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粉吸入剂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入粉雾剂介绍
吸入粉雾剂的开发动力: 吸入粉雾剂的开发动力: • 国内患者用药观念的改变; 国内患者用药观念的改变; • 疾病流行,哮喘增长率为1% ~2%;COPD增长率更高达7 %;COPD增长率更高达7 COPD增长率更高达 疾病流行,哮喘增长率为1 流行 %;此外,全身用药的需求:胰岛素、疫苗等; %;此外,全身用药的需求:胰岛素、疫苗等; 此外 • 氟利昂(CFC)抛射剂的限制使用,以及替代抛射剂技术壁 氟利昂(CFC)抛射剂的限制使用, 抛射剂的限制使用 垒和专利壁垒的影响等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吸入粉雾剂介绍
衡量吸入粉雾剂临床疗效发挥的关键技术指标: 衡量吸入粉雾剂临床疗效发挥的关键技术指标: • 排空率——主要与 排空率 主要与DPI装置的内在阻力有关(CP2010规定 装置的内在阻力有关( 规定 主要与 装置的内在阻力有关 为≥90%); ) • 有效部位沉积率——由药物的特性、吸入方法及DPI装置 有效部位沉积率 由药物的特性、吸入方法及 装置 由药物的特性 优劣共同决定( 规定为≥10%)。 优劣共同决定(CP2010规定为 规定为 )
吸入粉雾剂介绍
制剂因素: 制剂因素: • 载体的使用:载体的作用主要为吸附药物粒子,提高粉雾 载体的使用:载体的作用主要为吸附药物粒子, 剂流动性,研究表明载体的粒径、流动性以及与药物的比 剂流动性,研究表明载体的粒径、 例均对吸入粉雾剂有重要影响。 例均对吸入粉雾剂有重要影响。 的乳糖, 注:常用的载体为60~80µm的乳糖,乳糖是美国 常用的载体为 的乳糖 乳糖是美国FDA唯一批 唯一批 准使用的干粉吸入剂载体, 准使用的干粉吸入剂载体,但用乳糖稀释药物的一个主要缺 点是药物被乳糖表面牢牢束缚而不能很好释放。 点是药物被乳糖表面牢牢束缚而不能很好释放。新型载体的 研究一直在进行中。 研究一直在进行中。
吸入粉雾剂介绍
长期制约国内吸入粉雾剂发展的因素: 长期制约国内吸入粉雾剂发展的因素: • 专业研究人员的缺乏——技术壁垒; 专业研究人员的缺乏——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 • 国外公司在中国相关专利的授权——专利壁垒; 国外公司在中国相关专利的授权——专利壁垒; ——专利壁垒 • 国内外临床用药观念的差别导致普及不够 国内外临床用药观念的差别导致普及不够——剂型市场较 剂型市场较 小; • 国内基础薄弱,研发投入大,获利小——企业领导不重视。 国内基础薄弱,研发投入大,获利小 企业领导不重视。 薄弱 企业领导不重视
吸入粉雾剂介绍
国内吸入粉雾剂的研发现状: 国内吸入粉雾剂的研发现状: 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患者用药观念的改变,吸入粉雾剂 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患者用药观念的改变, 市场正在空前壮大,各大制药公司纷纷投入研发力量进行了粉 市场正在空前壮大, 雾剂产品的研发, 雾剂产品的研发,中国吸入粉雾剂市场也逐渐成了国外大型制 研发 药公司关注的焦点。 药公司关注的焦点。 国内吸入粉雾剂申报注册现状 国内吸入粉雾剂申报注册现状 吸入粉雾
吸入粉雾剂介绍
临床优势: 临床优势: • 处方中不含防腐剂及酒精等溶剂, 对病变黏膜无刺激性; 处方中不含防腐剂及酒精等溶剂, 对病变黏膜无刺激性; 含防腐剂及酒精等溶剂 • 药物呈干粉状, 稳定性好, 干扰因素少, 尤其适用于多肽 药物呈干粉状, 稳定性好, 干扰因素少 呈干粉状 和蛋白类药物的给药。 和蛋白类药物的给药。 药物的给药 • 无胃肠道降解作用,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吸收迅速,给 无胃肠道降解作用,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吸收迅速, 药后起效快。 药后起效快。
吸入粉雾剂介绍
影响吸入粉雾剂临床疗效发挥的因素: 影响吸入粉雾剂临床疗效发挥的因素: • 药品制剂因素; 药品制剂因素; • DPI装置的优劣; DPI装置的优劣; 装置的优劣 • 患者使用方法正误。 患者使用方法正误。
吸入粉雾剂介绍
制剂因素: 制剂因素: • 药物粒径:过大的粒子不能进入细支气管,过小的粒子又 药物粒径:过大的粒子不能进入细支气管, 会随着患者气流呼出,研究发现最适合吸入的药物粒径为 会随着患者气流呼出, 1~5µm; ; • 药物粒子形态及分布均匀度:药物粒子间若接触过紧密, 药物粒子形态及分布均匀度:药物粒子间若接触过紧密, 会导致难以分离,分布均匀度差会直接影响雾化性能。 会导致难以分离,分布均匀度差会直接影响雾化性能。当 前国内药物微粉化的技术主要为喷雾干燥, 前国内药物微粉化的技术主要为喷雾干燥,国外还包括超 声波沉积结晶法和大重力控制抗溶剂沉积法; 声波沉积结晶法和大重力控制抗溶剂沉积法;
吸入粉雾剂介绍
患者使用方法正误: 患者使用方法正误: • 向吸嘴内呼气:不论什么工作原理的DPI装置在吸入前都要 向吸嘴内呼气:不论什么工作原理的 装置在吸入前都要 求患者深呼一口气,并不能对着DPI装置,原因有二,首先 装置, 求患者深呼一口气,并不能对着 装置 原因有二, 是为了尽可能挤出呼吸道及肺部多余的气体,利于深吸气, 是为了尽可能挤出呼吸道及肺部多余的气体,利于深吸气, 让更多的药物到达有效部位,其次是由于粉雾剂多半易吸潮, 让更多的药物到达有效部位,其次是由于粉雾剂多半易吸潮, 深呼气可减少口腔及呼吸道的水汽, 深呼气可减少口腔及呼吸道的水汽,减少药粉吸入过程中在 喉部等部位截留,提高有效部位沉积率。 喉部等部位截留,提高有效部位沉积率。
吸入粉雾剂介绍
国内吸入粉雾剂的上市现状: 国内吸入粉雾剂的上市现状: 中国第一支吸入粉雾剂为上世纪80年代由上海第二十一制药厂 中国第一支吸入粉雾剂为上世纪80年代由上海第二十一制药厂 80年代由上海 仿制Spinhaler开发的色甘酸钠粉雾剂,至今20多年过去了,获 仿制Spinhaler开发的色甘酸钠粉雾剂 至今20多年过去了, Spinhaler开发的色甘酸钠粉雾 20多年过去了 准上市的国产及进口吸入粉雾剂品种依然屈指可数, 准上市的国产及进口吸入粉雾剂品种依然屈指可数,由于多种 因素的影响,国内吸入粉雾剂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 因素的影响,国内吸入粉雾剂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发展 缓慢! 缓慢! 国内吸入粉雾剂获准上市情况
吸入粉雾剂介绍
患者使用方法正误: 患者使用方法正误: • 气流大小:理论上,患者吸气的速率越大,空气湍流产生的 气流大小:理论上,患者吸气的速率越大, 剪切力越大,从而与载体分离的药物粒子比例就越大,有效 剪切力越大,从而与载体分离的药物粒子比例就越大, 部位沉积率越高, 部位沉积率越高,但研究表明增加吸入气流在促进药物离子 与载体分离的同时,会增加粒子在喉部碰撞的损失, 与载体分离的同时,会增加粒子在喉部碰撞的损失,会增加 排空率,但不一定会增加有效部位沉积率, 排空率,但不一定会增加有效部位沉积率,主要与不同的药 物性质及DPI装置工作原理有关,因此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 物性质及 装置工作原理有关, 装置工作原理有关 吸气速率要求,快吸、慢吸不能一概而论。 吸气速率要求,快吸、慢吸不能一概而论。
分类: 分类: • 按类型分:胶囊型吸入粉雾剂、泡囊型吸入粉雾剂、贮库 按类型分:胶囊型吸入粉雾剂、泡囊型吸入粉雾剂、 型吸入粉雾剂。 型吸入粉雾剂。 • 根据给药部位的不同, 可分为经鼻用粉雾剂和经口腔用 (肺 根据给药部位的不同 肺 吸入) 粉雾剂。 吸入 粉雾剂。
吸入粉雾剂介绍
临床优势: 临床优势: • 患者主动吸入药粉,克服了药物释放与吸入不协调的问题, 患者主动吸入药粉,克服了药物释放与吸入不协调的问题, 主动吸入药粉 降低了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降低了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 无抛射剂, 避免了抛射剂快速蒸发产生的制冷效应,同时 无抛射剂, 避免了抛射剂快速蒸发产生的制冷效应, 避免了蛋白质药物在抛射剂中溶解性差, 避免了蛋白质药物在抛射剂中溶解性差,稳定性和剂量难 以符合要求的缺陷; 以符合要求的缺陷; • 药物可以胶囊或泡囊形式给药, 剂量准确, 无超剂量给药 药物可以胶囊或泡囊形式给药, 剂量准确, 可以胶囊或泡囊形式给药 的危险; 危险;
吸入粉雾剂介绍
定义: 定义: 吸入粉雾剂是将微粉化的药物单独或与载体混合后,经特殊的 吸入粉雾剂是将微粉化的药物单独或与载体混合后, 给药装置,通过患者的主动吸入,使药物分散成雾状进入呼吸 给药装置,通过患者的主动吸入, 道,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种给药体系。 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种给药体系。
吸入粉雾剂介绍
吸入粉雾剂介绍
DPI装置的优劣: 装置的优劣: 装置的优劣 • 外观及患者的可接受性:在符合以上2个基本要求的前提 外观及患者的可接受性:在符合以上 个基本要求的前提 下,外观新颖、利于患者携带、清洁方便的DPI装置更易 外观新颖、利于患者携带、清洁方便的 装置更易 被患者接受。 被患者接受。 • 针刺型 针刺型DPI装置的刺针直径:研究表明针刺型DPI装置对放 装置的刺针直径:研究表明针刺型 装置的刺针直径 装置对放 入其中的胶囊刺出的小孔直径为1.00~2.38mm时的有效部 时的有效部 入其中的胶囊刺出的小孔直径为 位沉积率较高,且喉部嵌入损失、 位沉积率较高,且喉部嵌入损失、胶囊和装置中的滞留量 最少。 最少。
肺部给药系统之吸入粉雾剂
薛文东 2011.05
目录
肺部给药系统概述 吸入粉雾剂介绍 干粉吸入装置( 干粉吸入装置(DPI)介绍 装置 ) 国内竞争现状分析 吸入粉雾剂合作发展展望及小结
肺部给药系统概述
定义: 定义: 肺部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以溶液、混悬液或固体粉末的形式, 肺部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以溶液、混悬液或固体粉末的形式, 通过一定的给药装置,经口腔吸入至呼吸道深部。 通过一定的给药装置,经口腔吸入至呼吸道深部。 剂型分布: 剂型分布: 肺部给药的剂型一般包括定量吸入气雾剂( 肺部给药的剂型一般包括定量吸入气雾剂(pMDI)、干粉吸入 、 和吸入溶液( ), ),通常对雾滴或颗粒大小有特殊要 剂(DPI)和吸入溶液(IS),通常对雾滴或颗粒大小有特殊要 和吸入溶液 求。
吸入粉雾剂介绍
DPI装置的优劣: 装置的优劣: 装置的优劣 • 内在阻力:不同工作原理的DPI装置的内在阻力不同,对空 内在阻力:不同工作原理的DPI装置的内在阻力不同, DPI装置的内在阻力不同 气动力学的影响不同,直接影响干粉吸入剂的排空率和有 气动力学的影响不同, 效部位沉积率; 效部位沉积率; • 适用范围及患者的可操作性:DPI装置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 适用范围及患者的可操作性:DPI装置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 巧,操作越简单,越利于患者使用的DPI装置患者越容易接 操作越简单,越利于患者使用的DPI装置患者越容易接 DPI 受;
吸入粉雾剂介绍
吸入粉雾剂的开发技术难点: 吸入粉雾剂的开发技术难点: • 低的有效剂量:平均肺部沉积量为5% ~30% ; 的有效剂量:平均肺部沉积量为5 30% 量为 • 高变异剂量:RSD=20% 一60% ; 60% 变异剂量:RSD=20% • 吸人量影响肺部沉积量,患者个体使用差异大; 人量影响肺部沉积量 患者个体使用差异大; 影响肺部沉积 • 微粉化药物的流动性差,有一定的剂量限制; 微粉化药物的流动性差, 一定的剂量限制; 药物的流动性差 的剂量限制 • 药物粉末之间较强的粒子间内聚力,影响药物的释放吸收。 药物粉末之间较强的粒子间内聚力,影响药物的释放吸收。 的粒子间内聚力
肺部给药系统概述
临床优势: 临床优势: 与其他的给药途径相比, 肺部给药具有吸收表面积大, 吸收部 与其他的给药途径相比, 肺部给药具有吸收表面积大, 位血流丰富, 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酶活性较低, 上皮屏障 位血流丰富, 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酶活性较低, 较薄及膜通透性高等优点。 较薄及膜通透性高等优点。 选择肺部吸入的主要原因: 选择肺部吸入的主要原因: • 局部治疗呼吸道疾病可以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副作用。 局部治疗呼吸道疾病可以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副作用。 副作用 • 全身治疗的大分子药物可以避免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解。 全身治疗的大分子药物可以避免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解。 (胰岛素、降钙素等多肽及蛋白质大分子的肺部给药) 胰岛素、降钙素等多肽及蛋白质大分子的肺部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