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9fc53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4.png)
引言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逐年提升,各地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法规保护几近枯竭的自然资源—天然河砂,机制砂因此逐步进入大众的视线。
机制砂的分类有石灰岩机制砂、花岗岩机制砂等,工程实践应用中使用机制砂代替天然河砂在混凝土制备中的细骨料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机制砂由岩石破碎而成,具有取材方便、保护环境的优点,但同样也存在石粉含量高、颗粒级配差、骨料粒形差(尤指针片状含量多)等缺点。
石粉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不断降低,粘聚性和保水性虽然能在低石粉含量的情况下得到改善,但超过12%的临界值后也呈劣化趋势;与河砂相比,机制砂的级配中大于1.18mm和小于0.15mm部分的颗粒含量偏多,表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使用机制砂制成的混凝土也更容易出现离析、泌水等问题;针片状颗粒含量的增加会增大砂浆的孔隙率,增加大尺寸多害孔的比例,弱化界面过渡区,从而导致砂浆流动度、抗渗性和强度的降低。
这些缺点使得机制砂混凝土在浇筑时工作性较差,不易施工。
影响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主要针对机制砂的石粉含量、颗粒级配、骨料粒形以及母岩种类这几种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并进行总结。
1 石粉含量许多学者都研究过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并不全都是负面影响,不同含量的石粉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轴向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强效果。
ZHENG通过试验发现含量为5%~7%的石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含量为11%的石粉可以大大改善混凝土的轴向抗压强度,当石粉的含量在9%以内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略有提高。
TANG通过试验研究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证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弯和抗压强度均大于相同石粉含量的标准砂。
ZHAO用劈裂拉伸法测试了机制砂混凝土立方体,发现石粉含量不超过13%时,有利于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长期抗拉强度。
FENG通过扫描电镜(SEM)图像发现适量的石粉能够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过多的石粉含量和过高的亚甲蓝值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不利。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48cb85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6.png)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首先,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机制砂石粉具有较小的颗粒,可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剩余缝隙率。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减少渗水性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其次,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机制砂石粉的颗粒尺寸适中,可以填充混凝土中骨料间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内聚力和粘结力。
同时,机制砂石粉中含有较多的细颗粒,可以填充石英砂骨料和水泥石基界面的微观缺陷,形成更紧密的结合。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冻融性能。
此外,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对混凝土的水泥需求量有一定的减少作用。
机制砂石粉中所含有的微细颗粒具有很高的活性,可以充分与水化产物反应,形成更多的胶凝物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
但是,机制砂石粉的添加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过多的机制砂石粉添加会增加混凝土的粘稠度,降低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对于特殊构造和细小部位施工不利。
此外,机制砂石粉中携带一些杂质和有机物质,且其颗粒细度分布不均匀,可能存在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其合理的添加量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泥用量。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制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性能要求,选取适当的机制砂石粉添加量,以获取理想的混凝土性能。
机制砂的特点对混凝土性能有什么影响?
![机制砂的特点对混凝土性能有什么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508576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f.png)
机制砂品质的好坏,受生产工艺和母岩性质影响很大,有的制砂设备生产的机制砂粒形较好,级配可控,性能优良。
也有一些制砂设备生产出来的机制砂细度模数偏大,颗粒多三角体或方矩体,表面粗糙,颗粒尖锐有棱角,级配较差,粗颗粒和细颗粒(石粉)含量较多,中间颗粒较少。
此外,硬度较高的母岩生产的机制砂,针片状相对较多,颗粒形状较差。
(一)机制砂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被称为石粉,受生产工艺影响,成品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会超过超过GB/T14684-2011《建筑用砂》规定的石粉含量限值。
机制砂中的石粉与河砂中的泥粉不同,适量的石粉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性和耐久性。
(1)石粉对混凝土工作性影响石粉对混凝土工作性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石粉会吸附一定的水及外加剂,增加混凝土用水量;另一方面,石粉可以改善由于机制砂级配较差,易离析、泌水的缺点,增加混凝土稠度,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控制一个合适的范围:对于强度等级低于C30的混凝土,胶凝材料较少,机制砂中含有10%〜15%的石粉可以补充胶凝材料,增加浆体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但对于强度等级高于C60的混凝土而言,混凝土本身的胶凝材料较多,混凝土黏度较大,应适当控制石粉含量降低混凝土黏度,石粉含量宜控制在7%~10%;强度等级大于C80的超高强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低于3%~5%。
(2)对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影响细微石粉颗粒可以改善胶凝材料级配,降低胶凝材料空隙率,改善混凝土微结构的致密程度,此外,石粉对水泥的水化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性能有利。
对于普通强度机制砂混凝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着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混凝土抗冻性能则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当石粉含量高于10%(石粉与水泥体积比超过1:3.47)时,混凝土抗冻性能劣化明显。
但对于高强混凝土而言,对于混凝土工作性能,当石粉含量大于7%时,混凝土坍落度降低,而对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性能等耐久性能,石粉含量从3.5%提高到14%,均未使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出现性能劣化现象。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de9dac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1.png)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000在建筑施工中大量应用机制砂势在必行砂是混凝土组成的主要材料,随着建筑业发展和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建筑市场用砂数量越来越大,质量上要求越来越高,而合格的天然砂资源却越来越少,由此引发的工程质量,破坏农田、水利资源问题日趋严重,砂生产也因资源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建筑用砂的质量和数量对建筑市场的影响日益明显。
承认人工砂合格的建材地位并加以规范利用是势在必行的。
使用机制砂与天然砂对比试验结果坚固性与耐久性试验机制砂的坚固性能比河砂稍差,但仍然达到GB/T141684293标准的优等品指标,在普通混凝土中使用不存在问题。
但在经常遭受摩擦冲击的混凝土构件中使用,除必须掺用外加剂,还应控制混凝土的灰砂比和砂的压碎指标与石粉含量。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水泥拌合物性能的影响水泥的试验为探明机制砂中的石粉对水泥性能的影响,按内掺法将粒径小于75μm的石粉掺入水泥中试验。
结果表明:石粉取代部分水泥后,对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均无影响。
当取代量小于5%时,水泥强度略有提高(1%~4%),其原因主要是石粉中的碳酸盐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与水泥的铝硅酸盐形成碳铝酸盐,使水泥强度得以提高;当取代量大于10%时,随取代量的增加水泥强度呈直线下降,原因是水泥的铝成分有限,过多的石粉只能起惰性料的填充作用,反而降低水泥的活性。
砂浆试验采用两种水泥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掺入不同比例的石粉(颗粒粒径小于75μm)拌制砂浆,试验结果表明:a.有石粉的砂浆强度都要比无石粉者高。
b.石粉能充分填充颗粒间的空隙,提高拌合物的密实度,使砂浆容重随石粉的增加而变大。
c.石粉的存在加大了砂的比表面积,拌合物的需水量相应增多,故砂浆稠度随石粉增加而减少。
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机制砂中小于75μm的砂粉含量在30%以下时除高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略低于中砂(河砂)混凝土外,其他的抗折、抗拉、抗压强度以及钢筋的粘结力都高于河砂混凝土,参照有关国外文献资料的结论相符。
不同机制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不同机制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改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8113e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0.png)
不同机制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改善措施发布时间:2023-01-16T05:35:19.765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16期作者:李强[导读] 机制砂是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片麻岩、砂岩等多种山石经由破碎、磨细和筛分等工序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李强新疆恒泰筑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机制砂是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片麻岩、砂岩等多种山石经由破碎、磨细和筛分等工序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而在我国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炉尾矿、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也被应用于生产机制砂,可以打造绿色循环经济,具有显著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基于此,以下对不同机制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改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不同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及改善措施引言近年来为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全国各地的天然砂开采受到严格限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政府相关部门也明文禁止开挖河砂,稍有规模的采砂公司均被强制性关闭,一些私人虽然也在私自开采,但数量和质量上均满足不了项目施工需要。
机制砂的应用应运而生,已成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贵州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中,水泥混凝土基本采用机制砂,机制砂混凝土设计强度高达C60甚至C70。
而按照笔者的工作经验,石粉含量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重要指标,对其工作性能影响甚大。
1机制砂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2011)中给出机制砂的定义和各项性能指标,按照技术等级将机制砂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每种等级的机制砂的技术要求和适用范围不同。
机制砂的制备流程有繁有简,主要与原料的进料粒度和物料性质有关,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制砂等3种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块石、粗碎、中碎、细碎、筛分和水洗(脱水)等程序。
天然砂是岩石等经由河流的长期冲刷侵蚀作用自然形成的岩石颗粒,棱角比较圆润;机制砂是经制砂设备粉碎磨细而成,颗粒具有棱角分明、不规则形状多等特点,因此机制砂与水泥基胶凝材料间具有更良好的黏合性能。
机制砂中絮凝剂简介及对混凝土影响
![机制砂中絮凝剂简介及对混凝土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c262c4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e.png)
机制砂中絮凝剂简介及对混凝土影响在混凝土的世界里,大家听说过“机制砂”吧?这个词在建筑行业里可是相当有分量的,简直可以说是大咖。
你看,它主要是通过机械设备把石头破碎、筛分成小颗粒,替代了传统的天然砂。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但话说回来,虽然它的外形看上去规规整整、整整齐齐的,但有些不太听话的小颗粒常常爱黏在一起,成群结队地凑成团,弄得混凝土搅拌的时候可不太顺利,这样一来,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什么的都可能打个折扣。
怎么办呢?有了“絮凝剂”这位“神助攻”!别看它名字听起来有点高深莫测,实际上就是一类能让颗粒分开、减少它们之间粘连的化学物质。
简单来说,絮凝剂就像是一个“大厨”,它能让混凝土里的“食材”保持适当的“火候”,避免聚在一起不分开,造成搅拌不均或者水泥不能充分包裹砂石。
这玩意儿可真是关键!它能让搅拌变得更顺滑,混凝土的流动性更好,质量也更有保证。
你要是没用絮凝剂,机制砂那些小颗粒之间可能就会形成一股“亲密关系”,一团糟,别看它们这样粘在一起,其实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水泥,连水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最终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就大打折扣。
反正,想要混凝土强度高、施工方便,絮凝剂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说白了,它就像是搅拌机里的“润滑油”,没有它,混凝土的流动性差,容易堵住机器,造成施工麻烦。
而有了它,整个过程顺风顺水,就像车上加了高档油,动力十足!再说了,使用了絮凝剂的混凝土,水泥和砂石能够充分接触,形成紧密的结合,增强了整体的强度。
说个更形象的例子吧,你想想,如果混凝土里的颗粒像是一个个“散兵游勇”,那么加了絮凝剂后,它们就像是被“组织”起来的“正规军”,战斗力更强,团结一致,力气倍增!絮凝剂还能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特别是在一些对质量要求严格的工程中,像桥梁、高楼大厦,这些大块头工程,没有它可不行。
大家可能会问,絮凝剂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哎呀,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
虽然它能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也不是万能的。
机制砂与河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机制砂与河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ba53663011ca300a6c390a7.png)
浅论机制砂与河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摘要:河砂与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生产中用砂的选择,对于工程项目效益投入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河砂与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概述了机制砂与河砂的使用现状,进而通过试验对比分析而这对混凝土性能的具体影响,最后提出了混凝土用砂质量要求。
关键词:机制砂;河砂;混凝土性能1河砂与机制砂使用现状近年来,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砂作为混凝土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混凝土的性能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的砂的种类主要有河砂与机制砂,河砂作为一种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流域范围内,随着大量无节制的开采,目前天然河砂的利用普遍面临着开采难度大,河砂采购成本投入较大,资源不断减少的问题,这些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此外,由于部分河砂由于含泥量较高,质量较差,反而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及稳定性。
面对河砂资源匮乏,价格较高以及质量控制困难的情况,寻找其替代材料成为混凝土用砂的研究重点。
目前,在混凝土中针对河砂替代的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机制砂。
机制砂是指经过碎石机械破碎加工以及筛分处理,得到的粒径在5.00mm以下的碎石微粒。
对于混凝土中机制砂的应用方法一般为全部或者按部分比例替代河砂,从而解决河砂匮乏及成本过高的问题。
机制砂的主要特点有: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相对较高;机制砂由于经过破碎处理,因此颗粒呈不规则的形态,而且机制砂的比表面积相比河砂更大;机制砂的粘结性能较好,石质坚硬。
但是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位,对于混凝土中应用大量机制砂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其对混凝土性能会差生不利的影响,对机制砂的认识不足,限制了机制砂的进一步应用。
此外,由于机制砂的生产一般在尾矿或者山区附近,因而难以像河砂一样运输灵活,影响了混凝土生产方对机制砂的使用积极性。
因此,深入开展河砂与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并明确其质量控制标准,对于促进机制砂与河砂的优化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制砂对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探讨
![机制砂对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f4187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e.png)
机制砂对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探讨摘要:水工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中的材料,其性能对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而机制砂是一种常用的砂料,具有一定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对水工混凝土的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
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探讨了机制砂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制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机制砂;水工混凝土;影响机制引言:水工混凝土作为一种关键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包括水坝、水渠、水库等。
水工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而砂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骨料之一,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机制砂作为一种特殊的砂料,其具有特定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因此对水工混凝土的性能有着独特的影响机制。
深入研究机制砂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工程性能和可持续发展。
1、机制砂的特性和分类1.1机制砂的定义和特点机制砂是一种具有特定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的天然或人工制备的砂料。
相比于传统的天然河砂或山石破碎骨料,机制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颗粒形状优异。
机制砂的颗粒形状通常为圆形或多棱形,具有较好的颗粒填充性和流动性,有利于混凝土的均匀浇筑和充实。
二是粒径分布合理。
机制砂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可以满足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有利于控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发展。
三是表面特性良好。
机制砂的表面通常较为光滑,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有利于与水泥浆体的粘结和形成良好的胶结结构。
四是清洁度高。
机制砂经过特殊的加工和筛选工艺,具有较低的粉尘含量和较高的清洁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气孔和缺陷。
1.2机制砂的分类及常见类型机制砂可以根据其来源、制备方式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机制砂类型:第一种,碎石机制砂。
通过石料破碎机将天然岩石进行破碎、筛分和洗涤得到的机制砂,常用于混凝土骨料。
第二种,矿石机制砂。
通过对矿石进行破碎、磨矿和洗选得到的机制砂,常用于矿山工程和建筑工程。
第三种,粉磨机制砂。
《机制砂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及配合比实验研究》范文
![《机制砂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及配合比实验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b81a4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e.png)
《机制砂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及配合比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机制砂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粒形特征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机制砂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配合比实验进行研究。
二、机制砂粒形特征概述机制砂是指通过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砂料,其粒形特征主要包括粒径、颗粒形状、颗粒表面纹理等。
这些特征对混凝土的流动性、硬化后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三、机制砂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1. 粒径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机制砂的粒径分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
一般来说,适中的粒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得混凝土更容易浇筑、振捣。
然而,过大的粒径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 颗粒形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机制砂的颗粒形状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棱角分明的砂粒可以提供更好的骨架作用,使得混凝土硬化后具有较高的强度。
而过于圆滑的砂粒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3. 颗粒表面纹理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机制砂的颗粒表面纹理可以影响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适当的表面纹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使得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易泌水、离析。
而过于粗糙的表面纹理则可能导致混凝土保水性降低,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四、配合比实验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机制砂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配合比实验。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不同粒径、颗粒形状和表面纹理的机制砂,配合相同的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制备了多组混凝土试件。
然后,我们对这些试件进行了流动性、硬化后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适中的粒径、棱角分明的颗粒形状和适当的表面纹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硬化后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配制混凝土时,应选择具有适当粒形特征的机制砂。
五、结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配合比实验研究了机制砂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共3篇
![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481b6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a.png)
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共3篇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1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等构筑物中的材料。
机制砂是海洋中获得的一种天然砂石,特点是颗粒形态良好、强度较高。
机制砂的使用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所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混凝土的压缩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二是对混凝土的耐久性的影响。
机制砂的使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机制砂一般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颗粒形态较好,具有良好的形状性,因此可以更好地填充混凝土中的间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
机制砂的使用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
机制砂一般比天然砂更具有抗腐蚀性,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金属钢筋对混凝土的腐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机制砂颗粒形态好机制砂颗粒形态良好,形状规则,较天然砂更具有填充性,可以更好地填充混凝土中的间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
二、机制砂硬度高机制砂一般具有较高的硬度,抵抗外界的冲击和磨损能力较强。
因此,在混凝土中使用机制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磨损性能。
三、机制砂具有较高的强度机制砂具有较高的强度。
在混凝土中使用机制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
四、机制砂的化学稳定性好机制砂一般比天然砂更具有抗腐蚀性,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金属钢筋对混凝土的腐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机制砂的使用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机制砂颗粒形态良好,硬度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在混凝土中使用机制砂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方法。
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2机制砂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过破碎、筛分、洗涤等工序处理后,形状、颗粒大小及成分均符合标准规定的天然或人工制造的颗粒状物料。
机制砂中泥粉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
![机制砂中泥粉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2fbb8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6.png)
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及天然砂的大量使用,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天然砂资源匮缺的现象,砂的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混凝土用砂需求,影响工程进度及质量。
本文研究机制砂中泥粉对于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的影响。
一、亚甲蓝值检测的作用及原理亚甲蓝值(以下简称MB值)是确定机制砂中是否存在膨胀性黏土矿物(泥粉)并确定其含量的整体指标。
机制砂检测中,主要是反映小于0.075㎜的细颗粒主要是石粉还是泥粉的作用。
MB值检测的试验原理是向集料与水搅拌制成的悬浊液中不断如入亚甲蓝溶液,每加入一定量的亚甲蓝溶液后,亚甲蓝为细集料中的粉料所吸附,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悬浊液滴到滤纸上观察是否有游离的亚甲蓝放射出的浅蓝色色晕,判断集料对染料溶液的吸附情况。
通过色晕试验,确定添加亚甲蓝染料的终点,直到该染料停止表面吸附。
二、MB值的变化与黏土的关系泥粉(黏土粉)的基本特性及测量准确性黏土(泥粉)主要是蒙脱土、蛭石、纯高岭土等矿物,他们颗粒小、表面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对亚甲蓝染料有极大的吸附能力,而纯石粉的吸附能力就小的多,根据有关资料,10%的纯石粉MB值为0.35,20%的纯石粉仅为0.75,变化非常的小,说明机制砂纯石粉对亚甲蓝不敏感。
不言而喻,石粉对MB值的影响是较小的,MB值的变化主要与黏土增量有关。
1、对机制砂中小于0.075㎜的细颗粒经亚甲蓝试验是为了证明石粉中是否含泥及其增量情况,同时也说明其方式可行的。
2、一般情况,如果机制砂亚甲蓝值在0.3-0.7左右,说明其泥含量是非常少的,也说明石粉颗粒表面致密黏土性杂质较少。
3、加强MB值检测,强化含泥量的控制,也是更好的利用石粉,减少石粉浪费,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方法。
三、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当混凝土强度较低时,尤其是机制砂混凝土,离析、泌水的倾向较为明显,混凝土中的自由水易于富集在粗集料表面,弱化了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降低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当机制砂中含有一定的泥粉时(即MB值提高),改善了新拌混凝土的保水性,自由水在粗集料表面富集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硬化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路面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949de3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3.png)
《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寿命。
而机制砂作为混凝土的主要骨料之一,其品质的优劣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提供参考。
二、机制砂的品质指标机制砂的品质主要受到其粒度、级配、形状、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的影响。
这些指标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制砂的品质。
其中,粒度与级配决定了骨料的骨架作用和填充效果;形状影响骨料的表面粗糙度和颗粒间的摩擦力;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则直接关系到机制砂的洁净度和稳定性。
三、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一)粒度与级配的影响机制砂的粒度与级配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粒度与级配能够使骨料在混凝土中形成良好的骨架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同时,适当的级配还能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更加顺畅。
(二)形状的影响机制砂的形状影响其与水泥浆体的粘结性能。
表面粗糙、形状各异的机制砂能够增加与水泥浆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粘结力,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的影响机制砂中的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对混凝土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强度具有不利影响。
过高的含泥量会导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下降,有害物质则可能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产生破坏。
四、优化机制砂品质,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措施(一)优化生产过程通过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控制机制砂的粒度、级配和形状,提高机制砂的品质。
同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机制砂的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标准。
(二)合理搭配骨料根据工程需求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合理搭配不同品质的骨料,以优化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在要求高强度的混凝土中,可选用粒度均匀、级配合理的优质机制砂。
(三)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机制砂的品质特点,合理确定水泥、骨料、外加剂等材料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达到最佳状态。
机制砂的优缺点及其在混凝土和工程中的应用
![机制砂的优缺点及其在混凝土和工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fdfb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7.png)
机制砂的优缺点及其在混凝土和工程中的应用机制砂是一种在自然砂短缺或受限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制造的砂石。
它由岩石经过破碎、研磨和筛分等过程得到,具有坚硬、粒度分布均匀、颗粒形状规则等特点。
以下是机制砂的优缺点及其在混凝土和工程中的应用。
优点:1.资源丰富:机制砂的生产不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来生产,资源丰富,不会像自然砂一样面临短缺问题。
2.粒度均匀:通过科学合理的破碎和筛分过程,机制砂具有粒度分布均匀的特点,有利于混凝土的制备和工程施工的进行。
3.高硬度:机制砂石经过多次破碎和研磨后,颗粒硬度高,不易磨损和变形,可以保持混凝土和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
4.形状规则:机制砂颗粒形状规则,表面光滑,能够提供更好的粒间填充,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程的使用寿命。
5.温差影响小:机制砂颗粒形状规则且硬度高,能够减小混凝土在温差变化下的收缩和膨胀问题,提高工程的耐久性。
缺点:1.能源消耗:机制砂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水资源,增加了能源和水的消耗。
2.破碎度不均匀:由于岩石的不同成分和结构,机制砂的破碎过程难以达到100%的均匀性,导致颗粒分布不完全均匀。
3.粉尘污染: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破碎和磨碎粉尘,对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4.资金投入大:机制砂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对生产企业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投资。
应用:1.混凝土制备:机制砂可以替代传统的自然砂用于混凝土制备,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基础工程:机制砂在基础工程中可以用于填充、垫层等用途,能够保持工程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3.铁路工程:机制砂可用于铁路工程中的路基和路堤填充,可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4.道路工程:机制砂可用于道路工程中的路面和路基,可以提高道路的平整度、耐久性和抗水冲刷能力。
5.水利工程:机制砂可用于水利工程中的大坝、堤防和渠道等,能够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ea4da39f705cc175427093e.png)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然而,在建筑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天然砂却越来越紧张,当前天然砂已无法满足工程施工需要,而机制砂的出现不但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同时也能大大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机制砂的颗粒形态、石粉含量及MB值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1.机制砂的定义机制砂是一种通过机械破碎、筛分制作而成的粒径小于4.75毫米的岩石颗粒,但是软质岩及风化岩颗粒却不包含在内,这是由于软质岩及风化岩本身的抗压强度不足造成的。
机制砂具有外观粗糙、孔多、棱角较多、含粉量相对较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加之机制砂颗粒的大小不一,所以极易导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
为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泵送混凝土时,需将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合使用。
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属于可再生资源,其颗粒形状、级配、表面特性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供应量相对较大,价格低廉,施工过程中使用机制砂可大大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机制砂与天然砂相比,最大区别在于天然砂的颗粒粒径圆润,这是由于天然砂经过长年累月的河水、雨水等冲刷而形成,而机制砂是经人工、机械破碎而成。
通常人们将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天然砂称之为泥,绝大多数泥浆都是粘土和云母的杂质,这些物质的存在不但会大大提升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聚羧酸类减水剂的使用量以及对外加剂的稳定性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会影响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影响水泥石与骨料间的粘结性,含泥量超标的天然砂也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和易性不良,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总之,对于混凝土而言,“泥”百害而无一利!将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定义为石粉,而所制造的机制砂中通常会夹杂石粉,当机制砂的粒径小于0.075mm时,若不对其进行处理的话,其石粉含量高达15%-25%,在石粉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会大大增加减水剂的使用量、混凝土的实际需水量,导致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坍落度降低,保坍性能及和易性变差,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经济性。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aacc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0.png)
机制砂因所用原材料的成分与石质、生产设备、工艺等因素影响,会在粒形、级配、坚固性、石粉含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人工砂的颗粒级配、针片状含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这些指标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设备和工艺参数来调整和控制。
合理的破碎整形设备与配套工艺确保粒形和级配良好。
目前,国内人工砂生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门生产的机制砂,其级配、细度模数均可做到优于天然砂,粒形也可与天然砂相似。
再一种是利用各种尾矿附带生产或产生的,这是目前人工砂的主体,多数是生产碎石后的石屑经过简单加工和筛分或直接利用。
利用石屑制成的人工砂很多,一些级配或粒形不合格的石屑作细骨料,使用结果是和易性很差,强度也不高,由此有人就认为人工砂不行或比不上天然砂,这是一种误解。
人工砂与天然砂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多项指标都是要控制和可控的,所以只要生产工艺先进合理,控制严格,就可以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人工砂。
1注意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石粉与天然砂中的泥成分不同、粒径分布不同、形态不同、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亦不同。
石粉在机制砂的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适量的石粉在机制砂中的作用是有益的。
在混凝土中适量的石粉可以起到填充作用,有利于机制砂混凝土强度提高,但不同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对应最佳石粉含量不同。
石粉完整的微级配、粗糙的表面在混凝土的界面起到很好的填充效应、晶核效应、活性效应、保水效应和润滑效应。
它使浆体密实,孔隙率减小,使水化物结晶颗粒尺寸变小,取向程度下降,降低了骨料周围浆体的实际水灰比,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
另外,机制砂石粉含量增大,机制砂混凝土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增加水泥石的密实性。
当然如果母岩是硅质岩或砂岩等需水性不好的材质,石粉含量高可能会引起混凝土的用水量增大。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当适当控制。
从生产实践来看,石粉含量控制在8%~10%,对各种强度要求的混凝土都能起好的作用,不是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就必须减少石粉用量,关键在于控制好亚甲兰MB值,使用亚甲蓝MB 值小于0.5的石粉,效果最好。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80072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a.png)
凝 土 骨 料 空 隙 ,提 高 混 凝 土 结 构 的 密 实 性 ,并能在混凝土 构 件 内 部 形 成 微 集 料 效 应 Pl, 加 快 水 泥 水 化 作 用 ,导致混 凝 土 构 件 抗 压 强 度 提 升 。但 是 随 着 石 粉 含 量 的 持 续 增 加 , 逐 渐 形 成 分 隔 膜 ,其包裹作用会减少水分和水泥的接触. 使 水 泥 浆 减 少 ,破 坏 混 凝 土 结 构 的 均 匀 性 ,进而降低骨料 间粘聚力和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
石 粉 掺 量 达 2 0 % 时 ,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 度 降 低 率 分 别 为 3 . 4 % 和 9.7%。超掺量的石粉并没有参与水 泥 水 化 反 应 ,只 起 到 一 定 的 孔 隙 填 充 作 用 。但在石粉填充 部 位 ,混 凝 土 构 件 横 向 剪 切 力 表 现 出 应 力 集 中 现 象 ,导致 构件抗弯拉强度加速降低。
[5]
李国胜. C F G 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深入探讨[|】.建筑结构,2 0 1 9 ,
49(14):107-112.
[6]
朱森林.塔机在软地基的基础设置D 1 . 工程机械与维修,2 0 1 4
(12):110- 111.
182 I 工程机械与维修
机 制 砂 内 粒 径 不 足 75(x m 的 颗 粒 即 为 石 粉 ,其成分 与 机 制 砂 母 岩 相 同 ,石 粉 含 量 对 机 制 砂 性 能 有 很 大 程 度 的 影响 。适宜的石粉含量既能有效改善机制砂混凝土质量性 能 ,又能提升机制砂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与力学性能。机 制砂中石粉含量通常为1〇%~2〇 %,按 照 《建筑用砂》 (GB/ 丁14684-2001 ) 的 规 定 ,石 粉 含 量 应 不 超 出 7 % , 并应在此 基 础 上 ,根 据 用 途 和 使 用 区 域 经 试 验 验 证 m 后进行石粉含 量的调整。本文主要进行石粉含量对低标号机制砂混凝土 力 学 性 能 、工 作 性 能 、抗 冻 性 能 等 影 响 的 分 析 ,并以试验 结 果 为 依 据 ,进 行 机 制 砂 混 凝 土 中 石 粉 掺 量 的 确 定 。
机制砂对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对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5c402dd5fbfc77da269b140.png)
机制砂对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对于工作性的影响
机制砂与河砂相比(分别如下图所示),由于有一定数量的石粉,而且新型制沙机具有部分整形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流动性、保水性、泌水性、粘聚性,使得混凝土易于振捣成型,这些作用在较低要求的混凝土中特别明显,即在低水泥用量情况下,配制出工作性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因此在较低等级混凝土中,石粉含量应控制在8%~10%。
但在高要求标准的混凝土中,因为其水灰比较小,石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工作性,因此应对机制砂中的石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图1河砂
图2 机制砂
2、对于强度的影响
强度是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一个重要依据,因而新型制沙机所产的砂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也是混凝土工作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大多数的案例证明,机制砂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强度更高。
据我公司的实验结果,在同等条件下,用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比河砂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约高2MPa~3MPa,而对于机制砂对
于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原因,目前业内并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机制砂增强混凝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石粉的存在可以较明显改善混凝土的间隙,有人认为石粉对混凝土具有增强作用,是因为石粉在水泥水化反应中起促进作用,加速水泥的化学反应。
3、对于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在同等条件下,改善混凝土中河砂和机制砂的比例能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能,由于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与其孔结构有关,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新型制沙机的产砂中的石粉是混凝土抗渗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本文转自新型制沙机专题网站:/,欢迎您登录本网站对新型制沙机做进一步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面对天然砂价格不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在资源有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因素下,用机制砂作为细集料将是今后混疑土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
于是通过大量的试验,经过混凝土各项测试,在试验结果均能满足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的情况下,公司决定购置生产设备自己生产机制砂。
从刚开始时的不断调整,到如今稳定的生产运营,对机制砂有了一些了解。
现将一些使用心得记录下来,供同行参考。
机制砂俗称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
由于各地机制砂的料源、生产设备和工艺不尽相同,导致生产出的机制砂在化学成分、颗粒形状、表面结构、颗粒级配以及石粉含量等性能方面与天然河砂都大不相同。
本单位使用的机制砂是开采碎石后,经筛分大于5mm的颗粒二次破碎筛分制成,分为小于5mm且大于 2.5mm的粗颗粒和小于2.5mm的细颗粒,经试验调整级配后细度模数在2.8~3.0之间,亚甲蓝0.5~0.7,石粉含量15%。
具体筛分数据见表1。
经试验,机制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和JGJ/T241—2011《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1机制砂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相较于天然河砂而言,机制砂是由岩石破碎而成,其颗粒表面粗糙、多棱角,且颗粒级配较差,大于2.36mm和小于0.15mm的颗粒较多,而0.3~1.18mm之间的颗粒较少。
配制混凝土时,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差,不易施工,拌合时需要更多的浆体材料来包裹与填充。
在不掺天然砂来调整颗粒级配的情况下,可加大机制砂的用量,提高砂率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石粉含量是影响坍落度的重要指标,石粉含量太低(小于5%)时,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较差。
当石粉含量控制在10%~15%时,可提高少许或不加大胶凝材料用量,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和易性等各项指标也能满足施工要求。
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不是很大,和易性也很好。
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与细骨料(砂)的级配和细度模数有关。
同时,也牵涉到用水量、胶材用量、砂率等参数,还需要根据工程部位进行区别对待。
一般认为,细度模数以控制在2.8~3.2之间为佳。
若细度模数太大,则粗颗粒太多,级配不合理,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虽然掺入粉煤灰可以弥补上述缺陷,但成本也会相应提高,经济上不合理;若细度模数太小,则小于0.075mm 的细粉过多,需水量增大,混凝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增加。
表2为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检测结果。
按机制砂的特点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通过合理利用机制砂中的石粉,调整机制砂的砂率,可以配制出和易性很好、适合泵送的机制砂混凝土。
2机制砂对混凝土的用水量和外加剂的影响
在水胶比相同的条件下,机制砂混凝土坍落度要小于河砂混凝
土。
由于机制砂本身具有裂隙、空隙及孔洞,表面粗糙棱角多,比表面积大,且含有10%左右的石粉,吸附了更多的水,坍落度减小。
相同条件下,配制相同坍落度的混凝土,机制砂比天然河砂需水量增加10~20kg/m3,有时可高达25kg以上。
但正是由于机制砂表面粗糙,粘结力大于河砂,即使水胶比提高0.03%~0.05%,强度也不会低于河砂配制的混凝土。
因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需水量大,建议使用减水剂一定要优选一等品,并且减水率大于25%的减水剂。
外加剂应选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改善或提高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
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
比如聚羧酸减水剂。
目前,聚羧酸减水剂是配制机制砂混凝土最好的选择,因其减水率高,用于混凝土中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小,并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减水率一般都能达到25%以上,能大幅降低机制砂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表3为混凝土工作性能与用水量的关系。
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以下事项:减水剂的浓度以及搅拌时间。
减水剂浓度要适中,不能太小,否则在搅拌时混凝土不易拌匀;实际用水量和外加剂偏大,在到达现场后会有坍落度返大、离析或者泌水的现象。
经过大量搅拌生产,发现掺量在2.5%~2.8%时较为合适。
另外搅拌时间也不能太短,因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大、胶材多,搅拌时间应较天然砂混凝土适当延长,具体延长时间根据强度等级而定,让搅拌机将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
另外也要注意缓凝剂和保塑剂的用量。
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保塑
缓凝成分用量要比天然砂配制的保塑缓凝成分高出20%~30%,坍落度损失也较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大。
但是缓凝组分加多了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及强度,在实际生产中要多做试验,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塑缓凝组分最佳用量。
不要因此产生不必要的质量纠纷。
3机制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前文说过,机制砂混凝土的水胶比和用水量较天然砂混凝土的水胶比和用水量都有所增加,但是强度却不会降低反而还会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机制砂表面粗糙、多棱角且尖锐,粘结力远大于河砂。
另外,机制砂中大量的石粉填充了骨料空隙,使混凝土内部更加密实,这也符合混凝土越密实,强度越高的理论。
对于混凝土强度来说,也有一个最佳石粉含量,介于10%~20%之间。
超过这个值,混凝土抗压强度便会降低。
也就是说,常规的石粉含量(5%~20%)不会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强度低于C25等级的贫混凝土用石粉大于15%的机制砂反而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粘聚性有利,强度有所增加。
大于等于C25小于C45等级的混凝土石粉含量,石粉含量宜控制在10%~15%之间,过低则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容易泌水,过高则混凝土粘聚性增加,泵送和施工困难。
机制砂中含有5%~20%的石粉,宜作为改善普通中低强度特别是泵送中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的手段,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其流动性越大,机制砂石粉含量宜控制越高。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在5%~20%之间,普通混凝土及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均可采用机制砂配制,在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严格按照配合
比施工的前提下,配制的机制砂混凝土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可泵性、强度等性能。
经过数据统计和比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要比天然砂和混合砂的强度都要高,具体大约为:3d约提高30%左右,7d约提高20%左右,28d约提高10%左右,60d和90d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机制砂混凝土早期强度控制,在实际生产中3d约为标准抗压值的60%~70%,7d约为标准抗压值的85%~100%,28d在120%~135%之间。
见表4。
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并不影响混凝土性能,相反还能达到工程施工速度快,过早拆模带来的一些弊端。
4机制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由于原材品种和品质的不同,应对机制砂混凝土做耐久性试验,如安定性和抗渗﹑抗冻的试验。
笔者采用净浆试饼﹑胶砂胶条和混凝土试块相结合,对机制砂混凝土做了相关试验。
试验结果均能满足普通混凝土有关要求。
具体见表5。
以上试验均经过沸水沸煮,沸煮试验时间不低于100小时,浸泡时间长达10个月,均无发现对比试样有明显差异。
由于大量的石粉填充,使得混凝土的致密性进一步提高。
混凝土越密实,抗渗抗冻性越好。
有研究者认为机制砂中的石粉只是惰性填充料,虽然不具有活性,但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强了水泥石与骨料界面粘结;而有人则认为石灰岩(主要成分为CaCO3)石粉是具有活性的。
石粉能加速C3S的水化,并与C3A、C4AF反应生成结
晶水化物,能改善水泥石的孔隙结构,因此抗渗性能得到提高。
对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综合已有的试验结果可以发现,机制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具有一定的微集料填充效果,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
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与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一样具有优越的抗渗性能。
同时试验还表明,机制砂配制出的混凝土在抗冻性、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抗硫酸盐侵蚀及抗碳化性能方面都优于天然砂混凝土。
5 结语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是我辈建设砼人为此奋斗的目标。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环境资源保护的日益加强,自然资源已不能满足工程的需求,机制砂的利用和推广是势在必行。
在本文只是对机制砂的特点和机制砂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以及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等作了介绍,随着机制砂应用的不断推广,会对机制砂的优缺点进一步认识,会有更全面更权威的应用标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