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反全球化”背后的真相及启示
对逆全球化的看法
![对逆全球化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eabcc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f.png)
如何看待逆全球化现象
逆全球化是短时期内产生的一种现象,但是不会持续很久.因为全球化是有经济理论作为支撑的。
1、如果把全球化视为一种现代化进程,那么“现代化输家”理论总体上可以解释“逆全球化”思潮出现和涌动的原因。
所谓“现代化输家”,是指在西方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持续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不能适应现代化进程,地位与声誉受到影响并遭受社会排斥的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
这个群体表现出反全球化和反精英的态度。
2、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
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通过释放市场的力量,推动了全球生产体系的兴起,促进了全球贸易与生产的蓬勃发展。
经济全球化在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困、冲突、分配不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态度较为消极。
发达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中具有主导地位。
虽然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在某种程度上照顾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求,但根本上仍然体现着发达国家的利益。
同时,发达国家依靠先发优势,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发展中国家为获得相应的先进产品,则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这从客观上造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红利分配不均。
总结反全球化的主要论点
![总结反全球化的主要论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eb64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6.png)
总结反全球化的主要论点反全球化的主要论点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反全球化运动也逐渐兴起。
反全球化主义者认为,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平等和剥削,导致了环境破坏和文化冲突。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反对全球化的主张和论点。
一、贸易自由化的负面影响1. 贸易自由化导致工人失业反对者认为,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发达国家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失去就业机会。
此外,他们还指出,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工人在转移后可能会面临更差的工作条件和低薪。
2. 贸易自由化加剧了贫富差距反对者认为,贸易自由化使得富人更加富有,穷人更加贫困。
这是因为只有少数精英能够从开放市场中受益,而大多数人则被排除在外。
此外,他们还指出,在许多情况下,跨国公司利用其市场优势获得了过高的利润,并将其转移至海外避税。
3. 贸易自由化导致环境破坏反对者认为,贸易自由化会导致环境破坏。
跨国公司在寻求更高的利润时,通常会把生产转移到那些环境法规较为宽松的国家。
这些公司可能会在这些地区进行不负责任的污染和砍伐森林等活动。
二、金融自由化的负面影响1. 金融自由化导致经济崩溃反对者认为,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经济崩溃。
随着跨国公司和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他们可能会将大量资本流入某个国家,从而使该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部资本。
这种依赖性可能导致当外部投资者撤离时,该国经济出现崩溃。
2. 金融自由化加剧了贫富差距反对者认为,金融自由化加剧了贫富差距。
当外部投资者进入一个发展中国家时,他们通常会寻求快速回报,并将大量资本注入那些具有高收益但风险较高的投资。
这些投资可能会使得富人更加富有,而穷人则更加贫困。
3. 金融自由化导致了金融危机反对者认为,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当外部投资者进入某个国家时,他们通常会带来大量的外部债务和短期投机性资本。
这种资本流动可能会导致该国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三、知识产权保护的负面影响1. 知识产权保护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能力反对者认为,知识产权保护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能力。
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
![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https://img.taocdn.com/s3/m/95346a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7.png)
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倾向。
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人对于全球化的不满与担忧。
然而,我们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判,以了解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真正动机和后果。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定义。
反全球化是指一种反对全球化过程和影响的立场,包括在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反对。
而逆全球化则是指试图削弱或扭转全球化趋势的行为。
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倡导者认为,全球化导致了经济不平等、资源集中以及文化冲突等问题,他们希望通过减少国家间的联系和干预,恢复对本国经济和社会的控制。
在评判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其动机可能的合理性和后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首先是动机的评判。
一些人之所以支持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理由,是因为他们认为全球化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和经济压力,导致了工作机会的流失和社会不稳定。
这种担忧在一些经济困难地区特别明显,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动机可以被视为一种对于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回应。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的不满和恐惧并不能作为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合理动机。
全球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更多的市场机会、技术和信息交流、文化多样性等等。
在分析动机时,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考虑全球化的利益和机会,而不仅仅关注短期内带来的困难。
其次是后果的评判。
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行为和政策往往限制了国际交流、贸易与投资,并可能导致国家内部的经济停滞和社会分裂。
全球化的本质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交流,它带来了经济增长、创新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做法,很可能会削弱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加剧国际间的紧张关系与冲突。
此外,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也容易扩大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平等。
当国家陷入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封闭时,缩小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的机会也会减少。
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bf80e8dd0c22590102029d9b.png)
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作者:储昭根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03期【摘要】全球化进程在2016年出现了明显转折,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波全球化已导致全球层面严重的经济与贫富分化,政治极化与社会多元化,并由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反全球化浪潮;直接导致了各国内部矛盾尖锐且难以调和,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及对不平等、不公正全球化的强力反弹,国家领导人的领导力面临空前挑战,全球局势动荡加剧。
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或自我修复阶段,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开始复兴,世界在寻找新的方向。
【关键词】反全球化政治极化贫富分化特朗普现象文化多元主义【中图分类号】D07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17.03.0022016年是全球化逆转的元年吗?对此,学者已有广泛的讨论,但伴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及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全球贸易已连续5年低于各国GDP增速等一系列标志性“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全球化进程在2016年无疑已明显出现了转折。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
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问题在于,2016年是不是这一波全球化的顶点,未来走势及影响如何,我们需要一个更清晰的判断。
应该说,这一波全球化已导致全球层面严重的经济与贫富分化,政治极化与社会多元化,并由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反全球化潮流。
全球化负面效应一:发展的不平衡与贫富分化全球化是全球市场形成过程,是商品和资本市场不断融合的过程。
全球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形成,又进一步加快了资本、商品、资源、生产、技术及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国家间联系和相互作用加强,从而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反全球化人士对美元霸权的理论批判及启示
![反全球化人士对美元霸权的理论批判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f1ed00b02020740be1e9b42.png)
Jn ,0 0 a .2 1
反 全 球 化 人 士 对 美 元 霸权 的 理 论 批 判 及 启 示
向 红
( 集美大学 政法学院,福建 厦 I 3 12 ) " 60 1 I [ 摘要]美国主导 的全球化遭到 了西方部分反全球 化学者的质疑和批判 :美元成 了美国维系其全球霸 权 的经 济打手 ,浮动汇率制赋予 了美国一种灵活有效 的货 币工具 ,石油美元维系着美元 的霸权地位。反全 球化学者对美元霸权进行的理论批判昭示我们 :中国深度融人经济全球化 ,要维护好 中国的 国家利益 ;要 警惕美元陷阱,构筑防范金融危机的防火墙 ;要认清美元霸权的现实危害 ;要培植国内金融生态 ,夯 实人 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必要基础 ;要相机加快人 民币国际化 的步伐。 [ 关键词]全球化 ;反全球化 ;美元霸权 ;人民币国际化 [ 中图分类号]F8 16 2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8 X (00 1 00 088 9 2 1 )0 - .5 7
向
红 :反全球化人士对美元 霸权的理论批判及启示
7 1
浮动 汇率制 赋予 了美 国一种 灵活 有效 的货 币 工具 。美元 的特 殊地 位造 就 了美元 支 配世界 市 场
的超 强实力 ,而 美 国凭借着 这种 他 国货 币难 以比 拟 的优势 地 位享 受 着 相 应 的 资本 收 益 。2 O世 纪
购买力 “ ” 给 了美 国。】 美 元 作 为 国际 主要 借 - 流通 货 币 ,其 有利 于美 国的方 面主要表现为 :美
元可 以 自由兑换 成黄金 ,美 国可 以 自由地 以 自己 的货 币来 支付 。这实际 上有利 于美 国向世界其 他 国家输 出通货膨胀 问题 。美元 可 以使 美 国不停地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https://img.taocdn.com/s3/m/cacef6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b.png)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近年来,西方国家逐渐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这种逆流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化进程构成了威胁。
全球化被认为是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的一种趋势,也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西方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未来走向的担忧。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经济上的保护主义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支持。
一些西方国家对本国的产业进行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措施,试图削弱国际竞争力。
例如,美国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以及英国脱欧等事件,都反映了一种逆全球化思潮。
西方国家对外国资本的不信任也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他们对跨国公司的投资进行限制,试图保护本国的利益。
其次,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
一些国家倡导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统,试图抗衡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这一现象在欧洲尤为突出,一些国家对难民的反感情绪加剧,推动了民族主义的抬头。
此外,一些西方国家还对外国人的移民和定居进行限制,试图保护本国的文化、语言和社会秩序。
问题在于,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做法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经济上的保护主义势必制约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繁荣。
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引发贸易战,使得各国互相征税,最终导致全球贸易萎缩。
这将影响到全球供应链,加剧经济不稳定性,给经济全球化带来重大挑战。
其次,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可能导致民族主义和文化冲突加剧。
全球化使得文化交流和多元性变得更加频繁,但逆全球化思潮却试图将多元文化限制在本国传统范畴内。
这种做法可能引发社会紧张局势和文化冲突,对全球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面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危机,我们应该探索一种“驯服”全球化的方式。
首先,国际社会应加强沟通和协商,避免贸易战的发生。
各国应该采取相互尊重的态度,共同解决贸易争端。
其次,各国应加强合作,促进全球治理的改革与完善。
在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2024年美国大选反全球化思潮的崛起
![2024年美国大选反全球化思潮的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518803c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a.png)
2024年美国大选反全球化思潮的崛起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其政治动向备受瞩目。
在即将到来的 2024 年美国大选中,反全球化思潮的崛起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现象。
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方面,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外流,许多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使得美国本土制造业岗位大量减少。
这对那些曾经依靠制造业为生的工人和中下层民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们的收入水平下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在他们看来,全球化是导致自身困境的罪魁祸首,因此对全球化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社会层面,大量移民的涌入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文化冲突、社会福利资源的竞争以及社会治安的挑战,都使得一部分美国民众对全球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感到不满。
他们担心移民会改变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削弱本土居民的权益。
政治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一些政治人物为了获取选票,刻意迎合民众的反全球化情绪,将问题简单归咎于全球化,提出一系列强硬的反全球化政策主张。
这种政治操弄进一步助长了反全球化思潮的蔓延。
在 2024 年美国大选中,反全球化思潮的崛起对竞选各方的政策主张产生了深远影响。
候选人纷纷在贸易政策上表态,主张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外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以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和就业。
在移民政策方面,强调加强边境管控,减少非法移民的流入,并限制合法移民的数量。
然而,这种反全球化思潮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从经济角度看,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引发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萎缩,损害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
许多美国企业依赖全球供应链,贸易壁垒的增加会推高企业成本,降低其竞争力。
在国际关系方面,美国的反全球化立场可能导致其与盟友的关系紧张。
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可能破坏国际合作机制,削弱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导力。
从长远来看,反全球化思潮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逆全球化典型事例
![逆全球化典型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ab188c4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e.png)
逆全球化是指国家或地区采取措施,以限制或减少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逆全球化的典型事例:1. 英国脱欧:英国于2016年举行公投,决定退出欧洲联盟(EU)。
这一决定意味着英国将重新获得控制国内事务的权力,包括移民、贸易和立法。
英国脱欧被视为逆全球化的一例,因为它意味着英国将独立于欧盟,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贸易和法律框架。
2.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包括对钢铁和铝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
此外,美国还与中国展开了一场贸易争端,相互征收高额关税。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对外国产品的依赖,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机会,被视为逆全球化的表现。
3. 反全球化示威运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反全球化示威运动,例如占领华尔街运动和反全球化抗议活动。
这些运动抨击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力,主张更多的经济和政治自主权。
示威者通常反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不平等和社会不稳定,并要求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4. 国内市场保护:一些国家采取措施限制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的进入,以保护本国产业。
这包括设立贸易壁垒、采取限制性投资政策和实施本土优先政策等。
这种市场保护措施旨在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但也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减少和经济闭塞。
这些事例只是逆全球化现象的一部分,反映了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对或限制的趋势。
然而,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
![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3a465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2.png)
反思全球化I热点专题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文/盛斌黎峰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同时全球不平 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民悴主义右 翼势力利用民众不满情绪乘势掀起新一轮逆全球化思潮。
这股逆全球化的浪潮让我们思考一直以来的全球化“倡导 者”因何转变为“搅局者”?究竟什么因素导致发达国家 社会与民众萌发了如此强烈的逆全球化情绪?作为经济 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中国应当如何有效应对逆全球化 思潮?逆全球化思潮及其主要原因第一次全球化发生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之后,它的驱 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蒸汽机、汽船、铁路等新技 术革命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二是斯密和李嘉图等自由贸 易思想的影响不断扩大,主要西方国家政府均显著放松了 对贸易的限制;三是金本位制降低了汇率波动的不稳定性 与风险,从而更有利于贸易与资本流动。
在此背景下,全 球贸易和对外资本流动激增,大量人口在各国间和大陆间 流动。
然而,第一次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突出的利益 分配问题,利益受损阶层开始通过选举、投票等形式公开 表达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进而直接影响了各国的贸易政 策和移民政策。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间出现“离心”现象。
之后,在经济大危机的冲 击下,各国为应对衰退、失业和收入分配恶化的矛盾,纷 纷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战、货币战等超级保护主义政 策。
经济“大萧条”与贸易保护成为互为因果的恶性循 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建立起重塑全球治理的“布雷 顿森林体系”,西欧国家则联合起来共同面对战后的经济 社会发展问题,这些都导致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速发展,从而掀起了第二次全球化浪潮。
20世纪90年代 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交通和通信成本的不断下 降,国际分工呈现出贸易投资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的显 著特征,巨大的商业力量在各国经济自由化改革的迎合下 使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金融国际化进程加 快,加上国际组织与区域经济组织的经济协调作用日益凸显,使第二次全球化进入高潮期。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https://img.taocdn.com/s3/m/11c7c8916529647d272852e2.png)
同时 ,经济危机、政治动荡似 乎也更加频繁,影响也更为深远 。面对随着全
球联系深化而 来的不确定性 ,人们对 全球化的信 心正在 出现动摇 。以主要工 业化 国家从全球化 ( 或一体化 )的主动后撤 以及保 守乃至极端主义政治势力
的上 台或兴起为标志,全球 化正在面 临危机 。事实上 ,全球化具有促进经济 发展 、科技进步和加剧不平等、引发危机 的双重属性 ,这是 由全球化 的本质 决定 的。即 :以资本、人力 等各要素的 自由流动来构建 一个更小 、更开放 、 相互 间联系更紧密更深刻的世界 。 这一本质并无好坏 , 将其 负面效应放大 的 是政治现状和对全球化的管 理不力。因此 , 对全球化 的推动和利用应是一个 强化其正面效果而限制、缓解其消极影 响的过程 ,不能放任其 自由发展一一 这 也正是 当下世界正面临的危机 的主要根源 。 本文将从考察危机根源 , 全球 化双重属性的机制 ,以及 如何放 大正面作用 、消减 负面影 响三方 面展开 ,探 讨西方 国家将如何渡过当前危机 , 我们应该 以怎样的态度和方 式来对待全球 化 , 以及 中国在此过程 中的可能贡献 。
西方 国家的逆 全球化危机
和 “ 驯服 ”全 球化
景 丹 阳
【 内容提要】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一场逆全球化浪潮。对其起 因的
认识不尽相 同,有 的认为是经济危机 引燃 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有 的则强调所 谓文化焦虑及其背后的社会政治转型 因素 。全球化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技 术革新、社会组织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更深层次上促进 了效率提升和财富 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会破坏社会稳定和加剧不平等 。就全球化的 负面影
【 作者简介 】 景丹阳,北京 大学国际关 系学院硕士研 究生
美国为何成为逆全球化的重要推手
![美国为何成为逆全球化的重要推手](https://img.taocdn.com/s3/m/d09695f9fad6195f302ba643.png)
美国为何成为逆全球化的重要推手作者:陈曦来源:《世界知识》 2020年第11期文/陈曦逆全球化从来就不是一种全新的现象。
可以说从全球化开始之时,制约全球化的力量就相应存在,由此造成逆全球化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
在历史上,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使当时世界各国普遍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对自由贸易造成了严重打击,甚至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形势低迷,也一度爆发了逆全球化浪潮。
自2017年以来,新一轮逆全球化愈演愈烈,这一次美国成为了逆全球化的重要推手。
美国推动逆全球化的表现美国推动逆全球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开始陆续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国际协议。
退出的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等,退出的多边国际协议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全球移民协议》《巴黎协定》、“伊核协议”等。
这种“退群”行为无疑是在破坏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的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第二,从2018年年初起,美国针对中国等国家发起了贸易战,尤其以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最为激烈。
中美贸易战由美国主动挑起,并且不断升级。
美国在此过程中数次宣布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迫使中方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
除中国外,美国还对自己的盟友,如欧盟、加拿大等发起贸易战。
贸易战给全球多边贸易、投资体系带来严重打击,对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美国逐渐强化边界的重要性,加深国内的反移民倾向,搅动国内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
特朗普上台后,推动了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筑隔离墙。
他不断强调“美国优先”的信条,激化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在对待移民的政策上也相较以往开始收紧。
随着美国国内民粹主义势头的上升,反对全球化的声音也不断向主流渗透。
美国国内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复兴”已经反映在美国内政外交的多个方面,削弱了长期在美国占据主流的全球主义的影响力。
逆全球化的原因和事件
![逆全球化的原因和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dc3f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0.png)
逆全球化的原因和事件
逆全球化主要原因:
1.全球贫富悬殊拉大。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悬殊,底层群众和弱势群体获得利益少,大企业和精英阶层获得利益多,出现财富鸿沟。
2.各国失业问题凸显。
由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布局,全球生产和外包体系建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导致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失业工人增加,成为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
3.国家民族主义回潮。
国与国之间最根本、最核心的关系是利益关系,全球化作为一种国家主权的让渡,从经济角度去国家化,会引起本国政府的不满,使得政治整体趋向保守、经济整体趋于内向。
逆全球化事件:
1.英国脱欧:在2016年,英国举行了一次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
在这次公投中,支持英国脱欧的票数占多数,最终导致英国脱离欧盟。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逆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美国贸易战: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征收关税和实施贸易限制。
这些政策被认为是逆全球化的表现之一。
3.欧洲难民危机:自2010年以来,欧洲面临着大量的难民涌入,这些难民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
由于难民问题导致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逐渐加剧,一些欧洲国家开始采取限制难民进入的政策,这也被
视为逆全球化的表现之一。
总之,逆全球化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力量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反全球化思潮的启示
![反全球化思潮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2210faf011ca300a6c390df.png)
反全球化思潮的启示摘要】反全球化思潮是全球化的伴生物,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
作为全球化的一面镜子,它能让人反思,给人启示。
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反全球化思潮的成因,反全球化思潮对于全球化的三个批判,肯定了它的作用,也指出了它的局限。
【关键词】反全球化思潮;启示反全球化思潮是全球化思潮的必然产物,是对全球化思潮的直接反动。
对反球化思潮的研究,就如同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一样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迎接全球化潮流的同时,能充分警醒全球化的消极后果,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理性的把握与认识全球化本身,而且能为积极融入全球化潮流的中国作出趋利避害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一、反全球化思潮的成因“反全球化思潮”并不是简单地指反对全球化,而是在要实现怎样的全球化和如何实现全球化方面与现行的全球化运动存在着不同或相反的意见。
因此“反全球化思潮”可以理解为批评或纠正全球化主流的思潮有人把它叫做“反思全球化的思潮”。
全球化产生的金融危机、贫富差距、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最终引发了人们的不满与抗议,那些在全球化进程中感觉到自身的利益正在或可能在受到损害的人们,纷纷投入了反全球化的阵营,这就是反全球化思潮产生的根本原因。
著名政论家弗里德曼说反全球化“这一现象由于受许多不同的情感和忧虑的影响而加剧,这些情感和忧虑是由全球化这种新体制和为适应这种新体制而出现的挑战所引发的。
”[1]。
二、反全球化思潮的主要理论观点随着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西方左翼近年来在理论上发起了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批判,形成了苏东社会主义失败后西方左翼对新右派的一次意识形态批判浪潮。
1.经济批判法国学者伊西奥·拉莫内认为,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较量中真正的胜利者却是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
它主张资本的绝对自由,取消关税壁垒和无限制地促进国际贸易。
这种经济思想的物质体现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自由主义被世界富国推崇为全球化的建设蓝图,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却被贬斥为乌托邦空想。
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种解释
![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96f540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a.png)
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种解释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种解释全球化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文化与政治的主要趋势,然而,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表现为保护主义的兴起、反对移民的浪潮以及国际机构和多边主义的蛮横行为。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复杂而多样,本文将探讨其中一种解释。
首先,经济的不平等是西方国家逆全球化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提升,但同时也加剧了财富的不平等。
在这些西方国家中,中低收入阶层的薪资增长相对缓慢,社会福利减少,而高收入阶层和富裕阶层的财富则不断积累。
这种不平等现象导致了社会的分裂,阶级矛盾的加剧,许多人感到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因此,他们开始反对全球化,要求保护本土产业和就业机会,以保护自身利益。
其次,文化的冲击也是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的垄断以及大规模移民带来了全球文化的碰撞和冲击。
在某些西方国家,人们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感到不满和抵触。
他们担心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特性被侵蚀和消解,因此开始批判全球化,主张保护本土文化。
另外,政治的不满也是导致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机构和多边主义在全球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许多西方国家的民众认为这些机构过于强大,对国家主权造成威胁。
他们感到这些国际机构对于本国利益不够敏感,不受民主监督,因此对其怀有怀疑和不信任。
这种政治上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激化了人们的反全球化情绪。
最后,全球化的阴暗面也是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虽然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
在某些西方国家,人们对全球化的不可持续性和对环境的破坏感到担忧。
他们认为全球化带来了负面的环境影响,因此开始反对全球化,主张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解释可以从经济、文化、政治和环境角度来理解。
论经济逆全球化的现象和原因
![论经济逆全球化的现象和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c037b19da38376bae1fae3c.png)
论经济逆全球化的现象和原因摘要;近几十年来,全球化带来世界各国分工更明确,相互之间的投资增多以及优化了产业结构等好处之外,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目前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反映,先介绍了逆全球化的三个现象,然后分析了经济逆全球化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关键字:逆全球化;贸易保护;移民1 逆全球化的现象美国大选中,唐纳德·特朗普逆袭成功,顺利当选美国总统,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逆全球化的。
第一,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提出高补贴换取美国企业留在本土,印第安纳州为开利公司提供了700万的税务优惠以及一些相关的优惠措施,改变了开利公司计划将工厂搬迁墨西哥的决定,阻止了1100个就业岗位外流。
第二,特朗普说如果美国企业不愿意将企业留在美国,将工厂移至国外,最后却将产品卖到美国市场,将会面临高关税。
这反映出特朗普将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固化的反全球化思维。
第三,TPP曾经是为了恢复美国话语权和引导权的优惠协定,但特朗普竞选的时候就说:“如果我当选总统,第一天就要将TPP给废掉”,果然,特朗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这项协定,他认为美国的理想状态是振兴制造业,使美国工人就业,都购买美国货从而减少对其他国家商品的购买。
由此可见,废除TPP这一行为是十分典型逆全球化的做法。
第四,美国每年非法移民数量大约三十万,特朗普反对非法移民,要求劳工部调查滥用签证事件。
移民对于美国来说,会产生了占据就业机会和新移民融合的社会问题。
反对人的自由流动,这也使得人才流通呈现逆全球化的势态。
现象之二,英国公投退出欧盟。
英国想要退出欧盟主要是因为它不断要接收其他成员国的移民,这些移民往往是来自一些落后的国家,而且素质低下,他们的到来给英国的医疗卫生,教育资源以及社会福利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在英国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在2016年6月23日,英国民众3000多万张选票中,脱欧的支持率为51.9%,所以英国自此开始退出了呆了43年的欧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反全球化思潮解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反全球化思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6ed03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d.png)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反全球化思潮解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化思潮一度风靡全球。
然而,自2016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以来,反全球化思潮开始显露出来。
一些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民粹主义政党,或者选出了反全球化候选人。
这些趋势引起了对于全球化是否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争议。
本文将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反全球化思潮,并从具体角度阐述其中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全球化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背景是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出现。
自20世纪70年代末,全球金融市场不断扩张,全球经济交流、投资和贸易不断加强。
随着资本和技术的流动,全球贸易和对外投资比重进一步上升。
此外,大量的外来投资、发展中国家贸易及多边贸易谈判的加入,也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全球贸易和金融活动增加,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
早期的全球化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经济上,但随着科技、文化以及政治事务等方面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加强,全球化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二、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不公正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虽然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但其中存在不公正的现象。
全球化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对于一些人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更多可能是失业和健康问题,而不能享受所有的“全球成果”。
这些人们往往因为缺乏技能、文化或者机会等原因而被边缘化,他们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成为了一股趋势。
2.文化冲击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也促成了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
虽然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交流和互动,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于当下的文化,并不总是乐观。
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正在不断流失,被外来文化所替代。
3.政治原因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也和一些国家的政治发展密切相关。
民粹主义和所谓的“权利主义”政治意识形态越来越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这些政治派别认为,全球化已经伤害了普通人的利益,导致了不安定的全球政治和经济环境。
美国总统选举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冲突
![美国总统选举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2137d6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8.png)
美国总统选举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冲突在当今世界的政治舞台上,美国总统选举无疑是备受瞩目的重大事件。
而在这一选举过程中,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冲突成为了一个突出且复杂的议题,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政治走向以及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
全球化,作为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带来了资本、技术和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曾经扮演了重要的引领角色,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化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在经济领域,一些传统产业受到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冲击。
制造业岗位的外流使得一部分工人面临失业或收入下降的困境。
这些受到经济变化冲击的群体,成为了反全球化思潮的重要支持力量。
他们认为全球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导致了工作机会的流失和社区的衰落。
在社会层面,大规模的移民和文化交流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
部分民众担心移民会对本土文化和价值观造成冲击,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反全球化的情绪。
在总统选举中,候选人对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态度成为了争取选民支持的关键因素。
支持全球化的候选人强调自由贸易和国际合作带来的经济增长和机会,认为美国应当继续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参与全球经济体系来促进国内的发展。
而反全球化的候选人则将重点放在了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上,主张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移民,以保障本国公民的利益。
他们往往描绘出一幅全球化导致美国衰落的悲观图景,激发了选民的不安和愤怒。
例如,特朗普在其竞选过程中,打出了“美国优先”的旗号,强烈反对现有的贸易协定,认为这些协定让美国吃了亏。
他承诺要采取强硬的贸易政策,将制造业工作带回美国,这一立场吸引了大量对全球化感到不满的选民。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冲突也反映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政治分歧上。
城市地区通常更倾向于支持全球化,因为它们受益于金融、科技等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
美国的殖民化历程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
![美国的殖民化历程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50528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2.png)
美国的殖民化历程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随着现代全球化的加速,地球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种文化也在相互碰撞、交流、融合。
然而,历史上的殖民化现象为我们留下了深刻而苦涩的教训。
美国的殖民化历程与全球化密不可分,它对全球化的发展轨迹和人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我们来探讨一下美国的殖民化历程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
一、美国的殖民化历程美国殖民化起源于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和殖民者来到这片新大陆并开始占领、控制、开发土地。
他们首先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化模式中汲取了经验,并创立了自己的殖民化政策。
大量的大规模移民和奴隶贸易的开展使这片新大陆成为了殖民地的天堂。
在殖民统治下,美国的经济和政治体系逐渐形成。
欧洲殖民者的政治、法律和语言系统被强行引进,殖民统治者主导的经济产业种植园和采矿业的发展被加速推进,原住民的土地被接连不断的霸占。
殖民统治者的文化价值观也被强行灌输,原住民的社会体制被摧毁,他们的语言和文化逐渐消失。
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和殖民者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
除原住民之外,大量的非洲奴隶被引入美洲大陆,也遭受了同样的利益和文化剥削。
二、殖民化的启示殖民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美国的殖民化史向我们阐明了殖民化与全球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殖民化时期,欧洲的探险家和殖民统治者将其文化与价值观念带到了新大陆。
随着太平洋航线的开辟和世界贸易的扩张,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速,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数字世界中互相渗透,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尊重已经成为全球公民的共同责任。
因此,保护本土文化、实现文化多元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
殖民统治与反殖民运动历史上许多国家遭受殖民统治,反殖民运动随之出现。
美洲本土的原住民和非洲奴隶就是其中之一。
殖民带来的剥削和压迫使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较少得到表达自己真实需求和权利的机会。
在殖民统治期间,一些持续不断的起义和抵抗成功,成为美国革命和南北战争背后的社会运动中的一部分。
由反全球化引发的几点思考
![由反全球化引发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6828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4.png)
由反全球化引发的几点思考最近几年,反全球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
它指向我们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反对与以前一样在全球化运动中谋取利益的趋势。
因此,应该对反全球化引发的几点思考做出讨论。
首先,反全球化导致了世界各国和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下降。
由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紧张,贸易增长减慢,贸易障碍的加大。
此外,经济不稳定因素,如汇率波动,使贸易无法持续繁荣。
事实上,许多反全球化的国家正面临经济停滞危机,从而限制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
其次,反全球化导致了部分国家和地区贫困阶级的增多。
由于不断增加的贸易政策,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展放缓,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已经被反全球化的影响所困扰。
而且,这一问题会更加严重,因为有些国家的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贫困人口的比例也会不断增加。
再者,反全球化也会对社会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都遭受着来自全球化的冲击,一些国家正在采取强硬措施以封闭其他文化的影响,并致力于鼓励民族观念和传统文化,以保护自身民族文化形态的完整性。
最后,反全球化也会带来一些政治问题。
对于争夺政权和国家控制权的政党,采取反全球化的政策可能会忽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从而引发安全矛盾,挑战世界上的稳定和和平。
而这也会暗示着,反全球化也会增加一些具有政治背景的政治矛盾,最终对人们的生活会造成负面影响。
以上即为关于反全球化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归根结底,反全球化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无论是经济、社会、文化还是政治上都不容忽视。
因此,在加强反全球化努力的同时,须注重真正在把反全球化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充分考虑到长远的社会发展前景,让大家共同努力,推进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一体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英“反全球化”背后的真相及启示【摘要】与以往“反全球化”的诉求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个体人士、社会组织,以及各国家内弱势群体的呼声不同,“反全球化”出现新特点,即美英所代表的曾经主导全球化进程、贩卖全球化理念、论证全球化合法性、享尽全球化利好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走向“反全球化”了。
其背后的实质不是真正反全球化,也不是反全球化的全部,是选择性“反全球化”,是不愿分享利益、承担国际责任的资本贪婪本性和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是其国内弱势群体对利益受损和社会不公的“破釜沉舟”式愤怒表达,是西方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入发展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短期应激反应。
在此背景下,我国要继续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要推动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要警惕、预防、规避全球化的消极后果,要更加重视保障弱势群体利益。
【关键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反全球化;实质;启示2016年,世界两个主要国家的两次投票引发了全世界的围观,两次投票的结果都让预测者大跌眼镜:一次是英国6月份的“脱欧公投”,结果居然真的“脱”了;另一次是美国11月份刚刚结束的“总统大选”,结果居然是主张“美国优先”、奉行“孤立主义”的唐纳德·特朗普以274:218战胜了希拉里。
这两次投票结果表明美英这两个世界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了“反全球化”之路。
与以往“反全球化”的诉求主要来源于第三世界国家、个体人士、社会组织,以及各国家弱势群体的呼声不同,“反全球化”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即曾经主导全球化进程、贩卖全球化理念、论证全球化合法性、享尽全球化利好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官方政策走向“反全球化”了。
美英“反全球化”背后的原因、实质、未来趋向,及其对我国全球化之路的启示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美英“反全球化”背后的真相1、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内“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的诉求彰显;从美英两国来看,两次投票中支持“反全球化”的群体大多是两国国内在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损”的中下层群体。
中上层精英群体则普遍支持“全球化”。
由于经济全球化可以让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英美等发达国家的资本考虑到国内高昂的人力、物资等成本,纷纷选择迁出本国去发展中国家追寻高额利润。
这让资本获益的同时,让本国民众则陷入失业和不确定的危机。
因而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底层群体来说,不是意味着更多的利益获得,而是意味着更多的失业,以及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
当他们越来越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损害时,就用手中的选票表达了“反全球化”的诉求。
2、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入展开的结果;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后果。
以往这种消极后果更多地体现在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损害上,然而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达国家自身也尝到了全球化双刃剑的滋味。
全球化是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展后的结果,即将原属于一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带到了全世界,也将其问题带到了全球。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发展至世界范围的“穷国越穷、富国越富”。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受益更富的情况下,国内穷者却陷入越加被动、失业、贫穷等状态,从而导致底层群体的强烈不满,展现出“反全球化”的强烈呼声与直接行动。
3、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愿分享利益的资本贪婪本性表现;具体分析来看,美英这两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前所表现出的“反全球化”倾向,都是在当下国内某些利益受损情况下所作出的应激反应。
英国“脱欧”诉求的壮大发酵是在欧债危机蔓延、移民大量涌入挤占英国福利、住房、医疗、教育资源等的背景下形成的。
美国的“美国优先、孤立主义”倾向则是在当前美国国际上受累于“世界警察”角色、国内受累于宽松的移民政策等背景下产生的。
此时美英国内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以维护本国利益的名义在全球化进程中退守,实际是不愿分享利益、不愿承担全球化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承担的国际责任的资本贪婪本性的彰显。
4、是西方社会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物;从20世纪开始,非理性或说反理性主义成了风靡西方的思潮,在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政治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美英此次两次投票的结果,皆打击了两国国内的精英阶层。
精英群体力主积极融入并主导全球化,利用掌握的国内媒体话语权,告知公众积极进军全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选民最终在选票中作出了反抗,相当多的选票背后蕴藏着的是一种反智主义、反理性主义情绪,是一种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后的破釜沉舟般的发泄。
5、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短时期的应激反应;英美这两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是全球化的主导者、领头羊,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国力增强、称霸世界无不得益于全球化。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这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独享收益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全球化逐步展示出要求朝着全世界各国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拿好处、不作付出,他们被要求分享利益、承担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时期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和落差,出现了短时期的应激反应,即在全球化进程中退守。
但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美英等国出现短期的“退守”应激反应后,将会继续积极主导全球化进程,以求更多获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规避全球化对他们的坏处。
6、是有选择性、倾向性的“反全球化”。
美英表现出来的“反全球化”倾向,不是真正的反全球化,也不是反全球化的所有,而是有选择的反全球化。
只“反”对他们有害的部分,不“反”对他们有利的部分。
正如英国不愿受欧盟拖累、不愿承担欧盟的义务,却非常愿意与中国等国发展积极的经贸往来关系。
美国并没有要求在全球化的所有方面退出,而只是表达出对有损其利益的方面的不满,如移民、国际义务等方面表现出排斥。
以上充分说明美英只想享受全球化的好处,不愿承担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综上,我们认为美英所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出来的“反全球化”倾向,并不会改变世界的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产物,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不可抗拒的趋势。
这一历史进程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
反全球化本身也是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多数“反全球化”势力不反对全球化本身,而只是反对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一面。
此次美英两国的“反全球化”则更夹杂着维护本国利益、不愿受他国牵累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和资本贪婪本性在其中。
他们在短时期作出的应激反应,不会成为他们今后的一贯选择。
他们尝到了全球化“双刃剑”的滋味,于是希望“选择性全球化”。
他们国内的弱势群体真实感受到了利益的受损,但这从根本上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至全球导致的,弱势群体错误地把之理解为全球化的结果,在西方反理性主义思潮的助长下强调彰显了“反全球化”的诉求。
(二)对我国“全球化”之路的启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提出,更是中国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中国正在逐渐走向全球化舞台的中央。
研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状况,对我国全球化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要把握美英这两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目前呈现出的“反全球化”倾向背后的真相实质,另一方面更要从美英两国当前的“反全球化”中获得经验教训。
(1)继续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全球化是反映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趋势,是不可抗拒和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当前世界“反全球化”声音高涨之时,我们要理性分析其中的渊源和实质,不能不明就里、稀里糊涂、人云亦云地跟着“反全球化”,以为这是什么时髦的话语。
闭关自守是违背历史潮流的,是没有出路的。
全球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有各种挑战,我们要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反复和迟疑之时,抢占先机,争取引导、塑造全球化进程。
(2)继续致力于推动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全球化进程,他们利用优势地位,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控制一些国际组织等,从而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目前他们呈现出的“反全球化”倾向也是基于规避损害、逃脱国际责任等方面的考量。
发展中国家,则长期受到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公正、不合理旧秩序的影响和制约,无法较好地在全球化进程中获益。
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贪婪之心和眼前利益的考虑,暂时选择在全球化进程中退守。
此时正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建立新秩序、新规则的好时机。
中国可在加入的各大国际组织中下功夫,取得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共同创建一个更均衡的、可持续性的全球化。
除此以外,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地域上涵盖中国所有地区、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多个区域,在战略上既包含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同时也包含了越南、菲律宾、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甚至包含了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缅甸等最不发达国家。
在这一战略规划下,中国可以团结各国力量,共同致力于推动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推动解决世界财富分配失衡问题,使全球化惠及各国人民。
(3)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全球化,预防规避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塞缪尔逊在《全球化的利弊》一文中指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
”目前来看,这把双刃剑不仅会刺伤发展中国家,也会刺伤发达国家。
它不是一把会看“主人”的剑,即使主导者也会受伤。
中国在积极参与和塑造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必须时刻警惕被全球化的“双刃剑”刺伤,积极预防和规避全球化进程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消极后果。
(4)特别注意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积极开展再教育培训,促进就业。
由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利益最容易受到冲击。
当前我国在日益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倾向。
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中国,落户越南等周边更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对我国劳工的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
弱势群体无法很快地适应社会因全球化进程而变化的需求,会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失业。
此时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尽量完善,覆盖所有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
同时要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对由于知识文化素养低而无法就业的群体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促使其就业,使弱势群体不至在全球化进程中被完全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