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核心汇编

编制人:黄玉丹使用时间:第13-14周

核心知识点1 生态问题基本思路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

(1)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2)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3)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4)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不与谐方面分析。

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1)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2)湿润地区+山区+地表植被破坏,容易产生泥石流与滑坡。

(3)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容易产生土地盐渍化。

(4)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5)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容易使河湖水量减少,产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二、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

1、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1)针对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的对策:首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然后从减弱或消除那些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

多种经营。

(3)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2.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与国土整治的重点生态工程。 (2)在河流中、上游流域建设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工程。 (3)建立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5)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与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参与。 【知识网络】

核心知识点2 荒漠化问题

一、 几种荒漠化问题的对比分析

1、土地沙漠化: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正因为如此,凡就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

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与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2、石质荒漠化(又称石漠化):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就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出“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与面积也在不断加深与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3、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与土壤返盐。

二、石质荒漠化:

1、石漠化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 ①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壤贫瘠;

②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作用强。

(2)人为原因: ①人口激增带来的压力;

②人类活动不合理(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

2、石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区与江南丘陵区(红色荒漠化)

三、盐碱化类

问题分析思路

实质 地下水位上升,或者海水倒灌,盐分进入到土壤;后随着蒸发,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 气候

地貌

水文 生物 石质荒漠化

核心知识点3 水土流失问题

一、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概念: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

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2、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就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与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侵蚀与淤积; 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关联分析如下: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黄土土壤特性: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②气候:与降水的多少与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

重。

③地形地质:与地形的坡度与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④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与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点睛】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地区

过程

措施

危害

气候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北内陆地区)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导致盐分在

土壤表层积累;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破坏植被,地表裸露,蒸发量增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

分浸入土壤。

思路:控制水盐运动

灌—引淡淋盐 排--井灌井排;修建排水渠、排水沟 蒸----地膜覆盖、植树造林

阻:土壤层以下铺设地膜,防止地下水位上升

吸:种植耐盐碱作物(碱蓬) 土壤含盐量太高,导致土壤肥力退化,农作物低产或不生长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半湿润地区)

(1)自然原因:①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小,蒸发强烈,地下水位高③旱涝灾害频繁④冬春季节多大风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

(3)水盐运动规律: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土壤夏季盐度降低,春秋升高,冬季相对稳定

(4)黄河下游以南区域盐碱化严重---地上河,河流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高。

滨海地区

海水倒灌、人工养殖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浸泡土地,导致土壤盐分升高

修建河口大坝(水闸)、拦海大堤、沿海防护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