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2024年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b781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5.png)
2024年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和经过,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的根源,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
掌握鸦片战争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了解战争的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难点: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根源和实质。
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与西方列强的侵略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吗?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与探究讲解鸦片贸易的背景和发展,分析鸦片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探讨清政府内部的腐败与保守,以及民众对鸦片贸易的态度。
分析英国等西方列强为何选择此时发动侵华战争。
3. 课堂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鸦片战争的根源和责任归属问题。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4. 案例分析与讲解选取鸦片战争中的关键战役或事件,如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进行深入讲解。
分析这些事件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5. 课堂总结与提问总结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影响,强调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意义。
开放提问环节,解答学生的疑惑,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片段、图片等辅助讲解。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一系列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鸦片战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27072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4.png)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篇一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
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由此导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
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ca60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3.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2d365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1.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课题:鸦片战争探究新知(讲授新课)【教师补充】综上所述,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结合示意图在给学生梳理鸦片战争的背景,强调英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侵华战争的!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提出问题】结合教材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展示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总结】在同学的展示中,我们看到了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官兵和人民为了民族尊严所进行的殊死搏斗,但是由于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最终没能战胜使用洋枪洋炮的英国。
同时我们通过英国侵华路线也发现,英军并不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战争有更多的政治谈判的权力,以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
【教师过渡】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三、折戟沉沙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提出问题】《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教材上对其性质的定义?接着再提出问题,丧权辱国丧失了哪些权力?展示领土主权等概念解释。
合作探究:展示《南京条约》内容及损害的权力,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完成知识连线。
完成连线后,带领学生探讨该条约每一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自主研习: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6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结果: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学生预期回答:1842年,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等。
合作探究:开放五口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赔偿加重人民负担;协定关税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4081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5.png)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东星资源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鸦片战争》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93ea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5.png)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背景分析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重点分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工业革命对战争的影响。
2.结合所学,让学生绘制一张鸦片战争时间线,标注出主要战役和关键事件,以便直观地展示战争过程。
3.请学生针对鸦片战争的影响,选择一个角度(如社会、经济、政治或人民生活),进行深入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学生发言: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情感教育:强调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作业布置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从历史规律的角度看待鸦片战争,理解战争背后的必然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鸦片战争的影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讨论主题: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如何认识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抵抗精神;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等。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中英贸易状况。
2.知道鸦片战争的过程,包括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及结果。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输入对中国人民的危害等。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规律。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提高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a0d12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2.png)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鸦片战争的背景1.1 时间背景:清朝末年,19世纪中叶1.2 地点背景:中国沿海地区及内陆1.3 社会背景:清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西方列强崛起,寻求新的市场与原料产地1.4 经济背景:鸦片贸易,英国对中国输出鸦片,导致中国社会问题严重第二章:鸦片战争的导火线2.1 鸦片贸易的禁止:清朝政府禁止鸦片贸易,英国商人不满2.2 英国的战争准备:英国政府支持商人,派遣军队前来中国2.3 中国的应对:清朝政府试图阻止英军入侵,但军事力量薄弱第三章:鸦片战争的爆发与过程3.1 鸦片战争的起始:1840年,英国舰队开往中国3.2 重要战役: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南京之战等3.3 中国的战败:清朝军队无力抵抗,签订不平等条约第四章:鸦片战争的影响4.1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中国割地赔款4.2 中国的沦为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纷纷入侵,中国陷入危机4.3 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觉醒的契机第五章:鸦片战争的反思与启示5.1 清朝政府的腐败与无能:政治制度的落后,导致国家衰弱5.2 民族自强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应该觉醒,努力强国5.3 警醒后人: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第六章:鸦片战争中的关键人物6.1 林则徐:清朝官员,严禁鸦片,被誉为“禁烟英雄”。
6.2 道光帝:清朝皇帝,面对鸦片问题态度犹豫,最终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6.3 伊丽莎白·女皇:英国女王,支持对中国的鸦片贸易,推动英国对华战争。
6.4 琦善:清朝官员,在鸦片战争中担任广东巡抚,与英军进行交涉。
第七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7.1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变革:五口通商,外国势力进入中国。
7.2 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民众疾苦,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对清朝政权造成冲击。
7.3 地方势力派崛起:清政府衰弱,地方势力派逐渐壮大,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第八章:鸦片战争在国际关系的影响8.1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扩大在中国的利益。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4674d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05.png)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民族命运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外环境、中英贸易状况、鸦片输入中国。
2. 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对华侵略、清政府禁烟运动、林则徐等人的努力。
3. 鸦片战争的过程: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定海之战、南京之战。
4. 鸦片战争的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
5.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鸦片战争后的改革与探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人物。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民族命运的启示。
4. 影像资料展示法:播放相关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背景、原因: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国内外环境、中英贸易状况、鸦片输入中国等背景因素,以及英国对华侵略、清政府禁烟运动、林则徐等人的努力等战争原因。
3. 分析战争过程:讲述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定海之战、南京之战等战争过程,重点突出重要战役和人物。
4. 讲解战争结果:阐述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等战争结果。
5. 讨论战争影响: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等。
6. 总结反思:强调鸦片战争对民族命运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鸦片战争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0《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0《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0be57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6.png)
(2)运用史料教学法,选取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让学生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鸦片战争为例,引导学生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变迁。
3.视频播放:播放一段关于鸦片战争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教学内容。
1.战争背景: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国内外形势,如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落,英国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扩张等。
2.战争过程: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重要战役,如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等。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态度,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认识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表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传承民族优秀传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历史借鉴。
4.邀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史观下的地位。请同学们以演讲或辩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以提高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5.布置一道拓展性作业: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如何逐步走向现代化,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要求论文结构合理,论述有力,体现历史发展的脉络。
2.设计一份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问答卷,包含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以检验同学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换答题卷进行互评,共同提高。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9e511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8.png)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e3b357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3.png)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3.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2.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鸦片战争。
五、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和鸦片贸易2. 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和中国的反抗3. 鸦片战争的过程:战争爆发、战争经过和战争结局4. 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5.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近代化的探索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鸦片战争》相关章节内容。
2. 视频资料:关于鸦片战争的纪录片或历史片段。
3. 图片资料: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讲授背景和原因:详细讲解英国工业革命、鸦片贸易以及中国反抗的原因。
3. 讲述过程和结果:通过视频资料,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4. 分析影响: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总结课程:强调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八、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 讨论: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3. 问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解答。
九、课后作业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启示。
十、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文章,评估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精选3篇)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1347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0.png)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鸦片战斗教学设计篇1鸦片战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叙述法。
对鸦片战斗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叙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状况及缘由、鸦片战斗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帮助法。
为了加深同学对鸦片战斗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5.争论法。
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同学争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
要想把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需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斗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和熟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峻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斗的基本史实。
把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
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育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力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看分析问题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分组争论的方法,使同学得出结论。
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斗爆发的缘由。
运用所学学问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斗失败的缘由,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熟悉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斗、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头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斗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43dbe5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1.png)
一、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外环境、鸦片贸易。
(2)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侵略、清政府腐败。
(3)鸦片战争的过程:战争经过、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领土割让、赔款、五口通商。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小组讨论法: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教学资源:(1)教材:鸦片战争相关章节。
(2)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视频等。
(3)互联网资源:查询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学术成果。
5.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新课:讲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总结:总结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二、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是否掌握了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2)学生是否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学生是否培养了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反思教学方法:(1)讲授法是否清晰易懂?(2)案例分析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3)小组讨论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3. 反思教学内容:(1)是否全面讲解了鸦片战争的各个方面?(2)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3)是否及时更新了教学内容,跟进学术研究?4. 反思教学资源:(1)教材是否适合学生水平?(2)多媒体课件是否直观生动?(3)互联网资源是否充分利用?5. 反思教学过程:(1)课堂氛围是否活跃?(2)学生参与度是否高?(3)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对教学设计及反思的不断完善,提高鸦片战争教案的质量和效果。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变化,如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d9c8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a.png)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及结果;2. 学生能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社会、经济的影响;3. 学生能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研究和探讨;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鸦片战争主题的讨论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鸦片战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2. 学生能认识到鸦片战争的教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3. 学生能从鸦片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历史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学生特点: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在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对目标进行具体分解和实施。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背景:清王朝的衰落,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鸦片贸易问题;2. 鸦片战争起因: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3. 鸦片战争经过: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定海之战、吴淞口之战等;4. 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内容,以及对中国历史、社会、经济的影响;5. 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林则徐、道光皇帝、关天培、琦善等,分析其历史作用和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鸦片战争背景及起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课时:鸦片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及战术分析;第三课时: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第四课时: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分析其历史作用。
教材关联:《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15课“鸦片战争的爆发”。
鸦片战 争教案设计
![鸦片战 争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465d0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9.png)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2)理解《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2)运用地图、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进程和相关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反思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得失,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教学难点(1)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如英国舰队、中国炮台、鸦片烟馆等,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看到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鸦片战争的背景(1)英国的工业革命讲解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需求,强调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介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分析其对中外贸易的限制以及导致中国与世界的隔绝。
(3)中英贸易逆差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战争的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2)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3、鸦片战争的经过(1)战争爆发讲述 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抵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2)战争进程利用地图展示英国军队的进攻路线,先后攻占定海、直逼天津,清政府妥协。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4b3e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b.png)
《鸦片战争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从鸦片战争中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4.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外环境、鸦片贸易、林则徐禁烟。
2. 鸦片战争的过程:英军入侵、南京条约、广州湾战争。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民族意识的觉醒。
4. 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
5. 鸦片战争的历史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历史启示。
2.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提炼观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 运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等相关书籍。
2. 课件: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等相关图片和资料。
3. 视频资料:鸦片战争相关纪录片、电影片段等。
4. 讨论话题: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何看待民族英雄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鸦片战争的学习。
2. 讲解背景:介绍鸦片战争的国内外环境,让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原因。
3. 分析过程:详细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包括英军入侵、南京条约等关键事件。
4. 讨论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等。
5. 总结启示: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历史教训。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问题。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90df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a.png)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2)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导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2)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重、难点:】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情景再现中,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新授】探究一、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一、战火初起——鸦片战争(一)、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请同学们翻到教材50页,认真阅读教材前言和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划出能够反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具体情况的关键词句并结合幻灯片上的图片归纳一下“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引导学生填图表。
多媒体展示老师梳理一下表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概括指出: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出严重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
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而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土地。
而此时的土地高度集中在封建贵族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
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税收,税收减少,政府入不敷出,出现财政困难。
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86570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5.png)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外环境、鸦片贸易、林则徐禁烟2. 鸦片战争的过程:英国对华侵略、南京条约、其他不平等条约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民族危机的加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鸦片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中的典型事件,如南京条约,加深学生对战争影响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鸦片战争相关论文、书籍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什么是鸦片战争?为什么它对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外环境、鸦片贸易、林则徐禁烟。
2. 讲解鸦片战争的过程:英国对华侵略、南京条约、其他不平等条约。
3. 讲解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民族危机的加深。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鸦片战争的影响。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鸦片战争中的典型事件:南京条约。
2. 引导学生从事件中总结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引导学生反思鸦片战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
3. 考试成绩:学生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鸦片战争课件课程设计
![鸦片战争课件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138e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8.png)
鸦片战争课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技能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鸦片战争,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的鸦片贸易,中国的禁烟运动。
2.鸦片战争的过程:英军入侵中国,战场的分布,各战役的情况。
3.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4.鸦片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战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4.实验法:可以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相关的历史研究著作。
3.多媒体资料: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纪录片等。
4.实验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2.作业:课后作业和小测验,占总评的30%。
3.考试:期末考试中关于鸦片战争部分的得分,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3f1ec1a1c7aa00b52acb4a.png)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及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知道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课本相关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模式:问题启发式、自主探索式●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鸦片,吸毒有何危害。
【师生活动】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六页,看一下PPT上展示的罂粟花图片,这种妖艳美丽的花朵与鸦片有怎样的关系呢?什么是鸦片?吸食鸦片有怎样的危害呢?请在阅读卡里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之后给出答案)鸦片是一种毒品,吸食可上瘾,致命。
使吸食者倾家荡产,败坏社会风气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图片和读材料中认识鸦片,有意识地提取有效信息。
这样的导入比较适合八年级的学生,使他们注意力能够快速集中到图片上,然后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师生活动】我:吸毒者一般都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失去劳动能力,因而毒品在全世界都是被严禁滥用的,只能取少量作为医疗用途。
而正是这样一种危险致命的毒品,却在十九世纪初期被英国商人大量地走私倾销到中国。
【教学内容】了解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以及鸦片流入造成的危害。
【师生活动】我: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第二页最左侧的快蟹号的资料,想想它为什么叫做快蟹?英国人用这样先进的船只来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为了什么呢?结合课本第二页的正文第一段,来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快蟹能逃逸能抵抗,好像螃蟹。
英国人走私鸦片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打开中国大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
一.导入
在广州虎门有这样一座特殊禁烟纪念雕塑,一双有力的大手将一杆烟枪从中折断,无论何时只要你走进广场,耳畔仿佛响起了烟枪折断的声音,眼前好像浮现出一百多年前发生在此地的重大历史事件——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怎么会事,有它引起的鸦片战争战况有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鸦片战争来了解这些事情。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和中国社会状况如何?(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
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
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
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
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
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
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
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
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
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
甚至见都少见。
而中国的茶叶很受英国人欢迎。
很多人饮茶。
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
英国的白银流入了中国,所以英国当时是想通过正当贸易来敲开中国的大门,结果失败。
英国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2.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小字)
3.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结合课本炮子谣、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等把鸦片对中国的影响归纳出来)。
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
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
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
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
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
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
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
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五是民风日下。
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所以,作为中小学生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4.假如你是清政府的官员,你将如何面对鸦片带来的严重社会局面
呢?
严禁鸦片。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5.林则徐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来禁烟呢?
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
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6.从林则徐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品质。
7.通过分析你觉得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
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林则徐虎门销烟打破了英国通过鸦片打开中国市场的美梦。
他们决定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发动了鸦片战争。
1.讨论: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2.简述战争的经过
两个阶段:由沿海到了内河流域。
中国当时80万大军,英国1.8万人。
最后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3.你认为清政府为什们会战败?
武器社会制度观念等方面分析
三、中英《南京条约》
1.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
《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
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关于香港问题,我们应清楚,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
香港岛是《南京条约》割出去的。
九龙半岛是在《北京条约》割出去的。
新界是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国政府才把这三个部分连同附近的岛屿全收了回来关于赔款问题。
2100万银元约合白银1500多万两,这个沉重的负担全部加在农民头上。
关于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和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两款。
使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产起了推动作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
中国东南沿海的手工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冲击,开始解体。
2.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
那么,这势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
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上最后一句话: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列强控制和压迫。
是丧失了部分的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它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
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即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
我们再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就会明白:《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小结
通过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开始了长达近百年屈辱的历史。
板书
鸦片战争:
敲门:正当贸易
推门:鸦片贸易、虎门销烟
轰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