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责的意义

职责清晰是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否则,机关就必须依赖领导个人的裁决才能运转。于是,我常想职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理论上事有理论家、有学者,谈点贴身的体会,与诸君共享。

责任的大小权力的边界

现实中常常碰到这样的事情:一项可能很重要的工作(尤其是象领导班子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等务虚类的),因一把手不在,大家议来议去,有时候是推来推去,难以形成决定。最后要么电话请示一把手,要么等其返回裁决。

原因就在职责不清。

对于党政机关来说,级别越高,划分职责的重要性也越高。否则,引起混乱的可能性以及混乱影响的范围都会越大。所以,只要是有组织的团体,大到各级党政机关小到各种企业,甚至是私营业主的小企业,划分职责都是必要的。

为什么领导常常要求干部各负其责?最简单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正在于如果职责不清,最容易出现有权的事、有好处的事大家“抢着干”,无权的事、难干的事“没人管”,这无疑会引起秩序的极大混乱。这种情况下,机关本身都一团糟,何谈履行政府职能为人民服务?说“在其位谋其政”是党性的最低表现、公务员的基本要求,甚至是做人的底线一点也不为过。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等再说的天花乱坠也难以服人。

所以,职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明晰一个人责任的大小和权力的边界。在一个岗位上,一个人到底要负多少责任,你的权力的范围有多大,边界在哪里,什么事是你管的,你要负责,什么事不是你管的,你不用负责。这个是从横向上看的。还有,在这个范围内,你要负多大责任,负到什么程度。任何人的责任都不是无限大的,超过了这个边界,要么请示上级,要么需要别的人员或部门配合。这是从纵向上看的。

这些,都是职责的划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职责划分不清,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缺位、越位、错位等不良现象,经常需要领导亲自裁决才能确定一项工作的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职责清晰则不同,大家各安其位,各负其责,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会形成井然有序、和谐顺畅的内部环境。这时,职责还会成为机关工作人员之间关系的润滑剂,有利于领导调查研究,集中精力抓落实。

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吗?

努力的方向学习的动力

在机关我们都会经常碰到这样两种人:

一类是“按岗位提素质型”。这类人,总是很有危机感,不管在什么岗位,总会经常对照岗位职责的任职资格检查自己,越对照越觉得自己有差距,努力的方向越清,学习的劲头越大,素质能力提高越快。最后,个人所能担负的工作、所能适应的岗位越来越多,领导和同志们越来越喜欢,越来越离不开。

另一类则不然,可称为“按素质选职责型”。他们坚持按照个人已有的能力素质来挑选职责,即以自己能干什么为标准对岗位职责进行取舍。自己擅长干的、想干的、喜欢干的,有权力的、有实惠的、能落好的留下来,至于岗位职责中自己不会干、干不好、难干的、得罪人的事,要么借口不会干,要么想方设法推给其他部门。正因如此,这类人的能力素质,长期相对保持静止状态。

我们要大力倡导和鼓励干部争当第一类干部,坚决反对当第二类干部。

需要警惕的是,有的领导运用自己的权力,常常把第二类人的工作调整给第一类人。这实际上是对这种“选择性履职”的合法化,还美其名曰“用人所长”。这种“劫富济贫”式的工作方法,尽管主观上可能是善意的,但客观上却是十分有害的。如果这都算科学的用人方法,那党中央还提什么“能力不足的危险”?这有什么必要建设学习型政党!

显然,让干部“按照岗位提素质”,比起领导为干部“对照素质选职责”,是一种更为高明的领导方法。由此干部自身滋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可能比领导强调一百遍学习的重要性都要管用。

考核的标准评价的依据

常有某干部提升之后,总有其他人发一些“让我干我也能干”、“某某都是靠关系”之类的牢骚话,甚至还会有跑官买官等传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因为对干部的评价!

我们在考核一个部门、单位时,坚持按照部门职能来考核做的比较好。可是对考核干部个人却常常不是这样。

一个干部,在一个岗位上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工作成绩怎样,就需要考核。而考核的标准就是看他履行岗位职责的政绩。干部的工作态度怎样?工作作风如何?更为重要的、更多地表现在他是怎样对待那些自己不太会、不擅长的职责上的。同样的岗位,如果因干部的调整所担负的职责发生变化,调整的结果通常都是只干会干的,这样考核时当然是优秀了。

如果是在提拔领导干部时发生这样的事,那考核的结果肯定难以服众。有的干部尽管也干出了实绩,为什么群众的评价不高,原因正在于此。

只有坚持职责不因人而变,才能坚持考核的标准一以贯之,才能迫使干部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提高素质,指导工作,从而促进发展。

这才是考核的目的,也才是唯一正确的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