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课本例题带来的教学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一道课本例题带来的教学思考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源于课本例题、练习题、习题的考题占了一定的份量。有些高考试题是对课本例题、练习题、习题的改编或重组而成的。“重基础、考能力”,“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因此,对课本进行合理的利用,特别是对课本例题进行挖掘、引申、改造与重组,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课本的一道例题进行加工改造,引伸拓宽,揭示有价值的新结论,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题】.如图:ab是⊙o的直径,pa⊥面⊙o,c是圆周上任意一点,

求证:面pac⊥面pbc。

本题是新课标必修二页的例

题2,如果就题论题,本题丝毫显不

出其特别之处,因而也不会吸引学生

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还会使他们感

到枯燥无趣,这时,如果教师向学生

揭示该题有价值的新结论,学生会兴

味无穷,探求不止。

应用层面

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数学例题作多层面、多角度的变式与探究,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

规律,将教学活动营造为开放、宽松、愉悦、和谐的师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完善学生

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引申1、四面体各面中最多含有多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不要局限于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而要不断启发学生从问题的不同层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从中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案,达到多中求快、求巧、求优的目的,即“一题多解”;同时还要进行“一题多变”,即将原题“变一变”、“扩一扩”、“改一改”的变式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封闭的思维,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效果。

变式1、原题中,a在pc、pb上的射影为m、n

又已知de⊥pb,所以∠edb=60°,即所求的二面角等于60°。

三、深化层面

对例题的纵、横多方位的研究引申,不仅可获得一些重要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变换、引申等手段,充分发挥了该题的智能价值,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深化1.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改原题底面直角三角为矩形),平面,,.以的中点为球心、为直径的球面交于点,交于点.

(1)求证:平面⊥平

面;

(2)求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的大小;

(3)求点到平面的

距离. (09江西)

解:方法一:(1)依题设知,ac是所作球面的直径,则am⊥mc。

又因为p a⊥平面abcd,则pa⊥cd,又cd⊥ad,

所以cd⊥平面pad,则cd⊥am,所以a m⊥平面pcd,

所以平面abm⊥平面pcd。

(2)由(1)知,,又,则是的中点可得,则

设d到平面acm的距离为,由即,可求得,

设所求角为,则,。

(1)可求得pc=6。因为an⊥nc,由,得pn。所以。

故n点到平面acm的距离等于p点到平面acm距离的。

又因为m是pd的中点,则p、d到平面acm的距离相等,由(2)可知所求距离为。

方法二:

(1)同方法一;

(2)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可得:,令,则。设所求角为,则,

所以所求角的大小为。

(3)由条件可得,.在中,,所以,则, ,所以所求距离等于点

到平面距离的,设点到平面距离为则,所以所求距离为。

深化2.如图,在四棱锥中(改原题底面直角三角为梯形),

,且db平分,e为pc的中点,,

(ⅰ)证明∥

(ⅱ)证明

(ⅲ)求直线bc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答案】(1)略(2)略(3)

【解析】(ⅰ)证明:设,连结eh,在中,因为ad=cd,且db 平分,所以h为ac的中点,又有题设,e为pc的中点,故∥,又,所以∥

(ⅱ)证明:因为,所以

由(ⅰ)知,,故

(ⅲ)解:由可知,bh为bc在平面pbd内的射影,所以为直线与平面pbd所成的角。

在中,,所以直线bc与平面pb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

一般讲,课本上的例题都显露出他们的形式训练价值,而其实际功能都是隐含的,需要教育者加强发掘,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念,形成完整的认识结构和数学观念意识,真正品尝到知识清泉甘醇。当

然发掘例题背后的功能,应该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程度,跨度不能太大。否则会禁锢学生认识结构的发展,因此,讲完例题之后,应该循序渐近地进行总结提炼,充分发掘其例题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素养,这些无疑上升为例题教学中的数学知识结构的最高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