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走进田汉》解说词部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田汉》纪录片解说词
(一)
1898年3月12日,在19世纪末的江南村落,鸡鸣桑树,墟里孤烟,老屋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从那天起,人间有了田汉。

在故园长沙,田汉之名,早已汇入这里的山河草木。

这个小小的村落,被称为田汉村;这条穿过稻香的小路,叫田汉大道。

在车流如织的侯家塘立交桥下,立起的那座大剧院,谓之田汉大剧院;甚至,“寿昌”二字亦成为县治星沙一条道路的命名。

田汉,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历史舞台上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
少年田汉,父母唤他为“和儿”。

在故居尘封的气息里,弥漫着这个孩子明亮而凄然的童年。

在乡人眼里,这个嬉戏于田埂与溪涧的孩子,九岁失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们兄弟相依为命。

岁月静好,却清贫如洗。

然而这个孩子,自由天资聪颖。

母亲几番辗转,终日劳作,将他送至私塾,开始接受知识的洗礼。

(加人物采访,介绍童年时期的田汉,上世纪的田家段)
14岁之后,田汉就走出了这一带的山水田园。

先是到达省会长沙,1916年,18岁的田汉从长沙师范毕业,改变他此生命运的第一人就是他的舅舅易梅臣,这个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者。

(插入易梅臣图片)适逢这一年,易梅臣被委任为留日学生之经理,他支持田汉于1919年东渡日本。

然而,他并没有像舅舅期待的那样学习军事,而是进入东京高等师范院校,对文学和戏剧情有独钟。

在田汉赴日不久后,正当盛年的易梅臣被军阀所杀。

其后,他回国定居上海,现在中华书局做编辑,尔后与妻子共同创办《南国月刊》,创作、付印、装订、发行、全都亲力亲为。

(三)
田汉早期的艺术创作就是从这里开始,艺术与爱情,浪漫与唯美。

正当田汉播下的戏剧种子,如“南国红豆”般发芽的时候,他一生最纯洁的爱情之花却忽而凋零。

1925年,22岁的妻子易漱渝病逝于上海,那是田汉此生中最痛苦的一个春天。

妻子临终前将自己的闺蜜——毕业于湖南一师范的黄大林介绍给田汉,两年
后,田汉与黄大林再婚,他的人生舞台继续在大上海拉开序幕。

此间,田汉先应陈厚望之邀赴复旦大学,再应邓中夏之邀赴上海大学,担任大学教职。

最后,他应黎锦辉之邀,任上海艺术大学文科主任,后被推为校长。

不久,田汉离开大学,自组南国社,继而成立南国艺术学院,将南国电影社并入,“南国社”一时风声水起。

陈白尘、周信芳、高百岁、郁达夫、徐志摩、徐悲鸿、洪深、欧阳予倩、唐怀秋等一大批日后在戏剧,诗歌,绘画方面的俊秀之才,都汇聚在南国社周边。

而此时的田汉,在戏剧创作上早已蜚声文坛。

其创作的《获虎之夜》《南归》《落花时节》《古潭的声音》《名优之死》《苏州夜话》《江村小景》等一系列发表于《南国月刊》的戏剧作品,赢得了文坛注目与喜爱。

那是激情飞扬的一段日子。

1928年,田汉以南国社的名义策动一场轰动江南的“艺术鱼龙会”。

南国社的戏剧巡演,自上海至杭州,由苏州到南京。

当时所有参与巡演的那些演员,男生一律西装,蓝绸领带;而女生,一律旗袍,米色围巾。

田汉仅有一张1928年春天的照片,正摄于他们于东南巡演的时节。

八十多年过去,照片上的明艳的青春,恍惚还在散发着青草与鲜花的气息,透着浪漫与唯美的亮光。

此次巡演,田汉一行特地还到了南京郊外的晓庄师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田汉及南国社这种深入民间的文化活动给予一片赞誉。

(四)
1930年代的中国,自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国难当头,抗日救亡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国共两党由合作而对立,中国政治风云变幻。

在上海,已经拥有广泛影响的田汉成为中国共产党争取的重要艺术家。

人们很快发现,一贯崇尚艺术与爱情,追求浪漫与唯美的田汉,其戏剧创作悄然发生重大的观念改变。

1930年,他在《南国月刊》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标志着他的戏剧由“表现个人”到“表现时代”,艺术与爱情的世界亦敞向了劳苦工农大众。

是年二月,上海成立自由劳动大同盟,田汉由此结识了鲁迅,并被选为大同盟之执行委员。

3月他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南国社由此转向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工农大众。

其显著标志在于他将法国剧作家梅里美的《卡门》由“爱情主角”改编成“斗争主角”。

而《乱钟》更是发出了艺术为民众的誓言。

很快,南国社因宣传“阶级斗争”而被国民党查封。

田汉忽而将创作的视线转向工农大众,无产阶级,这种观念转变的背后,其实关系到他另一场爱情的相遇。

当时一个从莫斯科回来的,美丽而风情的“红色女郎”,根据中央的安排,来到田汉身边,她就是安娥。

这个原名叫张元的河北女子,眉清目秀,玉立婷婷。

她身上那种追求自由,独立的现代气息,顿时令田汉先生莫名的欢喜。

1930年,就在南国社被查封的那段日子,32岁的田汉和24岁的安娥在上海同居。

就这样,田汉在两个深爱他的女人之间无从选择,随波逐流。

此事发展到1931年,是安娥的默然退出。

第二年,田汉加入中共,翟秋白主持其入党仪式。

此后,他领导左翼戏剧,并与左翼电影界的夏衍,阳翰笙密切联系。

此时几年,他创作的《回春之曲》《1932年的月光曲》,电影《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民族生存》《黄金时代》《扬子江暴风雨》《风云儿女》等,成为田汉“艺术转向”之后的一串闪光的珠链。

(加人物采访,谈谈对田汉著作的认识以及影响)
1934年,田汉《扬子江暴风雨》公演。

剧中,田汉借电影主人公之口,唱到:苦力们,大家齐心/挣所我们的明天/我们并不怕死/(白)不拿死来吓我们/我们不做亡国奴/我们要做中国的主人……”剧中之时,人们久久不愿离场,高呼“打倒帝国主义”。

看得出,田汉,这个力主戏剧要表达自我,表达心境的浪漫歌者,现在站在了那个时代的浪尖,成为一个呼号者。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即将上演,人们找到田汉,请他为此片主题曲配词,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插入国歌)“奴隶、长城、血肉、吼声、前进”在田汉心里,这些意象,才是民族救亡时代最大的“美”与“艺术”。

歌词写完后三四天,田汉于上海家中被捕入狱,后解压至南京。

歌词即由林维中转交给夏衍。

当时的年轻音乐家聂耳,与田汉多次合作。

这一会,他主动请缨,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曲成之后,为避风险,聂耳赴日。

不久,聂耳不幸于日本溺海而亡。

这位天才音乐家,与田汉一样,都未能在第一时间听到这一支悲壮而雄浑的中华之声。

(加入几秒国歌前奏)
最后,由于徐悲鸿等人多方营救,田汉被保释出狱,软禁居于南京。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铁蹄,开始蹂躏中华。

(加入抗日战争影像视频资料)
上海沦陷。

离乱之中,天寒在开往江苏南通的轮船上,偶遇他六年不见的恋人——安娥。

这是一次百感交集的人海偶遇,此去经年,这份“三角恋”再度在田汉心中燃烧。

知道九年后,田汉与妻子离婚,从此与安娥白头偕老。

1937年底,田汉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长沙。

他与廖沫沙一道,创办了《抗战时报》,这在当年的时代潮流下,起到极大的抗日宣传作用。

次年,他与郭沫若赴武汉,创作出《新英雄儿女传》《江汉渔歌》等作品。

四十年代,田汉到达桂林,主编《戏剧春秋》,创作《秋色赋》《风雨归舟》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田汉重回上海,创作《丽人行》《忆江南》等戏剧。

此后赴西北,到达西柏坡。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田汉,是他人生剧场里最风云激荡的岁月,是他情感世界里波澜壮阔的时刻,更是他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

(加一段专家的采访,说说这个时期的田汉)
田汉对于戏剧的狂热,离不开小时候在枫林港这个地方,时常上演的庙会、湘剧、皮影戏等等。

在他辍学在家的日子里,田汉听槐树屋的梁奶奶讲《西厢记》,这种青春唱词深深令人沉醉。

1
然而,这位对于艺术近乎偏执,心系民众的戏剧家,最终的结果却是这般凄然。

20世纪50年代,田汉作为文化部戏剧改进局艺术局长。

他性格耿直,唯真不唯上,秉笔直言。

他写了长长的上书,为新中国喜剧演员请命。

正直,诚实,率真的性情,使他在极左政治运动中蒙受不白之冤。

当年上海滩这个叫李云鹤的演员,正是此时中央文革的“江青”。

她命令田汉将《红色娘子军》改成京戏,田汉痛苦的几经易稿,最终还是惹怒了这位“夫人”,这就注定了田汉的厄运。

建国之后,田汉创作的《关汉卿》《谢瑶环》《文成公主》被江青等人污蔑为“社会主义大毒草”。

1966年,田汉被捕。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狱中受尽非人折磨,甚至,残年老人还被红卫兵勒令喝下自己的尿液。

1968年12月10日,北京天气阴沉沉的,眼看就要下一场大雪。

但是,徒然间就起了南风,几只乌鸦从故宫的一棵老树上惊起。

这一天,在北京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的一个大宅院里,一位96岁的老妇人正在经受着痛苦的煎熬。

她叫易克勤,是田汉的母亲。

她一生含辛茹苦,倾心竭力地培养儿子,支持儿子事业而广被称道。

从儿子入狱开始,她始终相信儿子会回来的。

然而,就是在这一天,田汉在经历了两年的关押后,在饱尝了灵与肉的痛苦那之后,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了,时年70岁。

甚至在生命垂危时期,审讯都没有停止。

母亲对他的死一无所知,整个戏剧界,文艺界,乃至整个中国和世界,对他的死也是一无所知。

田汉,这位时代的歌者,新中国国歌的作者,梨园的领袖,中国现代的关汉卿,一代中国剧坛的骄傲,暗暗的死了。

因为他太知名,迫害者不得不将他化名为“李伍”。

田汉,生于乱世,死于乱时。

在他离开人世之时,广播里正在响着一首人们十分熟悉的歌曲。

(插入毕业歌)这首歌,像是给田汉做了一次最美,最艺术的告别和悼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