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纲要
题目名称: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评阅教师:
2011年月日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
1840年的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这样一个独立的却又极端落后的封建帝国逐渐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转变,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为主要的社会矛盾。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需要。中华民族也确实没有一刻停止过:先是洪秀全的人间天国理想,再是李鸿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器物层面上开始的内部自救;接着又是康梁“君主立宪”从制度层面开始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都相继失
败了,就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企图以“光复”汉室江山,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辛亥革命也只是半截子胜利。经过辛亥革命后的沉沦和彷徨,中华民族的自救又面临着新的选择。新的革命需要新的理论的指导。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又开始苦苦的探索。各种救亡图存的思想之间相互竞争,此起彼伏,都试图在当时的中国取得主导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竞争的平台。
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统一而完整的思想体系。
自一战以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广泛传播是有许多因素促
成的,也存在着其传播的必然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既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加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和深入。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也一再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实践发生了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因为中国社会有这种需求。需求是理论传播和发展的最初动力或是第一推动力。如果当时中国社会没有这种需要,即使再好的东西,哪怕是马列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其次,西学东渐和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历史过程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前进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植根于西方传统文化的科学理论,它与东方文化是有很大差别的。西方文化从古希腊以来就有了理性的传统,而东方文化是一种重经验的感性文化。这种不一样必然的给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了困难,而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无疑冲淡了这一困难。特别是严复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和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有着决定性意义。
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对的优越性,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是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的必然因素。
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科学地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且有很强
的实践性,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把它付诸实践,用于指导发动工农,开展革命斗争,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宣传和实践活动分不开。
同时,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随之发展壮大起来。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这个阶级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它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并且,由于它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因而更具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要求,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和彻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此时形成的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庞大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为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客观的社会基础。
当然,新文化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提倡学习科学、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一切客观事物,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恰恰符合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主题,故够为当时的进步青年接受。
从国际局势来看,不能忽略的是,苏俄十月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机遇。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北方邻国,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设想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鼓舞,或者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胜利是不可想象的,至少在当时是如此。如果十月革命不是发生在同样落后的俄国,而是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那么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尽管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中国来说只是一个偶然性的因素,而正是这个偶然因素对当时和其后的中国及世界有着极端的重要意义,它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正是这个偶然的机遇决定了当时的社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很快发展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
另外,列宁对东方各国革命事业的关注,以及积极帮助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今天已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并不断的为中国共产党创新、升华,不断指导着中国发展向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历史长河中的必然选择、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