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中央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提高法律意识,教育大学生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自身修养,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自觉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课程目标定位如下:

1. 政治性目标。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目标。

2. 思想性目标。课程通过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传授和理论讲解,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3. 实践性目标。课程坚持“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知行一致”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实施“1126”课程教学体系,推行“三结合”教学模式

一个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条主线:吴健雄精神及其核心价值观;二种途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六大模块:适应转变健康成长、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掌握本领成就人生、学法懂法依法办事。

推行“三结合”教学模式即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彻底改变了“政治理论课教学=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的现状,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行动,促进了知行统一,促进了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化,真正实现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堂内实践活动设计

(二)课堂外实践活动内容及安排

1. 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动员及理论指导

建议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

1)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动员,使学生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计划安排、要求等事项;

2)讲解社会实践相关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方式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示范说明;

3)分团队,建议3-5人为一个团队;

2. 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选题及收集资料指导

建议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针对思修课程教学内容和任课班级学生思想实际和专业特点等情况,指导老师事先具体设计社会实践指导性题目供学生选取,并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收集、获取资料。

3. 分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报告写作指导

建议学时:6课时

教学内容:

1)对学生自主设计社会实践地点(区域)、时间、内容及目标等内容进行审核,督促学生落实自主分散社会实践活动,检查学生自主分散实践的效果和质量。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收集、获取资料。

2)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对收集、获取资料进行阐释论述,形成一份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透彻,具有较强说服力社会实践报告,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得出符合课程教育目的要求的正确结论,形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五、考核方案和考核标准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分为常规考核(20%)、项目作业考核(40%)、课堂内能力训练考核(10%)、课堂外能力训练考核(30%)四个方面。附具体考

六、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 本课程选用教育部推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学指导书和其他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网络教学,满足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外自学等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

2. 依据课程建设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合理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设计教学单元,编写教案。

3. 充分利用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七、教师能力要求

本课程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并且能够娴熟地运用课堂精彩讲授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堂内外能力训练项目的展开。

八、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高燕秋.新编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