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摘要】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其护理对象存在精神混乱、行为异
常等,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患者自杀、伤及他人以及毁坏公共物品等意外情况。因
此精神科护理相对其他护理存在更大的风险。本文就精神科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
阐述,并分析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研究进展
护理风险主要指的是住院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而
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对患者、工作人员以及探视者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风险实施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措施[1]。精神科是一个比较特
殊的存在,精神科面对的患者与其他科室的患者不同,精神科的患者常常处于不
清醒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导致医患纠纷和护患纠纷越来越严重[2]。因此,做好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工作,对于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和护理
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精神科常见的护理风险
1.1 患者自杀行为风险评估
自杀行为是精神科常见风险,很多有抑郁症的患者、经受严重精神打击的患
者等,会存在自杀的倾向。关于患者自伤和自伤行为的评估方法,有学者将32
例患有抑郁症的女性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状况
以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并分别制定了三类危险因素,采用简略评分法将心
情设定为100分,让患者给自己评分,其评分在80分及以上的设定为心情较好者,自杀和自伤风险低,将评分在60分以上80分以下的设定为心情一般,有自
杀和自伤风险,将评分在40分以下的设定为心情极差,有严重的自杀和自伤风险。在实施评分调查和其他综合评分调查后,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1
例患者有自杀行为,但被护士及时发现予以制止,其余患者均无自杀行为[4]。
1.2 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
精神疾病患者在意识和行为上不能自我控制,在住院期间容易发发生对他人、自己以及其他目标等攻击行为,且这些行为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料,可能对受
害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到受害者的生命安全[5]。有学者将397例患有精
神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精神科攻击行为护理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攻击
行为进行等级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风险等级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以及重度
风险,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97例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1例攻击行为发生[6]。可见加强对患者攻击
行为的风险评估,可以有效的预防攻击行为事件的发生。
1.3 患者意外跌倒风险评估
精神科患者发生意外跌倒是精神科常见的风险之一,有学者针对患者意外跌
倒风险做了专项研究,将240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
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给予对照组
常规安全护理管理,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在半年后实施
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
者跌倒发生率仅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P<0.05)[7]。由此表明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
1.4 医院护理人员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护理经验、护理水平也严重影响到精神科患者的风险评估[8]。有学
者对184名精神科护士对患者的攻击性行为风险评估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96.2%的护士在评估时会考虑患者院外攻击行为,有92.39%的护士人员会考虑到患者目
前的精神状况。由此看出护士人员对患者攻击性风险评估还不够,在临床因素、
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患者攻击史等方面都应该引起重视,护士人员通过对患者的动
态观察,及时发现异常信号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减少和预防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重要
途经[9]。
2. 精神科风险管理和风险护理干预进展
2.1 风险管理
所谓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活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由于精神科存在诸多的风险问题,关于风险管理
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有学者将796例精神疾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选803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加强风险管理,利用精神科
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存在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实施针
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半年后,观察组患者风险发生率为0.037%,显著低于对照
组的0.122%(P<0.01)[10]。有学者选取100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
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风险评估,以护士长为风险评估小组的组长,
将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制定出风险评估表,将评分结果
按照高风险、中风险以及低风险三个等级进行划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好相应
的防范措施。护理半年后发现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00%,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
照组(X²=8.6649,P<0.01)[11]。
2.2 风险干预
风险干预是减少精神科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重要途经[12],龙海英,童汉英[13]等人选择86例精神疾病患者,从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的角度入手,分析精神
科护理的风险评估以及应用对策,认为精神科风险干预应该做好入院患者的风险
评估,加强对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规范护士人员的护理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
权益,加强对可能发生药副作用的评估,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加强对护理
风险的监控,可以减少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侯安营,郭艳峤[14]等人认为,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上应该强化安全管理,提高精神科护士人员的整体素质,
强化护士人员的服务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吸取教训,并
加大宣传力度,赢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3.总结
精神病患者大多大脑活动异常,思维和行为较正常人差异较大,自理能力不高,在幻觉和妄想思维的支配下,往往比较容易出现伤害自身和他人的行为[15-16]。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具有高发性、突发性、偶然性以及不可预测性的特征,医院护理安全也存在诸多难处[17]。护理风险识别可以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
进行连续性的评估[18],并实施风险管理和干预措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当前对于精神科护理风险的评估还没有建立统一的
标准,还需要广大学者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临床工作者的不断总结,才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