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不可违》
三店一中戴正文
教学目标: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
范自身行为。
2.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树立法律意识,尊法、守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如何按照违反的法律熟练区分三种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深入、持续地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很多开车的人常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为什么喝了酒就不能开车呢?因为喝了酒开车是什么行为?(生答:违法行为)导入新课——法不可违。
二.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一:违法无小事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一:行为的底线 (学生阅读课本P46“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先点一学生回答,然后师生合作共同订正:
小勤不学法、不懂法,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他“捡”建筑工地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行为,因此他被工地保安送到了派出所。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要学习法律,了解什么是违法,不做违反法
律的事。
教师讲述: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学生阅读教材P47进行“探究与分享”)
1.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讨论上述问题并展示答案。
3.学生认真阅读课本P48正文部分并找出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4.师生共同订正上述问题的答案。
朱某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违反了物权法的规定,其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其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赵某的行为违法了刑法的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其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教师讲解:
违法行为的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即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学习目标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一)警惕和远离违法行为
活动三:教材P49“探究与分享”——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1.学生认真看P49“探究与分享”中三个镜头呈现的情境材料。
2.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上述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3.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讲解: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致轻微伤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
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
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4.拓展延伸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扰乱电影院等公
共场所秩序,偷盗窨井盖,在景区文物上乱刻乱画,驾车逆行等行为具有社会
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活动四:教材P50“探究与分享”——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1.学生认真看P50“探究与分享”中三个镜头呈现的情境材料。
2.想一想:上述行为违法吗?
3.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订正:
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其行为违反了我国民法。
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女孩的肖像权。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该作者的著作权。因为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
不受侵犯。
上述行为都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
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二)遵章守法
1.通过分析活动三、四的案例,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解:
(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课堂总结
四.巩固提高
1(2017年中考题).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法律的特征和犯罪的法律标志的是
①严重危害性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刑事违法性④法律靠国家立法机关保证实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17年中考题). 李某因贩卖公民个人财产信息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赵某因开车不慎撞坏余某房屋遭起诉,人民法院判其恢复房屋原状。李某和赵某的行为分别是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3(2018年四调题).右图漫画给我们的的警示有
①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人一旦有违法行为必将受刑罚处罚
③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④违法必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