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综述

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综述

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综述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综述引言: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形式之一。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综述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的相关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与挑战可持续乡村旅游不仅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还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就业。

然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环境破坏、文化冲突、资源过度开发等。

因此,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的生计方式十分重要。

二、乡村旅游生计方式的分类与特点乡村旅游生计方式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农业导向型、文化导向型、自然导向型。

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生计方式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例如,农业导向型乡村旅游生计方式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村传统文化,但也可能导致土地和资源的过度开发。

三、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实现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目前,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模式,如农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扶贫等。

这些模式通过整合农村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改善农民收入等途径,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

四、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的问题与挑战虽然关于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研究的视角相对单一,方法缺乏系统性;乡村旅游生计模式的可持续性评估标准还不完善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理论构建和方法创新,并进一步探究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五、未来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的发展方向未来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应进一步拓展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构建更加系统和完整的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理论框架;二是深入探究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的影响机制,揭示乡村旅游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三是加强方法研究,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和可信度;四是完善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为乡村旅游生计模式的选择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甘肃农村社区生计发展研究

甘肃农村社区生计发展研究

甘肃农村社区生计发展研究甘肃农村社区生计发展研究近年来,中国农村社区的生计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计发展存在许多难题和困境。

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甘肃省农村社区的生计发展问题十分突出。

本文将围绕甘肃农村社区的生计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农村社区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首先,甘肃农村社区生计发展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往往缺乏可利用的资源。

加之气候干旱,造成农田水资源严重不足,限制了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甘肃农村社区缺乏经济资源,很难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导致居民收入单一化。

其次,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生计发展的可能性。

甘肃农村社区存在许多老化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和供水系统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农民的生计发展受到制约。

此外,农村社区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欠缺也是制约居民生计发展的因素之一。

甘肃农村社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不仅学校稀缺,教育质量也不高。

农民缺乏教育和技能培训,很难获得高技能的工作机会,限制了他们的生计发展潜力。

针对这些挑战,甘肃农村社区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促进生计发展。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开发农村的特色资源,如旅游景点、农产品等,吸引更多收入来源。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提高农民的交通运输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降低生计发展的成本。

另外,应优化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

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并鼓励农民参与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设立培训机构,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培训资源。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村社区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链延伸。

通过增加农产品加工环节,提高附加值,实现农民的增收。

同时,鼓励农村社区发展农业产业链,推动多元化经济发展,减少生计的风险。

农村实践个人心得体会(通用8篇)

农村实践个人心得体会(通用8篇)

农村实践个人心得体会(通用8篇)农村实践个人心得体会篇1农村实践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农村实践心得体会在农村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村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的现状和问题,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在农村,人们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农业生产、家庭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看到了很多农民为了生计而不断努力奋斗的场景,也看到了很多农民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气。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村生活的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其次,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实践中,我看到了很多农民在面对问题时的无助和无奈。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在实践中,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实践经验、沟通能力不足、思考问题不够深入等等。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总之,这次农村实践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的现状和问题,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村实践个人心得体会篇2农村实践心得体会在这个炎热的暑假,我选择了回到我的故乡,一个位于中国南部的小农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实践活动。

这个选择,既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出于对真实生活的探索和体验。

这次实践,让我有了许多深刻的体验和思考,让我对农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实践背景我的家乡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南方农村,风景优美,民风淳朴。

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发展逐渐被忽视,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城市谋生,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

提高农民种植收益的七大方法

提高农民种植收益的七大方法

提高农民种植收益的七大方法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关乎亿万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粮食安全。

提高农民种植收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既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七种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种植收益的方法,为农民增加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科学选种与优质良种的运用科学选种和优质良种的运用是提高农民种植收益的首要环节。

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选育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此外,合理运用优质的种子和种苗,如水稻等作物中的“两优一高”种子,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

二、合理施肥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是提高农田肥力和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农民可以通过土壤测试和科学施肥方法,准确掌握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机,避免过肥或欠肥的情况发生,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民的施肥成本。

此外,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科学管理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三、科学的灌溉技术和设施科学的灌溉技术和设施的运用,对于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湿度等因素,合理设计灌溉系统,确保农田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灌溉设施,如滴灌、喷灌等技术,精确控制农田的灌溉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提高农作物的利用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

四、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是提高农民种植收益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益,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

农民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如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实现农作物的机械化种植和收获,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是提高农民种植收益的有效途径。

研究生基层实践心得体会

研究生基层实践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基层实践的日子已经接近尾声。

这次基层实践是我研究生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我国的基层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基层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作为一名研究生,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理论知识的应用往往需要实践来检验。

在基层实践过程中,我有幸深入了解了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与村民的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层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1. 农村社会状况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状况复杂,既有传统农业的影子,也有现代化农业的萌芽。

在基层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许多村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在家,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十分普遍。

2. 农村经济状况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在基层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外出务工,农业收入占比相对较低。

此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特色产业,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农村文化状况农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

在基层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

二、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基层发展在基层实践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基层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1. 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政府提供了一些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例如,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

2. 开展农村教育培训为了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素质,我参与了农村教育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班,我向村民传授了一些实用技能,如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等,帮助他们提高收入。

3.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基层实践过程中,我关注到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生计资本视角下农牧民可持续生计研究

生计资本视角下农牧民可持续生计研究

生计资本视角下农牧民可持续生计研究农牧民是中国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计状况不仅关系着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牧民的生计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农牧民持续生计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生计资本视角出发,探讨农牧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

生计资本理论是农村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主要观点是认为生计资本是农村居民维持生计的关键要素,包括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

在这些资本的基础上,农牧民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生计发展。

1. 自然资本自然资本是农牧民生计的基础,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条件等。

农牧民依靠自然资本进行生产活动,并且受自然资本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自然资本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农牧民的生计受到了威胁。

保护好自然资本,促进农牧民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农牧民可持续生计的重要前提。

2. 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是农牧民生计发展的动力,包括土地、资金、技术等。

在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成为了农牧民增加经济资本的重要途径。

政府还需要加大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为农牧民提供贷款和风险保障,促进农牧民经济资本的积累和增值。

3.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农牧民生计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教育、健康、技能等。

随着教育和培训条件的改善,农牧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得到提升,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而且,健康状况的改善也能提高农牧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

4. 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农牧民生计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社会关系、组织、信誉等。

加强农牧民的组织建设,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凝聚力,能够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利益,促进农牧民可持续发展。

二、农牧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框架基于生计资本理论,本文构建了一种农牧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框架,包括生计资源、生计策略和生计途径三个方面。

1. 生计资源生计资源是农牧民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包括土地、水资源、财产、技术、劳动力等。

《牧草种植业与牧区生计变迁研究》范文

《牧草种植业与牧区生计变迁研究》范文

《牧草种植业与牧区生计变迁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下全球化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牧区传统农牧业逐渐与现代农业接轨。

而其中,牧草种植业对牧区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推动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本文将探讨牧草种植业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对牧区生计变迁的影响。

二、牧草种植业的演变与发展1. 传统牧草种植业的特征传统的牧草种植主要依赖于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等。

在牧区,牧民们通常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如轮作、休耕等,以保持土地的肥力和生产能力。

然而,这种方式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农业设备。

2. 现代牧草种植业的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现代牧草种植业逐渐兴起。

农民们开始使用更加先进的农业设备和种植技术,例如节水灌溉、生物肥料、农业机械等,使种植过程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此外,针对牧草的品种改良和选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施。

3. 牧草种植业的产业链发展随着牧草种植业的不断发展,产业链逐渐完善。

从种子研发、种植、收割到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牧草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牧草种植业对牧区生计的影响1. 改善经济结构通过发展牧草种植业,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的来源。

农民通过种植高产值、高附加值的牧草品种,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

同时,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业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

2. 改善生活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可以购买更好的生活用品、改善居住环境、增加教育投入等。

同时,由于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健康、环保和品质。

3. 促进就业和创业随着牧草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农民可以从事牧草的种植、收割、加工和销售等工作。

同时,这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机会,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等。

这些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牧区经济的发展。

农业与农村发展实习报告

农业与农村发展实习报告

农业与农村发展实习报告我在大学暑期参加了一次农业与农村发展实习,这为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亲身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农田、农村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与农民、农业专家和政府官员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下面将从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农业发展农业一直是中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在实习中,我了解到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技术不足,并且技术更新速度较慢。

许多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种植方法,这限制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其次,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许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工作,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

此外,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也对农业发展构成了威胁。

农村发展农村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延伸,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然而,农村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第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许多农村学校和医院设施简陋,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此外,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许多年轻人迁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农村繁荣和农民福祉的关键。

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政府和农业专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首先,他们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

其次,他们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和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结语经过这次农业与农村发展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相信通过政府、农业专家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农业与农村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也将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致力于农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第16卷第6期 南方农业 2022年3月Vol.16 No.6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Mar. 2022蔡丽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6):102-10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讨蔡丽丽(丰县顺河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江苏丰县 221700)摘 要我国提出了振兴乡村的发展规划,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融资难、人才支持不足等农村发展困境。

基于此,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布署下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节好内部经济压力;完善金融结构体系,指导融资与投资;加大科技投入等有效发展路径,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06.034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城乡二元发展矛盾也有所化解。

但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区域面积大,农民思想比较传统保守,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理想,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因此,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找到农村产业振兴之路,才能真正带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达成,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摆脱农村经济发展的窘境。

1 必要性1.1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以政策扶持、经济帮扶引导农村产业的规范化发展,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元支持,促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带来农民的增收,真正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践行“中国梦”。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不管是地域分布还是人口数量,占比较大,且农村类型、农业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明显,在发展农村经济时必须因地制宜,突出当地产业发展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2 提升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的安居乐业,而安居乐业的关键在于农民增收,让农民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

《牧民生计方式变迁的研究》范文

《牧民生计方式变迁的研究》范文

《牧民生计方式变迁的研究》篇一一、引言牧民,作为世界上一些重要生态区域的原生居民,他们依靠放牧与自然的互动为生,这一特殊的生产方式及其相关生活方式长期以来塑造了牧区的社会和文化面貌。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牧民的传统生计方式正面临深刻的变革。

本文旨在研究牧民生计方式的变迁过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未来可能的趋势和挑战。

二、牧民传统生计方式在传统社会中,牧民的生计方式主要依赖于畜牧业。

他们以牲畜的饲养、繁育、销售为生,辅以打猎和采集野生资源来补充食物供给。

这一过程中,他们与自然环境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知识和技能。

这种生活方式相对自给自足,对外部资源依赖较少,同时也需要他们在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牧民生计方式的变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牧民的生计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方面,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开始进入牧区,部分牧民开始尝试机械化养殖,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牧民开始更多地参与市场交易,通过销售牲畜和畜产品来获取收入。

此外,政府对牧区的扶持政策也促进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如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牧民选择离开牧区,进入城市打工或创业。

这导致了传统畜牧业的衰退和生计方式的多元化。

在这个过程中,牧民的生态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为牧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变迁的原因和影响牧民生计方式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科技进步为牧区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牧民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收入来源。

此外,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为牧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牧民生计方式的变迁。

然而,生计方式的变迁也对牧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新的生产方式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途径

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途径

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现代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逐渐得到提升。

然而,在农村经济转型期,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以及哪些途径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好的发展,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途径。

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能力。

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可以加强农民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农民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以及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关键。

通过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同时,科技创新还可以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的掌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收入。

因此,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参与科技创新,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他们进行科技创新。

三、拓宽农村居民就业渠道农村居民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其中一部分人口只能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因此,拓宽农村居民的就业渠道是提升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技能水平,使他们更容易就业。

四、推动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源,例如土地、门窗等。

政府可以推动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经济发展,将这些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可以通过发展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让农村居民共同经营,共享收益。

五、加强农村居民职业教育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限制了他们在非农业领域就业的机会。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居民职业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经济发展。

农村居民生计方式变迁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农村居民生计方式变迁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农村居民生计方式变迁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迁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农村居民生计方式的变迁以及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经济方面,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的经济活动。

农民仍然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但同时也参与到非农产业中,比如小规模加工业、零售贸易、服务业等。

这种变迁有助于农村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减轻经济的单一依赖。

然而,农村居民转向非农产业的趋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失给城市,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另一方面,非农产业的发展仍然相对薄弱,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农村居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因此,扶持非农产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就业能力和创业机会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社会方面,农村居民的生计方式变迁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传统家庭农场的衰落和拆迁改造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往城市,这使得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剩下的人口则面临孤寡老人、儿童和留守妇女等群体的问题。

这些人口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教育资源等。

此外,农村居民的生计方式变迁也提出了对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要求。

要解决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农村居民参与决策的机制,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

环境方面,农村居民生计方式的变迁带来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农村居民的集约化耕种和大规模养殖,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了相当的压力。

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也增加了对能源和水源的需求,导致环境污染的风险增加。

因此,在农村生计方式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和推动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居民需要通过环保教育,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可持续的农田经营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综上所述,农村居民生计方式的变迁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努力探索增加农民收入新途径-精品文案范文

努力探索增加农民收入新途径-精品文案范文

努力探索增加农民收入新途径努力探索增加农民收入新途径1、走合资入股、联合开发的道路。

当有征占地项目时,村里既要顾全经济发展的大局,又要立足长远,考虑村民的长久生计,要全力寻找开发商和农民利益的平衡点。

可以采取村里出资或村里和农民以土地入股,联合开发,共同经营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分部开发的办法,即开发商承建项目的主体建筑,村里承建辅助建筑,然后按照合资或土地入股份额分利;此外,村里还可以开发与主体项目相配套的其它项目,或承担社会化服务部分,负责所开发项目、小区、农贸市场的供水、供电、供热、维修、养护、环卫、绿化等物业管理工作,与开发商建立长久的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以此全部或部分安排失地农民就业。

宗旨是在一个项目开发中和今后运行管理中,村里有收益,农民有活干,有钱挣。

在开发中,农民得到的最好不是一次性补偿,而是部分门市房、商贸摊位、住宅楼的永久使用权,这样,农民可以自我经营或对外出租,以获得永久、稳定的收入。

2、走村集体独资开发的道路。

近郊村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有经济实力搞资本扩张和开发。

但必须具有较强的超前意识,要认识到近郊村最终要退出一产,现在要立足大力发展3、走村级组织股份制公司化的道路。

我区一些没有了常规农业的村成立了在村委会直接领导下的公司,但现行的村级组织从事现代高度社会化的经营活动,存在着政企不分、责权不明、法律约束力不强等弊端,很难与市场对接,更谈不上与入世后的国际市场接轨。

因此,我们必须超前思维,用新的思维方式探索村级组织新的实现形式和股份制运营模式,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可以成立由全体村民共同入股的股份制公司,最大限度地保留集体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入股自愿、民主管理、按股分红的原则,使全体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具体操作思路是:首先对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清实、核准,再以土地资源、集体积累及农民个人相关条件为依据,将集体资产量化给村民,使村民都成为股东,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

农村发展与农民生计变迁

农村发展与农民生计变迁

农村发展与农民生计变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变迁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变迁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农村发展现状农村发展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农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传统的粮食种植逐渐减少,以水果、蔬菜、养殖业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兴起。

2. 乡村旅游发展:农村旅游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3. 农村电商兴起:电商平台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推动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

二、农民生计变迁现状农民生计变迁是指农民的生活和收入来源的改变。

随着农村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民生计发生了以下变化:1. 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农民走出农村,到城市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就业。

2. 子女留守问题:很多农村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农村由亲戚或祖辈照看,对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 农民增收途径多元化:农民通过农产品销售、土地流转、生态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三、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变迁的问题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变迁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产业和农民生计的发展。

2. 城乡差距扩大: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差距逐渐扩大,需要政府加大扶贫力度。

3. 农民技能匮乏:由于传统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缺乏技术熟练的人才,需要加强农民培训。

四、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变迁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变迁中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

2.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农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以及农民生计等与农业相关的经济学科。

它探讨农业经济的规律和原理,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理论、农业供求理论、农业价格理论和农业效益理论等。

1. 农业生产理论农业生产理论研究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初级要素与高级要素的转化、农业生产规模与效益关系等。

2. 农业供求理论农业供求理论研究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和调节机制。

它分析农业生产与消费的变动对市场的影响,探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特点。

3. 农业价格理论农业价格理论主要研究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和调控方法。

它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内在规律,探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农产品价格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4. 农业效益理论农业效益理论研究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它探讨农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益与成本,为农业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业经济学的实践应用农业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政策制定、农业管理和农业市场分析等方面。

1. 农业政策制定农业经济学为农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研究,农业经济学可以指导农业政策的制定,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生计改善。

2. 农业管理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农业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为农业生产组织、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提供决策支持,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 农业市场分析农业经济学可以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做出合理的决策,避免经营风险。

农村生计调研报告

农村生计调研报告

农村生计调研报告农村生计调研报告农村生计是指农村居民通过各种生产和非生产活动获取收入,维持生活的一种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居民的生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生计调研。

首先,我们调研了农村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是农业生产。

他们依靠耕种土地、养殖家禽家畜等方式,种植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从中获取收入维持生活。

此外,一些农村居民还从农村工作(如农村建设、农民工外出务工)中获取生计。

少部分农村居民从各类小生意、务农等非农业活动中获取收入。

然而,农村居民的生计来源仍然较为单一,对农业生产过度依赖的现象较为普遍。

其次,我们调研了农村居民的生计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很多家庭每年的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生活水平较低。

同时,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职业技能,从而限制了他们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提升自身收入的能力。

此外,农村居民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条件也相对较差。

最后,我们还调研了农村居民的生计发展建议。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寻找更好工作机会的能力。

其次,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村居民增加农业收入。

此外,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最后,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生计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生计来源单一,收入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的生活困难。

为改善农村居民的生计状况,需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培训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生产扶持,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农村居民的生计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综述一、引言农民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农民发展研究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农民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1. 农民生计与收入农民生计与收入是农民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分析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就业情况,探讨农民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以及农民生计的可持续性和改善途径。

2. 农民教育与技能培训农民教育与技能培训是提升农民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者关注农民教育水平和技能培训的需求与供给,探讨如何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以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3. 农村金融与信用体系农村金融与信用体系是支持农民发展的重要保障。

研究者关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服务,探讨如何完善农村金融与信用体系,提高农民的融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4. 农民组织与农村管理农民组织与农村管理是促进农民发展的重要机制。

研究者关注农民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探讨如何加强农民组织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提高农民的自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农村社会保障与福利农村社会保障与福利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

研究者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探讨如何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福利待遇,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调查、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手段,采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以验证和解释农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 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理论,提出和构建适合于中国农民发展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以指导实证研究和政策制定。

3.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或者不同时期的农民发展情况,寻觅共同点和差异点,以启示和借鉴中国农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农村社会实践心得(3篇)

农村社会实践心得(3篇)

农村社会实践心得一、项目背景与目的在现代社会,城乡差距较大,城市的发展迅速,而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提升对农村的了解,增进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学校组织我们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我们与农村接触、感受城乡差距,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农村观念。

二、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一、了解农村现状我们到重庆市某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到达农村后,我们首先参观了当地的农田,了解了农民耕作的方法和农田的现状。

我们发现,农民们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耕种,劳动强度较大,效果也不太好。

这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农村的现状,感受到农村发展的压力和问题。

二、了解农村民俗在农村,我们拜访了一户农民家庭,跟他们聊天,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民俗。

我们了解到,农村人重视传统文化,保持着较为传统的生活方式,尊重自然,尊重祖先,尊重传统习俗。

这让我们深受感动,也让我们明白了农村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的。

三、了解农村教育我们也到当地的学校参观,了解了农村教育的现状。

我们发现,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教室狭小,图书室设备简陋,学生与市区学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然而,老师和学生们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知识的心,勤奋好学,值得我们学习。

四、了解农村经济通过参观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和农村企业,我们了解了农村经济的现状。

农民们通过农田经营和养殖业维持着自己的生计,同时农村企业也在发展壮大。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经济的巨大潜力,也让我们明白了农村是一个充满着机遇的地方。

五、反思和总结这次农村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对农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城乡差距的存在和农村发展的压力和问题。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许多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受到了农村人对待学问和传统的敬重和热爱。

我们也认识到农村经济的巨大潜力,以及农村人对于农田和农业的维护和发展的勤劳和责任。

我们要以实践的成果为基础,继续深入学习,为促进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心得与感悟通过这次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农村的辛苦和付出,同时也认识到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助农社会实践感悟心得体会

助农社会实践感悟心得体会

助农社会实践感悟心得体会助农社会实践感悟心得体会在助农社会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工的艰苦生活和不公平待遇,也了解了我作为学生志愿者所能为他们做出的贡献。

助农社会实践是一次实践出真知的机会,通过参与其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工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加深了我对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的认识。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从实践的背景,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助农社会实践的思考展开叙述。

一、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工作,成为推动工业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却面临着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不公平的待遇。

他们往往身家带不进城,孤身一人漂泊异地,同时也无法享受到城市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为了解决农民工的困境,许多高校和社会组织开展了助农社会实践活动,以提供帮助和支持。

二、实践过程中的收获1.了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在实践中,我们走访了许多农民工的宿舍,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许多农民工告诉我们,他们为了生计只能背井离乡,离开家人到陌生的城市工作。

他们每天都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待遇低,非常辛苦。

他们的工资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而且很难享受到城市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农民工的艰辛和不易。

2.了解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在参观农村发展项目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农村发展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

通过农村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同时,农村发展也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升,推动农业现代化。

这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农村发展项目的实践活动,我对农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思考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途径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工问题对于社会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李 斌 李小云 左 停(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 100094)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总结过去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国际发展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针对农村发展领域中的农村扶贫、社区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在研究和实践中,提出并采用生计途径来解决上述问题,取得了许多研究和实践成果。

本文就生计的概念、生计分析框架、生计途径和生计途径的研究和实践给予简要评述。

关键词 生计 农村发展 综述引 言农村发展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经济理论和社会变化的理论领域研究,也应不局限于探索和解释农村贫困的发生时空性,而更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大于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存在现实性差距,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民的生活更为艰难。

因此,农村发展应该同时注重提出农村反贫困原则和制定反贫困政策。

各国学者的研究不断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理论演进和发展,对农村贫困等发展问题的认识加深,促进了发展研究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在不同时期针对农村发展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途径。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上一些发展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提出针对解决农村扶贫等多样性和多元性农村发展问题的生计途径。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以英国国际发展部(DIFD)为代表的发展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提出了包括概念、分析框架和原则的可持续生计途径,并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可持续生计途径大量实践活动,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论文和专著。

鉴于国内报道此类生计途径研究和实践的文章较少,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引起国内对此问题研究和实践的关注和讨论,学习和借鉴国外农村发展中生计途径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以此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一、生计的概念和定义生计概念经常出现在目前国外关于贫困和农村发展的论文和著作中,但是这个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十分明确,在不同语境下是不同的。

生计(livelihood)在英语词典里的含义是维持生活的手段和方式。

许多研究贫困和农村发展的学者认为生计概念有其丰富的含义,生计这个词比“工作”、“收入”和“职业”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大的外延,更能完整地描绘出穷人的生存的复杂性,更利于理解穷人为了生存安全而采取的策略。

因此,生计定义的界定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生计途径奠定了基础。

但在目前,被大多数学者采纳的定义是“生计是谋生的方式,该谋生方式建立在能力(Capabili2 ties)、资产(Assets)(包括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享有权)和活动(Activities)基础之上”(Chambers and C onway,1992)。

这个定义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直接关注资产和在实践中所拥有的选择之间的联系,而在此基础上追求创造生存所需的收入水平的不同的行动(E llis,2000)。

Sen(1997)把“能力”看作为人能够生存和做事的功能。

进一步来说,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应该拥有充足的营养和健康身体,还应该获得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在Sen定义的能力范畴内,Chambers和C onway概括了生计中能力的几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生存环境中,个人处理胁迫和冲击的能力,发现和利用机会的能力。

对于外界负面变化,这些能力不仅仅是被动的,而且是主动的和适应性的互动。

能力的引入扩大了生计概念的范畴,不再仅仅关注食物和收入等物质要素,还应重视人本身的能力的发展。

但有学者认为能力这个概念与资产和活动概念语意重叠,而混淆了过程和结果(E llis,2000)。

Chambers和C onway生计定义中的资产划分为两个部分:有形资产(储备物和资源)和无形资产(要求权和可获得权)两类。

在有形资产中,储备物包括食物储备、有价物品的收藏(黄金和珠宝等)以及存款;而资源包括土地、水、树木、牲畜和生产工具等。

在无形资产中,要求权的含义是能够带来物质、道德和其他实际支持的要求和呼吁;而可获得权表述为实践中的机会,包括使用资源、储备物的机会和利用服务的机会,此外还包括获得信息、物质、技术、就业、食物和收入的机会。

从以上资产划分和具体分类可看出,资产是生计定义中非常复杂的一部分。

Scoones(1998)认为实现不同生计策略的能力依赖个人拥有的物质和社会资产与有形和无形资产。

为了能够实证调查,他借用了经济学术语,重新划分了资产的4种组成,即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但现在用于各种生计分析框架中(如DIFD)的资产把Scoones的金融资本细分为金融资本和物资资本,即包括5个部分: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自然资本指能从中导出有利于生计的资源流和服务的自然资源的储存(如土地和水)和环境服务(如水循环)。

简而言之,就是以生存为目的,用于生产产品的自然资源。

物质资本指用于经济生产过程中除去自然资源的物质,如基础设施和生产工具。

金融资本指用于购买消费和生产物品的现金以及可以获得的贷款和个人借款。

人力资本指个人拥有的用于谋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劳动能力和健康状况。

社会资本指为实现不同生计策略的社会资源,包括个人参与的社会网络和协会。

但有学者认为政治资本对于生计而言也是一种重要资本(Baumann,2000)。

个人或家庭实施不同生计策略的能力取决于所拥有的资产状况,生计策略是通过系列生计活动来实现。

在不同的资产状况下,生计活动呈现多样性,并且相互结合来实现生计策略。

例如,在落后偏远的农村贫困地区,农户更多地依赖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产来维持生计,但是往往依靠自然资源而生产出的产品并不足以维持生计,就会采用其他方式的行动来维持生计,如受雇于他人,进城务工。

从科学研究的逻辑来看,生计研究的起点是生计的概念化。

在研究过程中,生计概念的厘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由于研究兴趣和目标不一致,不同的学者对生计的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给出的定义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如强调农村生计多样化的研究中给出的生计定义是“包括资产(自然的、物质的、人力的、金融的和社会的资本)、行动和获得这些的权利(受到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节),这一切决定了个人和农户的生活的获取(E llis,2000)”;强调生计的可持续性研究给出的生计定义是“生计由生活所需要的能力、资产(包括物资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行动组成(Scoones, 1998)”。

分析上述几种生计定义,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是生计的核心部分是相同的,即资产、权利和行动等生计组成要素是一致的。

不同的学者和机构逐渐对资产组成的分类达成共识,这样即使每个人给出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也能对不同的生计途径进行比较交流。

对于生计的概念和定义,应当认识到生计的概念和定义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演进变化。

生计中的资产既会积聚,也会损耗,还会短时间地完全被破坏。

影响生计的制度和政策的外部环境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也能影响生计策略的选择和生计活动的实施。

二、关于生计分析框架生计概念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研究农村扶贫、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

利用这个视角研究和解决上述问题,对研究人员来说,首先,需要通过创建生计分析框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由于发展研究机构或个人拥有不同的发展理念和追求目标,因而提出了不同名称的生计分析框架。

就生计分析框架结构自身来说,须包含各自定义中的基本要素,而且框架结构应该合乎逻辑,能清晰反映要素间的互动和联系,以便支持各自的讨论目标。

此外,对于发展机构和援助组织,分析框架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以便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实践中,例如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扶贫发展项目的设计、实施以及检测评估有指导作用:生计分析框架能够清楚地、简洁地和具体地展现项目的核心成分;能够使不同人群知道项目如何运作和项目的目标是什么,帮助确保投入、活动、产出和目的不被彼此混淆;确定项目成功的主要相关因素。

鉴于上述两种需要,目前,有多种生计分析框架并存,例如Scoones(1998)和Carney(1998)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E llis 提出的生计多样化分析框架,Bebbington(1999)的以资本和能力为核心用于分析农民脆弱性、农村生计和贫困的框架,非政府组织C ARE的生计安全框架等多种形式的框架。

生计概念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研究农村扶贫、环境保护等农村发展问题的视角。

E llis(2000)通过总结扶贫、脆弱性、可持续性和生计策略等相关研究认为,“资产—调节获得和使用资产的活动的程序—活动”框架结构是大家共同采用的生计分析框架结构。

在众多的生计分析框架中,这里仅以具有代表性DIF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例,来分析生计分析框架组成部分和框架结构。

DIF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用一个二维平面图来展示生计构成核心要素及要素间的结构与关系,虽然简单的二维图形不能完全和详细展示框架各部分之间的互动联系和反馈关系,但是,从这个框架中可以看出,在制度和政策等因素造就的风险性环境中,在资产与政策和制度相互影响下,作为生计核心的资产的性质和状况,决定了采用生计策略的类型,从而导致某种生计结果,生计结果又反作用于资产,影响资产的性质和状况。

学者(Carney1998;Ashley and Carney1999)普遍认为家庭或个人的资产状况是理解家庭或个人的拥有的选择的机会、采用的生计策略和所处的风险环境的基础,也是针对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和发展项目设计和实施、政策制定的切入点。

在采纳以资产为基础的生计分析时,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Scoones,1998和E llis,2000):一是顺序性。

指的是建立成功生计策略的开端是什么?对于随后获得的其他资产来说,哪一种资产与这些资产更相关?二是替代性。

指的是一种资本能替代另一种资本吗?为了特殊的生计策略,这些资本是否需要结合在一起?三是集合性。

指的是拥有获得一种资产的权利能否被赋予获得另一种资产的权利?存在与特殊生计策略相关的特殊资产组合吗?四是获得性。

指的是导致不同群体获得特殊的资产的因素是什么?五是交易性。

在追求特殊图1 DIFD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图的行动组合的过程中,涉及交易的资产是什么?对于被采纳的生计策略的未来的可持续性来说,这些资产交换意味着什么?六是趋势性。

指的是资产如何耗尽和积累,以及由谁耗尽和积累资产?资产获得性趋势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创造的新资产是什么?生计分析框架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影响生计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

Scoones(1998)把背景分成两类,一类是条件和趋势,主要包括:历史、政治和经济趋势,此外还有气候、人口和社会差别;另一类是制度和组织。

E llis (2000)也把背景分成两类:社会关系、制度和组织;趋势和冲击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