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
热能:只能维持人体体温,最终还将以热能的形式向体外发散;
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机械能等都不能被人体所利用;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份:水、无机离子、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糖) ,以及蛋白质等;✓糖(碳水化合物)是主要供能物质,提供50-70%机体所需的总能量;
作用:1、供全身细胞利用(直接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
2、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
3、转化为脂肪或蛋白质;
葡萄糖转化供能的主要方式是ATP :
①氧充足时,有氧分解时1 mol葡萄糖可释放38 mol ATP
②氧不足时,无氧酵解时1 mol葡萄糖仅释放2 mol ATP
有氧氧化是机体正常情况下供能的主要途径;
无氧酵解是机体相对缺氧时供能的重要方式;
✓脂肪
主要功能是储能形式(或主要的供能形式)
脂肪储藏量约占体重的20%;机体能量的30%~ 50%来自于脂肪的分解
饥饿的情况下,糖供应不足,机体主要依靠脂肪分解供能,可占能量来源的80%以上(10余天-2月)。

✓蛋白质
机体不需要蛋白质供能( 一般情况)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氨基酸主要用于:
构成组织的蛋白质、合成激素和酶、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糖和脂肪供应不足时,蛋白质才被分解成氨基酸,经三羧酸循环而氧化供能,主要用于维持机体必要的生理活动。


ATP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1.个体因素
与个体身高体重无定比例关系,与机体体表面积间呈正相关关系
性别与年龄
能代率:同龄男性>同龄女性;
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能量代谢率特高
年龄的增加:代谢率逐渐下降,代谢率越低
2.生理活动和环境因素
肌肉活动(最显著)
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

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耗氧量最多达安静时的几倍至几十倍。

精神紧张
在不同精神状态下,脑能量代谢率变化不大。

平静地思考问题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烦恼、恐惧或情绪激动等)下能量代谢显著增高。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7 ~ 8h) ,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引起的。

动物实验表明:将氨基酸经静脉注射后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但将肝脏切除后此现象消失。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可能主要与肝脏对氨基酸的处理或合成糖原等耗能过程有关。

睡眠
机体对环境的认知和反应能力明显降低,各种感觉功能(嗅觉、听觉、视觉、触觉)下降;
骨骼肌肌紧张减弱,但保持-定肌张力;大部分内脏活动( BP、HR、R、T尿量)降低;但胃液分泌增加;熟睡时的代谢率比安静清醒时低8- 10%。

3.其他因素
发热、内分泌疾病(甲低)、营养不良
能量代谢的评判
基础代谢率( BMR) :基础状态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状态:人体处在清醒而又极其安静,不受肌肉活动( 2h以上无剧烈运动)、食物(餐后12-14h).精神紧张和环境温度(室温20-25"C)影响时的状态;
基础代谢率的表示:1.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以kJ/m2:-h表示)
2.用相对数值表示【(实测值一正常人平均值)/平均值】*100%生理变动:性别年龄+15%以内属正常
二、人体体温与调节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人体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是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的产物,机体代谢50%左右的能量转变为体热用以维持体温。

恒定体温的生理意义
37
总之, 37°的恒定温度可以认为是完美的平衡点温度。

它对于维持人体各项生命体征非常重要。

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机体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

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
降温所采取的措施,以此来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

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是对自主性体温调节的补充。

自主性体温调节: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增减皮肤血液、出汗、 战
栗及改变代谢率,维持产热、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通常情况下,自主性体温调节的主导作用和行为性体温调节的补充作用共同发挥作用,最终保持机体的散热和产热平衡,将体温恒定在37°。

体热平衡
1. 产热调节
2. 散热
⑴散热部位
主要是皮肤:与外界接触面积大、血流丰富、有汗腺;少量通过呼吸道、粪、尿
(2) 散热方式
①辐射( radiation ) 热射线、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②传导: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温差、接触面积、导热性;
③对流:借助空气流动、气温、风速;
3737
④蒸发:不感蒸发、发汗;
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游离神经末梢
定义:皮肤、内脏、粘膜游离神经末梢分类:热感受器、冷感受器特点:对温度的变化速率敏感
2.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
定义: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分类: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
特点:无适应现象
体温调节途径:
交感神经系统:皮肤血管舒缩反应和汗腺分泌
躯体神经系统:骨骼肌活动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