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整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是收集和获取病史资料、症状体征、实验检查和器械检查的方法及意义,并通过诊断思维,对临床资料分析归纳,做出诊断。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眼视光、麻醉、法医、影像、预防专业使用。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临床医学本科. 第六版)教材。
大纲对教学深度的要求分四种:
1、掌握: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本理论深入了解,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2、熟悉:要求熟悉的内容要重点讲解,使学生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3、了解:对要求了解的内容概括讲授,扼要介绍一般规律及进展。
4、学会:要求学生熟悉其操作方法、步骤,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进行操作。
未列入大纲的部分内容及大纲中注明自学的内容均供自学参考。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含儿科、妇产科专业方向)眼视光、麻醉、法医、影像、预防学等专业教学计划,诊断学教学总时数135学时,其中理论深讲授81时,实验课54学时。
各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二)熟悉:诊断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三)掌握:症状,体征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症状、体征的概念。
(二)重点讲解: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三)一般介绍: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诊断学的进展。
第一篇问诊
第一、二、三章问诊的方法技巧及问诊的内容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熟悉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三)了解问诊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
(二)重点讲解: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三)一般介绍:问诊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发热的概述。
(二)掌握:发热原因和分类: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常见的三种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三)熟悉: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起病方式、过程。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发热的病因与分类,三种常见热型。
(二)重点讲解:发热的概念,发热的三个过程。
(三)一般介绍:发热的伴随症状。
第二节皮肤粘膜出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皮肤粘膜出血的主要病因。
(二)熟悉:瘀点、瘀斑、紫癜、血肿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皮肤粘膜出血的主要病因。
(二)重点讲解:瘀点、瘀斑、紫癜、血肿的概念。
(三)一般介绍:皮肤粘膜出血伴随症状。
第三节水肿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二)熟悉:水肿的发生机制、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水肿的发生机制、概念。
(二)重点讲解: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着重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三)一般介绍:水肿的伴随症状。
第四节咳嗽与咳痰
一、目的与要求:
(一)重点掌握:咳嗽、咳痰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二)熟悉:咳嗽、咳痰可能出现的伴随症状。
(三)了解:咳嗽、嗽痰发生机制及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咳嗽、咳痰的病因。
(二)重点讲解: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咳嗽的性质、时间与节律、音色,痰的性状和量)。
(三)一般介绍:咳嗽、咳痰的发病机制。
第五节咯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咯血的发病机制。
(二)重点掌握:咯血的鉴别诊断,病因,临床表现。
(三)熟悉:咯血的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咯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年龄、咯血量、颜色和性状)。
(二)重点讲解: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诊断。
(三)一般介绍:咯血的发生机制。
第六节胸痛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胸痛的定义,发生机制。
(二)掌握:胸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三)熟悉:胸痛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胸痛的概念和病因。
(二)重点讲解:胸痛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胸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影响疼痛因素)。
(三)一般介绍:胸痛的机制及伴随症状。
第七节发绀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发绀的发生机制。
(二)掌握:发绀的定义、病因与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发绀的定义。
(二)重点讲解:发绀病因分类与临床表现,中心性紫绀与周围性紫绀的特点及鉴别。
(三)一般介绍:发绀的机制及伴随症状。
第八节呼吸困难
一、目的与要求:
(一)重点掌握:呼吸困难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
(三)了解: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呼吸困难的病因。
(二)重点讲解: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着重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
(三)一般介绍: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第九节心悸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心悸的概念,发生机制。
(二)掌握:心悸的病因。
(三)熟悉:心悸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心悸的发生机制。
(二)重点讲解:心悸的病因(心脏搏动增强、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
(三)一般介绍:心悸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第十节恶心与呕吐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呕吐的发生机制、常见病因、问诊要点。
(二)熟悉:呕吐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呕吐的常见病因,发生机制,问诊要点。
(二)详细讲解:呕吐的临床表现(呕吐的时间、呕吐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的特点、呕吐物的性质),伴随症状。
第十一节呕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呕血的定义,问诊要点。
(二)熟悉:呕血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三)掌握:呕血的病因。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呕血的定义,问诊要点。
(二)详细讲解:呕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三)重点讲解:呕血的病因。
第十二节便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便血的病因,问诊要点。
(二)熟悉:便血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便血的定义、病因、问诊要点。
(二)详细讲解:便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第十三节腹痛
一、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腹痛的发生机制、问诊要点。
(二)掌握:腹痛的病因,腹痛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急、慢性腹痛的病因,发生机制,问诊要点。
(二)重点讲解:不同原因腹痛的临床表现(腹痛部位、性质和程度、诱发因素、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及伴随症状。
第十四节腹泻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急、慢性腹泻的定义、发生机制、问诊要点,伴随症状及体征。
(二)熟悉:急、慢性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慢性腹泻的病程,问诊要点,伴随症状和体征。
(二)详细讲解:急、慢性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
第十六节黄疸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胆红素正常代谢,辅助检查。
(二)熟悉:黄疸的分类,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三)掌握:黄疸的定义,几种常见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鉴别要点。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黄疸的定义,胆红素正常代谢,黄疸病因诊断的常用辅助检查。
(二)详细讲解:黄疸的分类(病因分类与胆红素性质分类);黄疸的伴随症状。
(三)重点讲解:常见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鉴别要点。
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
第十八节血尿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血尿的概念。
(二)熟悉:血尿的病因及血尿的临床特点及假性血尿的判别。
(三)了解:血尿的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血尿的意义。
(二)重点讲解:血尿的常见病因及假性血尿鉴别。
(三)一般讲解:血尿的伴随症状。
第二十二节头痛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头痛的概念和病因分类。
(二)熟悉:头痛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头痛的发病机制,问诊要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头痛的概念和病因。
(二)熟悉:头痛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头痛部位、头痛的程度与性质、头痛出现的时间与持续的时间、加重、减轻或激发头痛的因素)。
(三)一般介绍:头痛的伴随症状。
第二十五节抽搐与惊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抽搐与惊厥的概念。
(二)熟悉:抽搐与惊厥的病理与临床表现。
(三)了解:抽搐与抽搐的发生机制,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抽搐与惊厥的概念。
(二)重点讲解:抽搐与惊厥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三)一般介绍:抽搐与惊厥的伴随症状。
第二十六节意识障碍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意识障碍的概念,昏迷的概念。
(二)熟悉;意识障碍病因和临床表现。
(三)了解: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与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意识障碍的概念,昏迷的概念。
(二)重点讲解:意识障碍的病因,轻度、中度、重度昏迷的临床特征。
(三)一般介绍: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第二篇检体诊断(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进行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检查方法及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视诊的内容:全身状态视诊和局部视诊。
(二)详细讲解:触诊的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分别介绍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及主要用途)。
(三)一般介绍:触诊的注意事项。
(四)一般讲解:叩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详细讲解:叩诊音及正常分布。
(六)一般讲解:听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重点讲解:嗅诊及某些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一般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生命征的概念,苍白、紫绀、黄染、出血、蜘蛛痣的辨认及临床意义,局部淋巴法肿大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二)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
营养状态的判断,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
面容、体位的判断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皮肤的检查内容。
淋巴结的分布及触诊顺序。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生命征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发育、营养的判断方法,不同的面容、体位、步态、意识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二)重点讲解:皮肤苍白、紫绀、紫癜、蜘蛛痣、黄染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淋巴结肿大的检查及常见病因
第三章头部检查
一、目的与方法:
(一)了解:头部检查的顺序和方法。
(二)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
(三)掌握:眼球运动、巩膜、瞳孔的检查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掌握扁桃体的检查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头部检查的顺序和方法。
耳、鼻、口、腮腺的检查,
(二)重点讲解:头部检查的内容,头颅形状,颜面及器官。
(三)详细讲解:眼球、巩膜,及瞳孔的检查。
扁桃体检查、肿大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章颈部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颈部的外形与分区,颈部的运动。
(二)熟悉:颈部包块及原因,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
(三)掌握:颈静脉怒张及临床意义。
甲状腺的检查方法,肿大的分度,及常见病因。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颈部的外形,分区,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二)重点讲解:颈部包块及常见原因,气管移位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三)详细讲解:颈静脉怒张的判别方法,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分度及肿大的常见病因。
第五章胸部
第一、二、三、四节胸壁、胸廓、肺和胸膜的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视、触、叩、听在肺部的应用。
(二)熟悉:肺部的正常及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
1、胸壁:静脉、皮下气肿、压痛、胸廓形态;
2、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节律;
3、触诊:胸廓扩张度,触觉语颤;
4、叩诊:正常叩诊,异常叩诊音,定界叩诊;
5、听诊: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
(二)重点讲解:肺部的正常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三)一般介绍:胸部的体表标志。
第五、六、七节心、血管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心音,杂音的产生机理,脉搏,周围血管检查方法及常见心律失常特点(早博、房颤)。
(二)掌握:心界叩诊,血压测量方法及杂音听诊要点及临床意义,并能辨别收缩期与舒张期杂音。
(三)了解:心音,血压、脉博改变,及血管体征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
1、视诊: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
2、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3、叩诊:叩诊方法,叩诊顺序,心浊音界。
4、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5、血管检查(脉搏、血压、周围血管征)
6、心血管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包积液。
(二)重点讲解: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心相对浊音界叩诊方法,第一、第二心音区别、杂音听诊要点及临床意义,血压测量方法。
(三)一般介绍:心前区异常搏动,心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脉搏及血压改变、血管体征、心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六章腹部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熟悉: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三)掌握:腹部检查的方法。
(四)学会:肝、脾触诊。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二) 详细讲解:1、腹部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腹壁其他情况。
2、触诊:触诊方法,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胆囊、肾)腹部
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
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及胆囊叩诊,胃泡鼓音区及脾叩诊,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膀胱叩诊。
4、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搔弹音。
5、腹部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腹膜炎,肝硬化。
(三)重点讲解:肝、脾触诊。
第八章脊柱与四肢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脊柱与四肢的检查方法。
(二)熟悉:脊柱与四肢检查的内容,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了解:脊柱与四肢正常活动度,脊柱的生理弯曲度。
二、教学内容:
(一) 详细讲解:脊柱与四肢的检查方法。
(二) 重点讲解:脊柱与四肢的内容,脊柱压痛、叩击痛、畸形、运动功能障碍,四肢形态异常,关节病变、四肢运动障碍,杵状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三)一般介绍:脊柱四肢的正常活动度。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熟悉: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
(三)了解: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1、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3、病理反射:(1)锥体束征:Bar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oddock征、Hoffmann 征。
(2)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ng征、Brudzinski征。
(3)Lasegue征。
(二)重点讲解:神经系统的内容:脑神经运动功能,神经反射,自主神经功能。
(三)一般介绍: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方法。
第三篇病历书写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住院病历书写的格式和内容。
(二)了解:常用医疗文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住院的病历书写的格式和内容。
(二)一般介绍:常用医疗文件。
第五篇器械检查
第一章心电图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心电图的原理及描记方法。
(二)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三)掌握:心电图的主要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心电图产生原理,心电图导联体系、常规心电图联接方法。
(二)详细讲解: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部分和命名,心电图的测量(心率的测量,各波段振幅及时间的测量),平均心电轴、心脏循长轴转位,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三)重点讲解:心电图主要临床应用:心房与心室肥大,心肌缺血与梗塞,心律失常(窦性心
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传导异常)。
第二章肺功能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血液气体分析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二)熟悉: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三)了解:肺容积的测定,通气功能测定、气体分布测定比值测定,闭合容积测定,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肺通气功能检查,换气功能检查,小气道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二)重点讲解:血液气体分析,酸碱度测定的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增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呼酸,呼碱,代酸、代碱时的血气变化。
(三)一般介绍:肺容积测定,通气功能测定,气体分布测定,通气/血液比值测定,闭合容积测定,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气体分析疗到碱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第六篇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诊断疾病的三个步骤:搜集资料,分析综合、验证或修正诊断。
(二)了解: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掌握“一元论”原则。
(三)掌握: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诊断疾病的三个步骤。
(二)一般讲解: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三)详细讲解:临床诊断思维的一元论的原则。
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疾病的分型与分期,并发症及伴发疾病。
第七篇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导尿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适应症。
(二)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方法,部位注意事项及适应症。
(三)掌握:腹腔穿刺术的方法部位、注意事项及适应症。
(四)熟悉:腰椎穿刺术的方法,部位,注意事项及适应症,熟悉骨髓穿刺术的方法部位及适应症。
(五)了解:心包腔穿刺术,淋巴结穿刺术,十二指肠引流术,中心静脉压测定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导尿术,胸穿术,腹穿术的部位方法及临床应用。
(二)重点讲解:腰穿术,骨穿术的部位、方法及临床应用。
(三)一般介绍:心包穿刺术,淋巴结穿刺术等穿刺术的概况。
2004年10月修订赠送简版名词解释
病理反射: 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如巴宾斯基征
奔马律:在S2后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来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称为奔马律
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加上变化的周期什呼吸.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30秒,多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等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杵状指:又称槌状指,是指远端指(趾)呈鼓槌样膨大,特点是末端指节软组织明显增厚增宽,
指(趾)甲呈弧形隆起,指(趾)端背面皮肤与指(趾)甲盖构成的基底角大于180度。
临床上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
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发绀:血液中还原性Hb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也称紫绀,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
放射痛: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尚可感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位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
反跳痛: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地稍停片刻,然后迅速将手抬起。
如病人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即为反跳痛。
表示腹膜壁层以受炎症累及
腹泻:肠粘膜分泌旺盛或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且含有异常成分,称为腹泻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肝-颈静脉回流征:按压右心功能不全病人肿大的肝脏时,颈静脉明显充盈,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干啰音:由气流通过狭窄的支气管时发生涡漩,或气流通过有粘稠分泌物的管腔时冲击粘稠分泌物引起的振荡所致
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致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称为黄疸.总胆红素在17.1~34.2umol/L时,常无黄疸出现,叫隐性黄疸
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奇脉: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的现象,又称为吸停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压缩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巨脾: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间停呼吸: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为临终前危象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其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这种收缩是通过反射中枢控制的
开辫音:又称二尖办开放拍击声,出现于心尖内侧第二心音后0.07s,二尖瓣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受阻引起瓣叶振动所致的拍击音.其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
咯血: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
感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落日现象: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表情,见于脑积水
脉搏短绌:在听诊同时数心率与脉搏,当发现脉率比心率少时,这种脉搏脱离现象称之为脉搏短绌
毛细血管搏动征:涌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黏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满月面容: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库欣综合症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脑膜刺激征: 指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