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开县井喷事故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https://img.taocdn.com/s3/m/5c55a9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f.png)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2003年12月23日22时,位于重庆市开县的某井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和H2S中毒事故,造成井场周围居民和井队职工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6500余人紧急疏散转移,直接经济损失6432万元。
1 井况简介该井是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罗家寨构造上的一口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水平井,拟钻采高含硫天然气。
同一井场还部署另外三口水平井组;已建成的邻井测试产量62.3×104m3/d,H2S含量125.53g/m3,暂时封井待脱硫厂建成后输气。
该井设计井深4322m,垂深3410m,水平段长700m;水平段设计在邻井区飞仙关组第二套储层内(厚度20m以上),是培育100×104m3/d级的高产气井之一;预测目的层地层压力40.45MPa,地压系数1.28;井喷时井深4049.68m,水平段长424m;井口与邻井仅距3.8m。
2 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2003年12月23日2时29分钻至井深4049.68m;3时30分至12时循环起钻过程中顶驱滑轨偏移,导致挂吊卡困难,强行起至安全井段(井深1948m套管内),灌满泥浆后,开始修顶驱滑轨;12时至16时20分修顶驱滑轨;16时20分至21时51分起钻至井深195.31 m,发现溢流1.1 m3,立即放钻具至197.31m;21时55分抢接回压凡尔、抢接顶驱未成功,发生强烈井喷,钻杆内气液喷高5~10 m,钻具上行2 m左右,大方瓦飞出转盘;21时59分关万能、半封防喷器,钻杆内液气同喷至二层台以上;22时01分钻杆被井内压力上顶撞击在顶驱上,撞出火花引发钻杆内喷出的天然气着火;22时03分关全封防喷器,钻杆末被剪断而发生变形,火虽熄灭,但井口失控,转盘面以上有约14m钻杆倾斜倒向指重表方向;22时32分向井内注入1.60g/cm3的钻井液,关油罐总闸,停泵、柴油机和发电机;24时井队人员全部撤离现场,24日13时30分井口停喷,两条放喷管线放喷,井口压力28MPa,24日16时点火成功。
庆开县井喷事故
![庆开县井喷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7f3d012f7fd5360cba1adbfe.png)
庆开县井喷事故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庆开县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发生了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的特大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下,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重庆市、开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以赴应急救援,积极稳妥处理善后,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事故灾难影响,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整个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基本情况高桥镇是重庆市开县西北方向的一个边境镇,离开县县城约80公里。
位于高桥镇晓阳村境内的“罗家16H”井,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该井设计井斜深4322米,垂深3410米,水平段长700米,于2003年5月23日开钻,设计日产100万立方米。
在日常钻探过程中,该气井运行正常。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对该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预计无阻流量为400万-1000万立方米/天。
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据统计,井喷事故发生后,离气井较近的开县高桥镇、麻柳乡、正坝镇和天和乡4个乡镇,30个村,9.3万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累计门诊治疗27011人(次),住院治疗2142人(次),243位无辜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
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
二、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情况12月23日晚11时左右,重庆市政府接到市安监局关于川东北矿区发生井喷的报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即责成开县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抢险队赶赴现场。
12.23事故反思
![12.23事故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855366af7ec4afe04a1dfbd.png)
发生在重庆开县的建国以来最为惨烈的矿难,仅源于一次远非摧毁性的井喷。
历史再一次用生命与烈火警醒人们“协调发展”的深刻含义上篇夜幕中死神降临用“飞来横祸”四个字,来形容重庆开县高桥镇、麻柳乡、正坝镇、天和乡四个乡镇九万多人在2003年岁末所遭受的那场劫难,是毫不为过的。
就是在12月23日夜晚,高桥镇小阳村,一口正在开发中的含有高硫化氢的气井发生剧烈井喷,临近四乡镇沉睡中的百姓突然受到致命毒气的袭击。
井喷持续了84小时之久。
据事后统计,当地群众中死亡232人(另有两名井上工人),住院549人,门诊就医者18096人,更有65632人被迫星夜离开家园逃难。
由企业生产事故而伤及驻地民众,波及近十万人口。
这场特大事故,正是一起可怕的公共性灾难。
“一步一个鬼魂”三年前曾有过勘探,2003年5月正式开采。
由中石油集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开采的这口“川东北气矿罗家16号井”每天都机器隆隆,但人们从未想到灾难之魔会从这里喷涌而出,吞噬数以百计的无辜生命。
一位曾看过井喷事故原始记录的中石油集团工作人员(这份原始记录目前已经被呈报给了国务院调查工作组)给记者描述了如下的一幕:2003年12月23日晚上9点多,罗家16号井钻井现场。
在完成了钻机的顶部驱动马达的百日检修之后,钻机进行起钻,但此时泥浆发生了冒泡,由于当时的气流喷涌量相当于平时的四倍左右,日喷涌量从100万立方米激增到400万立方米,虽然工人当即增加泥浆,但事故终于酿成。
21时55分,井喷最终爆发,巨大的气流把矗立的钻杆抛到天上,钻杆和附近岩石或机械的碰撞所溅起的火花,将喷涌出的气体点燃,但随后喷涌出的大量泥浆,旋即把刚刚点燃的气体熄灭。
于是,富含硫化氢(H2S)和二氧化碳(CO2)的天然气就这样在冬日的暗夜中,开始肆无忌惮地蔓延。
现场的工人打算去取防护器材处理现场,但为时已晚,储放这些器材的地方,硫化氢的浓度已经极高,没有任何防护的工人根本无法前往。
对于钻井队来说,井喷虽然可怕,但也并非世界末日。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332a02066c85ec3a87c2c522.png)
经验教训
1、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三基工作”。事故暴露出人员素质不适应作 业,应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掌握基本技术要求,熟悉安 全操作程序、技术措施及应急措施。 3、杜绝“三违”。事故暴露出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 员没有按法规、标准做好技术和施工方案组织生产。
4、重视设施管理,保证相关人员能熟练使用配备的各 种HSE设施,加强生产启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 5、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的落实工 作。
,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审查,对危险因素缺乏分析
论证。
Page 5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 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 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 时 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
、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
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 。
应急处置
工作陷于被动。现场的一片慌乱中,至少1小时17分
Page 6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 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 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 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当地政府和 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 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没有硫化氢中毒和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 大(有部分撤离群众看到只是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 火灾,自行返回村庄,造成中毒死亡)。
Page 3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1、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2、起钻中途修理设备,长时间停留。 3、起钻过程灌注液量不够。 4、计量用泥浆池,没有计量罐。 5、观察溢流方法错误。 6、未能及时发现溢流。
12.23事故反思
![12.23事故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9cc166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0.png)
12.23事故反思12.23事故反思我的叙事;在重庆“12·23”井喷周年之际,对事故进行反思,从中吸取教训,有利于防止同类事故的再度发生。
事故回顾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境内天然气矿发生井喷,致243人硫化氢中毒死亡,大面积污染,6.5万余人逃离家园,直接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
“井喷”发生在罗家16号井。
罗家16号井所在气田共有五六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是西南地区的大气田,同时也是高含硫气田。
川东北气矿作为业主,将16号井承包给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二者同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6号井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川钻12队承钻,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晓阳村境内。
该井设计井深4322米,水平横穿700米,2003年5月23日开钻, 12月23日21时55分,井底突发溢流,造成井喷失控。
井喷发生后,由于现场有毒气体浓度太高,无法施救,24日16时,对放喷管线实施点火,才使空气中硫化氢浓度逐渐降低,井喷得到初步控制。
26日上午,实施压井。
27日,压井成功。
在这起事故中,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派出防化分队70余名官兵,承担了搜救井喷核心区群众、化学侦察、采样分析、检查人畜的中毒症状、对染毒区实施监测等救援任务。
此外,防化分队官兵还对灾民集中安置地点进行消毒防疫,并向群众讲解防护知识,演示防护自救的动作。
事故教训1.违规操作是造成井喷事故的直接原因井喷的主要原因是有关人员对这口井的.特高出气量预测不足,起钻操作违规,不按规定灌注钻井液,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直接原因是有关人员违章拆卸钻杆上的回压阀(防井喷的装置)。
2.未能及时点火,造成事故的扩大和恶化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未能及时采取放喷管点火,烧掉硫化氢,造成大量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致使现场有毒气体浓度太高,无法组织力量进入现场施救,从而导致事故的扩大和恶化。
3.安全制度存在漏洞,缺少事故应急预案川东北气矿的安全制度存在很多漏洞。
井喷事故案例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井喷事故案例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e4b5ed10f12d2af90242e66f.png)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 正常情况下,人吸入760~1000毫克 /立方米数秒钟后就会出现急性中毒,呼 吸加快直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而该井的硫化氢含量达151克/立方米。
类似重庆开县井喷的两次事故
• 事故一:
1998年四川温泉4井(气井)特大天然气意
外窜漏事故。1998年3月22日17时,钻井至 1869米左右时,发生溢流显示,关井后在准备压 井泥浆及堵漏过程中,天然气通过煤矿采动裂隙于3 月23日凌晨5时40分左右,自然窜入井场附近的
井喷事故实例
近期发生的重大井喷事故
•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 云南曲靖天然气井喷
• 中原油田特大井喷事故 •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川东北 气田所属钻井队对晓阳村境内的罗家 16H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这是 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井喷事故。
此次事故造成万余名群众转移,一万多名学生停课, 无人员伤亡。
84小时后,压井封堵成功。
事故原因:
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 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 直接原因。 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 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 人员中毒伤亡。
工,井深3404m,日产气六十三万方。此次井漏是在
实施二次完井作业、准备投入开发的作业过程中发生 的。 • 此次天然气井漏事故情况很复杂,是井底井喷, 井中管漏,地面泄漏。来自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处置
![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处置](https://img.taocdn.com/s3/m/311b64e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1.png)
三是对周边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难以控制。
在泄漏事故处置中,特别是可燃气体与液体蒸气 的泄漏,能否对处置区域内人员的服装、使用电器严 格管制,显得十分重要,往往会有漏洞;周边环境中, 人员容易发现,也好疏散,但火源、电源难以在短时 间内完全控制,做到一个不漏,而往往是由于死角引 发恶性事故。
四是社会联动要求高。
近几年我区也发生了一些因化学危险物品泄漏引发的事故。
如:2007年4月4日发生在314国道甘沟路段的液化气槽车泄漏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314国道甘沟段70公里全 程封闭约96个小时。
2008年3月10日22时13分, 乌市九家湾新兴陶瓷建材综合批 发市场一地下库房内二甲苯泄漏 发生爆燃引发火灾,造成4人死亡, 2人受伤 。
中等毒
用作制冷剂及制 取铵盐和氮肥
氨水的密度不同, 与水比0.91,与 空气比无资料
硫化氢 H2S
氯化氢 HCL
无色有恶臭的气味,溶于水,相 对密度比空气重(1.19),爆炸 极限4.0-46%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密度比水重(1.19),比空气重 (1.27)
有毒(剧 毒)
有毒
用于化学分析如 属易燃气体、有
有毒气体的大量扩散,使众多的人员中毒 伤亡。如“3.29”,京沪高速淮安段液氯泄漏事 故。造成28个村民中毒死亡,350人住院治疗, 270人留院观察,疏散15000余人。
(3)连锁危害严重。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并非像建筑倒塌或交通事故 那样,灾情基本定格,规模基本形成,而危险化学品 的泄漏仅仅是灾害事故的开始。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
1
这里所指的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是指可燃气体、
可燃与易燃液体以及有毒气体或蒸气的泄漏。
近几年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持续高发,到了危机 四伏,“谈漏色变”的状况,危险化学品泄漏的规模、 程度和危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境地。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d633ed44964bcf84b9d57bdf.png)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概况
▪ 事故造成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4000多人受 伤,6万多人被疏散转移,9.3万多人受灾,直接经 济损失高达6432.31万元。
▪ “12.23”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 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导致开县 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Page ▪ 3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 1、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 2、起钻中途修理设备,长时间停留。 ▪ 3、起钻过程灌注液量不够。 ▪ 4、计量用泥浆池,没有计量罐。 ▪ 5、观察溢流方法错误。 ▪ 6、未能及时发现溢流。 ▪ 7、卸掉钻具回压阀,接顶驱不成功。 ▪ 8、关防喷器未能控制。 ▪ 9、应急决策系统权限不明确。 ▪ 10、高产高含硫水平井工艺不成熟。
Page ▪ 6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 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 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 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当地政府和 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 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没有硫化氢中毒和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 大(有部分撤离群众看到只是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 火灾,自行返回村庄,造成中毒死亡)。
▪5、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的落实工 作。
Page ▪ 8
Page ▪ 5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 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 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 时 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 、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 应急处置 工作陷于被动。现场的一片慌乱中,至少1小时17分 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 。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分析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d4e4a2d0d233d4b14e696f.png)
(2)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对可能出 现的重大事故缺乏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 一旦发生事故,公司上下一片混乱,根 本无法从容应对。
从制度层面看,中石油集团和川东钻井公司也 制定了一些应急措施,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业 界普遍认可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 与环境管理体系》,其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谈到 应急计划,包括应急情况分类;紧急情况报告 程序、联系人员和联系方法;现场应急报警程 序;火灾及爆炸应急程序;油料、燃料及其他 有毒物质泄漏应急措施;井漏、井涌、井喷应 急措施;放射性物质危害应急措施;现场急救 医疗措施;恶劣天气应急程序;其他应急措施 和程序等。
(二)重庆12· 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井喷现象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十分 常见,其本身并不是事故,只是一种灾 害现象。但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特大井喷 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 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的。为什么普通 的灾害现象会演变成一场严重的事故,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中的原因值得我 们深刻反思。
(2)单一的隐患并非一定会发生事故, 但隐患的增多和积累必然会导致事故发 生。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 二公司钻井12队队长吴斌,明知钻井内 没有安装回压阀,可能引发井喷事故, 但作为钻井队队长,他既未向上级汇报, 也未采取任何措施制止这一违反操作规 程的行为,消除隐患,而是放任有关人 员违章操作,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4)与其他地区的油气田相比,四川盆地的 油气田在地质构造、天然气含量等方面具有特 殊性。四川气田的天然气中普遍有高含量硫化 氢,一般含量为1%到2%,有的甚至高达16%, 此次出事的川东北气矿罗家16号井也是如此。 井喷时它的硫化氢含量更是惊人,超过正常值 的6000倍以上。既然知道硫化氢的危险,作为 一个颇具实力的专业公司,中石油集团川东钻 井公司完全应该预见到井喷事故的巨大杀伤力, 从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然 而事与愿违,川东钻井公司该做的,几乎都没 有做。
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分析
![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1b2839a32d7375a417804f.png)
高德利教授如是说
高教授说,但这种方法也有难度,泥浆和地层两者之间的压力差 必须要控制在一个安全范围内,一旦失控,就会发生井喷。因泥浆 压力小于地层的压力,所以过平衡法极少会发生井喷事故,不过也 不能排除意外。如果某段地层中的油气藏存在着异常高压,而在勘 探中却没有预测到,钻杆如果打到这个部位,就会发生井喷事故。 “目前中石油方面确定了控制天然气井喷的技术方案实施压井, 主要是用泥浆灌入井下,封堵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蔓延。”高德利 建议说,如果火势太大,可以另外斜挖一口与井喷井相通的救险井, 然后把泥浆从救险井里灌入,最终同样可以达到压井的作用。 高德利又补充说“中国的井控技术在世界上是一流的,海湾战 争时,伊拉克很多着火的油井都是由中国专家负责压灭的。”
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分析
by王浩
事件发生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抢险备忘录
●23日22时左右,“井喷”发生 ●23日22时30分,开始疏散井场外围人员及周边群众 ●23日24时,井队人员全部撤离井场 ●24日零时至10时30分,川东钻探公司抢险人员连夜赶赴井喷现场抢险 ●24日15时,由于采取了封堵措施,“井喷”已得到初步控制 ●24日,副市长吴家农当即率10多个市级有关部门和救灾物资赶赴现场 ●25日,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赶赴现场 ●25日18时40分,发现的死亡人数已达191人 ●25日19时10分左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组成的调查组抵达开县 ●25日晚,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为组长的工作组抵达现场 ●25日晚,事发地方圆5公里内的4.1万多名群众被疏散到安全地带 ●26日上午7时,事故现场清场,实施压井抢救
高德利教授如是说
高教授在网上看过事故的相关报道,根据目前状况, 高德利介绍说,用于钻探的钻杆是中空的,在钻井 过程中要用泥浆不断灌入钻杆,这时岩层钻凿开的 岩屑就会沿着钻杆外壁上返回地面,同时特制泥浆 也保持了钻杆内、外壁的压力平衡。目前钻井采用两种方法: 一、欠平衡法,二、过平衡法。采用欠平衡法时,钻杆里的泥浆压 力(即所谓的液柱压力)小于地层的压力,这种方法因能有效保护油 气藏,且利于油气的喷发,经常会用于天然气的钻探中。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332a02066c85ec3a87c2c522.png)
Page 2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概况
事故造成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4000多人受
伤,6万多人被疏散转移,9.3万多人受灾,直接经
济损失高达6432.31万元。
Page 8
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 。
应急处置
工作陷于被动。现场的一片慌乱中,至少1小时17分
Page 6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 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 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 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当地政府和 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 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没有硫化氢中毒和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 大(有部分撤离群众看到只是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 火灾,自行返回村庄,造成中毒死亡)。
,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审查,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 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 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 时 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
、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
“12.23”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
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导致开县 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Page 3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1、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2、起钻中途修理设备,长时间停留。 3、起钻过程灌注液量不够。 4、计量用泥浆池,没有计量罐。 5、观察溢流方法错误。 6、未能及时发现溢流。
同一地点的两次“井喷”事故
![同一地点的两次“井喷”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1a09ace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e.png)
事故损失
导致243人死亡,50000多人受伤,几十万人无家 可归; 直接经济损失近5个亿 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恶劣的社会影响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第4页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第5页
受伤儿童
第6页
野外丧生
第7页
同一地点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次“井喷”事故
2006年3月25日,川东北油气矿再次发生严重井 漏事故,事故损失4283.13万元,其中直接经济 损失1734.13万元。中石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主要负责人赶赴现场组织现场处理,调集专家实 施科学堵漏,密切监测大气环境和河流;与重庆 市以及开县政府密切合作,迅速、有效地疏散了 周围居民1万余名,职工和群众无一人涉难 2003年12月23日,位于重庆开县的川东北油气矿 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由于应急处置技术标准不 完善,应急处置不及时,导致243人死亡,其中 241人为井场周围的居民,4000多人中毒,近10 万人紧急疏散,直接经济损失9262.7万元
第1页
12.13中石油川东气矿特大井喷事故事故经过
2003年12月23日晚21时15分,地处重庆市开县高桥 镇小阳村境内的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 家16H井起钻时,由于钻杆在距钻透气层约1.5米时发 生故障,现场作业人员进行钻柱检修,在现场配件不足 、钻杆未能修好的情况下,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继续 钻井作业,因在检修过程中卸下的钻杆上的回压阀忘记 安装,加上钻开油气层后,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地 层流体进入井筒并推动泥浆外溢,发生溢流。由于没有 防喷器装置,及压井措施不当等,造成井喷,导致大量 硫化氢泄漏。 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 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失控 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传播,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 积灾害。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ppt课件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166d32ba1aa8114531d907.png)
满1次的规定。
ppt课件
30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事故专家组的鉴定报告认为:起钻过程中存在 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是造成溢流并导 致井喷的主要原因。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134条规定,向一明的行为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
立即决定:竭尽全力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挨家挨户
“拉网式”搜索,先抢救学生、老人和儿童,再救青
壮年,党员干部最后撤离!
ppt课件
12
灾区群众撤离现场
p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件
13
事故发生后民众ppt课转件 移到安全地带 14
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在灾难压顶、情势纷乱、人心难安的紧要关头, 开县县委在15个灾民救助点、10个医疗救治点、82个 搜救小组中建立了107个临时党支部,成为救灾抢险的 核心堡垒。
中毒死亡的家禽
ppt课件
11
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2003年12月23日深夜,“12·23”特大井喷事故突然 发生,富含硫化氢的天然气猛烈喷射30多米高,失控 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向四周弥漫,距离气井较近的
重庆市开县4个乡镇6万多灾民需要紧急疏散转移。
面对紧急情况,高桥镇党委和赶赴现场指挥救助 的县委政府派来的干部,在向附近乡镇求援的同时,
2003年12月23日19时至20时,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
探公司钻井12队副司钻向一明,带领4名工人在罗家16井
进行钻具起钻操作中,在起了6柱钻杆后才灌注钻井液1次,
致使井内液压力下降,违反了单位有关细则中“起钻中严
格按照要求每起3柱-5柱灌钻井液1次”的规定及川探12
队针对罗家16井高含硫天然气井的特点所作出的每3柱灌
04.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
![04.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c814113d0912a21614792976.png)
201004 重庆开县重庆开县“12·23”“12·23”“12·23”特大特大特大““井喷井喷””事故事故■事故经过事故经过2003年12月23日夜,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由川东石油钻探公司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号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
由于大量的天然气和硫化氢气体从井口喷出达30米高程,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扩散,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
井喷事故波及28个村庄,总共造成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9.3万多人受灾。
当时有媒体估算,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环境受到的影响无法估量。
■事故事故原因原因原因事故直接原因:现场作业人员对这口高产出的气井预测不足,对高含硫高产出的水平井钻井工艺还不够成熟,违章违规,在起钻过程中,泥浆的循环时间严重不足,又不按规定进行灌注,没有及时发现溢流的征兆,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产生井涌、井喷。
事故扩大、恶化原因:现场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拆除了在钻具中安装的回压阀,也就是防井喷的装置,导致了井喷的严重失控。
井喷失控以后,没有及时对放喷管线实施点火,以致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有害气体喷出,造成了这次事故的扩大和恶化。
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确定为特大责任事故后,重庆市公安机关随即成立了“12·23”专案组,于2004年1月2日正式立案侦查,1月10日,经检察机关批准,依法对王建东等3人实施逮捕。
王建东,四川省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定向井中心工程师、开县高桥镇16号井现场负责人。
宋涛,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12队技术员。
向一明,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12队副司钻。
公安机关侦查查明,2003年12月20日、21日,王建东在发现并证实钻具内的测斜仪已损坏后,将此情况告诉了宋涛,提出要换测斜仪,卸下钻具内的回压阀,并令工人实施。
开县12.23井喷事故再调查
![开县12.23井喷事故再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37f8590979563c1ec5da7142.png)
开县井喷事故再调查18个小时,井喷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庆市公安局专案民警查阅相关行业标准、专业书籍、规章制度、专家调查记录等资料1000余份、10000余页,从中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资料300余份、5000余页;调查走访了260余人,形成笔录100余份,于事发13天后得出的结论让人们倍感沉重取掉回压阀,压缩灌注次数,少配安全设备,成为节约成本的惯例现场的一片慌乱中,至少1小时17分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至少有4次点火机会被指挥人员否决生命与财产之间,到底孰轻孰重,却成了难以抉择的问题18个小时的慌乱、犹豫和延搁中,243个生命从此逝去本刊记者/邹辉范卉(发自重庆)2004年春节,重庆开县,对于“12〃23”川东气田特大井喷事故的灾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
他们收起了忧伤,点燃了鞭炮,一边祭奠在事故中死去的亲朋好友,一边祈祷着燃烧的烟火能除去晦气,找回失去的幸福。
成都以北约30公里,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就位于这里的广汉市,研究院对面就是宿舍区,林立着30多幢宿舍楼。
钻采院定向井中心工程师王建东一家就住在这里。
春节前夕的1月18日,记者来到这里,一位邻居告诉记者,王建东家没有人。
事故发生后不久,王建东回来过一趟,但次日被要求返回重庆接受调查,此后再没有回来。
而王的妻子也到重庆张罗律师去了。
实际上,1月2日,王建东就被警方监视居住,此时正呆在重庆市万州区的看守所里。
他也是死亡243人的井喷事故发生后第一个被正式逮捕的责任人。
但这天记者还是遇到了王的妻子,她一脸戚容,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同样的态度来自钻采院,这里的人告诉记者,采访需要到成都找四川石油管理局。
但石油部门依然沉默。
节约成本的行业惯例33岁的王建东出身于石油世家,其父母、岳父岳母及妻子都是石油系统的人。
1991他从西南石油学院钻井专业毕业后,即被分配到钻采院工作,并于1998年升任工程师,同时还在西南石油学院攻读了研究生课程。
重庆开县12.23事故引发的安全思考
![重庆开县12.23事故引发的安全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114d16731b765ce05081426.png)
重庆开县12.23事故引发的安全思考12.23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摘要:从技术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油田生产过程中发生的12.23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原因,并分析了人身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人身安全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与影响因素提出了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安全事故;管理者;执行;以人为本;引言安全是油田生产正常经营的基础和前提,油田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并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重视安全而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给国家、社会、企业、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作为在油田行业工作的员工,分析造成这些安全事故的深层原因,总结从事油田工作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对于员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中贯彻“安全第一”的宗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人身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人身安全的因素1.1井喷事故发生的原因1.1.112.23天然气井喷事故详细过程12.23重庆天然气井喷事故详细过程(强烈建议阅读)2003年12月23日22时04分,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开县境内的罗家16h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从井内喷出的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漫、扩散,导致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的严重后果。
1.1.2技术人员违章操作埋下安全隐患21日16时许,王建东带领本中心助理工程师唐梁、刘易思等人到钻台上检查sperrysun无线随钻测斜仪,经检测发现该测斜仪确已损坏,遂决定更换安装qdt无线随钻测斜仪,重新制定钻具组合。
但是,王建东在重新制定钻具组合时,明知罗家16h井已钻开油气层,本应严格执行在钻柱上始终安装钻具内防喷工具回压阀的有关规章制度,忽视回压阀在钻井安全中的重要性,违章决定卸下原钻具组合中的回压阀防井喷装置,并将此决定告知了钻井队技术员宋涛。
12.23开县井喷
![12.23开县井喷](https://img.taocdn.com/s3/m/15f5bb60af1ffc4ffe47acdc.png)
21 时55 分,起钻至井深209.31 米,录井员发 现录井仪显示泥浆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 组分出现异常,泥浆总体积上涨,溢流1.1 立方米。 录井员随即向司钻报告发生了井涌。 司钻接到报告后,立即发出井喷警报,并停 止起钻,下放钻具,准备抢接顶驱关旋塞。21 时 57 分,当钻具下放10 余米时,大量泥浆强烈喷出 井外,将转盘的两块大方瓦冲飞,致使钻具无支 撑点而无法对接,故停止下放钻具,抢接顶驱关 旋塞未成功。
12月26日晚拍摄的川东北气矿事故发生“井 喷”的井口通过点火燃烧的方式排除毒气
点火后
抢险队员连夜作业
12月26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 的员工在清理事故现场,为“压井”做准 备
工人在压井成功后欢呼
图为压井后的罗家矿井
12月27日中午,重庆开县正坝镇居民陆续 开始返回家园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22 时3 0分左右,井队人员开始撤离现
场,疏散井场周边群众,随后向110、120、
119 报警,并向当地政府通报情况。23 时20
分左右,钻井队派人返回井场,关闭了泥
浆泵、柴油机、发电机,随后全部撤离井 场,并设立了警戒线。
(二)抢险救灾经过 23 日23 时左右,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管局接到川东
(三)罗家16H 井概况
罗家16H 井为罗家寨气田的开发井,地处重庆 市开县高桥镇晓阳村境内。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 含二氧化碳,其中甲烷82 . 14 % ,硫化氢9. 02 % , 二氧化碳6 . 79 % ;原始地层压力41 . 7 兆帕,具有
开县井喷事件
![开县井喷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e8d95e3b3567ec102d8aa1.png)
案例: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件
1.2003年12月份,在重庆开县发生了特大井喷事件,造成了二百多人死亡,二千多人受伤这样一个悲剧事件。
2.在重庆开县作业的这个企业,川东石油钻探队,多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好,放松了警惕,没有想到那个地方会出现大量的硫化氢喷发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因为没有预案,所以造成现场工作人员处置的有效措施采取的不及时。
当时的工作人员,实际上是知道有两种比较有效的办法来应对硫化氢气体的喷发,减少硫化氢气体喷发造成的危害,第一种办法就是减压,第二种办法是点火,因为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可燃气体,点燃着火,燃烧以后它的毒性就大大降低。
很多现场的工人、班组长却没有能够及时地采取这样两种比较有效的办法。
因为这以上两种办法的使用,都意味着几百万一台的机器要报废,他们都不愿意也不敢承担这样的责任。
所以处置不及时,造成了大面积的、大规模的毒气——硫化氢气体的喷发。
3.按照习惯的做法,现场发生硫化氢气体喷发,先报告四川石油管理局,再转报重庆市安监局,然后转报市政府,最后才通知开县县政府,当开县县政府接到钻井队的报告电话已是晚上11时25分左右,离井喷时间已过了1个半小时,这时县政府才通知高桥镇、正坝镇、麻柳乡、天和乡启动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而受害最严重的高桥镇却一直没有接到钻井队的电话。
4.当地农民和部分乡村干部普遍不知道天然气开采可能产生毒气,农民更没有听说过“硫化氢”这个恐怖的名词,井口附近的居民丝毫不知道这口井喷出来的气体会带来灭顶之灾,更不知道如何自救,也不知道如何防范有毒气体。
井喷发生后,对危害一无所知的群众最初不愿意转移,有的群众躺在被窝里,死活不起床;有的转移到安全区后还想回家锁门、拿东西;有的是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才被干部、民兵抬着、拖着,强行带出了危险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开县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发生了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的特大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
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
视和深切关怀下,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在社
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重庆市、开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
力以赴应急救援,积极稳妥处理善后,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事故灾难影响,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整个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基本情况
高桥镇是重庆市开县西北方向的一个边境镇,离开县县城约80公里。
位
于高桥镇晓阳村境内的“罗家16H”井,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该井设计井斜深4322米,垂深3410米,水平段长700米,于2003
年5月23日开钻,设计日产100万立方米。
在日常钻探过程中,该气井
运行正常。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
对该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
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预计无阻流量为400万-1000万立方米/天。
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据统计,井喷事故发生后,离气井较近的开县高桥镇、麻柳乡、正坝镇
和天和乡4个乡镇,30个村,9.3万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
累计门诊治疗27011人(次),住院治疗2142人(次),243位无辜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
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
二、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情况
12月23日晚11时左右,重庆市政府接到市安监局关于川东北矿区发生井喷的报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即责成开县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抢险队赶赴现场。
在查明井喷事故将可能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一是立即通知事故发生地的高桥镇党委政府,以最快的速度组织群众向安全地带疏散转移。
二是迅速电告附近的正坝镇、麻柳乡,从人力、车辆等方面进行支援。
三是一位副县长率领50多人的先遣抢险队伍立即赶往事故现场。
四是做好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的各项准备工作。
24日上午,重庆市委、市政府派遣一位分管副市长带领市级相关部门和专业救援队伍紧急赶往开县,正式成立了“12·23”抢险指挥部,分成前线指挥、交通控制、后勤保障、医疗救护、信息联络5个工作组,以“紧急疏散群众、减少人员伤亡”为第一要务,动员一切力量,采取非常措施,实行“分进合击,各负其责”的战略战术,各级各地迅速调整工作重点,全力以赴抓好抢险工作。
整个应急救援工作大致分为疏散转移、搜救安顿、灾民返乡和安置善后四个阶段。
1.疏散转移阶段。
指挥部针对毒气不断向周边地区蔓延扩散的情况,在对硫化氢的PPM浓度进行科学检测后,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将以气井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群众全部转移。
根据地形和交通状况,决定将受灾群众向四个方向疏散,呈放射性状设
置15个政府集中救助点。
在每个救助点均安排1名县级领导作为第一责
任人,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个救助点分设医疗救治、
后勤保障、治安巡逻、信息联络等工作组,每个组在救助点领导指挥下,各自开展工作。
整个撤离过程有序展开,灾区的65632名群众中,32526
人安置在指挥部设置的县内的15个政府集中救助点,10228人有序转移到四川省宣汉县,其余采取在当地县上工作组和基层干部的组织下,采取
了投亲靠友和群众互帮互助等方式进行了安置。
24日17时30分,指挥部和钻井抢险队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措施,对主管道进行了封堵,放喷管线实施了点火,有
毒的硫化氢气体不再扩散,事态得到控制。
2.搜救安顿阶段。
为了尽可能多的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同时为下一步
即将开展的“压井”工作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伤亡。
12月25
日凌晨,组建20个搜救队进入事故现场危险区,搜寻幸存者和死亡人员;26日又组建102个搜救组,对以井口为中心、半径为5公里的近80平方
公里的区域,进一步实施拉网式搜救。
在搜救过程中,共调集党员、干
部1.2万余名,驻渝部队、公安、武警和消防官兵1500余人,医护人员1400余人,民兵预备役2800余人。
在实施压井之前共搜救出900多名滞
留危险区的群众。
为保证伤员的救治,指挥部从全市各大医院抽调160余名医务人员,组成5支医疗队赶赴灾区救援;开县从各医院组织医护人员1600余人,在救灾前沿设立5个临时医疗点,将开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作为后方医院。
全县
各类医院和医疗点收治的因灾伤病人员达到23515人,其中住院人员2067人,住院病人中有重症病人17人,其中5人转到重庆市治疗。
灾民大规模疏散转移后,最大限度地保障灾民基本生活成为整个应急救
援工作的当务之急。
为了妥善安置灾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有饭吃、有衣穿,不挨饿、不受冻”的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开县的16个灾
民集中救助点切实做到了“五热”,即保证灾民看热脸、吃热饭、喝热汤、洗热水、睡热被窝。
四川省宣汉县发挥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对开
县灾民的安置提出“六个一”措施,即确保灾民“无一人挨饿,无一人
受冻,无一人病倒,无一起安全事故,无一人有伤害灾民感情的言行,
无一人向灾民收取一分钱”。
为保证灾民有饭吃、不挨饿,开县抽出15名县级领导带领700多名干部
进驻灾民救助点,与灾民同吃同住,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指挥部先后从重庆主城区、万州区和开县周边的一些县,组织发放85363
件衣服、35282床棉被、152吨大米、45.5吨面条、30.5吨食用油等救灾物资,接纳灾民的乡镇还自行组织了大批食品,保证了避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
指挥部同时采取了多条措施来安置受灾群众:一是
发动农村居民亲带亲、邻帮邻,将一些老弱病残人员接到当地居民家过夜。
二是在县政府和乡镇政府机关、学校腾出会议室、办公室3000余间,或在院坝搭建简易帐篷安置灾民。
三是县政府迅速将组织调运和发动群
众捐赠的棉被3.5万床,衣服8.5万件,发放给灾民使用。
3.灾民返乡阶段。
12月27日11时,施工抢险人员对“罗家16H”井的两条放喷管线实施截堵,“压井”获得成功。
指挥部当即决定,整个应急
救援工作的重心由组织灾民大规模疏散和生活安置转移到组织灾民返回
家园,采取“五条措施”确保灾区环境安全:一是组织1000余名工作人员,对灾区内所有被毒死的动物进行清理,对动物尸体分类进行深埋或
焚烧;二是组织庞大的卫生防疫队伍,对事故区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
病的发生;三是由环保部门以井口为中心,建立6个流动监测站,对灾区环境、大气、地表水等指标,进行全天候采集监测;四是由卫生部门对
灾区的粮食、蔬菜、肉食品等进行抽样化验;五是将灾后居民在生产生
活中的重点注意事项,印制成《灾民返乡须知》,发放到每一户灾民手中,详细告知灾民返家的八大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