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金融学课后练习第9章 金融机构体系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金融机构体系
思考题
1、金融机构具有哪些功能?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功能也有所不同,通常来说,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有:
1、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类业务形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
这是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行使这一功能的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类型。
2、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3、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4、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5、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上述第一种服务涉及金融机构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种服务是金融机构的经纪和交易功能;第四种服务被称为承销功能,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一般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服务;第五种服务则属于咨询和信托功能。
2、金融机构体系一般由哪几种构成?其主要机构类型有哪些?
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彼此间形成的关系。
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虽各有特点,但在种类和构成上基本相同。
国家金融机构主要由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大类构成。
( 1)管理性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
目前各国的金融管理性机构,主要构成有四类:一是负责监管存款货币银行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是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四是社会性公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
其中,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通常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
(2)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业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如各种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商业性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基金、租赁公司等。
(3)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这类金融机构的建立旨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发展需要建立了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3、目前世界上有哪几个国际性金融机构?他们各自的主要宗旨和业务是什么?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它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根据199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所拟订的《国际货币基本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总部设在华盛顿。
有成员国148个(1984)。
该组织的宗旨: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时逆差的外汇资金需要。
该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所缴的份额。
成员国的主要权利是享有提款权,即有权按
照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用外汇。
1969年,该组织创设了一种称为“特别提款权”的货币(记帐)单位,根据成员国的份额按比例分配,作为国际流通手段的一个补充。
成员国的特别提款权,可作为货币储备,也可用于向其他成员国购买外汇,解决本国的国际收支逆差。
成员国有义务提供经济资料,并在外汇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该组织的监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利机构是理事会,由各成员国派正、副理事一名组成。
处理日常业务的机构是执行董事会,由22名执行董事组成,其中5名董事由份额最大的5大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派任。
总裁由执行董事会推选,负责基金组织的业务工作。
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1980年4月17日中国代表权得以恢复,1980年以来,中国代表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
2、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银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它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拥有184个成员国。
这些国家对世行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共同负责。
世界银行正在与整个发展社会一道,将其工作的重点放在实现联合国成员国于2000年达成的新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的减贫工作上。
世界银行为那些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或进入国际市场条件较差的国家提供低息、无息贷款或赠款。
“世界银行”这个名称一直是用于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
这些机构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
约有1万名从事发展工作的专业人员在世界银行设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总部和其109
个国家的代表处工作。
除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以外,世行集团还有另外三个机构。
国际金融公司(IFC) 通过对高风险部门和国家提供支持来推动私人部门的发展。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和贷款人提供政治风险保险(担保)。
国际投资纠纷解决中心(ICSID) 解决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投资纠纷。
3、国际清算银行。
最初成立目的:处理一次大战后德国赔款分配事宜。
目前为办理中央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
宗旨: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
主要职能:协助各国中央银行管理外汇储备,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投资服务和流动资金,作为代理人和委托人为实践国际金融贷款协议提供帮助等。
4、亚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它以促进亚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合作为宗旨,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成员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它由成员国或地区共同出资兴办,不以盈利为目的。
亚行成立于1966年12月19日,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亚行现有成员57个,包括本地区41个成员和非本地区16个成员。
亚行的组织机构由理事会、董事会和亚行管理局组成。
4、你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产生和发展的情况吗?你如何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变化?
(一)银行、保险、证券业相互渗透发展,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金融机构体系已基本建立
从1999年开始,我国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银行、保险、证券三者开始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1999年10月12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泰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和中信证券等7家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从事资金拆借、买卖债券、债券现券交易及债券回购业务。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长期隔离的局面终于被打破,并开始形成种类齐全、功能互补、多种金融机构全面健康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金融机构体系已基本建立。
(二)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银行业产权单一、改革滞后。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形成了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的新格局,探索了现代商业银行企业制度和管理体制新模式;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方式;建立了双向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实现了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分离,商业银行开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但是,由于银行改革起步较晚,负担较重,顾虑较多,思路较窄,至今还停留在国有银行(包括国有独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产权一元化格局中,而中国金融体系最脆弱、最危险的地方是银行体系。
主要表现在:资产质量较差,巨额坏账、呆账无法收回导致金融资产的流失,资本充足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弱,再加上大量违规入市的资金使得金融秩序混乱;银行业内部没有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又会使监管和控制无法落到实处,更会出现舞弊,诈骗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缺乏金融中介机构
我国仍需要一些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这种机构大致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中小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是面对大企业服务的,在存贷总量失衡的同时还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所以中小银行的发展也成了搞活经济的重要出口,必须要对商业银行进行整顿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类是合作性机构。
中小企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并不能从经济上非常合理地判断出它的可靠性,它的生长性,这时候相当程度上靠的是对人的判断,合作性金融机构利用了合作者知根知底这个优越性,能从地方实际出发引导投资的合理化。
第三类就是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我国金融机构面临巨大风险
根据中国金融业的现状,以下几点风险是在金融机构的改革中必须加以重视的。
1.“存差”严重发生。
与银行高负债相对应的不是资产的有效投放,而是存款总额大于贷款总额的现象日趋严重。
对银行来说,这部分资金的运作处于亏损状态。
2.支付风险:前段时间,一些银行因为期限错配,导致难以偿还银行间同业拆借款项。
3.信用风险:当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时,客户贴现承兑汇票银行现行垫付资金时,以及客户信用卡透支时,均会产生信用风险。
4.操作风险:因管理方面的漏洞出现的经营风险。
(五)价格风险:
金融机构大都持有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因证券价格下跌导致的损失;或因供求关系改变,利率变动也会造成损失。
6.决策风险:金融机构因错误判断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7.政策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
国家风险。
金融机构体系变化:大一统的金融百货公司——分业经营——混业经营趋势
原因:金融市场不成熟,监管不完善,机构内控制度有待改善、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
有混业的趋势是因为:国家趋势的金融全球化,监管一体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
5、如果有人问你中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概况,你如何向别人介绍?
(一)银行、保险、证券业相互渗透发展,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金融机构体系已基本建立
从1999年开始,我国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银行、保险、证券三者开始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1999年10月12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泰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和中信证券等7家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从事资金拆借、买卖债券、债券现券交易及债券回购业务。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长期隔离的局面终于被打破,并开始形成种类齐全、功能互补、多种金融机构全面健康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金融机构体系已基本建立。
(二)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银行业产权单一、改革滞后。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形成了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的新格局,探索了现代商业银行企业制度和管理体制新模式;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方式;建立了双向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实现了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分离,商业银行开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但是,由于银行改革起步较晚,负担较重,顾虑较多,思路较窄,至今还停留在国有银行(包括国有独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产权一元化格局中,而中国金融体系最脆弱、最危险的地方是银行体系。
主要表现在:资产质量较差,巨额坏账、呆账无法收回导致金融资产的流失,资本充足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弱,再加上大量违规入市的资金使得金融秩序混乱;银行业内部没有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又会使监管和控制无法落到实处,更会出现舞弊,诈骗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缺乏金融中介机构
我国仍需要一些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这种机构大致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中小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是面对大企业服务的,在存贷总量失衡的同时还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所以中小银行的发展也成了搞活经济的重要出口,必须要对商业银行进行整顿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类是合作性机构。
中小企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并不能从经济上非常
合理地判断出它的可靠性,它的生长性,这时候相当程度上靠的是对人的判断,合作性金融机构利用了合作者知根知底这个优越性,能从地方实际出发引导投资的合理化。
第三类就是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我国金融机构面临巨大风险
根据中国金融业的现状,以下几点风险是在金融机构的改革中必须加以重视的。
1.“存差”严重发生。
与银行高负债相对应的不是资产的有效投放,而是存款总额大于贷款总额的现象日趋严重。
对银行来说,这部分资金的运作处于亏损状态。
2.支付风险:前段时间,一些银行因为期限错配,导致难以偿还银行间同业拆借款项。
3.信用风险:当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时,客户贴现承兑汇票银行现行垫付资金时,以及客户信用卡透支时,均会产生信用风险。
4.操作风险:因管理方面的漏洞出现的经营风险。
(五)价格风险:
金融机构大都持有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因证券价格下跌导致的损失;或因供求关系改变,利率变动也会造成损失。
6.决策风险:金融机构因错误判断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7.政策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
国家风险。
7、非银行金融机构大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他们共同的业务特点是什么?
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以下几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
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境外非银行金融机构驻华代表处等机构。
信托公司以信任委托为基础、以货币资金和实物财产的经营管理为形式,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多边信用行为。
概括地说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金融租赁公司是专门经营租赁业务的公司,是租赁设备的物主,通过提供租赁设备而定期向承租人收取租金。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