFA=金融账户净额FA(大于零意味对外净负债增加、资金流入)+储备资产差额RT(大于零意味储备资金减少、资金流入)
8. CA与KFA的关系:CA+KFA=0(根据借贷必相等这一复式记账原理)
由CA=S-I得,I=S+FA+RT,差额组合情况详见p64.
9. 综合差额:指经常账户差额加金融账户净额,衡量一国通过动用或获得储备来弥补的收支不平衡。基本差额:包括经常账户的交易和资本金融账户中的长期资本流动,提供了度量国际收支长期趋势的尺度。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保持其平衡的适当政策。
1 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
2 反对重商主义的大卫.休谟的理论;
3 现代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等
I. 弹性论(Elasticity’s Approach)
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后,各国实行竞争性的货币贬值、汇率变动频繁的背景下产生的;
发展:原理由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1923年提出,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hn Robinson)于1937年归纳形成;勒纳(Abba 发展,于1944年提出马歇尔-勒纳条件。
所用到的弹性:
出口商品需求/供给弹性;
进口商品需求/供给弹性;
基本精神
汇率变动是通过引起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的。
假设
不考虑资本流动,将商品(劳务)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
局部均衡:只考虑进出口市场汇率变化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忽略货币贬值的收入、货币等效应。
产品供给弹性无穷大。
初始的贸易是平衡的。收入不变,经济保持充分就业。
基本推导
假设汇率为:1单位外国货币折合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以 r 表示。
Pd :本国商品的价格;Pf: 外国商品的价格。
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为:
л=P d/(r P f)(Terms of Trade)。
本币贬值的影响:
分析:
r上升,即本币贬值,——л下降,贸易条件恶化——本国产品在外国市场上变得更便宜,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变得昂贵—— Export 增加,import减少——国际收支改善,具体程度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的大小。
数学推导。
结论
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限大的情况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一,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的状况。
即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一。
弹性论的缺陷
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没有它,进出口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就不会在贬值后保持不变。
充分就业与收入不变的假定与出口供给弹性存在逻辑上的矛盾。
不考虑资本流动,但实际上资本流动十分庞大,汇率贬值还会影响资本账户收入。
局部均衡分析。汇率变化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弹性论进行的是比较静态分析,但忽略了贬值后贸易收支的变化过程,短期内,由于存在时滞,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量的变化和国际收支的改善,反而会引起恶化:“J型曲线”效应:
象征贬值后国际收支差额的时间轨迹。
产生原因:时滞(认识、决策、生产、取代)
马吉()将贬值后的这段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II. 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
也叫做支出分析法(Expenditure Approach);
J.米德(J·meade)和西德尼·亚历山大(S.Alexander)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提出来的。1952年由亚历山大首次引入国际收支理论。
轻微观,重宏观。只考虑贬值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分析产量变化如何带来支出的变化,从而带来国际收支的变化。
基本内容
开放经济中:
吸收——A=C+I+G+IM
收入——Y=C+I+G+EX
所以,B=CA=EX-IM=Y-A
即国际收支差等于国内收入和支出差,是总量不平衡的结果。
吸收论是指国内的总收入被总支出所吸收。国际收支要保持平衡,国内总收入就一定要等于总支出。当总收入大于国内总支出时,国际收支产生顺差,当总收入小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产生逆差。
政策含义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调节的方法是:
增加国民收入——当国内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时,可以采取支出转换等经济政策,利用闲置资源增加国民收入调节国际收支;
紧缩国内需求——当国内已实现充分就业时,由于无闲置资源可以利用,就要采用支出减少政策(吸收政策),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国内总收入等于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