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格局_过程及城市流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10-21;修订日期:2011-01-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99)资助。

作者简介:王士君(1963-),男,黑龙江延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和城市地理学研究。E-mail :wangsj@nenu.edu.cn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格局、过程及城市流强度

王士君,宋

飏,冯章献,姜丽丽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根据城市群、城市组群及城市群组的内涵指出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存在辽中南、吉林中部、哈大齐三个城市群组。按照其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征,辽中南已经发育成为成熟的城市群,而吉林中部和哈大齐尚处于城市群发育的中间阶段,即城市组群阶段,从而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一群二组”的空间结构框架。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发现,

群组内部尚未出现主要外向服务部门区位熵均大于1的城市,与国内发达城市群的发展水平相距较远。未来发展应该围绕城市群组的组织结构、网络化发展模式、职能分工与功能互补、发展关系协调等方面进一步调控和优化。关

词:东北地区;城市群;城市组群;城市群组;城市流强度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1)03-0287-08

城市群组是城市群、城市组群的统称。城市群

是指在近域范围内,依托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有机联系的核心城市,借助于综合运输网和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内在联系的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组群是指在近域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定内在联系的多个城市构成的群体。城市组群是城市群形成和演化的中间形态,也是城市群地域结构的构成单元。

东北地区的城市群组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经济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并以其特有的结构和

功能关系,承担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劳动地域分

工,

甚至左右着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1,2]

。1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基本格局

1.1

一群二组的空间结构框架

作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东北地区

的城市群和城市组群(统称城市群组,下同)逐渐趋于显性化,目前基本形成了一群二组的基本格局,即辽中南城市群和哈大齐、吉林中部2个城市组群

[3]

(表1,图1)。

表1

东北地区大型城市群组2005年发育状况

Table 1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in 2005

辖区

面积(万km 2

)占全省

比重(%)

人口总量(万人)占全省比重(%)国内生产总值

总量(亿元)占全省比重(%)工业总产值总量(亿元)占全省比重(%)平均城市化

水平(%)相邻城市间的平均距离(km )辽中南8.1756

3075.773.407729.4287.13407.1997.662.9684.8吉林中部9.5851.232027.675.963081.0285.11135.73

71.84

38.76120.0哈大齐

16.52

36.39

2649.9

69.37

4412.10

80.1

39.24

55.6

1.2辽中南城市群

辽中南是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育与建设最成熟的一个城市密集地带,已经发展到发达的城市群阶段,作为国家级的城市群,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区内和国内意义。辽中南城市群由沈阳、铁岭、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大连、丹东、营口和

盘锦10个地级市及其所辖市县组成,行政区域共

8.17万km 2。区内有重要的冶金工业城市鞍山和本溪、能源化工城市抚顺和盘锦、港口城市大连营口和丹东,综合性城市沈阳等,城市群原材料生产职能明显。在空间结构上,又分成辽中、辽南两部分,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放射状城市群和

第31卷第3期2011年03月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31No.3Mar.,2011

图1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分布

Fig.1Distribu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沿沈大交通走廊发展的、以大连为中心的辽南带状城市群。

1.3吉林中部城市组群

在地域上涵盖了长春、吉林、四平、辽源和松原五个地级市以及通化市的梅河口市、辉南县和柳河县,总面积9.58万km2,人口2027.6万,分别占全省的51.23%和66.89%。该城市组群内工业发达,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汽车产量占全国1/3左右;交通运输方便,科技力量雄厚,是中国重要的光学和应用化学的研究中心。其中,以101省道、长吉公路南线、长吉高速公路、长图铁路、龙嘉国际机场为主体结构的城市交通走廊所连接的长春、吉林两大核心城市,在空间结构上打造了城市组群双子座的结构模式。

1.4哈大齐城市组群

哈大齐城市组群以我国重要的机电工业城市哈尔滨为核心,以滨州铁路为纽带,连通中国最大的石油城市大庆、重要的机械工业城市齐齐哈尔和新兴的中小城市绥化、安达、肇东、双城、阿城。组群内城市分布相对密集,相邻城市间的平均公路距离仅为55.6km(以两城市间的国道距离测算)。按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四个地级市统计,组群面积为1.34万km2,占全省的2.95%,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80.1%和54.05%。组群内工业基地基础雄厚,是中国重型机械制造中心和石油基地,其中机电工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交通便利,是北方重要交通枢纽;科技力量雄厚,是重要的科技信息中心。哈大齐城市组群在空间扩散上明显地沿以铁路为主线的交通干线推进和演化,继而奠定其现状格局,并形成农业—矿产资源—加工工业的功能类型结构系统[4]。

2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形成与发展

2.1城市组群形成

直到1949年解放初期,东北的工业几乎疮痍一片,生产技术和装备十分落后,全区工业总产值仅有23.6亿元。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经济发生了很大转折,在“一五”时期成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囊括了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54项,这些项目的选址和上马无异于经济发展的孵化器,为这些城市的发展壮大和经济腾飞继而成为区域性的核心或中心城市奠定了产业基础。

“一五”期间,国家在东北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124.34亿元,占全国的20.33%,此间一个向全国提供能源、原材料和机电设备的重工业基地在东三省建立起来,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重化工业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20世纪60年代初,东北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其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城镇人口也处于迅猛增长阶段。

这一时期,辽宁中部城市发展迅速,率先形成东北地区的城市组群。这一组群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和辽阳五个地级市,也是中国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的原材料和机电设备的生产供应基地,其钢铁、有色金属、原油加工、石油化纤、输变电设备、矿山设备和重型机械等产品生产能力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拥有一大批在全国冶金、能源、机械、化学和建材等工业行业中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在地域上这些城市分布密集,具备最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以沈阳为结点,形成了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四种运输方式,五条铁路、五条公路干线,放射状的十分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之间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5]。

辽宁中部的五城市,工业结构和地域分工特征显著。沈阳市是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鞍

882地理科学31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