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导入新课:

由《乔家大院》剧照,引出明清时代的晋商,引入本节内容。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本子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乡村的商业活动和古代商人的活动。

古代中国的商运

(1)汉代:乡村商业活动活跃。已存在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商运活跃(国内、海外)。部分人认为农商皆本。“四民”指士、农、工、商。

(2)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商运活跃。

(3)宋元时期:商运活跃,海外商业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

(4)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出现。其中,晋商与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四民月令》中内容,使学生明白在乡村中已存在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对于“古代商人的活动”这部分内容,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如唐代《估客乐》、宋代的《清明上河图》等,让学生阅读教材后,整理出古代商人的活动。

在讲明清时期的会馆和商帮时,可以适当提及电视正在热播的《乔家大院》,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市”的发展

本子目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代“市”的发展。需要按照教材顺序整理出从秦代到明清“市”的发展过程。在讲述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同时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如《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市”的繁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1)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

(3)六朝时期,城镇之外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4)唐代,“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已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的服务设施比较完备。

(6)明清商业经济繁荣,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市”从出现到现在,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变化呢?

(1)从地域上看:市一开始出现在大城市,后来逐渐在乡镇出现。

(2)从区域上看:市一开始有明确的区域划分,与生活区分开,后来逐渐打破这一限制。(3)从管理上看:一开始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管理,后逐渐放松。

(4)从时间上看:从严格的时限制到夜市的出现。“日中而市”

(5)从服务设施来看:从开始单纯的交换场所到配套设施齐备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大型服务场所。

三、商人重利轻离别

这一子目主要讲到商人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发达的古代商运,以及客商的风险三部分内容。

1、商人:即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是中国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

2、唐朝时期的商人及活动:

(1)商人十分活跃,唐朝诗中有许多关于商人的描写。

(2)商人的活跃,带动了水上交通和陆上交通的发达。

3、商人的生活:

(1)追逐利润。

(2)社会地位较低。

(3)面临着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现有文字和图片资料,如《贾客行》、《琵琶行》,以及《庄居野行》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商人的奔波、艰苦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与商人生活相关名著,如施耐庵《水浒传》、冯梦龙《三言二拍》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商业都会的崛起

主要介绍古代中国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介绍从战国到清代商业都市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清《盛世滋生图》”,向学生介绍清代苏州城的商业繁荣情况。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南北朝:建康、山阴交州等著名的商业都市。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如卞京,可以介绍《清明上河图》。

5、明清时期:南方富庶,如苏州。

我国古代商业的重要表现和特征

综观中国古代历史,商业的主要表现在:

(1)商业活动的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如丝市、叶市、猪市等),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有的更是专业性的集散市集)。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地位提高。这种情况在宋代已经显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后来,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下来即出现了货币。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统一了货币更是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

(4)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定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5)商人组织的变化:最初商人组织是与商人的自然组织──宗族亲缘组织重合的。亲缘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则表现为商人的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6)城市的发展,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6)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教后感:

困惑和展望: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嫌不足。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为以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等教学形式为主,这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变得薄弱起来?还有,搜集材料所必需的图书和网络等设施的不够完善,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困难。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仍是一个未知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