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相关知识及霍乱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新.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乱弧菌的感染与环境生存:人体小肠环境和外界水环境
生物膜的形成 口腔摄入
通过胃酸屏障 水体中自由生活
腹泻
吸附到肠上皮细胞表面、肠内生存 ToxR调控子、群体感应系统 调控毒力基因的表达
粘液层
肠道微绒毛
肠毒素
黏附定居
CT (Cholera toxin)
TCP (toxin coregulated pilus)
传播途径:霍乱是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1.经水传播:常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历次较广泛的流行或 暴发多与水体被污染有关。经水传播的特点是常呈现暴发, 病人多沿被污染的水体分布。 2.经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一般次于水。流行区内 食物在生产、运输、加工、贮存和销售中都有可能被染菌的 水或被病人、带菌者直接污染,流行区的水产品如鱼、牛蛙 等,特别是甲壳类、贝壳类如虾、蟹、甲鱼和蛏子等的传播 作用更大。
2.时间分布:本病在各地的流行季节与当地的自然地理 条件密切相关。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发病季节一般在4-11 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
3.人群分布: (1)年龄分布:各年龄组普遍易感,但因免疫水平和感染 机会不同,同不年龄组的发病率有所差异。 (2)性别分布:一般男女发病率无本质差异,但有时活动 范围和感染机会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3)职业分布:不同职业发病率有一定差别,如渔民、船 民、农民等发病较多。近年来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定群体, 已成为某些地区中的主要发病人群,这与他们的受染机会、 生活水平、居住条件和卫生习惯等有关。
3.经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接触了霍乱病人、带菌者或被霍 乱弧菌污染的物品而构成的传播,特别是经手接触的污染更 为突出。
人群易感性: 人不分种族、年龄和性别,对本病都是 易感的,但受胃酸及免疫能力等影响,感染后并非人人 都发病。
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本病的地区分布一般多以沿海为主,特别 是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江河两岸及水网地带。一般说来沿海 沿江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平原高于半山区和山区,盐 碱地区高于非盐碱地区。
– 病例法定报告 – 暴发调查
• 哨点监测
– 边境地区哨点监测 – 沿海地区致泻性弧菌哨点监测 – 危险因素监测
病例法定报告——病例发现
• 各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 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集、检测霍乱疑似病人的标 本 – 标本: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 – 检测方法:分离培养、胶体金试纸条、制动试验、 PCR – 无检测能力的单位送至辖区CDC
监测相关定义 监测病例 1.腹泻病例:指每日排便≥3次,且具有大便性状异常的 病例。 2.现行《霍乱诊断标准》中规定的霍乱疑似病例、临床诊 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以及带菌者均为监测病例。 霍乱暴发 在一周内,局部地区发生3例及3例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 霍乱病例及/或带菌者。
2012年霍乱监测方案
• 常规监测
O139群霍乱弧菌:革兰氏阴性 形态及运动与O1群霍乱弧菌相似 O139群霍乱弧菌有荚膜
毒力因子和致病性
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 ➢ 霍乱毒素(Cholera tixin,CT)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
强烈的毒素 ➢ 毒素共调菌毛(Toxin-coregulated pilus, TCP)
其他:鞭毛、溶血素、RTX外毒素、神经氨酸酶、外膜蛋 白
病例法定报告——病例报告
发现霍乱病例
医疗机构和CDC
2小时内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 通过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 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未实行地CDC
2小时内
核实网络直报
耐药性
世界各地霍乱菌株耐药的情况比较复杂,抗生素的种类差 别很大
七十年代 :大多数菌株对用于腹泻性疾病治疗的抗生素是敏 感的
九十年代: 霍乱弧菌产毒株耐药的报道逐渐增多,许多是关 于多耐药菌株的(MAR)。
O139群霍乱弧菌出现以后,大部分菌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 甲氧苄啶、链霉素耐药,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显著提 高。
1.病人: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急性期病人的排泄物中 含有大量病菌,重、中型病人由于频繁的和呕吐,极易污染 周围环境,因而是重要的传染源。但轻型病人由于及时就诊 的少,临床上又易误诊和漏诊,不易被发现。而这些病人不 仅可排菌,且可自由活动,广为传播,其流行病学意义可能 更大。
2.带菌者:指虽无临床表现但粪便中却能排出霍乱弧菌的 人,包括潜伏期带菌者、病后带菌者(分恢复期带菌和慢性 带菌)和健康带菌者等多种情况。
环境生存
• 霍乱弧菌是河口、海水中的正常菌群,被认为是沿海 河口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存活影响因素
水体温度和pH值 浮游植物 :改变PH,提供营养保护 浮游动物 :基丁质(chitin)、食物来源、适宜生境 异常气候变化 :气温升高、厄尔尼诺等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2012年全国霍乱疫情介绍
三间分布--时间分布
三间分布--地区分布
三间分布--人群分布
三间分布--人群分布
菌型分布
暴发疫情
2012 年全国共报告 6 起霍乱暴发疫情,感染菌型均 为 0139 群霍乱弧菌。暴发疫情发生地区分别是湖南 3 起,浙江、四川和湖北各 1 起。
调查发现引起多起暴发的主要原因是聚餐(婚宴或丧 宴)中食物受到霍乱弧菌污染,常见感染来源是甲鱼。
我国霍乱发病和暴发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甲鱼等水产品 聚餐 在外就餐
污染原因 未煮透,生熟交叉污染
风险 +++
农村地区丧宴自加工不卫生
+++
烧烤类、流动摊点,厨师带菌 ++
水源污染
台风和暴雨所致环境污染
+
国际旅行和输入 亚太地区、非洲、南美
+
我省霍乱疫情
2000—2013年,我省无霍乱病例的报告。
2012年霍乱监测方案
霍乱相关知识及霍乱疫情流行 病学调查
病原体
鞭毛H抗原
抗原结构 菌体O抗原
相同,不耐热 不同,耐热
• 引起人群霍乱感染并可致暴发和大范围流行的、主要是 O1群和O139群的产霍乱毒素的菌株。
霍乱弧菌形态
O1群霍乱弧菌:革兰氏阴性 短小稍弯曲的杆状菌(长1.5~2.0μm,宽0.3~
0.4μm) 单端鞭毛,达菌体长度的4~5倍,运动极为活泼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呈快速穿梭状 无芽胞,无荚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