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_湖广填四川_人口迁徙及其影响_张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江市 231 5 8 2 3 0 3 0 0 0 1 0 257
南充市 124 3 7 1 0 0 0 0 0 0 0 0 135
乐山市 12 3 5 0 0 0 1 0 0 0 0 0 21
达县市 31 0 1 0 0 0 0 0 0 0 0 0 36
自贡市 70 0 1 1 0 0 0 0 0 0 0 0 72
(一 ) 经济关系的多样化 大规模移民首先引起了经济关系的多样化 ,清 前期的人口迁入 ,本质上是“入 ”对人地关系的调 整 。从康熙中叶大规模移民开始阶段的任意插占土 地到雍正六年下诏规定“入川人民 ”,以一夫一妻为 一户 ,“给水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 ”,使大量移民 同土地重新结合 ,实际是土地的重新分配 ,解决人地 关系问题 。首批移民入川后进行圈地 ,成为移民的 受益者 ,后续移民只能通过“租佃 ”方式糊口 ,这样 产生了地主 、佃农以及其间复杂的租佃关系 ,也引起 了频繁的土地买卖 。 (二 ) 经济形式的多样化 大量的移民进入四川插占土地 、辛勤垦殖 ,使残 破的四川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 ,引起经济形式 的多样化 。 大量移民入川带来一些经济作物及种植技术的 流入 。如玉米 、番薯的传入和推广对社会经济生活 产生较大的影响 :两者都是高产作物 ,使土地单位面 积产量有所提高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土地也能得到 更大限度的利用 ,粮食总产量增加 ,刺激人口的增 殖 ,大量剩余粮食沿江而下 ,外销发展 ,甘蔗 、山蚕的 引入 ,对成都乃至整个四川都有很深的影响 。直至 今日 ,四川盆地依然是我国甘蔗种植的最北界线 ,山 蚕引入间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由于这些 作物的种植基本为了销售 ,所以一种新的农业种植 方式即商品性农业种植方式相应发展起来 。促进了 四川农业经济的多样性发展 。 但是 ,应该注意大量外省人口迁入 ,马铃薯 、玉 米 、红薯等高产旱地作物的传入 ,致使人口膨胀成为 可能 ,“进一步强化了固定的陡坡旱地垦殖业占主 导的农业经济结构 ”。致使人口进一步膨胀后 ,土 地资源与生产结构矛盾突出 ,技术进步的诱发机制 表现不足 ,农业生态破坏严重 ,农业产出减少 ,形成 恶性循环 。进入到工业经济时代后 ,这种格局一旦 形成 ,由山地生物多样性而来的产出多样性优势往 往利用不足 ,形成了一种人与资源不协调的结构性 贫困 。 同时 ,清代四川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纺织 纱布成为重庆农村普遍的家庭手工业 ,出现了以棉 纺业 、丝织业为主的专业厂镇 。陶瓷 、造纸等因大量 外地工匠迁入而得以重新发展 。煤 、铁的大量开发 ,
图 1 “湖广填四川 ”移民来源
从移民的来源看 ,以湖北、湖南、陕西为主 (见图 1) 。光绪年间《德阳县志续志 》中的《陕西会馆田记 》 一文说 :“……时朝廷功令他省民人入蜀报垦 ……当 此之日 ,楚来最多 ,亦最选 ,秦次之 ,江右为后 ,粤、闽 出于乱定数十所之外。故人邑人率皆五方杂处 ”。 《成都通览 》是这一论点的另一个佐证 :当时填四川 者 ,湖广籍占 25% ,云贵籍占 15% ,江西籍占 15% ,陕 西籍占 10% ,安徽占 5% ,山东占 5% ,广东占 5% ,广
泸州市 9 1 1 0 3 0 0 1 0 0 0 0 16
宜宾市 36 0 2 0 0 1 0 0 0 0 0 0 39
渡口市 0 2 1 0 0 1 0 0 0 0 0 0 4
雅安市 0 2 1 1 0 0 0 0 0 0 0 0 3
凉山州 2 7 0 0 5 8 1 2 4 0 0 3 40
阿坝州 0 0 6 1 0 0 0 0 2 0 0 0 4
也促使了五金业的发展 ,出现了“五金之乡 ”,如大 足县龙水镇 。
(三 ) 城市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大量移民还改变了城市经济结构 ,重庆的变化 尤为显著 ,乾隆年间 ,重庆商人的原籍绝大多数为外 省 ,“其中湖广江西占多数 ”。这种情况表明 ,由于 大批商业性移民 ,使得重庆发展成为一座移民商贸 城市 ,并促进了重庆的各种转口贸易 ,从而引起与各 种贸易和转口等货运业务有关的一系列新行业的兴 起 ,造成了城市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发展 。由于四川 的商品经济与商品贸易的发展 ,特别是长江一线的 东西贸易有重大发展 ,粮食和棉 、糖 、盐汇流而下 ,集 中在宜宾 、泸州 、重庆 ,从而形成了一个沿江的城市 贸易系统 。 除了对四川经济的影响 ,大规模的移民入川也 引起了巴蜀文化多方面的流变 ,诸如方言 、风俗时 尚 、建筑风格 、行为方式 、衣物饮食 、歌舞戏剧 、婚丧 嫁娶 、祭祀礼仪等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但是 , 尽管四川籍土著为数甚少 ,但是巴蜀文化经数千年 发展而凝聚起来的文化底蕴不但仍在四川各地顽强 的保存流传 ,还不断影响从外省前来的移民的原籍 文化 。因此 ,在巴蜀文化与各省文化的碰撞 、交融中 又混合成新的文化面貌 。 在这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 ,对这段历史 ,现在 的许多人或是知之甚少 ,或是一无所知 ,甚至一些四 川 、重庆的居民对祖先背井离乡的历史也并不了解 。 同样是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运动 ,山西大槐树就充 分利用了史实作为其文化资源开发的立足点 ,开发 大槐树的寻根旅游 ,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也推广了 当地的形象 ,成为现下许多中国人寻根问祖的首选 之地 。相形之下 ,对“湖广填四川 ”所蕴含的历史 、 文化价值的开发还没有深化 。虽然在重庆 ,通过开 发湖广会馆旅游对“湖广填四川 ”进行了一定的推 广 ,但是对于波及大半中国 、影响了之后数百年中国 历史的“湖广填四川 ”,这点宣传实在不够 。因此 , 我们认为在对四川 、重庆文化旅游的开发之中 ,在重 点介绍巴蜀文化时 ,可以利用“湖广填四川 ”加深文 化旅游的含金量 ,使川渝的自然观光游览充实文化 元素 ,提升川渝的旅游形象 。
收稿日期 : 2008 - 03 - 20 作者简介 : 张 敏 (1976—) ,女 ,江苏盐城人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
城市地理学和城市文化 。 8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从表 1中可以看出 ,四川移民地名中地理位置 反映的距离递减规律 。先以湖广移民为例 :川西平 原和德阳 、绵阳地区移民地名湖广籍有 121 个 ,占 69. 54% , 川 中 91. 49% , 川 东 北 90. 64% , 川 东 85. 22% ,宜宾 、泸州 、乐山地区为 75% ,川西高原不 足 4%。在表 2中 ,横轴表示四川不同位置的城市 与湖广地区距离由近至远排列 ,纵轴为湖广籍地 名数 。由此可以大致体现距离递减规律 ,即距移 民籍贯地 (湖广 )越远 ,移民聚居点越少 。同样的 情况在陕西移民 ,广东 、福建移民和贵州移民上亦 有所体现 。如川西 、川西北 、陕西移民比例大 ,川 东地区湖广移民占大半 、广东 、福建移民较少 ,而 贵州移民相对较多 。当然 ,形成这种移民定居点 地域上的不均匀分布 ,除了距离衰减的规律还必 须考虑其他情况 ,如形成该现象的原因也与明清 之际战争对四川各地区的破坏程度以及移民在原 籍的生产方式有关 :川东 、川中地区为当时张献忠 破坏最大的地区 ,人口损耗较大 ,更需要大量移民 补充 ;湖广移民以从事种植业为主 ,江西人经商见 长 ,在移民定居点选择上 ,湖广籍多居丘陵 、台地 的沿江等区县 ,而江西 、福建 、浙江籍则择居城镇 。 “广东移民择适宜其原籍农夫作物生长的北纬 30 度以南的永州 、江津地区 ,种植甘蔗和荔枝 ,永州 地区与川南地区毗邻 。”同时 ,移民入川都选择交 通便利且自然条件优越的平原和平坝丘陵地区 , 长江及其川中支流移民点集中 。
二 、“湖广填四川 ”的影响
清朝前期的大量移民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的发 展有重要作用 ,经济的发展与一定密度的人口紧密 联系 。为维持生产生活与整个社会活动的正常进 行 ,必须有起码的人口数量 。大量移民定居的过程 就是经济恢复的过程 ,他们逐渐构成了四川社会经 济活动的主体 。
8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四川 ”从清初开始 ,到道光朝为止 ,前后百余年 ,规 模之大前所未有 。而人口“填四川 ”不仅有效缓解 了湖广地区的人口压力 ,避免了社会动荡 ,而且使人 口分布趋于合理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
一 、“湖广填四川 ”中移民人口分布格局 及成因
明末清初 ,持续数十年的战乱造成四川的人口 锐减 ,“数千里城郭无烟 ,荆棘之所丛 ,狐狸豺虎之 所游 ”,“成都所属州县 ,人烟断绝千里 ,内冢白骨无 一存 ”。同时 ,瘟疫流行 。至顺治 18 年 ,四川总人 口只有“50 万左右 ”。四川人口的锐减 ,不但造成 了四川经济文化的萧条 ,限制并延缓了科技的发展 , 还降低了中央政府的赋税收入 ,四川的残破 ,不但危 及西南 ,而且对清政府的统治造成不利后果 。因此 , 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人口 ,恢复生产的措施 。 于是 ,由清政府倡导并组织的大规模移民四川的活 动拉开了序幕 。此次移民籍贯复杂 ,由于移民中以 湖广人口为多 ,所以称之为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
表 1 四川省各地区省籍移民地名统计表
籍贯 湖 江 广 陕 贵 云 福 浙 西 河 山 江 总
地区
广 西东西州南建江蕃南西南 计
成都市 12 8 3 5 0 1 0 0 1 3 1 2 38
德阳市 71 5 3 5 0 1 0 0 0 0 0 0 85
绵阳市 38 1 7 5 0 0 0 0 0 0 0 0 51
西占 5% ,而福建、山西、甘肃合占 5%。这说明湖北 、 云贵、江西和陕西人占了湖广填四川人口的大多数 。 到嘉庆中期大规模移民接近尾声时 ,省内人口中移民 或移民后裔至少占 85%。
由于入川移民人口构成复杂 ,对定居地取舍各有 不同 ,同时由于各自文化的差异以及对自有文化的认 同 ,在移民初期往往在空间上形成不同地理位置的集 聚。由于四川人口的急剧减少 (可能是整个村落的消 失 ) ,为后来伴随“湖广填四川 ”移民潮而来的新地名 提供了条件 ,“在原始地名出现大规模的、系统的转移 的情况下 ,这种方法 (地名学方法 )就更加有效 ,有可 能据此复原整个移民过程。”因此 ,我们在此通过对四 川移民地名的研究分析入川移民的总体定居偏好以 及各省移民在入川后的空间分布 。
(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3)
摘 要 : “湖广填四川 ”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浪潮 ,跨越多个朝代 。本文选取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 ”
事件 ,对其迁徙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 ,并阐述其对迁入地的经济 、文化带来的影响 。
关键词 : 湖广填四川 ;空间格局 ;影响 ;
中图分类号 : K24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2794 (2008) 05 - 0080 - 03
文化传播学派的先驱 F拉策尔认为 :“一切的 民族连同自然民族都有其历史性 ,有必要研究他们 的遭遇 ,这些遭遇大部分是迁徙的结果 。民族及文 化在迁徙时 ,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其相互影响程度 , 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 规模的移民浪潮 ,每次大规模人口的迁移对迁入地 的社会 、经济 、文化都会带来影响 ,在此 ,我们择选明 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 ”进行论述 。
2008年 5月 第 5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Philosophy & Scocial Sciences)
M ay. , 2008 No. 5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 ”人口迁徙及其影响
张 敏 ,柯 立 ,孙上茜
Baidu Nhomakorabea
甘孜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重庆市 103 7 0 1 5 0 1 1 0 1 0 0 126
万县市 67 3 3 1 0 0 0 1 0 0 0 0 75
蓓菱市 26 4 0 0 0 0 0 0 0 0 0 0 32
总计 832 51 53 23 16 12 6 5 7 4 2 5 1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