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数轴上A, B, C, D四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1, 3, -5, -8
(1)计算以下各点之间的距离:①A、B两点, ②B、C两点,③C、D两点,
(2)若点M、N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m、n,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
【答案】(1)AB=3-1=2;BC=3-(-5)=8;CD=-5-(-8)=-5+8=3.
(2)MN=
【解析】【分析】(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数值较大的数减去数值较小的数,据此计算即可;
(2)因为m、n的大小未知,则M、N两点间的距离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之差的绝对值.
2.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且a、b满足|2a+4|+|b-6|=0
(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点表示的数;
(3)若在原点O处放一个挡板,一个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①分别表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用t表示);
②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
【答案】(1)解:因为,
所以2a+4=0,b-6=0,
所以a=−2,b=6;
所以AB的距离=|b−a|=8;
(2)解:设数轴上点C表示的数为c.
因为AC=2BC,
所以|c−a|=2|c−b|,即|c+2|=2|c−6|.
因为AC=2BC>BC,
所以点C不可能在BA的延长线上,则C点可能在线段AB上和线段AB的延长线上.
①当C点在线段AB上时,则有−2<c<6,
得c+2=2(6−c),解得c= ;
②当C点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则有c>6,
得c+2=2(c−6),解得c=14.
故当AC=2BC时,c= 或c=14;
(3)解:①因为甲球运动的路程为:1×t=t,OA=2,
所以甲球与原点的距离为:t+2;
乙球到原点的距离分两种情况:
(Ⅰ)当0⩽t⩽3时,乙球从点B处开始向左运动,一直到原点O,
因为OB=6,乙球运动的路程为:2×t=2t,
所以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6−2t;
(Ⅱ)当t>3时,乙球从原点O处开始一直向右运动,
此时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2t−6;
②当0<t⩽3时,得t+2=6−2t,
解得t= ;
当t>3时,得t+2=2t−6,
解得t=8.
故当t= 秒或t=8秒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解析】【分析】(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A、B两点之间的距离;(2)分C点在线段AB上和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3)①甲球到原点的距离=甲球运动的路程+OA的长,乙球到原点的距离分两种情况:(Ⅰ)当0<t≤3时,乙球从点B处开始向左运动,一直到原点O,此时OB的长度-乙球运动的路程即为乙球到原点的距离;(Ⅱ)当t>3时,乙球从原点O处开始向右运动,此时乙球运动的路程-OB的长度即为乙球到原点的距离;②分两种情况:(Ⅰ)0≤t≤3,(Ⅱ)t>3,根据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3.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 O 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
(1)如图 1 ,若∠BOD=35°,则∠AOC=________;若∠AOC=135°,则∠BOD=________;
(2)如图2,若∠AOC=140°,则∠BOD=________;
(3)猜想∠AOC 与∠BOD 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图1说明理由.
(4)三角尺 AOB 不动,将三角尺 COD 的 OD 边与 OA 边重合,然后绕点 O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当∠A OD(0°<∠AOD<90°)等于多少度时,这两块三角尺各有一条边互相垂直,直接写出∠AOD 角度所有可能的值,不用说明理由.
【答案】(1)145°;45°
(2)40°
(3)解:∠AOC 与∠BOD 互补.
∵∠AOD+∠BOD+∠BOD+∠BOC=180°.
∵∠AOD+∠BOD+∠BOC=∠AOC,
∴∠AOC+∠BOD=180°,
即∠AOC 与∠BOD 互补
(4)解:OD⊥AB 时,∠AOD=30°,
CD⊥OB 时,∠AOD=45°,
CD⊥AB 时,∠AOD=75°,
OC⊥AB 时,∠AOD=60°,
即∠AOD 角度所有可能的值为:30°、45°、60°、75°
【解析】【解答】解:(1)若∠BOD=35°,∵∠AOB=∠COD=90°,
∴∠AOC=∠AOB+∠COD﹣∠BOD=90°+90°﹣35°=145°,若∠AOC=135°,
则∠BOD=∠AOB+∠COD﹣∠AOC=90°+90°﹣135°=45°;
( 2 )如图 2,若∠AOC=140°,
则∠BOD=360°﹣∠AOC﹣∠AOB﹣∠COD=40°;
故答案为:(1)145°,45°;(2)40°.
【分析】(1)根据∠AOC=∠AOB+∠COD﹣∠BOD,就可求出∠AOC的度数;再由∠BOD=∠AOB+∠COD﹣∠AOC,可求出∠BOD的度数。

(2)观察如图2可证∠BOD=360°﹣∠AOC﹣∠AOB﹣∠COD,代入计算可求解。

(3)观察图形可得出∠AOD+∠BOD+∠BOD+∠BOC=180°,而∠AOC=∠AOD+∠BOD+∠BOC ,即可证得结论。

(4)分情况讨论:OD⊥AB 时;CD⊥OB 时;CD⊥AB 时;OC⊥AB 时,根据垂直的定义,分别求出∠AOD的度数。

4.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65°,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
(1)如图①,将三角板MON的一边ON与射线OB重合时,则∠MOC=________;
(2)如图②,将三角板MON绕点O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此时OC是∠MOB的角平分线,求旋转角∠BON和∠CON的度数;
(3)将三角板MON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③时,∠NOC=∠AOM,求∠NOB的度数.
【答案】(1)25°
(2)解:∠BOC=65°,OC平分∠MOB
∠MOB=2∠BOC=130°
∠BON=∠MOB-∠MON=130°-90°=40°
∠CON=∠COB-∠BON=65°-40°=25°
(3)解:∠NOC= ∠AOM ∠AOM=4∠NOC ∠BOC=65°
∠AOC=∠AOB-∠BOC=180°-65°=115°
∠MON=90°
∠AOM+∠NOC=∠AOC-∠MON=115°-90°=25°
4∠NOC+∠NOC=25°
∠NOC=5°
∠NOB=∠NOC+∠BOC=70°
【解析】【解答】(1)∠MON=90,∠BOC=65°
∠MOC=∠MON-∠BOC=90°-65°=25°
【分析】(1)根据∠MON和∠BOC的度数可以得到∠MON的度数;(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由∠BOC=65°,可以求得∠BOM的度数,然后由∠NOM-90°,可得∠BON的度
数,从而得解;(3)由∠BOC=65°,∠NOM=90°,∠NOC= ∠AOM,从而可求得∠NOC的度数,然后由∠BOC=65°,从而得解.
5.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在角的内部引两条射线,如果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等于这
个角的一半,那么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这个角的内半角.如图1,若∠COD= ∠AOB,则∠COD是∠AOB的内半角.
(1)如图1,已知∠AOB=70°,∠AOC=25°,∠COD是∠AOB的内半角,则∠BOD=________.
(2)如图2,已知∠AOB=60°,将∠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口(0<a<60°)至∠COD,当旋转的角度a为何值时,∠COB是∠AOD的内半角.
(3)已知∠AOB=30°,把一块含有30°角的三角板如图3叠放,将三角板绕顶点O以3度/秒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4),问: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射线OA,OB,OC,OD 能否构成内半角,若能,请求出旋转的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10°
(2)解:∵∠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口(0<a<60°)至∠COD,
∴∠AOB=∠COD=60°
∴∠AOC=∠BOD=a
∴a+∠COB=60°
∵∠COB是∠AOD的内半角
∴∠COB=∠AOD
∴2∠COB=∠COB+2a
∴∠COB=2a
∴a+2a=60°
解之:a=20°
即当旋转的角度a为20°时,∠COB是∠AOD的内半角。

(3)解: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射线OA,OB,OC,OD能否构成内半角,
理由:设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旋转的时间为t
如图1
∵∠BOC是∠AOD的内半角,∠AOC=∠BOD=α
∴∠AOD=30°+α,∠BOC=∠AOD=30°-α
∴(30°+α)=30°-α
解之:α=10°
∴t=s;
如图2
∵∠BOC是∠AOD的内半角,∠AOC=∠BOD=α
∴∠AOD=30°+α,∠BOC=∠AOD=α-30°
∴(30°+α)=α-30°
解之:α=90°
∴t==30s;
如图3
∵∠AOD是∠BOC的内半角,∠AOC=∠BOD=360°-α
∴∠BOC=360°+30°-α,∠AOD=∠BOC=360°-α-30°
∴(360°+30°-α)=360°-α-30°
解之:α=330°
∴t==110s;
如图4
∵∠AOD是∠BOC的内半角,∠AOC=∠BOD=360°-α
∴∠BOC=360°+30°-α,
∴(360°+30°-α)=30°+30°-(360°+30°-α)
解之:α=350°
∴t=s;
综上所述,当旋转的时间为s或30s或110s或s时,射线OA,OB,OC,OD能构成内半角。

【解析】【解答】解:(1)∵∠AOB=70°,∠AOC=25°
∴∠BOC=∠AOB-∠AOC=70°-25°=45°,
∵∠COD是∠AOB的内半角,
∴∠COD=∠AOB=×70°=35°
∴∠BOD=∠COB-∠COD=45°-35°=10°
故答案为:10°
【分析】(1)由题意可求出∠BOC的度数,再根据∠COD是∠AOB的内半角,就可求出∠COD的度数,然后利用∠BOD=∠COB-∠COD,可求解。

(2)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AOC=∠BOD=a,再由∠COB是∠AOD的内半角,可得到
∠COB=∠AOD,就可得到∠COB=2a,然后根据a+∠COB=60°,就可求出旋转角的度数。

(3)分情况讨论,分别画出图形,设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旋转的时间为t,根据图1可得到∠AOC=∠BOD=α,根据内半角的定义,可得到∠AOD=30°+α,
∠BOC=∠AOD=30°-α,再建立关于α的方程,就可求出α和t的值;由图2由
∠BOC=∠AOD=α-30°及∠AOD=30°+α,建立方程求出α和t的值即可;根据图3,利用内
半角的定义,可知∠AOD是∠BOC的内半角,∠BOC=360°+30°-α,∠AOD=∠BOC=360°-α-30°,建立关于α的方程,求出α和t的值;如图4,利用内半角的定义,建立关于α的方程,求出α的值,再求出t的值即可。

6.如图,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含有30°、6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①放置,PA、PB与直线MN重合,且三角板PAC、三角板PBD均可绕点P逆时针旋转.
(1)直接写出∠DPC的度数.
(2)如图②,在图①基础上,若三角板PAC的边PA从PN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为5°/秒,同时三角板PBD的边PB从PM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为1°/秒,(当PA转到与PM重合时,两三角板都停止转动),在旋转过程中,当PC与PB重合时,求旋转的时间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PC、PB、PD三条射线中,当其中一条射线平分另两条射线的夹角时,请直接写出旋转的时间.
【答案】(1)解:∠DPC=180°-∠APC-∠BPD=180°-60°-30°=90°
故答案为:90°
(2)解:设旋转的时间是t秒时PC与PB重合,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5t-t=30+90
解得t=30
又∵180÷5=36秒
∴30<36
故旋转的时间是30秒时PC与PB重合
(3)解:设t秒时其中一条射线平分另两条射线的夹角,分三种情况:
①当PD平分∠BPC时,5t-t=90-30,解得t=15
②当PC平分∠BPC时,,解得t=26.25
③当PB平分∠DPC时,5t-t=90-2×30,解得t=37.5
故15秒或26.25秒或37.5秒时其中一条射线平分另两条射线的夹角
【解析】【分析】(1)易得∠DPC=180°-∠APC-∠BPD即可求(2)只需设旋转的时间是t 秒时PC与PB重合,列方程解可得(3)一条射线平分另两条射线的夹角,分三种情况:当PD平分∠BPC时;当PC平分∠BPC时;当PB平分∠DPC时,计算每种情况对应的时间即可.
7.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并延长交AD延长线于点,, .
(1)求证:;
(2)如图2,连接交于点,连接,若为的角平分线,为
的角平分线,过点作交于点,求证:;(3)在(2)的条件下,若,,求的度数.
【答案】(1)证明:






(2)证明:过点作
为的角平分线,为的角平分线


由(1)问可知,,,
,,,







(3)解:由(2)得,,,











过点作

【解析】【分析】(1)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证明AF∥BC,可得∠FDC=∠DCB,由已知可得∠CBE=∠DCB,由平行线的判定可得结论;(2)先根据垂直得∠HBC=90°=∠CBE+∠ABH,设,则∠ABH ,由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推出,;
,即可得结论;(3)根据第(2)的结论
,可得,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
,根据已知可得,过点作,由平行线的性质及已知条件可得∠BFE=30°.
8.如图1,是直线上的点,线段,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1)求线段的长;
(2)若,点在直线上,,求线段的长;
(3)若,点在直线上,,请直接写出线段的长________ .(用含的式子表示)
【答案】(1)解:∵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

(2)解:由(1)知由,
当点在点左侧时,

当点在点右侧时,

∴OE的长为8cm或18cm.
(3)或或
【解析】【解答】解:(3)∵E为BC中点,
∴BE= ,
当点O在点A左边时,OE=16- +b,
当点O在线段AE上时,OE=16- -b,
当点O在线段BE上时,OE= -(16-b)=b+ -16,
当点O在B点右边时,OE=b+ -16,
故答案为:或或 .
【分析】(1)由中点的定义可得DC= AC,BE= BC,根据DE=DC+CE即可得答案;(2)由中点定义可求出BE的长,分别讨论点O在点A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根据线段间的和差关系求出OE的长即可;(3)分别讨论点O在点A左边、线段AE上、线段BE上和点B 右边的情况,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答案.
9.已知点O在直线MN上,过点O作射线OP,使∠MOP=130°,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始终放在点O处.
(1)如图①,当三角板的一边OA在射线OM上,另一边OB在直线MN的上方时,求∠POB的度数;
(2)若将三角板绕点O旋转至图②所示的位置,此时OB恰好平分∠PON,求∠BOP和∠AOM 的度数;
(3)若将三角板绕点O旋转至图③所示位置,此时OA在∠PON 的内部,若OP所在的直线平分∠MOB,求∠POA 的度数;
【答案】(1)解:∠POB=∠MOP-∠AOB=130°-90°=40°.
(2)解:∵∠MON是平角,∠MOP=130°,
∴∠PON=∠MON-∠MOP=180°-130°=50°
∵OB 平分∠PON,
∴∠BOP= ∠PON=25°
∵∠AOB=90゜,
∴∠AOP=∠AOB-∠BOP=90°-25°=65°
∴∠MOA=∠MOP-∠AOP=130°-65°=65°;
(3)解:如图,OE是PO的延长线,
∵∠MOP=130°
∴∠MOE=50°
∵OE是∠MOB的平分线,
∴∠MOB=100°,
∴∠BON=80°
∵∠AOB=90°
∴∠AON=∠AOB-∠BON=90°-80°=10°
∴∠POA=∠PON-∠AON=50°-10°=40°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POB=∠POA-∠AOB代入数据即可求出结论;(2)根
据题意,∠PON=180°-∠POM,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OB=∠NOB= ,代入已知即可求解;再根据余角定义求出∠POA的度数;(3)从已知条件可得,∠MOE=180°-∠MOP,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MOB=2∠MOE, ∠NOA=180°-∠MOB, ∠AON=90°-∠BON, ∠POB=∠PON-∠AON,代入求值即可.
10.如图1,已知∠MON=140°,∠AOC与∠BOC互余,OC平分∠MOB,
(1)在图1中,若∠AOC=40°,则∠BOC=________°,∠NOB=________°.
(2)在图1中,设∠AOC=α,∠NOB=β,请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必须写出推理的主要过程,但每一步后面不必写出理由);
(3)在已知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AOB绕着点O顺时针转动到如图2的位置,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50;40
(2)解:β=2α-40°,理由是:
如图1,∵∠AOC=α,
∴∠BOC=90°-α,
∵OC平分∠MOB,
∴∠MOB=2∠BOC=2(90°-α)=180°-2α,
又∵∠MON=∠BOM+∠BON,
∴140°=180°-2α+β,即β=2α-40°
(3)解:不成立,此时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α+β=40°,
理由是:如图2,
∵∠AOC=α,∠NOB=β,
∴∠BOC=90°-α,
∵OC平分∠MOB,
∴∠MOB=2∠BOC=2(90°-α)=180°-2α,
∵∠BOM=∠MON+∠BON,
∴180°-2α=140°+β,即2α+β=40°,
答:不成立,此时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α+β=40.
【解析】【解答】(1)如图1,
∵∠AOC与∠BOC互余,
∴∠AOC+∠BOC=90°,
∵∠AOC=40°,
∴∠BOC=50°,
∵OC平分∠MOB,
∴∠MOC=∠BOC=50°,
∴∠BOM=100°,
∵∠MON=40°,
∴∠BON=∠MON-∠BOM=140°-100°=40°,
【分析】(1)先根据余角的定义计算∠BOC=5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BOM=100°,根据角的差可得∠BON的度数;(2)同理先计算∠MOB=2∠BOC=2(90°-α)=180°-2α,再根据∠BON=∠MON-∠BOM列等式即可;(3)同理可得∠MOB=180°-2α,再根据
∠BON+∠MON=∠BOM列等式即可.
11.如图①,△ABC的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P.
(1)如果∠A=80∘,求∠BPC= ________.
(2)如图②,过点P作直线MN∥BC,分别交AB和AC于点M和N,试求∠MPB+∠NPC的度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
(3)将直线MN绕点P旋转。

(i)当直线MN与AB,AC的交点仍分别在线段AB和AC上时,如图③,试探索∠MPB,∠NPC,∠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ii)当直线MN与AB的交点仍在线段AB上,而与AC的交点在A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④,试问(i)中∠MPB,∠NPC,∠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若不成立,请给出∠MPB,∠NPC,∠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130°
(2)90°﹣∠A
(3)解:(i)∠MPB+∠NPC= − ∠A.
理由如下:
∵∠BPC= +∠A,
∴∠MPB+∠NPC= −∠BPC=180∘−( + ∠A)= −12 ∠A.
(ii)不成立,有∠MPB−∠NPC= − ∠A.
理由如下:
由题图④可知∠MPB+∠BPC−∠NPC= ,
由(1)知:∠BPC= + ∠A,∴∠MPB−∠NPC= −∠BPC= −( + ∠A)=
− ∠A.
【解析】【解答】(1)
故答案为:
( 2 )由 = 得∠MPB+∠NPC= −∠BPC= 1−( + ∠A)= − ∠A;故答案为:∠MPB+∠NPC= − ∠A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PBC+∠PCB=(∠ABC+∠A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A的度数,求出∠ABC+∠ACB的值,然后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可求出∠BPC的度数。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PBC+∠PCB=(∠ABC+∠A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BPC=180°-(∠PBC+∠PCB),∠ABC+∠ACB=180°-∠A ,代入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3)(i)根据∠MPB+∠NPC= 180 ° −∠BPC和∠BPC= 90 ° + ∠ A,代入即可得出结论;(ii)根
据∠BPC= 90 ° + ∠ A及∠MPB−∠NPC= 180 ° −∠BPC,代入求出即可得出结论
12.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
(1)问运动多少时BC=8(单位长度)?
(2)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
(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 =3,若存
在,求线段P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设运动t秒时,BC=8单位长度,
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
由题意得:6t+8+2t=24
解得:t=2(秒);
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
由题意得:6t﹣8+2t=24
解得:t=4(秒)
(2)解:4或16
(3)解:存在关系式 =3.
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3时,点B和点C重合,点P在线段AB上,0<PC≤2,且BD=CD=4,AP+3PC=AB+2PC=2+2PC,
当PC=1时,BD=AP+3PC,即 =3;
2)当3<t<时,点C在点A和点B之间,0<PC<2,
①点P在线段AC上时,BD=CD﹣BC=4﹣BC,AP+3PC=AC+2PC=AB﹣BC+2PC=2﹣BC+2PC,当PC=1时,有BD=AP+3PC,即 =3;
点P在线段BC上时,BD=CD﹣BC=4﹣BC,AP+3PC=AC+4PC=AB﹣BC+4PC=2﹣BC+4PC,
当PC= 时,有BD=AP+3PC,即 =3;
3°当t= 时,点A与点C重合,0<PC≤2,BD=CD﹣AB=2,AP+3PC=4PC,
当PC= 时,有BD=AP+3PC,即 =3;
4°当<t 时,0<PC<4,BD=CD﹣BC=4﹣BC,AP+3PC=AB﹣BC+4PC=2﹣BC+4PC,PC= 时,有BD=AP+3PC,即 =3.
∵P在C点左侧或右侧,
∴PD的长有3种可能,即5或3.5
【解析】【解答】解:(2)当运动2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当运动4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
【分析】(1)设运动t秒时,BC=8(单位长度),然后分点B在点C的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由(1)中求出的运动时间即可求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3)随着点B的运动,分别讨论当点B和点C重合、点C在点A和B之间及点A与点C重合时的情况.
13.如图,在△ABC中,点E在AC边上,连结BE,过点E作DF∥BC,交AB于点D.若BE 平分∠ABC,EC平分∠BEF.设∠ADE=α,∠AED=β.
(1)当β=80°时,求∠DEB的度数.
(2)试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β.
(3)若β=kα(k为常数),求α的度数(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解:∵β=80°,
∴∠CEF=∠AED=80°,
∵BE平分∠ABC,
∴∠BEC=∠CEF=80°,
∴∠DEB=180°﹣80°﹣80°=20°;
(2)∵DF∥BC,
∴∠ADE=∠ABC=α,
∵BE平分∠ABC,
∴∠DEB=∠EBC=
∵EC平分∠BEF,
∴β=∠CEF=(180°﹣)=90°﹣α;
(3)∵β=kα,
∴90°﹣α=kα,
解得:α=
【解析】【分析】(1)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到∠CEF=∠AED=8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14.如图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的两顶点重合叠放于点O,其中一个三角板的顶点C落在另一个三角板的边OA上,已知∠ABO=∠DCO=90°,∠AOB=45°,∠COD=60°作∠AOD的平分线交边CD于点E。

(1)求∠BOE的度数。

(2)如图2,若点C不落在边OA上,当∠COE=15°时,求∠BOD的度数。

【答案】(1)解:∵∠COD=60°,OE为∠COD的平分线,
∴∠COE=30°,
∴∠BOE=∠AOB+∠COE
=45°+30°
=75°;
(2)解:∵∠COE=15°,
∴∠DOE=∠DOC-∠OCE=60°-15°=45°,
∵OE平分∠AOD,
∴∠AOD=2∠DOE=2×45°=90°,
∴∠BOD=∠AOD+∠AOB=90°+45°=135°.
【解析】【分析】(1)OE为∠COD的平分线,求出∠COE的度数,则∠BOE的度数等于∠AOB和∠COE的度数之和;
(2)现知∠COE的度数,则∠DOE度数可求,结合OE平分∠AOD,则∠AOD可求,于是∠BOD的度数可得;
15.我们知道,|a|表示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如:|5|表示5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

而|5|=|5-0|,即|5-0|表示5和0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类似的,有:|5-3|表示5和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3|=|5-(-3)|,所以|5+3|表示5和-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一般地,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和b,那么点A和B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

利用以上知识:
(1)求代数式|x-1|+|x-2|+|x-3|+…+|x-100|的最小值=________。

(2)求代数式|x-1|+| x-1|+| x-3|+| x-4|的最小值。

【答案】(1)2500
(2)解:1、1……2、2……9、9……16、16,
则最中间的一个数是2,
∴当x=2,
|x-1|+|x-1|+|x-3|+|x-4|
=|x-1|+|x-2|+|x-9|+|x-16|
=(12|2-1|+6|2-2|+4|2-9|+3|2-16)|
=
=.
【解析】【解答】解:(1) 由题意得:|x-1|+|x-2|+|x-3|+…+|x-100|的最小值为:
|50.5-1|+|50.5-2|+|50.5-3|+…+|50.5-100|=2500.
【分析】(1)由于|x-1|+|x-2|+|x-3|+…+|x-100|表示数轴上某点到1、2、3……100的距离之和,因此当x所对应的点在点1和点100最中间时取最小值,这时把x=50.5代入原式求值即可.
(2)先提取将每个绝对值的系数变为整数,然后将12个1,6个2,4个9和3个16排成一组数,则最中间的一个数是2,则把2代入原式求值即是最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