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阴阳五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人类是宇宙万物之一,由精气构成; “无形”:肉眼看不见 “有形”:肉眼能看清性状“气合而有形”
(二)精气是不断运动变化
精气是活动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 精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精气的运动取决于其本身所固有的阴阳两种力量 的相互作用。
阴阳的偏盛、偏衰
疾病
治疗上:因药物有阴、阳之分,又有
四气、五味之性。
温热、燥烈的药物
} 辛、甘、淡的药物 阳
寒凉、滋润的药物
} 酸、苦、咸的药物 阴
用药物的阴阳来调理机体的阴阳,
以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五行学说目的要求
1.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五行的特性。 3. 掌握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 4. 掌握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
精气阴阳五行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精气:“精”、“气”,充塞于宇宙之中不断运动 且亦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
指一切细微、精粹的物质,亦是生成宇宙万物的原 始物质。
是万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共同物质基础和客观 存在。
构成人类的本原。
目的要求
1. 掌握精气学说的的基本内容。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学说认为:
地气虽居下,但内寓天之阳气,即阴中涵阳,有 “亲上”之势,故地气在其所涵天之阳气的鼓动下上 升于天。
如此则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感。
阴阳互藏,是指相 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 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 另一方,即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宇宙中的任何事 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 属性不同的成分,属 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 分,属阴的事物也寓 有属阳的成分。
气
气可生血
血
气
人体的
各种机能活动(阳) 体内营养物质(阴)
在生理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存在相互依存、 互相助长关系,如果人体阴阳之间的互资互 用关系失常,就会出现阴阳互损(包括“阳 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
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因 “亡阴”或“亡阳”、导致“阴阳离决,精 气乃绝”而死亡。
阴→阳 阳→阴 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 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 变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2) 阴阳转化的形式(2种)
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 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
夏 至
春分
秋分
冬 至
(2)阴阳消长的形式(2类4种) ① 阴阳互为消长: 此长彼消(即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 此消彼长(即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 ② 阴阳皆消皆长: 此长彼亦长(即阳长阴亦长或阴长阳亦长) 此消彼亦消(阳消阴亦消或阴消阳亦消)
5.阴阳的相互转化
(1)含义:阴阳相互转化,指事物的总体阴阳 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1.阴阳交感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即不断 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二气交感,化生万 物”。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 感合和,产生云雨、雾露、雷电,滋生宇宙万物,并推 动着它们的发展和变化。
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阴阳 交感是其他各种阴阳关系的基础。
目的要求
1. 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规律及其
相对性与绝对性; 3. 了解阴阳概念的形成过程; 4. 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
阴阳五行
《 周 易 · 系 辞上》即以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 卦”,来说 明自然界各 种事物的生 成及其阴阳 属性。
后世医家运用五行生、克、乘、 侮的规律,又制定了很多更为具体
的治疗方法。 如:培土生金 滋水涵木 金水相生 扶土抑木 壮水制火
滋水涵木法
水生木,土克水,木克土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舒畅、条达 火曰炎上:炎热、升腾、光明、向上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肃杀、清洁、收敛、沉降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古人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采用取象比类 法和推演络绎法,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进行五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外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安静的
运动的
2.阴阳对立制约
(1)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统一体 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对立: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正由于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 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2)举例: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 凉、寒的气候变化:
象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 即将五行归属。
如东方为日出之方位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 故东方属木。同理,则西方属金。
东
南
五方 与五行
北
西
五行学说主要是以五行相生、相克 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相互资生和助长 相克—相互制约和克制
人体
五味 五色五化 五气 五方五季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酸 青 生 风 东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突变: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而下冰雹;急 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 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即属于 “突变”的形式。
蓝头锦鱼
阴阳运动规律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阴阳对立→互为消长→阴阳转化 阴阳互根→皆消皆长
交感的内在动力 阴阳互藏 → 互根的维系基础
转化的内在依据
六腑 五脏
脏腑阴阳分类
受盛传化水谷, 以动为主
阳
联系阳经
化生贮藏 精气,
以静为主
阴
心—阳中之阳
心 肺
肺—阳中之阴
肝—阴中之阳
肝
脾
脾—阴中之至阴
肾
肾—阴中之阴
如:人体的
上部—阳 体表—阳 背部—阳
下部—阴 体内—阴 腹部—阴
外侧—阳
六腑—阳
内侧—阴
五脏—阴
机能活动—阳
内在物质—阴
对疾病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
阴阳失去相对平衡
春生
夏长
长夏化
秋收
冬藏
木曰曲直
曲 — 弯曲; 直—伸直;能屈 能伸。
生长、升发、 舒畅、条达
火曰炎上
炎 热、 光 明、 向 上、 升 腾。
土爰稼穑
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
稼
“土载四行”
生化、承载、
受纳
穑
金曰从革
肃杀、清洁 收敛、沉降
水曰润下
滋润、下行、 寒凉、闭藏
五行的特性
“孤阴”
“孤阳”
4.阴阳消长平衡
(1) 含义: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 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 中,即动态平衡。
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是消长平衡的基础。
阴阳对立制约→此长彼消(或此消彼长) 阴阳互根互用→皆消皆长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制约、 相互消长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 调和相对稳定状态。阴阳之间的这种平衡, 是动态的常阈平衡。
侮
金 土弱不生金
(金克木)
水的属性
在脏为肾
肾开窍于耳
水的属性
在色为黑 (肾移植患者)
在志为恐 恐伤肾
水的属性
晚年巴金 肾气虚
青年巴金 肾气足
其华在发
在味为咸 鹿茸,味咸归肾经
火的属性
在脏为心
开窍于舌
火的属性
在色为红
在志为喜
火的属性
其华在面
在味为苦
(叶利钦心脏搭桥术后) (黄连,味苦归心经)
精气的运动时气化生成万物的基础。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精气的中介作用一般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 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气的中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乐器共振共鸣 磁石吸铁 日月吸引海水形成潮汐 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影响人的健康状况
相及的概念、规律 5.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重点是在病理和防治原则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都是由: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后来人们就用“比类取象”的方法,
把自然界的事物及人体脏腑组织、病 生理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
自然界
五行
其生、克次序为:
木 水火
· 金 土
生我、我生 克我、我克
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五行制化关系
保持
事物相对平衡
推动
如:
事物不断变化、发展
生克太过或不及 平衡破坏
疾病
相乘—相克太过,超过正常约制程度 相侮—是相克的反向,亦称“反克”
二者均为事物间的关系失去了正常 协调的表现
木气偏亢
木
(木克土)
乘
土弱
(土生金)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 的寒凉之气;
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 的温热之气。
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 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 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
阴↑→阳↓,阴胜则阳病(痘痘); 阳↑→阴↓,阳胜则阴病(阴虚)。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 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 阴↓→阳↑,阴虚则阳亢(相对); 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
昼夜阴阳图
午
上午
下午
卯
酉
后半 夜
子
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一般而言,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 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阴;
凡是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无形的、明 亮的、兴奋的都属阳。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交感互藏 2.阴阳的对立制约 3.阴阳的互根互用 4.阴阳的消长平衡 5.阴阳相互转化
阳
炙热的太阳
阴
宁静的月亮
阳
阴
炎上的火性
趋下的水性
阴
清 阳 为 天
阳
浊 阴 为 地
天为阳,地为阴
阳
阴
刚健的男人
温柔的女人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安静的
运动的
阳
生机盎然的春意
阴
凄凉萧杀的秋景
病态面色之阴阳
阳,满月脸
阴,面色萎黄
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是 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
具有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
阴阳的特性
1、阴阳的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阴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阐释宇 宙间各种客观事物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
2、阴阳的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 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毫不相关的。即这些事物之 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如正与邪、敌与我,天与女 就无法用阴阳划分。
3.阴阳互根互用
(1)概念:
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 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 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 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 长的关系。如精与气、兴奋与抑制等。
就人体而言,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之间 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互相助长关系。
阴阳的特性
3、阴阳的相对性:
(1)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即阴可转化 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
(2)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属阴 或阳的事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昼夜分阴阳。
(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 分的。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 可以发生改变。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 用,从而产生万物。“冲气以为和”。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
天之阳气为何能降,地之阴气为何能升?
古代哲学家是用“本乎天者亲下,本乎地者亲上” (《周易·乾传》)来解释的。
天气虽在上,但内涵地之阴气,即阳中有阴,有 “亲下”之势,故天气在其所涵地之阴气的作用下下 降于地;
(二)精气是不断运动变化
精气是活动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 精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精气的运动取决于其本身所固有的阴阳两种力量 的相互作用。
阴阳的偏盛、偏衰
疾病
治疗上:因药物有阴、阳之分,又有
四气、五味之性。
温热、燥烈的药物
} 辛、甘、淡的药物 阳
寒凉、滋润的药物
} 酸、苦、咸的药物 阴
用药物的阴阳来调理机体的阴阳,
以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五行学说目的要求
1.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五行的特性。 3. 掌握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 4. 掌握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
精气阴阳五行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精气:“精”、“气”,充塞于宇宙之中不断运动 且亦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
指一切细微、精粹的物质,亦是生成宇宙万物的原 始物质。
是万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共同物质基础和客观 存在。
构成人类的本原。
目的要求
1. 掌握精气学说的的基本内容。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学说认为:
地气虽居下,但内寓天之阳气,即阴中涵阳,有 “亲上”之势,故地气在其所涵天之阳气的鼓动下上 升于天。
如此则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感。
阴阳互藏,是指相 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 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 另一方,即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宇宙中的任何事 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 属性不同的成分,属 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 分,属阴的事物也寓 有属阳的成分。
气
气可生血
血
气
人体的
各种机能活动(阳) 体内营养物质(阴)
在生理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存在相互依存、 互相助长关系,如果人体阴阳之间的互资互 用关系失常,就会出现阴阳互损(包括“阳 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
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因 “亡阴”或“亡阳”、导致“阴阳离决,精 气乃绝”而死亡。
阴→阳 阳→阴 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 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 变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2) 阴阳转化的形式(2种)
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 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
夏 至
春分
秋分
冬 至
(2)阴阳消长的形式(2类4种) ① 阴阳互为消长: 此长彼消(即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 此消彼长(即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 ② 阴阳皆消皆长: 此长彼亦长(即阳长阴亦长或阴长阳亦长) 此消彼亦消(阳消阴亦消或阴消阳亦消)
5.阴阳的相互转化
(1)含义:阴阳相互转化,指事物的总体阴阳 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1.阴阳交感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即不断 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二气交感,化生万 物”。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 感合和,产生云雨、雾露、雷电,滋生宇宙万物,并推 动着它们的发展和变化。
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阴阳 交感是其他各种阴阳关系的基础。
目的要求
1. 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规律及其
相对性与绝对性; 3. 了解阴阳概念的形成过程; 4. 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
阴阳五行
《 周 易 · 系 辞上》即以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 卦”,来说 明自然界各 种事物的生 成及其阴阳 属性。
后世医家运用五行生、克、乘、 侮的规律,又制定了很多更为具体
的治疗方法。 如:培土生金 滋水涵木 金水相生 扶土抑木 壮水制火
滋水涵木法
水生木,土克水,木克土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舒畅、条达 火曰炎上:炎热、升腾、光明、向上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肃杀、清洁、收敛、沉降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古人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采用取象比类 法和推演络绎法,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进行五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外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安静的
运动的
2.阴阳对立制约
(1)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统一体 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对立: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正由于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 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2)举例: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 凉、寒的气候变化:
象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 即将五行归属。
如东方为日出之方位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 故东方属木。同理,则西方属金。
东
南
五方 与五行
北
西
五行学说主要是以五行相生、相克 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相互资生和助长 相克—相互制约和克制
人体
五味 五色五化 五气 五方五季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酸 青 生 风 东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突变: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而下冰雹;急 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 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即属于 “突变”的形式。
蓝头锦鱼
阴阳运动规律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阴阳对立→互为消长→阴阳转化 阴阳互根→皆消皆长
交感的内在动力 阴阳互藏 → 互根的维系基础
转化的内在依据
六腑 五脏
脏腑阴阳分类
受盛传化水谷, 以动为主
阳
联系阳经
化生贮藏 精气,
以静为主
阴
心—阳中之阳
心 肺
肺—阳中之阴
肝—阴中之阳
肝
脾
脾—阴中之至阴
肾
肾—阴中之阴
如:人体的
上部—阳 体表—阳 背部—阳
下部—阴 体内—阴 腹部—阴
外侧—阳
六腑—阳
内侧—阴
五脏—阴
机能活动—阳
内在物质—阴
对疾病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
阴阳失去相对平衡
春生
夏长
长夏化
秋收
冬藏
木曰曲直
曲 — 弯曲; 直—伸直;能屈 能伸。
生长、升发、 舒畅、条达
火曰炎上
炎 热、 光 明、 向 上、 升 腾。
土爰稼穑
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
稼
“土载四行”
生化、承载、
受纳
穑
金曰从革
肃杀、清洁 收敛、沉降
水曰润下
滋润、下行、 寒凉、闭藏
五行的特性
“孤阴”
“孤阳”
4.阴阳消长平衡
(1) 含义: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 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 中,即动态平衡。
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是消长平衡的基础。
阴阳对立制约→此长彼消(或此消彼长) 阴阳互根互用→皆消皆长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制约、 相互消长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 调和相对稳定状态。阴阳之间的这种平衡, 是动态的常阈平衡。
侮
金 土弱不生金
(金克木)
水的属性
在脏为肾
肾开窍于耳
水的属性
在色为黑 (肾移植患者)
在志为恐 恐伤肾
水的属性
晚年巴金 肾气虚
青年巴金 肾气足
其华在发
在味为咸 鹿茸,味咸归肾经
火的属性
在脏为心
开窍于舌
火的属性
在色为红
在志为喜
火的属性
其华在面
在味为苦
(叶利钦心脏搭桥术后) (黄连,味苦归心经)
精气的运动时气化生成万物的基础。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精气的中介作用一般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 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气的中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乐器共振共鸣 磁石吸铁 日月吸引海水形成潮汐 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影响人的健康状况
相及的概念、规律 5.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重点是在病理和防治原则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都是由: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后来人们就用“比类取象”的方法,
把自然界的事物及人体脏腑组织、病 生理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
自然界
五行
其生、克次序为:
木 水火
· 金 土
生我、我生 克我、我克
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五行制化关系
保持
事物相对平衡
推动
如:
事物不断变化、发展
生克太过或不及 平衡破坏
疾病
相乘—相克太过,超过正常约制程度 相侮—是相克的反向,亦称“反克”
二者均为事物间的关系失去了正常 协调的表现
木气偏亢
木
(木克土)
乘
土弱
(土生金)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 的寒凉之气;
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 的温热之气。
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 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 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
阴↑→阳↓,阴胜则阳病(痘痘); 阳↑→阴↓,阳胜则阴病(阴虚)。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 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 阴↓→阳↑,阴虚则阳亢(相对); 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
昼夜阴阳图
午
上午
下午
卯
酉
后半 夜
子
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一般而言,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 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阴;
凡是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无形的、明 亮的、兴奋的都属阳。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交感互藏 2.阴阳的对立制约 3.阴阳的互根互用 4.阴阳的消长平衡 5.阴阳相互转化
阳
炙热的太阳
阴
宁静的月亮
阳
阴
炎上的火性
趋下的水性
阴
清 阳 为 天
阳
浊 阴 为 地
天为阳,地为阴
阳
阴
刚健的男人
温柔的女人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安静的
运动的
阳
生机盎然的春意
阴
凄凉萧杀的秋景
病态面色之阴阳
阳,满月脸
阴,面色萎黄
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是 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
具有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
阴阳的特性
1、阴阳的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阴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阐释宇 宙间各种客观事物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
2、阴阳的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 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毫不相关的。即这些事物之 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如正与邪、敌与我,天与女 就无法用阴阳划分。
3.阴阳互根互用
(1)概念:
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 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 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 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 长的关系。如精与气、兴奋与抑制等。
就人体而言,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之间 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互相助长关系。
阴阳的特性
3、阴阳的相对性:
(1)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即阴可转化 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
(2)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属阴 或阳的事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昼夜分阴阳。
(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 分的。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 可以发生改变。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 用,从而产生万物。“冲气以为和”。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
天之阳气为何能降,地之阴气为何能升?
古代哲学家是用“本乎天者亲下,本乎地者亲上” (《周易·乾传》)来解释的。
天气虽在上,但内涵地之阴气,即阳中有阴,有 “亲下”之势,故天气在其所涵地之阴气的作用下下 降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