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座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讲座《做真诚的领读者》课件
甜蜜成长
贰 领
读 者 在 行 动
领读者在行动
校长领读
榜样就是最好 的引领。
师生共读
情感交流,产 生共鸣。
亲子共读
激发兴趣,养 成习惯。
创建阅读共 同体
志同道合,共 享书途。
领读者在行动
友谊小学校长 李春建
领读者在行动
领读者在行动
坚持师生共读
注重阅读分享和成果展示
注重阅读分享和成果展示
学生乐读
学生乐读
亲子共读
甜蜜成长
甜蜜成长
甜蜜成长
甜蜜成长
甜蜜成长
两年里,黄旭老师先后获得区级班主任
技能大赛主题班会一等奖,区级辅导员技 能大赛中演讲二等奖,“真语文”基本功 大赛(西南分赛区)现场作文二等奖,区 级童谣创作一等奖,首届区级诗歌创作大 赛一等奖等奖项,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 表。
籍
壹 身
边 的 领 读 者
黄旭,成都市龙泉驿区 友谊小学校语文教师,区级 骨干教师。担任学校大队辅 导员、语文教研组组长。
制定阅读计划
一、二年级:绘本阅读 三——六年级:整本书阅读
注重精彩导读
关注阅读过程
关注阅读过程
关注阅读过程
我们是儿童阅读的领读者吗?那么,请我们先领读 自己。
——梅子涵
感
陶聆 谢
冶 人 们 的
情听
操 , 提 升 自 我 的 修 养
THANKS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Proin condimentum velit in tortor posuere posuere. Class aptent taciti sociosqu ad litora torquent per conubia nostra, per inceptos himenaeos. Nunc bibendum scelerisque turpis. Proin vel semper augue, non ornare tellus.
课外阅读讲座
课外阅读讲座讲座稿《最是书香能致远——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上午好!上周,接到通知,让我在此次教研基地活动中做一个讲座,就“课外阅读”这个主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世说新语》中有“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之语,今天坐在台前,有这么多的专家、精英在,也深感惶恐。
我的看法肯定算不上讲座,只就个人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及自己的一些做法,向各位做个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最是书香能致远——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作为语文人,我们都知道,“课外阅读”现在是一个热词,其实,它本身就应是一个热词,思想意识上可以说人人重视。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上,我们在平时真的做了多少,做了多少有价值的,这还真的不好说。
一、也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1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微信中,看到了如许一个故事,题目是“孩子数学成绩不好,要不要靠补课进步”,回覆是——阅读才是最佳方法。
我是信赖阅读的力量的,阅读能影响数学和其他的学科进修,那他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功力,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点击:课标语:(一)给你阅读量的硬性划定:第一学段:积累本人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语。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很多于5万字。
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很多于40万字。
第三个学段: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再给你关于阅读的宽泛建议: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读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的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
新课标是纲,我们不能要求它细到面面俱到,因为它是大而不微的。
也有众多名家见解,我们来看一下——点击:名家云:三分课内,七分课外。
——XXX国文教学的目标,要养成阅读书籍的惯,培植欣赏文学2的能力,训练写作笔墨的技术。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分享会发言稿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分享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和收获。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读书是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学生的利器。
因此,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在读书方面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想分享的是我个人对阅读的理解。
在我看来,阅读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是一种心灵和精神的沐浴。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感受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世界。
同时,阅读也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作品中领悟到作者的感悟和心情,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情操。
因此,我认为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娱乐,更是一种修炼和提升。
其次,我想分享的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读书的感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始终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至关重要。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从阅读中获取乐趣和成就感。
我会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富有启发性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欲望。
在课堂上,我也会利用诵读、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学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操和人文素养。
在学生的阅读习惯方面,我会鼓励他们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
同时,在课外活动中,我也会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组织一些读书分享、读书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会阅读,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修养。
最后,我想分享的是我在读书中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在我自己的阅读生涯中,我发现阅读不仅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和满足,更可以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通过阅读,我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同时,阅读也能让我感受到作家的情感和思想,开启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稿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稿各位老师,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阅读教学。
我们给这个专题起了一个名字——“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这个名字的意义在于,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阅读技巧。
因此,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我们的主线。
希望通过这四次讲座,各位老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第一次讲座中,我们将探讨“阅读教学目标与文本解读”。
在开始讲座之前,我进行了一个调查,共有10个问题,分为两组。
第一组有四个问题,分别是:1、你认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你对自己阅读教学最不满意的是什么?4、你想了解阅读教学哪些方面的知识或信息?这四个问题是关于阅读教学的基础认识。
第二组有六个问题,分别是:1、如何定位不同体裁课文的阅读目标?2、你怎么看待多元解读?3、能否举出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案例?4、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阅读能力?5、能否举出小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方式的阅读教学案例?6、如何培养阅读兴趣?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并没有深入思考阅读教学的深层次问题。
以下是网友的回复。
一位网友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量太少,学生的语言积累不足。
这是因为教师把课文当作文学分析的例子,导致内容分析和语言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而大量的书面题也剥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因此,学生的阅读和背诵量都很少。
这位网友认为,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
另一位网友“老而学”则认为,阅读教学的最大问题在于教师没有弄清阅读的本质和规律。
这两位网友的回复都涉及到了教学问题。
通过教研员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一些问题避而不谈,包括学生个性体验的案例等。
这说明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解决一些细节性问题。
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了课文的内容,而忽略了文体的特点和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说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确定为四项:①激发阅读兴趣;②培养朗读能力;③落实字词句训练;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第二学段(3~4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⑤突出段落训练。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的评价策略》每月讲座
每月讲座微型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的评价策略课题发言人:苏红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在学校开学之际,就我与俊波、婵妹三人共同参与研究的微型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的评价策略》,与在座各位分享与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阅读,就是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
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语文课外阅读在扩宽视野,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可是现在学生的阅读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从而让学生的阅读收获,阅读乐趣,阅读积极性大打折扣。
初步总结,存在的问题如下:(一)学生教师均受“考试”的约束(二)可供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太少(三)不正确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虽然个别教师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内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学生不知该读什么?阅读没有选择性,变成了漫无目的的囫囵吞枣。
即使有些学生在阅读初期产生了一定的阅读兴趣,但小学生更需要的是鼓励与鞭策,如果老师不及时并适当地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加以评价,学生将有可能半途而废。
二、我们的做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小学学校阅读工作发言稿
小学学校阅读工作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小学学校的阅读工作。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阅读工作在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小学学校的阅读工作。
首先,我们小学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在学校图书馆和教室里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读物,包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等各种类型的图书。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朗诵比赛、读书会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相信,只有在拥有了对阅读的热爱之后,学生才能更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其次,我们小学学校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门的阅读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此外,我们还引入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如语音书、电子阅读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我们相信,只有在拥有了扎实的阅读能力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和表达。
最后,我们小学学校致力于打造浸润式的阅读环境。
为此,我们在学校里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阅读角,包括阅读墙、阅读角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我们相信,只有在拥有了温馨浸润的阅读环境之后,学生才能更有动力和耐心去进行阅读。
亲爱的同学们,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学校里多多进行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美好的一部分。
同时,我也希望各位老师和家长能够一起携手,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茁壮成长。
最后,我希望我们小学学校的阅读工作能够得到各位老师和家长的支持,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阅读之路铺平一条宽广的道路!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稿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稿各位老师好。
从这讲开始我们来探讨阅读教学。
我们给整个专题起了一个名字──“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大家知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阅读才能学会阅读,否则我们的教学是起不到实际的效果的,所以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我们的一个主线。
也希望各位老师,通过这四讲的研究自己能够感受到怎样在自己的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
我们进行第一讲──“阅读教学目标与文本解读”。
在开始这个专题以前,我在网上发了一个问题调查,一共是10个问题,分为两组。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问题,共有四个题目:一、你认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二、你认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三、你对自己阅读教学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四、你想了解阅读教学哪些方面的知识或信息?这四道问题,是对于阅读教学的认识;第二组问题,有这样六个题目:一、应该如何定位不同体裁课文的阅读目标?二、你是怎样看待多元解读的?三、能举出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案例吗?四、你认为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阅读本领?五、你能举出小学自立、合作、探究研究方式的阅读讲授的案例吗?六、阅读兴趣是如何培养起来的?通过对这两组的问题的反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一线的老师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本质上的思考。
下面,看几位网友的回复。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量太少,学生的语言积累太少。
积累的太少的原因是把课文看作文学分析的例子,因而内容分析语言分析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课外运用大量的书面题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读书少,背诵少。
这位网友还说,背诵是语言积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第二,他说我们把阅读教学繁琐化了,教师觉得越来越难教,而学生却胸无点墨。
这位网友是叫“老而学”,他说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弄清阅读的本质,也没有弄清阅读教学的规律。
这两位回复的都是关于教学问题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也通过教研员调查了一些老师,很多老师对我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回避,括号里写着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培训讲座讲稿2篇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培训讲座讲稿2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和实施》整本书阅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
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历次课程标准改革都非常重视整本书阅读。
2011年版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课程标准(2022年版)》继承了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并明确将整本书阅读作为独立的学习任务群来呈现。
第一节:价值与定位。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规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根据上面的总述可知,首先,整本书阅读强调学生对全书主要环节的把握,学会有步骤、有规划地阅读一本书。
其次,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
再次,重视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形成阅读习惯,在多样的分享和交流活动中提升阅读能力,学会将一本书的阅读经验迁移运用到其他书的阅读过程中。
最后,突出整本书阅读的精神建构和价值引领功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淀精神文化底蕴。
纵观课程标准设置的六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能够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语文实践活动层面看,整本书阅读能够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融合在阅读过程之中,持续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积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阅读策略层面看,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迁移运用在单篇阅读中习得的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同时进一步探索特殊阅读方法的运用,如圈点、批注等。
从认知思维层面看,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性考察,掌握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认知程度、思维状态等真实的过程性表现,从而提供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阅读策略掌握阅读技巧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阅读策略掌握阅读技巧语文说课稿: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策略与技巧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阅读是语言能力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而在小学三年级,教师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的策略与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 创设愉悦的阅读环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打造愉悦、温馨的阅读环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例如,在教室布置阅读角,放置丰富多样的优质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2. 让学生参与阅读选材学生对于所读书籍内容的选择有着自己的喜好,教师可以将选材的权利交给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投入与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1. 预习阅读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学生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标题、段落大意、图片、图表等预习阅读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整体理解框架。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预测和猜测能力。
2.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精读与泛读的比例。
在精读阶段,学生应该逐句细读,理解作者的意图;而在泛读阶段,学生可以快速浏览全文,获取整体信息。
3.注意语感培养语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方面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朗读优秀的文章、短篇故事等,帮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培养自己的语感。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韵意识、词汇积累和句子结构分析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1. 词汇教学积累足够的词汇是学生阅读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单词卡片、词汇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
2. 阅读策略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例如提问策略、推理策略、总结策略等。
通过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这些策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说课稿《情归故乡》
《情归故乡》说课稿主题阅读之《情归故乡》说课稿课型分析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
同时,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最重要的好处是,当完成阅读之后,有效的形成框架性思考,非常利于将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
主题阅读就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材本组教材都是以“情归故乡”为专题进行编排的,所选的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都紧密地围绕着思乡。
考虑到本堂课的容量,我选了《古诗词三首》和两篇现代诗《乡愁》一起阅读。
《古诗词三首》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积累,不难把握诗的节奏,不难理解诗的含义,但是对于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寄托乡思的事物,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学习目标:1.赏读文本,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略思乡之情,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事或物表达出来的。
揣摩表达方法。
3、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领略思乡之情,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事或物表达出来的。
揣摩表达方法。
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思乡曲》,学生谈感受。
2、背诵积累的思乡古诗词二、合作学习,探究乡情1、有感情的朗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歌。
2、朗读展示以各种方式朗读诗,歌让学生在读中悟情。
3、合作探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思乡之情,探究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物是什么?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学习单。
4、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拓展课外古诗词,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人引起思乡的事物也不同。
(完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发言稿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
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针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我试着归纳了几点: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1、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的金钥匙,而好奇好问正是孩子们的天性。
带着问题去学习,就会有探索的动力,收获的喜悦。
2、启发主动质疑能力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
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
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
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
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
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
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
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
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
二、激发兴趣,提供自主阅读的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阅读讲座稿
读写结合,语言与精神共生的“桥梁"长泰县实验小学严文莉阅读和写作哪个更重要?很难说,但两方面分离是绝对不可取的。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学生只知道跟着老师被动地学习,面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吸收不到一点精华,尤其是那些表现手法很好的段落,视而不见,学而不仿,云里来雾里去,不知道自己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叶圣陶的话一语道破了课文的真正价值。
许多老师早就听说过这句话了,可在教学实践时,仍喜欢条分缕析,深挖细究,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叶老的话让我们明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有关的例子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并能创造性地运用,以求举一反三。
教材中选择的大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写作教学就应该巧用课文这个例子,促进学生的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1。
在情感激发时抒怀,促进语言与精神的同构情感是写作的灵魂,学生写作若要“下笔如有神",需要“情动"才能“辞发"。
学习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之做理性的分析,更要能入,即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伤,在感情上融入,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在情感被激发时让学生写一写,那么满怀的激情有了倾诉,写就成了需要,这是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笔者尝试了两种读写结合方式:一是以课文的语言结构方式“劝慰、回忆、抒情”为例,以“你离开母校或亲人时的情景"为体裁仿写;二是想象大娘、小金花、大嫂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然后模仿课文的语言结构方式写下来。
因为学生的情感基础不同,两种看似相似的读写结合带来了不同的效果:第一种:多数以“老师,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或“奶奶(外婆)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这样的话语开头,然后了回忆往事。
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写法,但大多数人没有“离开母校和亲人”的真实体验就表达这种情感,犹如纸上谈兵,表达的情感或“言过其实”,或“淡而无味”,这样的读写结合显得画蛇添足.第二种:开头语与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反问句紧密联系,如“孩子,这般的深情厚谊我也永远不会忘怀”、“志愿军叔叔,就要与您分别了,我怎能不落泪呢"、“志愿军同志,你们付出的比我的代价更高”,然后结合自己掌握的材料写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讲座稿小学阅读感悟教学”例谈目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引起了百家争鸣,新概念的存在和演绎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不合时宜的双基”教学引发了语文界的强烈反响。
如何依据新世纪的现实需要,聚焦语言”核心,回归语言”本位,重视阅读教学的语言感悟”?正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际中,我们立足感悟教学”,进行现状反思、实践操作、辨证把握,来感悟"浓浓的语文味”一、感悟教学的现状分析一是游离了主要目标。
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在课改初期倍受好评,究其成因,是应课标之新,符综合之创。
舞蹈、音乐、美术一股脑儿涌入课堂,把这么多文化堆砌成一起,语文的个性没有凸显,反而大大地淹没了语文味”的本位教学。
二是脱离了文本语境。
有不少语文课,学生初读还不流畅,甚至读时还有停顿、颠倒的错误,增字、漏字的严重现象,教师就急于开讲,于是课堂上只能是多数人当观众,少数人当主角,教师讲得痛苦”,预设的说写感悟学生几乎没有完成。
三是偏离了学习过程。
培养语文的能力主要是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的规律”。
但课堂上差生没有亲自与文本亲密接触、与文字亲密触摸、与学习过程亲密探究,课堂上多数学生听优秀生说,教师评,不知不觉中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二、我们对感悟的理解“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理解和感受,是建立在“悟”的基础上的独特体验。
整体性和形象性是“感”的基本特征。
“悟”是觉察、顿悟和领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的,是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以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体察过程,思想性和情感性是“悟”的基本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 语言文字,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
正确处理好“感”与“悟”的关系,就是要合理把握“感性、悟性、灵性” 三个层面的教学。
在“感性”层面上,教师教会学生用眼睛吸收语言符号,用想象将文字符号化为可感的画面,通过“你了解了什么”你“知道写什么”等浅层次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本的信息了解。
在“悟性”层面是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中介,是“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激思、动情、明理。
通过提炼、概括、阐发、交流,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以传递情感、融通经验、唤醒表达,豁然领悟。
“灵性”层面是学生产生悟性,开发灵气、鲜明个性的表现,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标新立异、坚持真理通过“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同意见?”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汉字思维内涵多样性、内容丰富性、阅读多解性、思维多向性的感悟。
三个层次中,前者是基础,中者是中介,后者是归宿,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完善语言感悟的。
随着感悟的还有体验,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它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
体验还泛指亲身经历,从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识,感受真善美与假恶丑。
体验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与感受情感,感悟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明白事理,提高认识与审美能力。
体验与感悟是不一样的,体验更多指情感活动,而感悟则多指理性层面的,它往往是在体验基础上的一种超越。
但体验与感悟又常常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促成。
三、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的教学策略1.课前创设情境,教师以情动人。
如教学《山中访友》时,为了消除学生经历与课文的距离,“山中访友”问学生: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然后抓住“山中”和“访友”两个字进行指导。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接着,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引入新课:同学们,也许你们一时无法理解妈妈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了课堂情境之中。
2.主题拓展。
新课程视野下的语文阅读,不再只是文本本身的阅读,应该拓展视野,补充内容,同时综合其他学科或多种手段,来促进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教学将尽时,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950 年9 月——1956 年,钱学森和他夫人是怎样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吗?然后,幻灯片出示课外材料《在受困的日子里》,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读后问学生,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话想说?学生深深地被钱学森夫妇顽强的精神与强烈的爱国心所打动。
3.朗诵与歌唱。
教学时,如果恰到好处地引入一些歌曲或诗歌,会将教学推向高潮,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学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教师紧抓住学生高涨的情绪,顺势利导,说也许有一首诗能代表钱教授表达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一腔热血。
这就是《我的中国心》,幻灯出示歌词。
学生一齐深情朗读。
最后播放张明敏的CD 歌曲,同学动情跟唱,课堂教学又一次掀起高潮,师生沉浸于一片感动之中。
4.多元解读与立体感悟。
语文文本的多义性为多元解读提供了客观条件,可用“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来形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处境,以不同的心情去观望同一个句子同一情景,都会有迥然不同的感受。
而阅读主体的个性差异正是多元解读所能实现的主体条件。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主体能动性的体现。
因此,我们采取多元解读策略,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立体感悟。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如“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
”问学生,你们读这句话有什么感受与想法?学生会说是惊讶、赞叹等。
如果我们刚好坐在这艘小艇上,我们会怎样?学生回答说我们会惊呼起来,会心惊肉跳,叫船夫慢一点。
那么如果我们就是船夫,我们又会怎样?学生说我们会很轻松,很潇洒,谈笑风生,面对乘客的紧张很开心。
这样,就从乘客、读者、船夫三个角度进行了多元解读,这样所得的感悟无疑是立体的、丰富的。
5.通过计算进行体验。
如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佬为什么不让钱学森回国?明白是他们怕钱学森帮助中国强大起来。
然后出示美国佬自己的话: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三个师。
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显然太抽象了,学生一时还无法明白三个师是一个什么概念。
于时备课时,,笔者打电话询问了退伍军人相关情况,上课时出示部队普通编制: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算一算,钱学森到底有多少力量?通过计算,学生发现一个师约有一万多人,也就是说钱学森抵得上三万多人。
这多厉害!美国佬当然不能让他回国了。
那么,钱学森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凭的不是力气,而是智慧、科学的力量!6.假设情境,引导体验。
阅读时,如果能够关注“可能性”这一主题,善于假设另一种结局另一种可能,会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体验,收到良好效果。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学中,重点是第12 自然段:他挖了8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朗读讨论后,改变结局,出示另一段话: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这位父亲,抱着孩子血肉模糊的尸体,坐在瓦砾堆上,喃喃自语:孩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再组织学生讨论:这种结果可能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如果是这样的结果,你还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畅所欲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实在是难能可贵。
7.感悟载体的设置主要有抓住文本语言的亮点,补充文本语言的空白点,抓住学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点。
所谓文本语言的亮点是指一篇课文中写得精彩的优美规范的富含情理意趣语言精品。
或形象生动的比喻,或节奏明快的排比,或工整有韵的对仗,或贴切传神的比拟,或拍手叫绝的词句,或精巧有序的布局谋篇等。
抓住这些语言的亮点反复品读乃至咏诵,不但能够快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条捷径。
同时还能突出教学重点,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如教学《特殊的葬礼》描写瀑布的六个成语:“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从“天而降”流“连忘返”时,教师紧紧抓住这优美规范的语言精品,设置了“赞美瀑布”这一语言载体。
师: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用了那些词句来赞美的?生:(品读描写瀑布精彩语段)师: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瀑布。
生1 :塞特凯达斯瀑布,我爱你!你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生2 :我在你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惊叹,我在你咆哮如雷的巨大声响面前陶醉。
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
这样设置的语言亮点,既感悟内化了文本中优美规范的语言,落实了工具性,又连着人文性,可谓“一石数鸟”。
四、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的途径1.朗读。
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是它的不少内容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而语文课是以读为本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句话,在读中进行体验与感悟,并以朗读来表达所体验与感悟到的,情动于中,而声传于外。
如学生分别说了让他们愤怒的句子时,就先让他读出愤怒,再叫其他同学读出愤怒,读好了再来说原因说体会。
其他让学生“惊讶、感动、高兴”的句子也一样,特别是高兴的地方,几乎不用讲,只读充分就可以了。
先读后讲、以读代悟实在是一种很有语文特色的教学方法。
2.读书时写批注。
如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时,先与学生进行有关读书方法的谈话,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最后谈到读书应该注意感受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及心灵感悟,并及时地在文章的段落句子旁边写下来。
接着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每一段课文的旁边写下表示自己读到此处时的心情的词语,及一些话。
教师将黑板分成六块,因为这篇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
再请读完课文的学生到黑板上写下这些词语。
有不同的随时上来补充。
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这些词语,并根据这些词深入课文,展开学习,进行深层体验与感悟。
3.述说。
每个生命都是需要表达的个体。
当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就应该及时的说出来,说痛快,这是一种学习的快乐、表达的快乐、交流的快乐。
因此,在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来说,自由地说,尽情地说。
如讨论“愤怒”时,让学生体验“我”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掰的玉米?“实在饿极了”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掰一棵玉米是为了什么?只为了这件小事,那家伙竟“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地追来”,从这又看出那家伙怎么样?让学生用多种多样的词汇、语句来说明,如“凶狠、残暴、吝啬、毫无人性、冷酷无情”等词语,把愤怒的原因说得很透,也体验得很真切、很深刻。
4.跨越时空的对话。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一中对话。
其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是一个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有明确的对象,有具体的内容。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第一段时,先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如“敬佩、自豪、崇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