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汇编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汇编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汇编

编辑整理: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 刘兵舰

一、课文默写

(1)高峰入云,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自康乐以来,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晓雾将歇,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夕日欲颓,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 。

(6)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 , ”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前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参考答案】(5)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2009年梧州市)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答谢中书书.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乃丹书.

帛曰:“陈胜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实是.

欲界之仙都 四时..俱备 是.进亦忧,退亦忧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 2.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 辍耕之.

垄上 C.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曰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A .

C . B .

D .

4.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2分)

【参考答案】1.(2分)D 2.(2分)A

3. (2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 (2分)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1分),用笔洗练,廖廖八字就写

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2016年重庆市A卷)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1.(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2.(4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19年德州市)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

(1)四时.俱备( ) (2)沉鳞.竞跃( )

2、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1、(每小题1分,共2分) (1)季节(时节时令)(2)鱼

2、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忘情山水。(3分)

二、课内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共12分)(2006云南省)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lIl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谢灵运。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或王命急宣(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4)四时俱备

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参考答案】1.(1)或:有时。(1分)(2)奔:飞奔的马。(1分)(3)绝:消失。(1分)(4)俱:全,都。(1分)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分)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

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1分)《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1分)

4.(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2分)(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2分)

(二)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题目。(8分)(2007年荆州市)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参考答案】1.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2. B (2分)

3.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4.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2008年泰安市)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猛浪若奔奔:②负势竟上

上:

③猿则百叫无绝绝:④沉鳞竞跃

鳞: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

3.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和水的。(4分)

【参考答案】1.【答案】①(马一样)飞奔②向上③停止④鱼

【评分】4分。每小题1分。

2.【答案】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②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奇异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1分) (2009年台州市)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1.B 评分标准:3分。

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4.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五)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题目。(18分)(2010年福州市)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__________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参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4.(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2015年泉州市)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加点词。(3分)

(1)古来共谈共:

(2)夕日欲颓颓: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4.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3分)B

2.(3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

3.(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曲”,“亦”各0.5分)

4.(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2分,答出一点即可)

(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019年玉林市)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陶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

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

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

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

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1)D (2)D (3)A

二、课内外比较阅读

(八)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2010年济南市)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④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⑥相杂,绵绵成韵。即素重幽居,遂葺宇⑦其上。幸富菊花,编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⑧,岂徒⑨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

①仆:自己的谦称。②谢病:托病辞官。③薜(bì)萝:这里指隐土。④梅溪:山名,在吴均的故乡故彰。⑤岫(xiù):山洞。⑥英英: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声。⑦葺宇:修建茅屋。

⑧仁智所乐:《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⑨徒:只,仅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晓雾将歇.( ) (2)蝉吟鹤唳.( )

2.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C.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①自康乐以.来②扶苏以.数谏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1.①消散②鸣叫(鹤叫、鸟鸣)

2.B 3.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

5.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或:对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九)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8分)(2010年东营市)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

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参考答案】1.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2.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3.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4.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十)阅读选文,完成题目。(16分)(2015年沈阳市)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真是就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印度之.人马之千里者(《马说》)

B.随地称国.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北乃.山阜臆轸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西方土地.硗确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7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广南挟,形如半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1)高高的山峰耸八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

(2)(印度的疆域)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

(3)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3.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4.【甲】山川之美【乙】封疆之域

(十一)阅读选文,完成题目。(2015年德州市)

[甲]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②请从吏夜归。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参考答案】1.C 2.D

3.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4.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5.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