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量子力学
量子跃迁
第二类问题是体系的状态随时间 演化的问题,这涉及量子力学的 另一个基本假设:体系状态随时 间的演化遵守含时薛定谔方程:
如果哈密顿量不显含时间,含时 薛定谔方程的解形式上可表述成
2019/7/26
2
把初态表达成能量本 征态的线性叠加:
量子态的演化
如果体系的初态 是能量本征态: 上述结果显示,能量测量值的概率分布不随时间改变。
含时微扰论使我们能够从不含时的定态波函数近似地计 算有微扰时的波函数,由此得到跃迁的概率。
谱线的强度取决于体系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的速率,即 单位时间内的跃迁概率。
2019/7/26
8
带电的一维谐振子,初始时刻处于基态
一维谐振子的量子跃迁
外界作用以微扰的方式加入:
经过很长的时间后,测得谐振子处于某激发态的振幅:
7
谱线的强度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粒子在中心力场中运动,能级Enl的简 并度为2l+1,所有从Enl到En'l'的跃迁概率为
求和式中的m表示对初态求 平均,m'表示对终态求和。 在光谱学中,谱线的频率和强度是两个重要的观测量,
谱线的频率由末态与初态的能量差确定,这个问题在玻 尔的早期量子论中已经解决。
玻尔在早期量子论中虽然提出了量子跃迁的重要概念, 但他没有给出计算谱线强度的方法。
含时相互作用
加入外界作用后,体系的量子态可以用 F 的本征态展开
外界作用与时间有关导致 展开系数与时间有关:
时刻 t 测量 F 得到 Fn 值的概率: 经测量后,体系从初态跃迁到末态,跃迁概率为
单位时间的跃迁概率,即跃迁速率: 问题最终归结为:在给定的初条件
下,如何求解由外界作用导致的叠加系数
波函数的初条件反映在叠加系数上就变成如下条件:
物理跃迁知识点
物理跃迁知识点物理跃迁是一种物质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的过程。
在物理学中,跃迁可以发生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中,例如原子、分子、宏观物体、电子、光子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物理跃迁及其相关知识点。
1. 原子、分子能级跃迁原子和分子的能级跃迁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当原子或分子在外界的作用下,吸收或放出能量时,其能级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理跃迁的发生。
原子和分子能级跃迁是由光子的吸收或辐射引起的。
当一个光子与一个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时,它将传递其能量和动量给这个原子或分子,导致电子的激发和能级跃迁。
根据能级的不同,能级跃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共振跃迁等。
例如,在光谱学中,原子或分子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对应着能级跃迁过程。
2. 电子能带跃迁电子能带跃迁是指电子从一个能带跃迁到另一个能带的过程。
它是固体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解释许多材料的电学、光学、磁学性质。
在固体中,能带是一系列连续的能量态,其中每个能量态都容量一定数量的电子。
当固体受到外界电场或光照射时,电子会被激发到高能量带,从而发生能带跃迁。
能带跃迁可以简化为晶格中的电子的发生运动,这种运动是非常微妙和复杂的。
因此,掌握电子能带跃迁的相关知识点对于理解固体物理学和材料学是至关重要的。
3. 宏观物体相变宏观物体的相变是指物质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例如,水从液态向气态转变为蒸汽,这是一种相变。
相变是由外部能量的变化引起的。
当物质吸收外部热源时,其分子运动开始加速,相应的能量梯度中的键变得更容易断裂,分子之间的联系变得松散,从而导致相变的发生。
宏观物体的相变包括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等不同类型。
在 thermodynamics 中,相变被描述为物质焓的变化。
因此,对相变的几种类型以及相变焓变等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对于物理学和化学学科都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物理跃迁及其相关知识点。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量子跃迁】
第11章量子跃迁11.1 荷电q的离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小振动(简谐振动),受到光照射而发生跃迁,设照射光的能量密度为ρ(w),波长较长.求:(a)跃迁选择定则;(b)设离子原来处于基态,求每秒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概率.解:(a)具有电荷为q的离子,在波长较长的光的照射下,从n→n'的跃迁速率为而根据谐振子波函数的递推关系(见习题2.7)可知跃迁选择定则为(b)设初态为谐振子基态(n=0),利用可求出而每秒钟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概率为11.2 氢原子处于基态,受到脉冲电场的作用.试用微扰论计算它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以及仍然处于基态的概率(取E0沿z轴方向来计算).【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10.2题,l0.3题】10.2 氢原子处于基态,受到脉冲电场作用,为常数.试用微扰论计算电子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以及仍停留在基态的概率.解:自由氢原子的Hamilton量记为H0,能级记为E n,能量本征态记为代表nlm 三个量子数),满足本征方程如以电场方向作为Z轴,微扰作用势可以表示成在电场作用过程中,波函数满足Schr6dinger方程初始条件为令初始条件(5)亦即以式(6)代入式(4),但微扰项(这是微扰论的实质性要点!)即得以左乘上式两端,并对全空间积分,即得再对t积分,由即得因此t>0时(即脉冲电场作用后)电子已经跃迁到态的概率为根据选择定则终态量子数必须是即电子只跃迁到各np态(z=1),而且磁量子数m=0.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总和为其中a o为Bohr半径.代入式(9)即得电场作用后电子仍留在基态的概率为10.3 氢原子处于基态,受到脉冲电场作用,为常数.求作用后(t >0)发现氢原子仍处于基态的概率(精确解).解:基态是球对称的,所求概率显然和电场方向无关,也和自旋无关.以方向作z 轴,电场对原子的作用能可以表示成以H0表示自由氢原子的Hamilton量,则电场作用过程中总Hamilton量为电子的波函数满足Schr6dinger方程初始条件为为了便于用初等方法求解式(3),我们采取的下列表示形式:的图形如下图所示.注意图11-1式(5)显然也给出同样的结果.利用式(5).,可以将式(1)等价地表示成下面将在相互作用表象中求解方程(3),即令代入式(3),并用算符左乘之,得到其中一般来说,H'和H0不对易,但因H'仅在因此一H',代入式(8)即得再利用式(1'),即得初始条件(4)等价于方程(11)满足初始条件的解显然是代入式(7),即得这是方程(3)的精确解.t>0时(电场作用以后)发现电子仍处于基态的概率为计算中利用了公式利用基态波函数的具体形式容易算出a o为Bohr半径.将上式代入式(15),即得所求概率为这正是上题用微扰论求得的结果,为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总和.11.3 考虑一个二能级体系,Hamilton量H0表示为(能量表象)设t=0时刻体系处于基态,后受到微扰H'作用(α,β,γ为实数)求t时刻体系跃迁到激发态的概率.【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10.4题】10.4 有一个二能级体系,Hamilton量记为H0,能级和能量本征态记为E1,。
共振跃迁和非共振跃迁
共振跃迁和非共振跃迁一、共振跃迁(一)定义1. 在原子物理中,共振跃迁是指原子在吸收或发射光子时,光子的能量恰好等于原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从而使得原子在这两个能级之间发生跃迁的现象。
- 例如,对于氢原子,其能级是量子化的。
当一个光子的能量hν = E_{n}-E_{m}(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ν是光子频率,E_{n}和E_{m}是氢原子的两个不同能级能量)时,氢原子就可能发生共振跃迁。
2. 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原子的能级对应着不同的定态波函数。
共振跃迁是原子在不同定态之间的一种跃迁过程,这种跃迁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并且跃迁概率相对较大。
(二)发生条件1. 能量匹配- 光子能量必须精确等于原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这是共振跃迁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光子能量与能级差不相等,共振跃迁就不会发生。
- 例如,对于钠原子的某两个特定能级E_1和E_2,只有能量为E_2 - E_1的光子才能引发钠原子在这两个能级之间的共振跃迁。
2. 选择定则- 除了能量匹配外,原子的跃迁还需要满足一定的选择定则。
这些选择定则与原子的角动量等量子数有关。
- 例如,在电偶极跃迁中,对于单电子原子,有Δ l=±1(l为角量子数)等选择定则。
如果不满足这些选择定则,即使光子能量与能级差相等,共振跃迁也难以发生。
(三)应用1. 在光谱学中的应用- 共振跃迁是原子光谱产生的重要机制。
当原子发生共振跃迁时,会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子,这些光子的频率与原子的能级结构相对应。
通过分析原子光谱中谱线的频率、强度等特性,可以确定原子的能级结构、元素种类等信息。
- 例如,在氢原子光谱中,巴尔末系的谱线就是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时产生的。
通过对巴尔末系谱线的研究,人们深入了解了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2. 在激光技术中的应用- 许多激光的产生都基于原子或分子的共振跃迁。
例如,在红宝石激光器中,铬离子在晶体中的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从而实现受激辐射,产生激光。
物理跃迁知识点总结
物理跃迁知识点总结一、原子能级能级的理论是量子力学的基础之一。
在原子系统中,能级是指原子处于不同能量状态下的可能性。
原子的能级是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的。
在原子内,能级通常用量子数来标识,每个能级有自己的能量和波函数。
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结构决定了原子的光谱和其他性质。
在原子的能级结构中,跃迁是电子从一个能级跳跃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
二、原子跃迁的分类在原子的能级结构中,跃迁可以分为受激辐射跃迁、自发辐射跃迁和受激吸收跃迁三种类型。
1. 自发辐射跃迁自发辐射跃迁是指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并释放出光子的过程。
这种跃迁是由于原子内部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的,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现象。
自发辐射跃迁是产生光谱辐射的主要机制之一。
2. 受激辐射跃迁受激辐射跃迁是指原子在外界光子的作用下,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并且吸收入射光子能量的过程。
这种跃迁需要外界的激发光子来提供能量,因此称为受激辐射。
受激辐射跃迁是激光原理的基础之一。
3. 受激吸收跃迁受激吸收跃迁是指原子处于高能级时,由外界光子的作用下,向更高的能级跃迁并吸收入射光子能量的过程。
这种跃迁需要外界光子提供能量,并且会增强入射光子的强度。
三、原子跃迁的选择定则原子跃迁的选择定则是描述原子在跃迁过程中遵循的守恒规律,它是由旋转和电荷守恒、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等物理原理决定的。
1. 电偶极辐射选择定则电偶极辐射选择定则是对原子在跃迁时电偶极辐射的强度和方向的规定。
根据电偶极辐射选择定则,两个能级间的跃迁只在它们的角动量量子数或自旋量子数相差一个单位时才会发生电偶极辐射。
2. 磁偶极辐射选择定则磁偶极辐射选择定则是对原子在跃迁时磁偶极辐射的强度和方向的规定。
磁偶极辐射只在原子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改变一个单位时才会发生。
四、光谱光谱是原子和分子在受到外界激发时辐射出的光线。
根据辐射光的特点,光谱可以分为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
连续光谱是指在原子或分子受激发时产生的由连续波长的光线组成的谱线。
带间跃迁的量子力学处理.
其中利用横波条件 A 0 和 P A A P i A
2
跃迁几率
含时微扰项为
HI (r , t ) H I (r )e
it
“-”代表光吸收
“+”代表光发射
(时间指数因子)
Ef
Ei 发射
吸收 Ei
g( )
Ef
g()为终态态密度
跃迁几率 2 W f HI i 积分形式 微分形式(黄金法则)
2 ds JV , C 3 K [( EC ( K ) EV ( K )] (2) Ec Ev
d3 k = d s · d K
= ds · dE / KE(K) 满足 K [( EC ( K ) EV ( K )] 0 条件 的点称为布里渊区的临界点, 或Van H V ( r , K )d 0
( r , K )( z 2 ) V ( r , K )d 0
13
即
* C
* C
( r , K )( x ) V ( r , K )d 0
( r , K )( y ) V ( r , K )d 0
* C
( r , K )( z ) V ( r , K )d 0
奇函数,允许
例,对反演对称体系,若价带波函数为偶函数,则导带波函数 为
8
三维体系联合态密度在临界点附近的解析行为及图示. A=25/2h-3(mxmymz)1/2,B与能带结构有关的常数
临界点 M0极小 联合态密度 图示
B 0( E E0 ) J(E) 1/ 2 B A ( E E ) 0( E E0 ) o
B A( E E0 )1/ 2 0( E E0 ) J(E) B 0( E E0 ) E E0 E E0
原子能级跃迁规律
原子能级跃迁规律
原子能级跃迁是指原子的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进行转移的现象。
这种跃迁是由于原子内部的电子在受到外部激发或自发辐射的作用下,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释放或吸收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
原子能级跃迁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能级跃迁是量子化的
原子能级具有离散的能量值,因此能级跃迁的能量也是离散的。
这意味着只有特定的频率才能激发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
2. 能级跃迁会释放或吸收辐射
能级跃迁释放或吸收的辐射是电磁波,其频率与能级差值成正比。
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释放能量,辐射出电磁波。
反之,当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会吸收能量,吸收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3. 能级跃迁具有选择定则
原子能级跃迁的频率和辐射方向受到选择定则的限制。
这些规则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包括电偶极辐射选择定则、旋量选择定则和对称性选择定则等。
4. 能级跃迁可以用光谱分析来研究
能级跃迁释放或吸收的电磁波形成的光谱线可以用来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
不同元素的光谱线具有独特的频率和强度,因此可以用来确定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原子能级跃迁规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对于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能级跃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原子内部的电子结构和行为,以及物质的光谱特性。
曾谨言 量子力学第一卷 习题答案解析11第十一章
根据谐振子的无微扰能量本征函数来计算这矩阵元
xk/k =
∫
∞
−∞
) ψ k( 0 ' dx
(3)
( 0) 式中ψ k ( x) =
a π k!2
k
H k (ax ) , a =
µω ℏ
~446~
要展开(3)式,可以利用谐振子定态波函数的递推公式:
xψ k( 0 ) =
1 k ( 0) { ψ + α 2 k −1
~448~
−
a2 ( k ' + k )πx a cos }0 (k ' − k ) 2 π 2 a
'
4k 'ka ( −1) k + k − 1 = ⋅ π 2 (k ' 2 − k 2 ) 2
(3)
从最后一式知道,要使矩阵元 x k ' k ≠ 0 , k ' + k 必需要是奇数。但这个规律也可以用别种 方式叙述,当 k ' + k 是奇数时
∫ dϕ
ϕ =0
=
e
32πa 4 27 *5 ae 3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π − 2a 5 1 ) ⋅ ( − cos 3 θ ) 2π 3 3 0
(11)
=
将三种值分别代入(7) ,得 C211,100 = 0, C21−1,100 = 0
C210 ,100 =
2 7⋅ 5 ⋅a i 35 ℏ[(ω k ' − ω k ) + ] τ
Wk 'k =
2 4π 2 q 2 x ρ (ω k ' k ) ' kk 3ℏ 2 2
' 64a 2 q 2 k' k 2 = ⋅ ⋅ [( −1) k + k − 1] 2 ⋅ ρ (ω k ' k ) 2 2 2 3π ℏ ( k ' − k 2 ) 4
原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跃迁和电离
原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跃迁和电离
原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跃迁和电离是量子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跃迁是指物理系统的状态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而电离是指原子中具有电荷的粒子,如电子,脱离原子并形成了独立的离子。
原子跃迁和电离是原子发生变化的两个基本过程。
原子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跃迁和电离。
在较低温度和较高压力的环境中,原子的跃迁和电离可以有效地发生。
在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下,原子中的电子可以被困住并被跃迁到更高的能级,并且可以形成活泼的化合物。
原子跃迁可以通过外部能源引起,例如紫外光激发,电场激发,磁场激发和光子吸收。
原子的跃迁时间可以从纳秒到毫秒不等。
电离一般发生在一个原子产生低能级反应后,其电子被困在原子态中,而当原子再次吸收外部能源时,电子被迫脱离原子并形成独立离子态。
原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跃迁和电离对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影响着物质的性质,从而影响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的状态,甚至影响物质的相互作用的性质。
因此,了解原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跃迁和电离是了解物质性质和它们怎样相互作用的重要科学基础。
氢原子能级跃迁知识点
氢原子能级跃迁知识点氢原子能级跃迁是指氢原子中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
这种跃迁是由于电子吸收或发射光子引起的。
氢原子能级跃迁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氢原子的能级跃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氢原子的光谱和能级结构。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它只包含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氢原子的电子绕着质子旋转,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只能处于特定的能级上,而不能处于能级之间的状态。
氢原子的能级由能量量子数n来表示,能级与n的关系为En=-13.6/n^2电子跃迁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吸收光子导致的激发跃迁和自发辐射导致的退激跃迁。
吸收光子导致的激发跃迁是指当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电子可以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这种跃迁过程会吸收光子的能量,使原子处于激发态。
激发态的原子可能会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发退激,返回到低能级,而发射一个光子。
激发和退激的能级差导致的光谱被称为发射光谱。
自发辐射导致的退激跃迁是指原子在激发态下逐渐大概率地退激到基态的过程。
激发态的原子在短暂的时间内停留在激发态,然后以一定的几率退激到基态。
这种退激跃迁是随机的,没有外界光子的作用。
退激的能级差导致的光谱被称为吸收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跃迁可以通过光谱进行观测和研究。
当光通过氢原子时,会与原子间相互作用,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这些特定的频率对应于原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通过测量被吸收或发射的光子频率和强度,可以确定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研究对于理解和解释氢原子光谱具有重要意义。
氢原子的光谱包含了一系列的谱线,这些谱线对应于氢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
氢原子的光谱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和天体物理学中。
例如,氢原子光谱的分析可以用于测定星系的距离和化学成分,也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和分子光谱。
总之,氢原子能级跃迁是氢原子中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
这种跃迁可以通过吸收或发射光子引起,涉及了激发和退激的过程。
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研究对于理解和解释氢原子的光谱和能级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量子力学 第十一章量子跃迁 习题解(延边大学)
第十一章:量子跃迁[1] 具有电荷q 的离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一维简谐振动,在光的照射下发生跃迁,入射光能量密为)(ωρ,波长较长,求:(1)跃迁选择定则。
(2)设离子处于基态,求每秒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几率。
(解)本题是一维运动,可以假设电磁场力的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
(1)跃迁选择定则:为确定谐振子在光照射下的跃迁选择定则,先计算跃迁速率,因为是随时间作交变的微扰,可以用专门的公式(12)(§11.4,P396))(34//'2222k k kk kk r q W ωρπ→= (1)式中2'→k k r 应理解为谐振子的矢径的矩阵元的平方和,但在一维谐振子情形,→k k r /仅有一项2/k k x )(34//'2222k k k k kk x q W ωρπ = (2)根据谐振子的无微扰能量本征函数来计算这矩阵元dx x k k k ⎰∞∞-=)0('/ψ (3)式中)(2)(!)0(ax H k ax k kk πψ=,μω=a~446~ 要展开(3)式,可以利用谐振子定态波函数的递推公式:}212{1)0(1)0(1)0(+-++=k k k k k x ψψαψ (4) 代入(3),利用波函数的正交归一化关系:mn n xn dx δψψ=⎰)0(*)0( dxk k x k k kk k ⎰∞∞-+-++⋅=}212{1)0(1)0(1*)0(''ψψαψ1,1,''21121+-++=k k k k k k δαδα(5) 由此知道,对指定的初态k 来说,要使矢径矩阵元(即偶极矩阵元)不为零,末态'k 和初态k 的关系必需是:,1'-=k k 这时21,1'kk x x k k k α==- (6) ,1'+=k k 这时211,1'+==+k k x x k k k α因得结论:一维谐振子跃迁的选择定则是:初态末态的量子数差数是1。
量子跃迁
量子跃迁所谓的量子跃迁就是微观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
由于微观粒子的状态常常是分立的,所以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常常是跳跃式的。
量子跃迁发生之前的状态称为初态,跃迁发生之后的状态称为末态。
例如,原子在光的照射下从高能态放出一个光子而跃迁到低能态就是一种量子跃迁过程,称为原子的“受激辐射”。
在外界作用下,任何一种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
原子在光的照射下从高(低)能级跳到低(高)能级,就是一种典型的量子跃迁过程,通常称为能级跃迁。
在原子状态发生跃迁的同时,将放出(吸收)一个光子,其能量hv等于跃迁前后两状态的能量差。
这是能量守恒定律在基元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即使不受光的照射,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在电磁场真空(电磁场中一个光子也没有的状态)的作用下仍能跃迁到较低能级,同时放出一个光子,这称为自发跃迁或自发辐射。
量子跃迁发生之前的状态称为初态,跃迁发生之后的状态称为末态。
例如,原子在光的照射下从高能态放出一个光子而跃迁到低能态就是一种量子跃迁过程,称为原子的“受激辐射”。
反之,在光照下原子从低能态吸收一个光子而跃迁到高能态,则称为“吸收”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的初态和末态两个能级之差,这是能量守恒定律在微观现象中的体现。
不受到光的照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也可能自动跃迁到低能态,同时放出一个光子,此过程称为“自发辐射”。
此外在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现象中也存在许多量子跃迁现象,如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衰变过程、聚变过程和裂变过程等。
量子跃迁过程的重要特征是它的概率性。
例如在自发跃迁过程中,若初态时有许多原子处于某一激发态,则跃迁过程的概率性表明人们无法预言其中某个原子自发跃迁到基态的确切时刻。
或许有些原子跃迁发生得早些,而有些发生得迟些。
所以每个原子停留在激发态的时间(称为激发态寿命)并不相同。
但是对于大量某种原子来说,每一激发态寿命的平均值τ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也可通过量子理论算出。
高等量子力学-理论方法-量子跃迁理论 ppt课件
ppt课件
11
2. 一阶常微扰
(1)含时 Hamilton 量
设 H’ 在 0 t t1 这段时间之内不为零,但与时间无关,
即: 0
t0
Hˆ
Hˆ
(r)
0
0 t t1 t t1
(2)一级微扰近似 am(1)
H’mk 与 t 无关 (0 t t1)
am(1)(t )
an (t )n
n
i t n
an (t )n Hˆ (t )
n
an (t )n
i
n
d dt
an
(t
)
n
i
n
an (t
)
t
n
i t
n
Hˆ 0n
相 an(t )Hˆ 0n an(t )Hˆ (t)n
n
m* Hˆ (t )nd
i n
d dt
an(t ) mn
n
an (t )
* m
Hˆ
(
t
)
ne
i[
m
n
]t
/
d
d
i dt am (t) n
an(t )Hˆ m neimn t
其中
Hˆ
m n
* m
Hˆ
(t
)
nd
ppt课件
4
含时微扰理论
i Hˆ (t ) t
Hˆ 0 n n n
i t
n
Hˆ 0n
量子力学讲义第1112章
第四篇 跃迁问题和散射问题量子跃迁 ~ 初态 −→−'H末态:几率?弹性散射 ~ 初态 −−→−)(r U 末态:散射截面(几率)?第十一章 量子跃迁量子态的两类问题:① 体系的可能状态问题,即力学量的本征态和本征值问题。
② 体系状态随时间演化问题ψψH ti =∂∂。
11.1 跃迁与跃迁几率设 )0().()(),()(0)0()0()0(00=∂∂='+=tH r E r H t H H t H n nnψψ → 定态波函数 ,......2,1,)(),()0()0()0(==-n e r t r t E in nn ψψ。
将)(t H ' 作微扰,t =0时加入。
本节讨论在)(t H '作用下,由初态)0(k ψ−→−'H末态)0(m ψ的几率?=→m k W一、体系由)0(k ψ→)0(m ψ的几率将),(t r ψ按}{)0(n ψ展开:)()(),()0(r t C t r n nn ψψ∑=。
由0H 的定态波函数知,0H 引起的变化由tE i n e )0(-反映,故可令t E i n n n et a t C )0()()(-=,)(t H '引起的变化由)}({t a n 反映。
),()()()(),()0()0()0(t r t a r e t a t r n nn n t E in n nψψψ∑∑==→-。
)(~)(2t a t a W m m m k =∴→称为几率幅。
二、)(t a n 的运动方程利用含时S-方程,有∑∑∑∑'+=∂∂+nnn n n n n n n n n n t r H t a t r H t a t r t t a i dt t da t r i ),()(),()(),()()(),()0()0(0)0()0(ψψψψ 由 ∑∑'=→=∂∂nn n n n n n n t r H t a dt t da t r i t r H t r t i ),()()(),(),(),()0()0()0(0)0(ψψψψ用),()*0(t r m ψ左乘,并积分得∑'=nt i mnn m mn e H t a dt t da i ω)()(, 式中 )(1,)()()0()0()0()*0(n m mn n m mnE E d r H r H -='='⎰ωτψψ~玻尔频率。
量子力学知识:量子力学之电子跃迁
量子力学知识:量子力学之电子跃迁1906年,J·J·汤姆逊因为发现电子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类第一次知道,原子并不是组成世间万物的最小单位,原子里面还有电子。
但奇怪的是:电子是带负电荷的,而原子呈现电中性,那么一个合理的推测便是:原子中还存在带正电荷的物质,与带负电荷的电子进行中和,导致原子呈现电中性。
J·J·汤姆逊为原子构想了一个模型,我称之为西瓜模型:原子就像一个大西瓜,而电子就像西瓜籽,分散在原子内部,而正电荷物质就像西瓜瓤,均匀地分布在原子内部,将电子包裹着,所以原子呈现电中性。
另一个物理学家,名叫卢瑟福,他用α粒子轰击原子,结果发现偶尔会有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原子里面有个硬东西,α粒子撞上了这个硬东西,才会反弹。
这就说明,J·J·汤姆逊的西瓜模型是错误的。
因为如果正电荷物质是均匀地分布在原子体内,就像西瓜瓤一样,那么它的硬度就不够,不可能把α粒子反弹回来。
卢瑟福认为,真实的原子模型,应该是正电荷物质集中成一团,位于原子的核心,卢瑟福将之命名为:原子核。
α粒子正是撞上了原子核,才会被反弹回来。
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电子绕着原子核转圈圈,所以原子呈现电中性。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有一个致命问题:缺乏稳定性。
电子是带电的,所有带电的事物,在运动的时候,都会进行电磁辐射,而电磁辐射会损失能量。
电子的能量很小,如果它持续进行辐射,很快能量就会耗尽,电子将不可能绕着原子核旋转,而会被原子核直接吸进去。
卢瑟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按照他的原子模型,电子一定会掉入原子核,这个原子是不稳定的。
这个时候,卢瑟福新招了一名学生,于是卢瑟福就让这名学生帮他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使电子不掉入原子核之中。
这个学生的名字,就叫尼尔斯·玻尔。
玻尔一开始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很快,他看到了普朗克为了解决黑体辐射而发明出来的普朗克常数h,一个大胆的想法,从他的大脑中冒了出来。
量子跃进原理
量子跃迁原理引言量子跃迁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现象,描述了微观粒子从一个能级到另一个能级的跃迁过程。
这一现象是量子力学中独特的,与经典物理学中的连续能量变化不同,量子跃迁是不连续的,只允许粒子在离散的能级之间进行跃迁。
量子跃迁原理是描述量子系统中粒子跃迁的基本原理。
它包括了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演化、能级结构和跃迁概率等关键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释与量子跃迁原理相关的基本原理,并努力使其易于理解。
波函数演化量子系统中的粒子状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
波函数是一个复数函数,它包含了粒子在不同位置和能级上的概率幅。
根据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在时间演化中会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的求解来描述。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方程,描述了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
它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iℏ∂Ψ∂t=ĤΨ其中,i是虚数单位,ℏ是约化普朗克常数,Ψ是波函数,Ĥ是哈密顿算符。
波函数的演化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的解来求得。
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波函数在不同时间的表达式,从而揭示了粒子在不同能级上的概率分布和演化规律。
能级结构量子系统中的能级结构是指粒子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和能量差距。
能级结构决定了粒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方式和概率。
在量子力学中,能级结构可以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
对于一个特定的势能场,薛定谔方程的解可以给出粒子在不同能级上的波函数和能量。
能级结构通常是离散的,只允许粒子在特定的能级之间跃迁。
这是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区别,经典物理学中的能量是连续的,而量子力学中的能量是分立的。
能级结构的描述可以用能级图来表示。
能级图是一个横轴表示能级,纵轴表示能量的图像。
能级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粒子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和跃迁方式。
跃迁概率量子跃迁是粒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过程。
跃迁概率描述了粒子从一个能级到另一个能级的概率。
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跃迁概率与波函数的叠加有关。
当粒子处于一个能级上时,它同时也具有在其他能级上的概率幅。
能级跃迁方程
能级跃迁方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能级跃迁是指原子或分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这是量子力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现代物理学中,能级跃迁方程被用来描述这一过程,并在研究光谱、原子核衰变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能级跃迁方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能级跃迁的概念。
在原子或分子中,电子通过吸收或发射能量,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这种跃迁是量子力学的基本过程,其中电子在能级之间跃迁时会释放或吸收光子。
根据能级跃迁的性质,可以分为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两种情况。
辐射跃迁是指电子跃迁时释放光子,而非辐射跃迁则是指不释放光子的跃迁过程。
能级跃迁方程是用来描述能级跃迁过程的数学模型。
在量子力学中,能级跃迁可以用希尔伯特空间中的算符来描述。
当一个原子或分子经历能级跃迁时,它的波函数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物理性质。
能级跃迁方程通常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即H|ψ⟩=E|ψ⟩其中H是哈密顿算符,ψ是波函数,E是能量。
在能级跃迁过程中,波函数会由初始状态跃迁到末态,其波函数的变化可以用波函数几率振幅来描述。
波函数几率振幅的平方值表示在某一状态跃迁到另一状态的概率。
能级跃迁方程在物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光谱学中,能级跃迁方程被用来解释物质吸收或发射光线的机制。
通过研究能级跃迁过程,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且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设计新型材料。
在原子核物理学中,能级跃迁方程被用来研究原子核的稳定性和衰变过程,从而揭示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除了以上两个领域,能级跃迁方程还在半导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半导体器件中,能级跃迁方程被用来研究电子在能带中的跃迁过程,从而改善器件的性能。
在天体物理学中,能级跃迁方程被用来解释星体的发光机制,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能级跃迁方程是描述原子或分子能级跃迁过程的关键工具。
通过研究能级跃迁方程,科学家们可以深入理解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并且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应用这一理论,推动科学的发展。
粒子跃迁技术原理
粒子跃迁技术是一种利用微观粒子的状态变化来实现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当微观粒子从一个状态跃迁到另一个状态时,它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能量的转换。
具体来说,粒子跃迁技术涉及到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叠加等基本原理。
微观粒子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处于多个可能的状态,这些状态之间可以通过跃迁来实现。
在跃迁过程中,粒子会吸收或释放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变化就相当于传递了一种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粒子跃迁技术可以被用于多种场景。
例如,它可以被用于无线通信,通过粒子在两种状态之间的跃迁来传递信息,从而实现无线通信。
此外,粒子跃迁技术还可以被用于能源转换和存储,例如通过粒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来实现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换和存储。
在实际操作中,粒子跃迁技术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需要实现对微观粒子的精确控制和测量,以确保跃迁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需要解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干扰问题,以确保信息的可靠传递和能量的有效转换。
此外,还需要研究如何利用粒子跃迁技术来实现高效、环保的能源转换和存储方式。
未来,随着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粒子跃迁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例如,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通信和加密技术;可以利用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来实现新型的能源转换和存储方式;还可以利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干涉现象来实现新型的传感器和探测器等。
总之,粒子跃迁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它涉及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实现对微观粒子的精确控制和测量,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能量的转换。
未来,随着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粒子跃迁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跃迁频率与波长的关系
跃迁频率与波长的关系跃迁频率与波长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涉及到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光谱学和宏观世界中的光学现象等方面。
本文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介绍跃迁频率和波长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量子力学基础在量子力学中,原子和分子的能级是离散的,即只允许特定能量的电子出现在特定能级上,而不能出现在其他能级上。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向另一个能级跃迁时,它要么吸收光子能量,要么释放光子能量。
电子在原子和分子中跃迁所产生的光子,会携带固定的能量,称为“光子能量”或“光子频率”。
二、跃迁频率和波长的定义1. 跃迁频率原子和分子的能级之间有固定的能量差,如果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它需要吸收能量,并且这个能量需要与一个光子的能量相等;如果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它会释放能量,并且这个能量会以光子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的环境。
光子的能量等于普朗克常数h乘以光的频率f,即E=h*f。
于是跃迁频率就是吸收或释放光子的频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E/h其中f为跃迁频率,E为光子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
2. 波长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频率和波长是密切相关的。
波长是指光在空间中一周期振动所占的距离。
光的波长可以用下式计算:λ=c/f其中λ为波长,c为光速,f为光的频率。
三、跃迁频率和波长的关系由波长和频率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关系:f=c/λ光的波长跟其频率成反比: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这也是为什么紫色光的频率比红色光高,但波长比红色光短的原因。
对于一个给定的光源,光的频率和波长是固定的,因此它的跃迁频率也是固定的。
不同的光源会有不同的光谱,这是由其组成成分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等。
四、应用跃迁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谱学光谱学是一门研究光的频谱和波长的科学,它是由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谱仪分解成单色光的过程。
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光的频谱和波长,了解元素和分子的结构、性质和成分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 E0 E > E0
M3极大
B + A( E − E0 )1/ 2 + 0( E − E0 ) J(E) = B + 0( E − E0 )
E < E0 E > E0
二维体系临界点与联合态密度. 二维体系临界点与联合态密度 其中A=(8π/c)h-2(mxmy)1/2, B为与能带结构有关的常数 其中 π 为与能带结构有关的常数
对应直接跃迁(竖直跃迁)。 对应直接跃迁(竖直跃迁)。
直接跃迁吸收谱的量子力学计算
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的跃迁数
对K求和 求和 对S求和 求和 对V和C求和 和 求和
2 2π e 2dK Z= a ⋅ MV ,C δ [ EC ( K ) − EV ( K ) − hω ]} ( A0 )2 ∑ { ∫ 3 h m V ,C BZ (2π )
介电函数虚部的量子力学表示
hω ⋅ Z = σ E 2 = ε 0ωε i (ω ) E 2 = ε 0ω 3ε i (ω ) A2 = 2ε 0ω 3ε i (ω ) A02
ε i (ω ) =
2 2 π e 2 ( ) ∑{ ∫ a ⋅ MV ,C δ [ EC ( K ) − EV ( K ) − hω ]} ε 0 m ω V ,C BZ (2π )3
• 跃迁矩阵元
宇称选择定则 a ⋅ M = ∫ ψ (e
V ,C * C
± ik ⋅ r
a ⋅ P )ψ V dτ
长波近似) 取 e ± ik .r ≈ 1( k ⋅ r 1, 长波近似) 电偶极跃迁矩阵元及选择定则
* a ⋅ MV ,C ≈ ∫ ψ C (a ⋅ P )ψ V dτ
m * ( EC − EV )∫ ψ c ( r , K )(a ⋅ r )ψ v ( r , K )dτ ≠ 0 h i < b P a >= − m < b [r , H 0 ] a >= miωba < b r a > 其中利用 =i
其它光学响应函数的量子力学表示
ε r (ω ) = 1 +
2e 2dk ∑∫ ε 0 m 2 V ,C BZ (2π )3 [ EC ( K ) − EV ( K )] 1 ⋅ [ EC ( K ) − EV ( K )]2 / h 2 − ω 2
2
a ⋅ MV ,C ( K )
2
联合态密度和临界点
相互作用哈密顿量
• 辐射场 光场 矢量势 辐射场(光场 光场) 标量势φ
r r − ( iω t − k . r ) A = A0 a[e r + e i (ω t − k . r ) ] r
r ∂A ∂A E = −∇φ − =− ∂t ∂t
r r P + eA
• 哈密顿量 电子动量:在光场作用下为 电子动量 在光场作用下为 相互作用哈密顿量
3. 6 带间跃迁的量子力学处理
基础: 基础:含时间的微扰理论
光
(微扰) 微扰)
体系
绝热近似, 绝热近似, 单电子近似 有效质量近似(EMA) 有效质量近似 给出: 给出:
• 吸收光谱及所有光 学函数的量子力学的 表达; 表达; • 动量选择定则 • 布里渊区临界点及 其在光跃迁中的作用; 其在光跃迁中的作用; • 电偶极与电四极跃 迁选择定则
临界点 P0极小 联合态密度 图示
J(E) =
{
B + 0( E − E0 ) B + A + 0( E − E0 )
E < E0 E > E0
P1鞍点
J(E) = B −
A
πLn Biblioteka −E + 0( E − E0 ) E0
E < E0 E > E0
P2极大
J (E) =
{
B + A + 0( E − E0 ) B + 0( E − E0 )
* ψ C ( r , K )( z 2 )ψ V ( r , K )dτ ≠ 0 ∫
波函数, 波函数,单电子近似
“+”代表光吸收 代表 (空间指数因子) 空间指数因子) “-”代表光发射 代表
讨论: 讨论:布洛赫函数的周期性与动量守恒定律 晶体中的电子波函数: 晶体中的电子波函数:布洛赫函数
Ψ * ,K = e u( K f , r ) f Ψ i , K = e iK ⋅r u( K i , r )
f i i
− iK f ⋅ r
其中周期性函数
u( K , r + T ) = u( K , r )
偶极跃迁矩阵元满足平移对称性, 偶极跃迁矩阵元满足平移对称性,即要求下式保持不变 所以 或
a ⋅ M i , f exp[i ( − K f ± k + K i ) ⋅ T ] − K f ± k + Ki = 0 K f = Ki = K (光子:k ≈ 0)
h
即
∫ψ ∫ψ ∫ψ
* C * C * C
( r , K )( x )ψ V ( r , K )dτ ≠ 0 ( r , K )( y )ψ V ( r , K )dτ ≠ 0 ( r , K )( z )ψ V ( r , K )dτ ≠ 0
奇函数, 奇函数,允许 偶函数, 偶函数,禁戒
例,对反演对称体系,若价带波函数为偶函数,则导带波函数 对反演对称体系,若价带波函数为偶函数, 为
取 e ± ik .r ≈ 1 ± ik ⋅ r 电四极跃迁矩阵元及选择定则
a ⋅ MV ,C ∝ ∫ ψ V ( r , K )( r 2 )ψ C ( r , K )dτ ≠ 0
即
* ψ C ( r , K )( x 2 )ψ V ( r , K )dτ ≠ 0 ∫
* ψ C ( r , K )( y 2 )ψ V ( r , K )dτ ≠ 0 ∫
跃迁几率
含时微扰项为
H I ( r , t ) = H I ( r )e
± iω t
“-”代表光吸收
“+”代表光发射 代表光发射
(时间指数因子) 时间指数因子)
Ef 吸收 Ei
g(ω )
Ei 发射 Ef g(ω)为终态态密度 ω 为终态态密度
跃迁几率
积分形式 微分形式(黄金法则 黄金法则) 微分形式 黄金法则)
• 临界点方程
布区高对称点
∇KEC(K) =∇KEV(K)=0 ∇
布区高对称线
∇KEc(K)−∇KEv(K)=0 −∇
ε r (ω ) ε i (ω )
hω
Eg
临界点的性质
有效质量的各向异性:在临界点附近展开 有效质量的各向异性:在临界点附近展开(k0x,k0y,k0z)
( k y − k0 y ) 2 ( k z − k0 z )2 ( k x − k0 x ) 2 h2 Ec ( K ) − Ev ( K ) = E0 + [ε x ] +εy + εz 2 mx my mz
M0 : 二次项系数皆为正数 极小 二次项系数皆为正数(极小 极小); M1 : 二次项系数中 两个正 一个负 鞍点 二次项系数中, 两个正, 一个负(鞍点 鞍点); M2 : 二次项系数中 一个正 两个负 鞍点 二次项系数中, 一个正, 两个负(鞍点 鞍点); M3 : 二次项系数皆为负数 极大 二次项系数皆为负数(极大 极大). 一维体系联合态密度在临界点附近的解析行为及图示. 一维体系联合态密度在临界点附近的解析行为及图示 A=(4π/ab)h-1(mz)1/2, B为与能带结构有关的一个常数 π 为与能带结构有关的一个常数
W=
2π h
f HI i
2
2π W= f HI i h 2π e 2
W= h m (
2
δ ( E f − Ei m hω )
2
A0 ) a ⋅ M i , f δ [ E f ( K f ) − Ei ( K i ) m hω ]
a ⋅ M i , f = ∫ ψ * , K f (e ± ik ⋅r a ⋅ P )ψ i , K i dτ f
1/ 2 J ( E ) = B − A( E − E0 ) + 0( E − E0 ) B + 0( E − E0 )
E < E0 E > E0
M1鞍点
E < E0 E > E0
M2鞍点
B + ( E − E0 ) J(E) = 1/ 2 B + A( E − Eo ) + 0( E − E0 )
临界点 Q0极小 联合态密度 图示
B + 0( E − E0 ) J(E) = B + A( E − Eo )−1/ 2 + 0( E − E0 )
E < E0 E > E0
Q1极大
B + A( E − E0 )−1/ 2 + 0( E − E0 ) E < E0 J(E) = E > E0 B + 0( E − E0 )
空间中, 在K空间中,跃迁矩阵元可近似处理为常量,所以有 空间中 跃迁矩阵元可近似处理为常量,
ε i (ω ) ∝ α (ω ) ∝
1
2 1 MV , C ⋅ JV , C nω
ω2
MV , C ⋅ JV , C
2
• 联合态密度
JV , C = 2dK ∫ (2π )3 δ [ EC ( K ) − EV ( K ) − hω ] BZ
HI = H
注释: 注释:
(1)
e N = ∑ A( ri , t ). Pi m i =1
H=
1 ( p + eA)2 + U ( r ) 2m2 p e e2 2 A = + U (r ) + A ⋅ P + m 2m 2m (1) (2) ≡ H0 + H I + H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