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食品安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浅谈海洋食品安全

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

浅谈海洋食品安全

摘要:由于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越来越多地成为人类保健食品、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但是近年来相继发生多起出口水产品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药残超标事件,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让我们不得不对海洋的食品安全给予重视,本文就对海洋的食品安全作以下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海洋食品;海洋生物;食品安全

一.海洋食品的定义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地球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贝、虾、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经过几十年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 种海洋生物[1]。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数量占50%。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鱼类、头足类(例如我们常吃的乌贼,也叫墨鱼)和虾、蟹类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鱼类的品种最多,数量最大,构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体。水域海洋生物种数的分布趋势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种类较多,而黄海、渤海的种类较少。由于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越来越多地成为人类保健食品、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海洋生物中还含有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在许多生物资源中含有对生物体和人体具有重要的调控生理功能作用的有效成分,其中不少对维系生态环境和生命的最佳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将这类有效成分命名为生物活性物质。如海藻中含有的牛磺酸,可有效防止膳食脂肪吸收,具有降低血胆固醇、降低血压等功效。

二.海洋食品的安全现状

在金融危机阴影笼罩全球的2009年,中国食品工业仍然“一枝独秀”,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4.9万亿元,对全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20.4%,其中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 040万t,其中海洋产量为2 600万t,淡水产量为2 440万t。我国水产品深加工比例占到水产品总量的20%左右,在水产品加工总产值构成中,海水产品深加工产值占到8O%一9O%,淡水产品深加工产值占到10%一20%。然而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出口水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近年来相继发生多起出口水产品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药残超标事件,对我国水产品

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09年海洋食品出口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滥用、违规使用添加剂,出口水产品中致病菌、细菌总数超标,重金属问题等。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资源包括海洋水产品和淡水水产品,种类大致可分为鱼类、甲壳动物类、软体动物类、藻类、哺乳类。其中,海洋水产品产量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57.72%,除 1 700 多种海洋鱼类外,还有约2 000 种沿海藻类、近300 种虾蟹类和200 多种经济软体动物。中国内陆水域共有鱼类800 多种,此外尚有少量虾、蟹、贝[2]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水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只有52.4 万t[3]。1990 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1 218 万t,名列世界第 3 位。1999 年水产品总量达4 100 万t,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在20 世纪90 年代后增长很快。2000 年我国水产品总量为4 278.99 万t,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为426.7 万t,进出口总额60.7 亿美元。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457.6万t,贸易总额69.6亿美元。其中出口量208.5 万t,出口额46.9 亿美元[4]。2005 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02 万t,较新中国成立时增加了近100 倍,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7 619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水产品出口78.9 亿美元,约占农产品出口额的30%,渔民年人均收入达到5 869 元,是农民年人均收入 3 255 元的1.8 倍。2008 年,我国的水产品总量为4 890 万t,占全球渔业总产量的40%,我国水产品总量已连续19 年位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二大水产国秘鲁年产量的 5 倍还多[5]。总体来看,自1985 年出台《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文件后,我国渔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水产品总量持续增长,水产品国际贸易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从水产养殖场/捕捞地(生鲜或初加工水产品)——水产品专业市场——市场、零售——餐饮业、消费者的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大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但是,我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屡屡发生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仅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制约了我国水产品的出口。近些年发生的较为严重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就有很多起。如1988 年上海发生了食用携带甲肝病毒的毛蚶而引起甲肝大流行,患者31 万人,死亡47 人。2006 年11 月17 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预警:在“大菱鲆鱼”专项抽检中,检出违禁药物的残留,超标药物有7 种,全部都是抗菌药,其中有3 种属于禁用渔药,分别是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和孔雀石绿,有4 种不是禁用药,分别是土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消息发布后,很多消费者“谈鱼色变”造成了全国大菱鲆停售的局面,大菱鲆养殖业遭受重创[6]。自1997 年7月 1 日以来,欧盟禁止了我国贝类进入欧洲市场。美国明确要求只有取得NSSP的国家或地区以及经过认可的海域和企业方可向美国出口生的贝类。目前,中国也无法向美国出口生的贝类产品。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双壳贝类也曾多次检测出腹泻性贝类毒素。1988 年我国出口到日本的鳗鱼由于检测恶喹酸超标而遭索赔,价格从每吨 2 万元降到每吨5 000 元,使我国正蒸蒸日上的养鳗业遭受重创。1990

年以来,我国对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出口的鳗鱼等水产品,由于渔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而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屡见不鲜。1995 年起,日方接连就恶喹酸、重金属、土霉素、磺胺类等项目设置障碍,对我国输日鳗鱼产品予以限制,一步步抬高准入门槛。2005 年8 月8日《朝鲜日报》报道称,继在中国鳗鱼和鳗鱼加工品中检出致癌物质——孔雀石绿后,韩水产品质量检查院又在7 月末到8 月初进口的25 批中国产活鳗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