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产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17
2、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Rint机制
interflow/subsurface flow
• 壤中径流的产流是发生于非均质或层次 性土壤中易透水层与相对不透水层交界 面上的产流机制。
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
18
• 当土壤为由两种不同质地的土壤层所构 成时,设其上层为粗质地土壤(A层),下 层为细质地土壤(B层)。各层容重(D)、 毛管传导度(K)、饱和传导度(Ks)及下渗 率(f)具有下列关系: • • • • DA<DB; KA>KB; Ks,A>Ks,B; fA>fB
• 则 rsat= i-(rint+fB)
37
5.四种产流机制的规律
(1)要有充分供水 (2)要有足够大于下渗率的供水强度 (3)对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必须产生临时饱和带,对饱和地 面径流则要全层饱和。 (4)要有侧向流动的水力坡度 (5)几种径流产生在饱和带几个界面上,上界面产生地面 径流,中界面产生壤中流和地下径流,下界面产生地下径 流。
27
机制
• 当下渗锋面达到毛管水带上缘时,实际 已经与地下水建立了直接联系。取常年 稳定的浅层地下水位为基准,则由上层 补给水量而使水位升高的蓄水部分,就 等于地下径流产流量。对均质土层时的 水量平衡可写为
W (t ) W (0) f c dt rg dt
0 0
28
t
t
对非均质层次土壤层,则有
35
水量平衡方程为
W (t ) W (0) idt fb dt rint dt rsat dt
0 0 0 0 t t t t
36
• 当全层饱和时 W(t)=θsHA=const,则
dW(t)/dt=0
对水量平衡方程式微分有
dW(t)/dt=0=i-rint-fB-rsat
•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土壤含水量未达饱和,是土壤颗粒、水分和 空气同时存在的三相系统,称为包气带或非饱和带(Unsaturated zone)。 • 饱和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壤处于饱和含水量状态,是土壤颗粒和水 分组成的二相系统,称为饱和带或饱水带。
包气带和饱和带
包气带的分带
2
3
二、包气带的土壤结构 成土因素:母质、气候、
24
25
26
3、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Rg机制
• 它的水分运行及产流机制基本上与壤中流机制相 似,不同的是 • 其一,它可以发生在非均质土或层次土壤层中, 也可以发生于均质土壤中,还可以发生在风化裂 隙岩层中; • 其二,它的产流界面是包气带的下界面; • 其三,包气带的下界面以上存在着一个支持毛管 水带,它具有一个稳定的水分分布,且随地下水 位的升降而升降。
19
机制:
以小于或等于Ks,A 的降雨强度(i)向A层进行供水 时,则在A层中最终呈现以传导度等于该降雨强 度(KA=i)的水分分布剖面,并按此值向下渗透水 分。 在B层,由于土质细,具有较小的传导能力,即使 是在饱和情况下也要比上层供水率小得多。当B 层干燥时,靠近A-B层交界面处虽然具有较大吸 力,但其KB值更小,同样起着阻水作用。 因此,当A层水流达到交界面时,因KA>KB,在交 界面处产生积水,形成饱和。当A层的土壤含水 量大于其田间持水量时,即θA>θf,A时,形成自由 水,并随上层的不断供水,积水在交界面以上向 上回升形成临时饱和带,从而形成壤中径流。
13
Rs (t ) idt in dt edt Sd dt fdt
0 0 0 0 0
t
t
t
t
t
14
• Rs(t)=i(t)-f(t)
显然,只有当i>f时,才能产生地面径流。 当i≦f时, Rs(t)=0
15
超渗地面径流的产生条件:
• ①要有供水,它是一个必要条件; • ②要有一个界面,即地面。它是包气带的 上界面,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 ③要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它是产流的 充分条件。
则有: rg= fc- rint (非均质土层)
30
• 在天然条件下,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此时 壤中径流与地下径流实际上难以截然分开, 通常将二者合并作为地下径流来考虑,则 上式可写为 rG=(rint+rg)=fc • 当有深层下渗时,则可写为 rg = fc -fd
31
• 在壤中径流的产流中,当i<fA,i<fB时, 只要在土壤交界面处形成临时饱和带, 便可形成壤中径流。 • 对于地下径流也有类似情况,即降雨强 度小于上层土壤下渗能力,甚至小于稳 定下渗率,此时,只要在包气带下缘形 成临时饱和带,同样可以产生地下径流。 • 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这种产流特性, 正是为什么降雨强度小于流域下渗能力, 没有地面径流,但有洪水涨落过程的原 因所在。
第六章
流域产流
第一节 包气带及其水分动态 一、包气带性质 二、包气带的土壤结构 三、包气带水分动态 四、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第二节 产流的基本物理条件 一、传统的产流观念 二、产流机制-界面产流规律 第三节 流域产流计算 一、流域产流方式 二、流域产流计算
1
第一节
包气带及其水分动态
一、包气带(Vadose zone)和饱和带(Saturated zone)
22
径流实验
• 魏普基(R.E.Whipkey,1965)在美国俄亥俄州 东部一个森林流域中的山坡径流Biblioteka Baidu所得到 的观测资料具有典型意义。该径流场长17m, 宽 2.44m,坡度为28°,坡地表土为沙质壤 土,有层理。林木具有60年树龄。土壤表 面有5—10cm的枯枝落叶层。 • 17次降雨的观测结果:
33
当i<<fA,i>fB的情况 出现时,这时首先具 备了壤中径流的产生 条件,即在A—B界面 上产生临时饱和带, 它随积水的增加,最 终将达到地面。此时, 后继的降雨所形成的 积水将不再是壤中流, 而是以地面径流的形 式出现,这种地面径 流称为饱和地面径流。
34
饱和地面径流生成的重要特征
• 控制地面径流发生的并不是上层土层本 身的界面及其下渗能力; • 而是其下相对不透水层界面和下层下渗 能力; • 以及上层土层本身达到全层饱和所需的 蓄水量。
10
• ④有的流域,在某个时期(主要是湿润季节),对 任何微小的降雨,即使其降雨强度i≦fc,或略大 于fc,都有极为敏感的反映,在流量过程线上产 生对应的起伏变化; • ⑤尽管流域内并不存在着地下水层,但其低水流 量长流不息,可以持续很久; • ⑥全流域产流的现象是极罕见的。实际观测资料 表明,对于某些流域,产流面积不超过5%。对于 融雪径流,其最大产流面积也只有84%左右。
11
二、 产流机制-界面产流规律
• 产流机制:水分沿土层垂向运行中,供水 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 和变化过程。 • 不同的供水和介质条件下,这一机理和过 程就表现为不同的径流形成机制。
12
1、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Rs机制
• 超渗地面产流机制是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于 包气带上界面(地面)的产流机制。地面径流的 形成过程是在降雨、植物截留、填洼、雨期蒸 发及下渗等几个过程组合下的发展过程。它们 都是在相应的作用力下垂向运行的发展过程。 自降雨开始至任一时刻的产流过程可借助于下 列方程来表达:
生物、地形和时间 溶提作用:溶解或携带悬浮成 分向下移动。 淀积作用:溶解或悬浮的物质 在下层淀积。
A层:溶提层 B层:淀积层 C层:母质层 D层:基岩
湿润条件下木本植物群落下的 典型土壤剖面
4
三、包气带水分动态
• 包气带水分的增长:下渗
• 包气带水分的消退:蒸散发、内排水
不同下渗时间的土壤水分剖面
R Ri P (Wm W0 )
43
特点: (1)先满足包气带最大蓄水量容量的地方先产流。 (2)一次降雨过程中,随着降雨的填洼,产流面积 不断增大,产流量相应增大。 (3)对同一降雨,初始蓄水量大则产流量也大。 (4)在蓄满前,dR/dP<1;蓄满后 dR/dP=1。 3. 超渗与蓄满产流交替方式 主要发生在包气带厚度约2-4m左右,土壤透水性 中等,年内及多年降水量很不均匀。且地下水变 幅较大的地区。
不同蒸发时间的土壤水分剖面
5
四、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筛子”作用:留在地面+渗入土中 P=I+Rs (P:降雨量; I:下渗水量;Rs:地表径流量) “门槛”作用:包气带土层对下渗水量的再分配作用。 I=E+(Wf - W0)+ Rsub I:下渗水量 E:蒸散发量 Wf :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W0:包气带初始含水量 D=Wf - W0 (D:包气带缺水量) Rsub:从包气带中排出的自由重力水(subsurface flow )
38
坡地汇流过程
39
坡地汇流:
• 当产生坡面积水(超渗雨)时,随之便开始 了坡面漫流现象。当满足填洼后,开始产 生地面径流(Rs),它沿坡面流动进入正式 的坡面汇流阶段。 • 坡面汇流在流域内各处发生的时刻并不一 致。 • 壤中流(Rint)及地下径流(Rg)也同样具有 沿流域坡地的汇流过程。 • 通常壤中径流要比地面径流慢,却比地下 径流快得多。壤中径流及地下径流的汇流 过程比地面径流平缓,同时在时间上要滞 后于地面径流。 40
Rs>0,Rg>0
霍顿产流理论
9
2、传统观念与实际现象间的矛盾
• ①尽管流域具有较大的下渗能力,但当降雨强度 小于下渗能力时,即i<fp,却有地面径流发生, 产生一次对应的洪水过程。 • ②尽管流域具有较大的下渗能力,当降雨强度小 于下渗能力时(i<fp),确实在地面上没有产生径 流,但是在出口断面却观测到与地面径流过程相 似的涨洪过程; • ③对应一次降雨,却出现形状不同的两个洪峰过 程,一前一后,一个峰形尖瘦,一个峰形矮胖。
20
对于A-B界面以上的水量平衡为
W (t ) W (0) f Adt f B dt rint dt
0 0 0 t t t
rint = fA- fB
21
壤中径流的产生条件:
• ①要有供水(fA); • ②要有界面,即A~B层交界面。当然它不 是任意界面,而是具有比上层下渗能力小 的界面; • ③供水强度要大于下渗强度; • ④产生临时饱和带。
32
4、饱和地面径流机制——Rsat机制 saturation flow
• 在表层土壤具有较强透水性时的地面产流 机制。这里所谓的较强是相对的,即指在 天然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暴雨降雨强度都 不能满足表层土壤的下渗能力。因此,在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具备产生超渗地面径流 的条件: 即 i<< fA; rs=0
6
第二节
产流的基本物理条件
一、传统的产流观念(霍顿Horton观念,1933年) • 径流过程是由两种径流成分所组成。 • 一旦降雨强度超过下渗能力,则在全流域 产生地面径流。 • 地下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整个包气带土 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
7
8
Rs=0,Rg=0
Rs>0,Rg=0
Rs=0,Rg>0
41
42
第三节 流域产流计算
一、流域产流方式 1.超渗产流:
超渗产流方式遵循超渗地面径流产流方式。超渗产流主要发生 在地下水埋藏深,包气带厚度大,土壤透水性差植被也较差的丘陵 区或干旱地区。
Rs (i f )
i 0
i n
2.蓄满(饱和)产流: 地表、壤中、地下径流,蓄满前不产流,蓄满以后全产流。 此产流方式多发生在包气带较薄、植被较好,土壤透水性强,下渗强 度大的地区。其特点是土壤比较湿润,且接近地下水面有毛管水带,土壤 层缺水量较小。一次降水下渗锋面很容易与毛管水建立水力联系,包气带 很容易达到饱和。
W (t ) W (0) fc dt rint dt rg dt
0 0 0
t
t
t
29
• 当产生地下径流时,同样要形成临时饱 和水带,即当θ>θf时产生自由水,此时 W(t)为常数,则 dW(t)/dt=fc-rg=0 故有 • 当 rg= fc (均质土层)
dW(t)/dt=fc-rint-rg=0
23
①地面不产流; ②下渗水流沿垂向下渗达 56cm处略有积蓄,产生少量 侧向流,但大部分下渗到达 90cm处的紧密层; ③然后自90cm层向上积蓄(即 形成饱和带,向上回升)。17 次降水中56—90cm层全部达 到全层饱和,0~56cm只有部 分达到饱和,但从未达到地 面; 0一56cm层出流率最大,而 56~90cm层出流总量最大; 积水一旦超过56cm面,则0~ 56cm层出流,出流率随积水 升高而加大。反之,当积水 一旦低于56cm面,侧0~56cm 出流即行终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