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典中点》)
知3-导
知识点
1.氮气
3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
液态氮及其应用(视频播放)。
问题1:你能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
问题2:你能说出氮气的主要用途吗?
知3-导
归 纳
(1)氮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 水,熔沸点低,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活泼)(性质稳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播放视频)
知1-导
问 题(一)
反应过程中产生什么现象?
问 题(二)
通过反应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知1-导
问 题(三)
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1 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 后,不能继续上升,说 5
知1-导
问 题(四)
1 瓶内空气总容积的 5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1
课堂讲解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氮
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课后 作业
空气的成分
唐朝诗人李娇写过一首小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现 象—风,风是无形的,空气 流动形成了风。空气是一种 什么样的气体?它是由什么 组成的?
(来自《典中点》)
知2-导
知识点
2
空气的组成
知2-导
填一填:
知2-讲
【例2】 (2015,湖南岳阳)空气成分中,约占总体积21%的是( B ) A.氮气 C.水 B.氧气 D.二氧化碳
方法点拨:顺口溜法: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
化碳和杂气;体积分数要记清,莫要当成质量比,还要注
1 5
(4)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内空气总容积的 ,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红磷熄
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知1-讲
【例1】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其中的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
B错误;红磷燃烧时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若红磷过量,则剩余
红磷不能继续燃烧,水位也不会再上升,C错误;该实验可证明 空气中含有氧气,但不能证明其中含有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D
错误。
(来自《点拨》)
知1-练
1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选择的可燃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B.选择的可燃物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C.选择的可燃物必须足量 D.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
(来自《典中点》)
知1-练
2
(中考·日照)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 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
A.事先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
B.燃烧匙内加足量红磷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D.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知1-导
归 纳
(1)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
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
1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5 1 (3)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 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瓶中剩余 5
的
1 。 5
气体主要为氮气,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来自点拨)
知2-练
3
(2015· 聊城)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 得到的气体是( )
A.氧气
4
B.稀有气体
C.氮气
D.氢气
(来自《典中点》)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
气中含有________;(2)空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 中含有________;(3)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出现 一层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4)酥 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二磷
B.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来自点拨)
知1-讲
解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进行解答。实验中选
用红磷是因为红磷燃烧能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且反应后的生成物
为五氧化二磷固体,对实验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较小,A正确; 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色的烟而非烟雾,
知1-导
知识点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想一想: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 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答案:(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集气瓶内
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 ——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
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少,压强 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
杯中的水便进入到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 多少,进入瓶内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杯中进入 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 积。
知1-导
2.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 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
意防污染,环保意识要树立。
(来自点拨)
知2-讲
【例3】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在碰撞瞬间能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 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B ) A.氧气 C.稀有气体 B.氮气 D.二氧化碳
解析:抓住题中关键字“含量最多”进行解答。空气中含量 较大的气体有两种: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 积的78%,氧气约占21%,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拓展】空气的发现史
1.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
知1-导
2.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 得了氧气。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 气和氮气.
知1-导
拉瓦锡实验。(播放视频)
知1-导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
知3-导
知识点
1.氮气
3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
液态氮及其应用(视频播放)。
问题1:你能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
问题2:你能说出氮气的主要用途吗?
知3-导
归 纳
(1)氮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 水,熔沸点低,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活泼)(性质稳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播放视频)
知1-导
问 题(一)
反应过程中产生什么现象?
问 题(二)
通过反应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知1-导
问 题(三)
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1 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 后,不能继续上升,说 5
知1-导
问 题(四)
1 瓶内空气总容积的 5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1
课堂讲解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氮
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课后 作业
空气的成分
唐朝诗人李娇写过一首小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现 象—风,风是无形的,空气 流动形成了风。空气是一种 什么样的气体?它是由什么 组成的?
(来自《典中点》)
知2-导
知识点
2
空气的组成
知2-导
填一填:
知2-讲
【例2】 (2015,湖南岳阳)空气成分中,约占总体积21%的是( B ) A.氮气 C.水 B.氧气 D.二氧化碳
方法点拨:顺口溜法: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
化碳和杂气;体积分数要记清,莫要当成质量比,还要注
1 5
(4)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内空气总容积的 ,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红磷熄
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知1-讲
【例1】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其中的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
B错误;红磷燃烧时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若红磷过量,则剩余
红磷不能继续燃烧,水位也不会再上升,C错误;该实验可证明 空气中含有氧气,但不能证明其中含有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D
错误。
(来自《点拨》)
知1-练
1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选择的可燃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B.选择的可燃物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C.选择的可燃物必须足量 D.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
(来自《典中点》)
知1-练
2
(中考·日照)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 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
A.事先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
B.燃烧匙内加足量红磷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D.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知1-导
归 纳
(1)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
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
1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5 1 (3)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 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瓶中剩余 5
的
1 。 5
气体主要为氮气,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来自点拨)
知2-练
3
(2015· 聊城)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 得到的气体是( )
A.氧气
4
B.稀有气体
C.氮气
D.氢气
(来自《典中点》)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
气中含有________;(2)空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 中含有________;(3)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出现 一层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4)酥 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二磷
B.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来自点拨)
知1-讲
解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进行解答。实验中选
用红磷是因为红磷燃烧能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且反应后的生成物
为五氧化二磷固体,对实验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较小,A正确; 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色的烟而非烟雾,
知1-导
知识点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想一想: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 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答案:(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集气瓶内
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 ——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
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少,压强 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
杯中的水便进入到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 多少,进入瓶内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杯中进入 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 积。
知1-导
2.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 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
意防污染,环保意识要树立。
(来自点拨)
知2-讲
【例3】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在碰撞瞬间能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 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B ) A.氧气 C.稀有气体 B.氮气 D.二氧化碳
解析:抓住题中关键字“含量最多”进行解答。空气中含量 较大的气体有两种: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 积的78%,氧气约占21%,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拓展】空气的发现史
1.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
知1-导
2.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 得了氧气。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 气和氮气.
知1-导
拉瓦锡实验。(播放视频)
知1-导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