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病变的CT诊断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结节病变的CT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CT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78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病变的病理结果及CT影像表现。结果:78例病例中3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22例为双侧,9例为单侧。增强内见多个低密度结节,17例伴有囊变坏死。37例为甲状腺腺瘤,其中11例发生于两侧,15例有钙化,33例有囊变、出血及环形强化,包膜完整,边界清楚。8例为甲状腺癌,2例为转移癌,癌性结节及转移瘤密度及强化均不均匀,包膜不完整,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甲状腺癌可见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通过CT观察结节的数目、边界、钙化、囊变及强化情况、与正常周围结构的关系、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等,对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结节分良恶性,良性结节主要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恶性则以甲状腺癌为主,年发病率约3.9/10万,转移瘤少见。它们的发病原因复杂、多种病症共同存在、疾病之间相互影响[1],临床表现及病理学上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常常引起临床上的误诊,尤其术后的复发率、癌变率都有着一定的不同。因此运用CT扫描诊断甲状腺结节病变性质以及良恶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行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78例,男23例,女55例,年龄21~62岁,平均39岁。78例病例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1例,年龄21~62岁,平均45岁;甲状腺腺瘤37例,年龄24~55岁,平均34岁;甲状腺癌8例,年龄30~66岁,平均42.6岁;转移瘤2例,年龄58~76岁,平均67岁,临床多以颈部包块就诊。所有患者均用Philips 64排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120 KV/160 mA,层厚1 mm/层距1 mm,螺比1,重建层厚0.5 mm及多平面重组(MPR)。患者仰卧,自枢椎下缘向下扫描至胸腔入口,对有可疑淋巴结肿大和胸内甲状腺者增大扫描范围至胸骨角,常规做平扫+增强扫描。
2 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31例,其中22例为双侧9例为单侧(图1),CT表现为平扫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增大、密度减低,增强内见多个低密度结节,大小不等,边界光整。17例伴有囊变坏死。表现为在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大,边缘呈分叶状,结节内呈等低密度、无强化,气管受压变窄。甲状腺腺瘤37例,31例为滤泡状腺瘤,2例为乳头状实性腺瘤,4例为滤泡状腺瘤合并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图2),11例为双侧甲状腺腺瘤。CT表现为病灶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平扫条状、点状、簇状钙化(15例)、囊变、出血、增强扫描见病灶呈周边环形强化等(33例);部分病例内部部分或完全囊变(24例),边界清,增强其内可见壁结节强化(图3)。
甲状腺癌8例,病理结果8例均为乳头状癌,其中1例乳头状癌混合结节状甲状腺肿(图4),1例术前误诊为甲状腺腺瘤。CT表现为病灶内有点状、沙粒状、簇状钙化(6例);坏死囊变,囊壁厚薄不均(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增强后明显环形强化。气管受压分界不清(5例),多发远处转移(肺部转移1例)。除2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边界清楚,其余肿瘤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周边组织分界不清,无完整包膜。
甲状腺转移癌2例,1例为喉癌术后1年甲状腺左右叶转移瘤及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另一例为肺癌转移,甲状腺转移瘤增强密度不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3 讨论
甲状腺CT扫描密度对比良好,正常甲状腺相对周围组织或病变呈均匀高密度,组织分界清,密度高低与细胞内碘含量有关,病灶因碘含量相对正常甲状腺低而呈现相对低密度或因坏死液化或退化囊变而呈近似水样密度;增强扫描由于甲状腺血供良好而呈均匀显著强化,病变因血供破坏或缺乏而强化降低或不强化,因此,甲状腺病变的CT扫描对于病灶的检出和影像分析具有良好的先决条件。
3.1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结节性甲状腺肿是较常见,发病率高。是由于缺碘引起的病变;由弥漫性的甲状腺滤泡扩大逐渐形成结节性甲状腺肿。两侧甲状腺结节可对称或不对称生长,CT表现为平扫见甲状腺普遍性肿大、密度减低,双侧或单侧、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结节影,直径3~49 mm,增强后强化不均匀,部分病例呈结节样强化。当病变发生出血、坏死、液化时则不强化。多数病例病灶边界大致清楚,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当发生癌变时,结节边界模糊不清、向周边侵犯趋势。本组病例有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了恶变。
3.2 甲状腺腺瘤的CT表现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良性肿瘤,滤泡性腺瘤较常见,常为单发,以孤立、膨胀性生长为主,包膜完整。CT平扫常常表现为甲状腺一侧内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结节或肿块,边界光滑清楚,密度大致均匀,有完整包膜。增强扫描呈均匀轻中度强化。肿块内部坏死液化增强可呈环形强化,内部无强化或部分壁结节强化,病灶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境界清楚,邻近组织器官无浸润。本组病例中37例均符合这种表现。
3.3 甲状腺癌的CT表现甲状腺癌多为单发,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高,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发病率低[2],CT分型困难。甲状腺癌多层浸润性生长,边缘呈分叶状突起,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CT平扫多数为甲状腺内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呈不规则状、分叶状,边缘不清,突出周围轮廓与周围甲状腺或软组织界限模糊。常见可见砂粒状、小点状钙化,内部多见液化坏死。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可见壁结节呈不规则片状强化,病灶常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周围软组织常常受压移位边界不清。颈部周围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是甲状腺癌诊断的可靠性表现。
3.4 甲状腺转移癌的CT表现甲状腺转移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明显,本病多通过血行转移,也可由邻近的咽、喉、食道等部位肿瘤直接曼延。本病例1例为喉癌转移,为无临床症状,做颈部扫描发现的,同时伴有肺内多发转移。1例为肺癌胸部扫描发现甲状腺肿块后手术病理确诊,文献报告甲状腺转移癌与原发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CT表现均相似,无特征性CT征象。有恶性肿瘤患者,CT发现甲状腺结节应考虑甲状腺转移癌可能。
3.5 CT征象在甲状腺结节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CT征象上病灶的密度、轮廓、钙化、囊变、单双侧及数量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基础,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小钙化、结节突破包膜以及周边组织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至关重要。
3.5.1 病灶数量及部位通常甲状腺单侧结节多考虑为腺瘤、癌,单侧或双侧多发病灶,则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多见;而双侧单发病灶时诊断会一定困难,需要结合其他征象仔细观察了解。
3.5.2 病灶密度通常甲状腺病灶可表现为低、等、高密度。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腺瘤结节一般表现为均匀低密度,而恶性结节则多呈混杂密度,增强扫描更为明显,病灶内常见低密度液化坏死部分,肿瘤结节越大越明显,但此征象无特异性,良性结节亦可出现。
3.5.3 病灶轮廓有文献[3]强调了结节的轮廓在鉴别诊断的价值。甲状腺内较小的结节观察其轮廓较为困难。本组病例中31例甲状腺内多发小结节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符合率100%;而突出于甲状腺轮廓外缘的结节(41例)见于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乳头癌。其中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的有35例,34例为甲状腺腺瘤,1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符合率97.1%,另有4例甲状腺瘤病灶轮廓位于甲状腺内,无突出到甲状腺轮廓外缘;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的结节(6例)首选考虑恶性病变,符合率100%;因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而。因此,包膜是否完整均匀光滑,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依据[4]。
3.5.4 钙化CT平扫有利于显示甲状腺钙化,重点观察钙化的分布、形态。本组8例甲状腺癌中6例有钙化,其发生率75%,而37例甲状腺腺瘤中13例有钙化,发生率为35%。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未见钙化。
3.5.5 囊变在甲状腺结节良性病变中常见囊变区,其中甲状腺腺瘤囊变区常表现为均匀水样密度。需与甲状腺囊肿鉴别,单纯性甲状腺囊肿十分罕见。出现多房囊变时应先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囊变。囊壁出现不规则增厚或壁结节时,结节性甲状腺肿囊变、甲状腺腺瘤囊变及甲状腺癌均须做鉴别诊断,应首先考虑甲状腺癌。囊壁肿块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时,高度提示甲状腺癌。本组病例结节甲状腺肿囊变为5
4.8%(17/31),甲状腺腺瘤囊变为54.5%(20/37),甲状腺癌囊变为87.5%(7/8),囊变难以鉴别良恶性。3.
5.6 邻近组织关系、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病变常可造成对气管及周围组织的压迫。对气管的压迫最为常见,良性结节病变对气管外壁压迫时气管内壁通常光滑柔软,恶性病变则可致气管内壁粗糙,模糊,且常突入气管后间隙。故肿瘤是否突入气管后间隙可作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