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13:词人打开窗子,入映的是满地的黄花,堆积在地上的黄花枯萎、凋 谢,谁能想象它盛开时的艳丽?词人不仅仅想起了以往与丈夫共同赏花的情景。
师:好的,请坐。这位同学描写的是此人看到满地黄花的情景。冷冷的眼神, 想到了她和她丈夫共同赏花时的情景。刚刚我们同学都用丰富的想象去沉入了意 境之中,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也很受感动。我在听大家描述的时候,我 在自己朗读的时候,我就隐隐感觉好像李清照在向我提意见,提什么意见呢?好 像她不同意我们刚刚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全词的感情,为什么?因为李清照在 词的最后,面对着淅沥的细雨、飘零的梧叶和惨淡的黄昏,她发出的由衷的感叹 是什么?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
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满含凄苦情堪称千古绝唱。今天,小编跟 大家分享声声慢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录情景 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 益处,声声慢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的感受到她此时内心的愁苦。 师:嗯,这位同学非常有层次的分析了这十四个叠字,好的,请坐。这位同
学慧眼识珠呀!这首词最突出的就是这个叠词的运用。在百度上一查,就能查到 三十六条古人的评论,这位同学的评论可以算是第三十七条了。那么我还要问, 她刚才说的是词人的动作、环境和情感,我就搞不清,她为什么要寻呢?她在寻 什么?是不是?她寻到了吗?来,谁再来补充说Leabharlann Baidu?
是不是?那么她正在伤心的时候后面用了一个“却”,“却是旧时相识”,请问 为什么?我偷偷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明代有一位多事之人,他非常欣赏李清 照,说李清照是古今第一才苑,他说这首词非常好,可是就有两个词写得不太好, 不太好理解,其中有一个,他提出来就是这个“却”字。他说这个“却”字要改, 改成“因”,改成“因为”的“因”就好理解了。那么我们看看,这个“雁过也”, 刚刚分析了这个“雁”从北方来,从故国来,她伤心,我觉得用“因”效果还是 比较好吧。来,谁来说说?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 步词坛,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她用 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她就是李清照。今天, 我就跟大家一起读她的名篇《声声慢》(放幻灯片:李清照的图片。板书:读)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指名同学读),初味词情。(放幻灯片: 一、初读:初味词情) 生读。 师:好,请坐。请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他刚才读出了词人当时的一种很愁苦、很凄凉的感情。 师:嗯,读出了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 生:凄凉的,愁苦的。 师:凄凉的,愁苦的。很好!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放幻灯片:愁) 生:“凄凄惨惨戚戚”。 师:“凄凄惨惨戚戚”,要读准。很好!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问题? 生:很好。 师:读的可以?这位同学的评价是不错的。还有一点大家注意,在下片,“独 自怎生得黑”,大家齐读一下,一二! 生齐读。 师:这个“得”是轻读呢,还是重读? (生小声讨论) 师:这个“得”不是助词“得”,我们看一下注释是什么,“得”可以解释 为什么? 生齐说。 师:嗯,“独自怎生得黑”,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读?感觉一下。 生齐读这一句。 师读“独自怎生得黑”。
师:这位同学描写得是雁过的景象,很好。雁过留声,而现在她只有一人, 独自在这儿。还有没有?
生 12:虽然拿着一个酒杯,然后倚在门廊的柱子上,一只手紧紧抓住衣角, 然后晚来的风把门帘吹起,传来尖啸的风声,词人通过门帘吹起透过的光看外面 被风吹乱的景。
师:这是写风吹动门帘的景,很好!她用了细节的描写,风吹动门帘,她透 过门帘看窗外的景,很好!还有没有?刚才都是女同学,男同学有没有?当然女同 学也可以,描述一下就行,来,这位同学在看我,你来。
)去研究它,去品味词的意象,去感悟词的意境,去研究哪一些词富有表现 意义。好,下面我们分组讨论。来,大家转过身来,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 词语,说给你的小组听,然后我们请个同学起来说。
生分组讨论。 师:来,哪一位同学能起来说说,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成果。 生 1:我想说的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话词人选取 了几个景物,有“梧桐”“细雨”和“黄昏”。 师:好,是三个意象,“梧桐”“细雨”和“黄昏”。 生 1:三个意象都可以表现出词人当时愁苦的心情,然后这里也运用了借景 抒情和融情于景的手法,可以说更贴切,传神的表现出了诗人当时那种愁苦的心 情,也使我们仿佛融进了那种情景之中。 师:说得好!不过能不能再具体分析一下,“细雨”是怎么表现愁的? 生 1:“细雨”是可以表现出诗人心中的细细密密的愁丝的。 师:很好。能够表现词人心中细细密密的愁丝,“细雨”的特点就是细细密 密。好的,那么“黄昏”呢? 生 1:“黄昏”是指一天中最后的时光,也是…… 师:也是最让人愁苦的、昏暗的时候。好的,还有谁来补充? 生 2:我们认为“三杯两盏淡酒”中的“淡酒”,“酒”前加了一个修饰词 “淡”,这个“淡”字我觉得不是酒淡,而是思人的愁之深。酒力压不住愁情。 师:很好很好。(鼓掌)很不错!是借酒消愁,但酒力压不住,所以她感觉到 酒太淡。真好。还有没有? 生 2:还有“雁过也,正伤心”,这个“雁”,联系李清照写这首词的背景, 当时是北宋灭亡,她的丈夫赵明诚又刚刚去世,这个“雁”我们都知道它是要南 飞的,这个“雁”正好使诗人想起了她的故国。 师:哦,因为“雁”是从北方飞来的,所以她想起了自己的故国。好。那么 这个地方,请坐!我还要问一句,这句话说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生 7:作者此时心里非常的不安,然后她试图寻找一些东西让自己平静下来。 师:哦,是因为不安。 生 7:但是貌似在寻找…… 师:她在寻找,找什么东西? 生 7:让她内心平静的东西。 师:哦,能让她内心平静的感情寄托,找到了吗? 生 7:没有。 师:哦,没有,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她没有找到呢? 生 7:她的心情描写是“凄凄惨惨戚戚”。 师:哦,心情描写是“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她找的结果是前面的哪一个? 生 7:“冷冷清清”。 师:好的,她找到的只是外面的冷冷风和室内清冷的自己,所以后面有了“凄 凄惨惨戚戚”。很好!这位同学分析的在寻找感情寄托。著名的作家梁衡说过: “她在找什么?她可能在找她的丈夫,可能在找她的幸福生活,也可能在找挽回 大宋江山的策略,但是一切都没找到。”这位同学能够看出叠词的妙处,很不错。 这就是李清照的专利呀!(板书:易安的词)李清照在词坛写传意的词很多,有人 说这个传意是无人能比的,而且后面是一片深情愈唱愈妙,好,除此之外还有, 来…… 生 8:在下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独”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独自 一人的情景。“怎生得黑”写出了长夜的漫长,衬托出作者的孤独感,更加写出 了李清照的愁。 师:你在这里说写出了什么的漫长? 生 8:长夜的漫长。 师:哦,长夜的漫长。好,请坐。有没有不同意的? 生 9:我觉得应该没有到黑夜。 师:没有到黑夜,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 9:“独自怎生得黑”。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 9:是熬到天黑。 师:是熬到天黑,还没有到天黑。这样的日子对于李清照来说可能就是漫漫 长夜。好,她为什么感到难熬? 生 9:因为她在黄昏的时候看到了一些凄凉的景物,触动了她内心的愁绪。
师:这位同学已经读出了愁,虽然味还不浓。好,大家在齐读一下,看看能 不能加深一下“愁”字。
生齐读。 师:好。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感受。(指名同学)你听我们刚才齐读得怎么样? 生:比刚才要好。 师:嗯,好一点,那么还有要改进的地方。那么如果要一首诗词
的情感读准读透,还应该怎样? 生: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师:嗯,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我们还需要去沉入词的中间,(放幻灯片: 二、研读:品味词语
生 3:我觉得“却”比“因”好。 师:你却认为“却”比“因”好,为什么? 生 3:如果是“因”的话,她看见了旧时相识的大雁,所以她才伤心;而如 果用“却”的话,她已经很伤心了,她看到了大雁,然后她又想起了她丈夫的往 事,她丈夫去世了,更使她的愁思更加的深。 师:哦这样有一个契机,有一个层次感。本来“雁过”就已经伤心了,但是 却有一个转折,那应该把“却”改成“更”,“雁过也,更伤心”,“更”怎么 样? 师:好的,我觉得这个同学已经说得不错了,是不是呀?“却”为什么转折 呢?转折是为什么?因为后面一句话“旧时相识”。古代有四大喜事人们说,哪四 大喜事? 师生同说: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师:那现在李清照漂泊在南方吧,忽然遇到一个旧相识的大雁,她心情怎么 样?心情会一惊吧?很高兴?是真的高兴吗?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这只燕子过去 怎么样?你知道吗? 生 4:大雁它从北方飞到南方,它还会再回去,而她现在只能寄居于江南, 而回不去了。 师:哦,对了,老朋友来了,还可以回去,而自己是回不去了。还有,还有 一点,还有什么?这只大雁曾经干过什么事呀? 生 5:为她和她丈夫传过书信。 师:鸿雁传书,而现在呢? 生 5:而现在她丈夫死了。 师:来了也无法传了。很好,所以“却”字之后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愁,更深的愁,但是“旧时相识”后面说了没有?没有,“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后面戛然而止呀,是不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感?我们自己再思索。 好的,这个“雁”意象说完了,好的,还有没有?谁来再说?我们已经很好了,表 现很不错,来,除了意象之外,还有一些词语也很好,来…… 生 6: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用叠词的话就是 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寻寻觅觅”讲的是诗人的动作, “冷冷清清”讲的是诗人的环境,“凄凄惨惨”讲的是词人内心的感受,这样层 层递进,而且运用叠词,让我们慢慢的一步一步的了解词人的心境,也能更准确
师:她还看到了什么? 生 9:看到了满地的黄花。 师:满地的黄花。你说说黄花为什么能触动她的愁思? 生 9:因为黄花它是秋天的花。 师:秋天是黄花盛开。 生 9:带给人凄凉的感觉。 师:秋天的黄花有凄凉,因为秋天来了,所以有悲秋的感觉。这个地方的黄 花为什么又凄凉的感觉呢? 生 9:“堆积”。 师:哦,“堆积”,除了“堆积”之外还有什么? 生 9:“憔悴损”。 师:“憔悴损”,是黄花盛开,但是已经落下了,看到这落下的黄花,所以 她内心凄惨,还有没有? 生 9:还有她说“如今有谁堪摘”。 师:你说…… 生 9:说明她在回忆。 师:她在回忆什么呢? 生 9: 想起当年她和她丈夫也是在秋天共同摘过黄花,但现在她丈夫去世 了,只能她一个人看着这残败的黄花,所以内心非常的愁苦。 师:很好。这位同学看到了“如今”这个词,很好,请坐!是如今与过去形 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李清照此时孤寂的心境。我们大家可能还有很多内心的感 触,对一些见解,我们课后再交流。总之,我们这首词选用了很多富有表现力的 意象和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传情达意,使我们这首《声声慢》整首词细腻柔 婉,含蓄蕴藉,因而这首词被人们称之为“婉约之首”,(板书:婉约的词)可以 看出它的高度。这首词既有音乐美,又具有绘画美。一个动作,一个意象,可能 就对应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这一幅幅图画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整首词它的意境。 下面我们请大家听读。(放幻灯片:三、听读:体味词境)一边听一边想象一个最 能打动你的画面,然后用动情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师范读。 师:我们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你刚刚想象的是哪一个打动你的画面,谁来描 述一下?要敢于表现自己。 生 10:日已西斜,天近黄昏,可是屋里却没有人烛,也许她也不愿意这样 做吧,她只是依靠在窗前,独自一人,默默地注视着窗外的景物,眼前的迷茫和 愁苦,使她不忍再看,她的眼中没有泪水,因为她的泪水已经干了。 师:好,很好,这位同学描绘的词人形象是一个欲哭无泪的形象,很好!还 有吗?哪一位? 生 11:寒风相送,一个离愁当头的女子在屋前独酌,旧时相识的大雁飞过, 留下一个小小的缩影,雁过尚且留声,人去了,只能在回忆中独自落泪。
师:好的,请坐。这位同学描写的是此人看到满地黄花的情景。冷冷的眼神, 想到了她和她丈夫共同赏花时的情景。刚刚我们同学都用丰富的想象去沉入了意 境之中,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也很受感动。我在听大家描述的时候,我 在自己朗读的时候,我就隐隐感觉好像李清照在向我提意见,提什么意见呢?好 像她不同意我们刚刚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全词的感情,为什么?因为李清照在 词的最后,面对着淅沥的细雨、飘零的梧叶和惨淡的黄昏,她发出的由衷的感叹 是什么?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
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满含凄苦情堪称千古绝唱。今天,小编跟 大家分享声声慢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录情景 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 益处,声声慢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的感受到她此时内心的愁苦。 师:嗯,这位同学非常有层次的分析了这十四个叠字,好的,请坐。这位同
学慧眼识珠呀!这首词最突出的就是这个叠词的运用。在百度上一查,就能查到 三十六条古人的评论,这位同学的评论可以算是第三十七条了。那么我还要问, 她刚才说的是词人的动作、环境和情感,我就搞不清,她为什么要寻呢?她在寻 什么?是不是?她寻到了吗?来,谁再来补充说Leabharlann Baidu?
是不是?那么她正在伤心的时候后面用了一个“却”,“却是旧时相识”,请问 为什么?我偷偷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明代有一位多事之人,他非常欣赏李清 照,说李清照是古今第一才苑,他说这首词非常好,可是就有两个词写得不太好, 不太好理解,其中有一个,他提出来就是这个“却”字。他说这个“却”字要改, 改成“因”,改成“因为”的“因”就好理解了。那么我们看看,这个“雁过也”, 刚刚分析了这个“雁”从北方来,从故国来,她伤心,我觉得用“因”效果还是 比较好吧。来,谁来说说?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 步词坛,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她用 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她就是李清照。今天, 我就跟大家一起读她的名篇《声声慢》(放幻灯片:李清照的图片。板书:读)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指名同学读),初味词情。(放幻灯片: 一、初读:初味词情) 生读。 师:好,请坐。请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他刚才读出了词人当时的一种很愁苦、很凄凉的感情。 师:嗯,读出了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 生:凄凉的,愁苦的。 师:凄凉的,愁苦的。很好!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放幻灯片:愁) 生:“凄凄惨惨戚戚”。 师:“凄凄惨惨戚戚”,要读准。很好!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问题? 生:很好。 师:读的可以?这位同学的评价是不错的。还有一点大家注意,在下片,“独 自怎生得黑”,大家齐读一下,一二! 生齐读。 师:这个“得”是轻读呢,还是重读? (生小声讨论) 师:这个“得”不是助词“得”,我们看一下注释是什么,“得”可以解释 为什么? 生齐说。 师:嗯,“独自怎生得黑”,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读?感觉一下。 生齐读这一句。 师读“独自怎生得黑”。
师:这位同学描写得是雁过的景象,很好。雁过留声,而现在她只有一人, 独自在这儿。还有没有?
生 12:虽然拿着一个酒杯,然后倚在门廊的柱子上,一只手紧紧抓住衣角, 然后晚来的风把门帘吹起,传来尖啸的风声,词人通过门帘吹起透过的光看外面 被风吹乱的景。
师:这是写风吹动门帘的景,很好!她用了细节的描写,风吹动门帘,她透 过门帘看窗外的景,很好!还有没有?刚才都是女同学,男同学有没有?当然女同 学也可以,描述一下就行,来,这位同学在看我,你来。
)去研究它,去品味词的意象,去感悟词的意境,去研究哪一些词富有表现 意义。好,下面我们分组讨论。来,大家转过身来,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 词语,说给你的小组听,然后我们请个同学起来说。
生分组讨论。 师:来,哪一位同学能起来说说,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成果。 生 1:我想说的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话词人选取 了几个景物,有“梧桐”“细雨”和“黄昏”。 师:好,是三个意象,“梧桐”“细雨”和“黄昏”。 生 1:三个意象都可以表现出词人当时愁苦的心情,然后这里也运用了借景 抒情和融情于景的手法,可以说更贴切,传神的表现出了诗人当时那种愁苦的心 情,也使我们仿佛融进了那种情景之中。 师:说得好!不过能不能再具体分析一下,“细雨”是怎么表现愁的? 生 1:“细雨”是可以表现出诗人心中的细细密密的愁丝的。 师:很好。能够表现词人心中细细密密的愁丝,“细雨”的特点就是细细密 密。好的,那么“黄昏”呢? 生 1:“黄昏”是指一天中最后的时光,也是…… 师:也是最让人愁苦的、昏暗的时候。好的,还有谁来补充? 生 2:我们认为“三杯两盏淡酒”中的“淡酒”,“酒”前加了一个修饰词 “淡”,这个“淡”字我觉得不是酒淡,而是思人的愁之深。酒力压不住愁情。 师:很好很好。(鼓掌)很不错!是借酒消愁,但酒力压不住,所以她感觉到 酒太淡。真好。还有没有? 生 2:还有“雁过也,正伤心”,这个“雁”,联系李清照写这首词的背景, 当时是北宋灭亡,她的丈夫赵明诚又刚刚去世,这个“雁”我们都知道它是要南 飞的,这个“雁”正好使诗人想起了她的故国。 师:哦,因为“雁”是从北方飞来的,所以她想起了自己的故国。好。那么 这个地方,请坐!我还要问一句,这句话说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生 7:作者此时心里非常的不安,然后她试图寻找一些东西让自己平静下来。 师:哦,是因为不安。 生 7:但是貌似在寻找…… 师:她在寻找,找什么东西? 生 7:让她内心平静的东西。 师:哦,能让她内心平静的感情寄托,找到了吗? 生 7:没有。 师:哦,没有,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她没有找到呢? 生 7:她的心情描写是“凄凄惨惨戚戚”。 师:哦,心情描写是“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她找的结果是前面的哪一个? 生 7:“冷冷清清”。 师:好的,她找到的只是外面的冷冷风和室内清冷的自己,所以后面有了“凄 凄惨惨戚戚”。很好!这位同学分析的在寻找感情寄托。著名的作家梁衡说过: “她在找什么?她可能在找她的丈夫,可能在找她的幸福生活,也可能在找挽回 大宋江山的策略,但是一切都没找到。”这位同学能够看出叠词的妙处,很不错。 这就是李清照的专利呀!(板书:易安的词)李清照在词坛写传意的词很多,有人 说这个传意是无人能比的,而且后面是一片深情愈唱愈妙,好,除此之外还有, 来…… 生 8:在下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独”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独自 一人的情景。“怎生得黑”写出了长夜的漫长,衬托出作者的孤独感,更加写出 了李清照的愁。 师:你在这里说写出了什么的漫长? 生 8:长夜的漫长。 师:哦,长夜的漫长。好,请坐。有没有不同意的? 生 9:我觉得应该没有到黑夜。 师:没有到黑夜,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 9:“独自怎生得黑”。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 9:是熬到天黑。 师:是熬到天黑,还没有到天黑。这样的日子对于李清照来说可能就是漫漫 长夜。好,她为什么感到难熬? 生 9:因为她在黄昏的时候看到了一些凄凉的景物,触动了她内心的愁绪。
师:这位同学已经读出了愁,虽然味还不浓。好,大家在齐读一下,看看能 不能加深一下“愁”字。
生齐读。 师:好。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感受。(指名同学)你听我们刚才齐读得怎么样? 生:比刚才要好。 师:嗯,好一点,那么还有要改进的地方。那么如果要一首诗词
的情感读准读透,还应该怎样? 生: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师:嗯,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我们还需要去沉入词的中间,(放幻灯片: 二、研读:品味词语
生 3:我觉得“却”比“因”好。 师:你却认为“却”比“因”好,为什么? 生 3:如果是“因”的话,她看见了旧时相识的大雁,所以她才伤心;而如 果用“却”的话,她已经很伤心了,她看到了大雁,然后她又想起了她丈夫的往 事,她丈夫去世了,更使她的愁思更加的深。 师:哦这样有一个契机,有一个层次感。本来“雁过”就已经伤心了,但是 却有一个转折,那应该把“却”改成“更”,“雁过也,更伤心”,“更”怎么 样? 师:好的,我觉得这个同学已经说得不错了,是不是呀?“却”为什么转折 呢?转折是为什么?因为后面一句话“旧时相识”。古代有四大喜事人们说,哪四 大喜事? 师生同说: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师:那现在李清照漂泊在南方吧,忽然遇到一个旧相识的大雁,她心情怎么 样?心情会一惊吧?很高兴?是真的高兴吗?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这只燕子过去 怎么样?你知道吗? 生 4:大雁它从北方飞到南方,它还会再回去,而她现在只能寄居于江南, 而回不去了。 师:哦,对了,老朋友来了,还可以回去,而自己是回不去了。还有,还有 一点,还有什么?这只大雁曾经干过什么事呀? 生 5:为她和她丈夫传过书信。 师:鸿雁传书,而现在呢? 生 5:而现在她丈夫死了。 师:来了也无法传了。很好,所以“却”字之后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愁,更深的愁,但是“旧时相识”后面说了没有?没有,“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后面戛然而止呀,是不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感?我们自己再思索。 好的,这个“雁”意象说完了,好的,还有没有?谁来再说?我们已经很好了,表 现很不错,来,除了意象之外,还有一些词语也很好,来…… 生 6: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用叠词的话就是 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寻寻觅觅”讲的是诗人的动作, “冷冷清清”讲的是诗人的环境,“凄凄惨惨”讲的是词人内心的感受,这样层 层递进,而且运用叠词,让我们慢慢的一步一步的了解词人的心境,也能更准确
师:她还看到了什么? 生 9:看到了满地的黄花。 师:满地的黄花。你说说黄花为什么能触动她的愁思? 生 9:因为黄花它是秋天的花。 师:秋天是黄花盛开。 生 9:带给人凄凉的感觉。 师:秋天的黄花有凄凉,因为秋天来了,所以有悲秋的感觉。这个地方的黄 花为什么又凄凉的感觉呢? 生 9:“堆积”。 师:哦,“堆积”,除了“堆积”之外还有什么? 生 9:“憔悴损”。 师:“憔悴损”,是黄花盛开,但是已经落下了,看到这落下的黄花,所以 她内心凄惨,还有没有? 生 9:还有她说“如今有谁堪摘”。 师:你说…… 生 9:说明她在回忆。 师:她在回忆什么呢? 生 9: 想起当年她和她丈夫也是在秋天共同摘过黄花,但现在她丈夫去世 了,只能她一个人看着这残败的黄花,所以内心非常的愁苦。 师:很好。这位同学看到了“如今”这个词,很好,请坐!是如今与过去形 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李清照此时孤寂的心境。我们大家可能还有很多内心的感 触,对一些见解,我们课后再交流。总之,我们这首词选用了很多富有表现力的 意象和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传情达意,使我们这首《声声慢》整首词细腻柔 婉,含蓄蕴藉,因而这首词被人们称之为“婉约之首”,(板书:婉约的词)可以 看出它的高度。这首词既有音乐美,又具有绘画美。一个动作,一个意象,可能 就对应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这一幅幅图画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整首词它的意境。 下面我们请大家听读。(放幻灯片:三、听读:体味词境)一边听一边想象一个最 能打动你的画面,然后用动情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师范读。 师:我们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你刚刚想象的是哪一个打动你的画面,谁来描 述一下?要敢于表现自己。 生 10:日已西斜,天近黄昏,可是屋里却没有人烛,也许她也不愿意这样 做吧,她只是依靠在窗前,独自一人,默默地注视着窗外的景物,眼前的迷茫和 愁苦,使她不忍再看,她的眼中没有泪水,因为她的泪水已经干了。 师:好,很好,这位同学描绘的词人形象是一个欲哭无泪的形象,很好!还 有吗?哪一位? 生 11:寒风相送,一个离愁当头的女子在屋前独酌,旧时相识的大雁飞过, 留下一个小小的缩影,雁过尚且留声,人去了,只能在回忆中独自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