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病毒学实验技术第六章病毒纯化(XXXX).pptx

合集下载

病毒的纯化和检测.ppt

病毒的纯化和检测.ppt
• 病毒感染细胞的结果可使培养液的pH值 改变,说明细胞的代谢在病毒感染后发生 了变化。这种培养环境的生化改变也可作 为判断病毒增殖的指标。
(二) 病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
• 1.蚀斑测定
• 是一种检查和准确滴定病毒感染性的方法。 将稀释的病毒悬液加入单层细胞培养瓶中。 病毒吸附后,再覆盖一层融化的半固体营养 琼脂,使病毒在单层细胞培养中有限扩散。 结果是每一个有感染性的病毒在单层细胞中 可产生一个局限性的感染灶。用活性染料 (如 中性红) 染色,则活细胞着色,受病毒感染而 破坏的细胞不着色,形成肉眼可见的蚀斑 (plaque)。每个蚀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 粒形成的,称作蚀斑形成单位 (plaque forming unit,PFU)。病毒悬液中的感染性 病毒量的滴度可用PFU/ml表示。
• 病毒的纯化可以应用提纯蛋白质的技术方 法;
• 对大小、形状和密度高度一致的病毒粒子, 可以采用分级分离的技术。
四、病毒萃取液的分级纯化
• 沉淀法 ➢中性盐沉淀法
➢聚乙二醇沉淀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 ➢等电点沉淀法
• 离心法
➢差速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速率区带离心法 等密度区带法
➢凝胶色谱法 ➢电泳法
生产较复杂、成本高
生产简单、成本低
二、人工被动免疫
• 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有免疫血清和丙种球蛋白, 或与细胞免疫有关的因子等。大多数人均受过不 同种类的病毒感染,从正常血清中提取免疫球蛋 白可用于紧急预防。常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预防甲 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等。可使接触病原者 不出现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症状。近年来有人应用 含有高滴度抗HBs的乙肝免疫球蛋白Ig) 预防乙型 肝炎有一定效果。在使用免疫球蛋白时因其半衰 期短,故应注意有效期。

《病毒培养技术》课件

《病毒培养技术》课件

病毒培养技术的应用
疫苗研制
培养病毒用于疫苗研发和生产,提 供免疫防护措施。
病毒检测
利用培养技术快速检测病毒感染, 如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等。
抗病毒药物开发
通过病毒培养技术,筛选和研发抗 病毒药物,提供治疗手段。
总结
病毒培养技术是病毒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培养和繁殖病毒,揭示病 毒的特性和机制,为疾病防治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支持。
使用已经培养一段时间的细胞株进行病毒培养,如HeLa细胞、Vero细胞等。
病毒培养技术的原理
1 依赖宿主细胞
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细胞的合成机制进行复制与繁殖。
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调节培养条件,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促进病毒生长。
3 病毒放大与提纯
通过不同的培养方法和技术,大规模培养病毒,并进行纯化和浓缩。
2
1955
培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为疫苗研制提供了重要基础。
3
现代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病毒培养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病毒培养技术的分类
动物体外培养
使用动物细胞培养基进行病毒培养,如鸡胚、胚胎组织等。
原代细胞培养
使用直接从组织中获得的原代细胞进行病毒培养,如肝细胞、肺细胞等。
继代细胞培养
《病毒培养技术》PPT课 件
病毒培养技术是研究病毒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人体或动物细胞环境,在实 验室中培养和繁殖病毒。
病毒培养技术的定义
病毒培养技术是指通过合适的培养基、细胞培养方法和实验条件,使病毒在体外环境中进行生长、繁殖与扩增的技 术。
病毒培养技术的历史

1
1898
麻疹病毒首次被培养成功,开启了病毒研究的新纪元。

分子病毒学-第l六章-病毒装配成熟释放ppt课件

分子病毒学-第l六章-病毒装配成熟释放ppt课件

ppt精选版
23
盘状结构(起始结构)
衣壳向两个方向延伸 基因组的两端也贴着 衣壳内壁,向两个方 向延伸,嵌合在衣壳 内壁中

3
5
合成好的 基因组 RNA
特定序列
ppt精选版

24
TMV assembly
ppt精选版
25
二十面体球状衣壳和基因组的组装
外壳先装配,基因组再插入 1 结构单元( capsomer subunits)围绕着支架蛋白
5
参与病毒组装的辅助成分
病毒成分:
- 基因组 RNA ( 作为装配时的支架(scaffold)--- ssRNA viruses and
Retrovirus assembly). 或与结构蛋白互作)----.
细胞成分
- 胞膜 结构蛋白与细胞膜发生关联(association ),对某些蛋白 衣壳装配是必需的
ppt精选版
35
反转录病毒装配和包膜的获得及出 芽释放
囊膜 膜上的跨膜糖蛋白
衣壳
ppt精选版
36
基因组
第五步 病毒释放
除植物病毒要设法突破植物细胞壁的障碍外,其它病毒从 宿主中释放一般采用的机制有:
------裂解细胞: (most non-enveloped viruses), 宿主细胞完全破 裂,病毒出来(噬菌体)---嗜菌斑 细胞空斑
39
反转录病毒出芽释放
囊膜 膜上的跨膜糖蛋白
衣壳
ppt精选版
40
基因组
第五步 病毒释放
包膜病毒在内膜系统上出芽
在核膜,内质网膜上, 高尔基体膜上插入病毒糖蛋白,病毒出芽获得包膜结构, 进入运输系统(膜泡运输) 优点:避开对宿主细胞胞质膜的糖蛋白修饰,减少免疫系统监视

病毒学-病毒的检验PPT

病毒学-病毒的检验PPT

分子生物学检验
基因测序
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可精确 鉴定病毒种类和变异情况,为病毒溯 源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芯片上固化的探针与病毒核酸进 行杂交,实现对病毒基因组的快速检 测和分型。
免疫学检验
血清学试验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了解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和病毒感染状态,如抗 体效价检测、中和试验等。
病毒的纯化与鉴定
纯化方法
采用物理、化学或免疫学方法对病毒 进行纯化,以去除杂质。
鉴定方法
纯化与鉴定注意事项
确保纯化的病毒具有代表性,且无交 叉污染,同时要选择适当的鉴定方法,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电镜观察、免疫学检测、分子生 物学等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
04 病毒的基因组与蛋白质组 研究
免疫荧光技术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通过荧 光显微镜观察实现病毒的定位和定性检测。
03 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病毒的分离
01
02
03
分离方法
根据病毒的特性,选择合 适的分离方法,如细胞培 养、鸡胚接种、动物接种 等。
分离过程
将病毒从感染的细胞、组 织或动物中分离出来,并 进行初步的纯化。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
病毒基因组通常由单链或双链DNA或RNA构成,具有特定的 基因排列顺序。
病毒基因组的功能
病毒基因组通过编码蛋白质和调控蛋白来行使复制、转录、 翻译等功能,以实现病毒的增殖和感染过程。
病毒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病毒蛋白质的结构
病毒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和氨 基酸序列,决定了其生物学功能。
病毒培养
将病毒接种在敏感细胞或动物中 ,观察病毒的繁殖过程和细胞病 变,是形态学检验的重要手段。

病毒纯化与分析

病毒纯化与分析

01
02
03
病毒的致病机制
研究病毒如何与宿主细胞 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有助于深入了 解病毒的致病性。
病毒的宿主范围
研究病毒在不同宿主细胞 中的复制和传播能力,有 助于确定病毒的宿主范围 和传播途径。
病毒变异
研究病毒的基因组变异和 进化,有助于了解病毒的 变异规律和演化趋势,为 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毒的疫苗研究
疫苗靶点筛选
通过分析病毒的抗原结构和免疫原性,确定疫苗的靶点,为疫苗 设计和研发提供依据。
疫苗免疫效果评估
通过分析免疫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保护效果,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
疫苗生产工艺优化
通过对疫苗生产工艺的研究和改进,提高疫苗的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研究
药物靶点筛选
高通量分析
高通量测序和质谱技术的结合将使病毒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分析更加快 速和准确,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病毒的变异和进化。
03
临床应用拓展
随着病毒纯化与分析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临床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
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有助于提高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Biblioteka 治疗效果。对抗病毒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病毒变异和进化速度快,导致病毒的检测和防治难度增加;同时,病毒性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许多难点,如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
通过分析病毒的生命周期和复制过程,确定药物的靶点,为药物设 计和研发提供依据。
药物效果评估
通过分析药物对病毒复制和感染的影响,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
药物生产工艺优化
通过对药物生产工艺的研究和改进,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5 结论
病毒纯化与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

病毒纯化与分析

病毒纯化与分析
• Solutions are isoosmotic: virus density is low
• Solutions have low viscosity: rapid sedimentation of virus particles
• Is non-toxic to cells • Has little or no effect on virus infectivity • Cells can be re-infected and electrophoresis
• Solutions are viscous: slow sedimentation of virus particles
• Highly toxic to cells: must be dialyzed prior to re-infection of cells
OPTIPREP – NO PROBLEMS
1.18
1.18
1.26
1.22
1.18
1.16
Effect of medium on PM2 infectivity
1.1 1.3 1.5 1.7 CsCl g/ml
Infectivity
Iodixanol 1012
Glycerol
1011
Sucrose
CsCl
0 10 20 30 40 50 60 % iodixanol, sucrose, glycerol
Index • Click on the virus of interest
• Sterile solution • CsCl/sucrose solutions require lengthy
preparation times and sterilization • CsCl is expensive

5.病毒的培养与纯化

5.病毒的培养与纯化

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同微生物学其他学科分支一样,病毒学的进步完全得益于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发展。

通过病毒的分离与纯化获得纯化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制备物
是病毒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技术。

1、病毒的培养
病毒的培养:二元培养物法
1、病毒的培养
培养液
细菌培养液变清亮
噬菌体细菌培养物
营养琼脂平板
细菌平板成为残迹平板若是噬菌体标本经过适当稀释再接种细菌平板,
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在细菌菌苔上可形成圆形局
部透明区域,即噬斑(plaque)。

如同对细菌计数一样,形成的噬菌斑也可用于对
噬菌体的数目进行估算。

1、病毒的培养
动物病毒实验动物
鸡胚
多种细胞培养
1、病毒的培养
大多数动物病毒感染敏感细胞
培养能引起其显微表现的改变
,即产生致细胞病变效应
(cytopathic effect,CPE),例如
细胞聚集成团、肿大、圆缩、
脱落,细胞融合形成多核细胞,
细胞内出现包涵体(inclusion
body),乃至细胞裂解等。

1、病毒的培养
若标本经过适当稀释进行接
种并辅以染色处理,病毒可
在培养的细胞单层上形成肉
眼可见的局部病损区域,即
蚀斑(plaque)或称空斑。

1、病毒的培养
植物病毒敏感植物叶片产生坏死斑,或称枯斑
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2、病毒纯化
病毒是有感染性的生物体
标准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感染性病毒具有化学大分子的属性
纯化的病毒制备物的理化性质应具有均一性。

病毒纯化与分析PPT课件

病毒纯化与分析PPT课件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Virus fluid 15% iodixanol
in 1 M NaCl 25% iodixanol
40% iodixanol
54% iodixanol
350,000g 1 h
proteins adenovirus rAAV
9
rAAV in continuous gradient (V04)
Hermans, W.T.J.M.C. et al (1999) Human Gene Therapy, 10, 1885-1891
Virus purification and analysis using OptiPrep™ - competitive
media
• Sucrose • Glycerol • Caesium chloride
1
SOLUTION HANDLING
• Density solutions prepared by diluting OptiPrep™ with culture medium or any balanced salt solution (Application Sheet V01)
• Solutions are viscous: slow sedimentation of virus particles

病毒学PPT课件

病毒学PPT课件

感染机体 系统
血流、淋巴系统或神经
向全身播散
靶细胞中的易感细胞。 如:麻疹病毒
33
二、病毒的致病机理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 细胞水平上致病机理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害 —— 机体水平上致病机理
34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作用
1、溶细胞型感染 2、稳定状态感染 3、形成包涵体 4、细胞凋亡 5、细胞增生与转化 6、病毒基因的整合
9
①螺旋对称的病毒 粒子
Tobaco Mosaic Virus
10
②二十面体对称病毒粒子
Adenovirus
11
③复合对称的病毒 粒子
T4 Bacteriophage
12
三、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病毒无完整的酶系统,只能依靠宿主活细 胞,在原代病毒基因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 和蛋白质,装配成子代病毒,以不同方式释 放出细胞外,再感染其他易感活细胞。
26
第二节 病毒感染与机体的免疫性 一、病毒感染的途径与干扰类型 (一)病毒感染途径
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称水平传播。
呼吸道、消化道
人群 人皮群肤粘膜、医源性 27
通过皮肤传播:如经创伤、叮咬。 通过粘膜传播:如经呼吸道、肠道粘 膜、性接触等。 医源性传播:如经注射﹑输血、拔牙等传播。
病毒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微生物分类 培养条件 核酸 核糖体 繁殖方式 抗生素敏感性 干扰素敏感性
非细胞型 活细胞 DNA/RNA 无 复制 不敏感 敏感
原核细胞型 多在无生命培基 DNA+RNA 有 无性二分裂 敏感 多不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病毒的纯化
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以不使 病毒受损伤和失活为前提,去除宿主细 胞组分等非病毒杂质,提取出高纯度浓 缩的病毒样品。
✓病毒微细结构的研究 ✓病毒抗原蛋白的分离纯化 ✓病毒化学成分及其遗传物质的研究 ✓病毒感染的分子细节的研究
一、病毒纯化的标准
➢ 保持感染性 ➢ 具有均一性:大小、形态、密度、化学组成、
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提纯方法 根据需要纯化的病毒的性质、起始材料的特
点、研究的目的以及实验室的条件等,选择适 宜的纯化方法。 4、建立灵敏的病毒鉴定和测定方法
六、伪狂犬病毒的浓缩提纯 1、病毒材料
将伪狂犬病病毒接种于PK-15细胞,病变后 收集细胞培养物,反复冻融3次,即为样品材 料。
2.病毒提纯浓缩 ✓去细胞碎片及杂质:将细胞培养物4℃ 3000r/min
多数病毒的等电点在pH4.0~5.5之间。
5、皂土法
轮状病毒 皂土在酸性条件下(pH4~4.5)可吸附轮状病 毒,在大于50nm的病毒)
鱼精蛋白为碱性蛋白,具有携带其它蛋白质(直径 大于50nm )共沉淀的作用,当向这种沉淀物加入 1mol/L NaCl时,其它蛋白质又重新释放到悬液中, 而鱼精蛋白仍然沉淀。
离心30min,收集上清液。 ✓硫酸铵沉淀:按100ml病毒液42.5g硫酸铵的量加入
硫酸铵,搅匀后置4℃冰箱搅拌沉淀过夜,4℃ 5000r/min离心40min,去上清,沉淀用适量的灭 菌ddH2O悬浮。 ✓透析:将悬浮的病毒液装于透析袋中,于ddH2O或 PBS中搅拌透析,每半个小时换一次液,共换5次, 第5次透析过夜。
(二)层析法
✓葡聚糖柱层析法 ✓凝胶层析法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 ✓亲和层析法
(三)两相溶剂间分配系数法 原理:溶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 而选择性地分配于其中的一方。 常用的溶剂:葡聚糖硫酸盐(dextran sulphate, Ds)
聚乙二醇(PEG) 甲基纤维素(MC) 聚乙烯醇(PVA) 分配体系:Ds-PEG系、Ds-PVA系、Ds-MC系
病毒一般在45%以上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中 沉淀,且保持感染性。
2、聚乙二醇(PEG)沉淀法 用于病毒沉淀的分子量:2000-6000 将PEG配成50%左右的溶液,或直接将固体
PEG加于病毒悬液中,使其达到所需浓度,在4℃ 搅拌过夜,然后离心使病毒沉淀。
3、有机溶剂沉淀法 乙醚、甲醇、氯仿、正丁醇、氟碳化合物
分子量、抗原性 ➢ 结晶形成
检测病毒制备物均一性的方法: ✓ 电镜观察:大小、形态均一 ✓ 超速离心:沉降速率和密度一致,只出现一条沉降带 ✓ 电泳:颗粒大小及表面电荷均一,只形成一条电泳带 ✓ 免疫学方法:只与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
二、病毒纯化的理论依据
➢ 病毒体外表面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 可利用蛋白质提纯的方法纯化病毒
离心过程 样品向离心管底沉降
样品停留于介质的等密度 部位
离心时间 较短,几小时到几十小时 较长,十几小时到数天
A
A. 速度梯度离心
B. 密度梯度离心
B
…… ……
五、病毒纯化应注意的问题
1、保持病毒的感染性 严格控制温度、pH及试剂的选择。
2、选用适宜的纯化实验起始材料 ➢无其它病毒或毒株的污染 ➢病毒体的含量高 ➢杂质含量少并易于处理
1.差速离心法
原理:不同大小和比重的粒子沉降速度不同。
用途:从组织培养液、鸡胚尿囊液或经过红细胞 吸附释放的病毒悬液中提纯病毒。
优点:可快速处理大量样品
步骤:低速(2000-3000r/min, 20-30min)、 中速(10000min, 20-30min)去除较大的宿主细 胞碎片、污染的细菌及其它较大的杂质。再选择 较高速度离心1-2h使病毒沉淀。
(一)沉淀法 主要从稀的病毒悬浮液中浓缩病毒。
✓中性盐沉淀法(盐析) ✓聚乙二醇沉淀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 ✓等电点沉淀法 ✓皂土法 ✓鱼精蛋白沉淀法
1、中性盐沉淀法(盐析) 先用其它方法去除材料中的大量杂质,再以
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盐析,析出的沉淀用缓冲 液悬浮后再进行盐析,反复几次后,悬浮沉淀, 用透析法或其它方法脱盐。
➢ 病毒体具有一定大小、形状和密度,可利 用超速离心技术提纯病毒
三、病毒纯化前的预处理 1、病毒感染的组织、脏器或细胞
✓研磨匀浆 ✓超声波处理 ✓反复冻融 ✓低速离心去掉细胞碎片
2、细胞培养液、鸡胚尿囊液 低速离心去掉可能含有的杂质或直接用
于病毒的分离纯化
四、病毒纯化的方法
➢沉淀法 ➢超速离心法 ➢超滤法 ➢层析法 ➢两相溶剂间分配系数法 ➢吸附法 ➢电泳法
原理:A、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从而增加病毒颗 粒表面不同电荷之间的引力,导致其溶解度 降低。
B、与水作用,破坏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 优点:分辨力高,易除去 缺点:易使表面蛋白质变性,溶解脂质
4、等电点沉淀法(分辨力不高)
原理:病毒粒子在等电点时,所携带的正电荷与 负电荷相互中和,因而失去相互排斥的作用而发 生沉淀(分辨力不高)。
(五)电泳法
(六)超滤法 利用超滤膜将水、盐及小分子滤过,将一定大小
的大分子或病毒等颗粒截住从而使后者得到浓缩。 优点: ✓可用于大容量样品的浓缩 ✓可以在室温或低温下操作 ✓对被浓缩产物的损害小 ✓浓缩的同时可达到部分纯化 ✓回收率高 ✓可防止外来污染
(七)离心法 ✓差速离心 ✓速度区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
(四)吸附法 原理:利用对病毒或对杂质有选择吸附能力的固 体吸附剂吸附病毒或吸附杂质,再用一定的盐溶 液把它们洗脱下来。
作为吸附剂必须具备的特点: ✓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吸附能力 ✓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便于洗脱 ✓性质稳定
常用吸附剂: ✓ 白土 ✓ 磷酸钙 ✓ 硅藻土 ✓ 红细胞 ✓ 离子交换树脂 ✓ 羧甲基纤维素
2. 速度梯度离心法与密度梯度离心法
速度梯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原理
沉降与颗粒质量成正比, 沉降与颗粒密度成正比,
以物质沉降速度的不同进 以物质浮密度的不同进行
行分离
分离
介质
密度小,1-1.3286,预制 密度大,1-1.9025,连续
梯度,不连续
梯度
离心力场
强,离心速度高,使被分 离物质易沉降
稍强,速度相对低,使 CsCl形成梯度,建立沉降 扩散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