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景点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景点介绍
2013.5.10
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1997年,重庆市、渝中区政府投资3000万元,以解放碑(抗战胜利纪功碑)为中心将解放碑大十字地区(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的共2.24万平方米面积)改造成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

2000年和2001年,渝中区相继投入1600万元,将步行街拓展至八一路中段和民族路。

解放碑步行街的面积增至3.6万平方米。

解放碑商圈经济飞速发展,承担起商务、商贸双重功能,是整个重庆CBD的极核区,早在2004年12月19日,解放碑商贸中心即CBD“硬核”部分,实现商贸销售总额207.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1亿元,成为“双百亿”商圈,被誉为十字金街,“中国十大新地标商务区”、“中国著名商业街”、“最具投资价值CBD”、“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西部第一街”等称号,并被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确定为“中国总部经济研究发展实践基地”。

解放碑CBD区域内有各类企业机构3000余户。

大陆以外世界500强企业中,38家入驻解放碑CBD,47家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分别占全市的56%和48%。

CBD区域集中了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银监局、重庆证监局、重庆保监局等在渝的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

汇集了90%以上的驻渝外资银行、商业银行市分行和所有的政策性银行的市分行。

云集了四分之三的保险机构、驻渝所有票据(专营)机构、证券法
人机构、分公司及管理总部,以及重庆50%的证券营业部。

吸引了驻渝所有保险公司分公司、区域总部和中国总部。

集聚了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
邮政储汇局等重庆市最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重庆50%以上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2003年7月,市政府通过了《重庆市中央商务区总体规划》,确定以解放碑商圈为核心的解放碑CBD,作为整个重庆CBD的极核区。

渝中区表示,将围绕区域性、国际化的CBD定位,把解放碑CBD建设成我国西部最有影响的地区性商业名区和重要的商务功能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为"精神保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

保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市决定在原"精神保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以纪念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纪功碑"1946年10月31日奠基,12月动工,1947年8月竣工。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当时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解放碑地区在重庆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有趣的掌故以及一些神话传说都发生在那里。

如解放碑夫子池(现址上修建的是重庆世界贸易中心),原为重庆府文庙,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文庙建筑,是有籍可考的重庆规模最大的文庙,建于宋绍兴年间。

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此地都是重庆文化活动的中心,后来形成了重庆夫子池美术展览馆。

20世纪80年代名为重庆美术馆,由美术家朱宣咸任馆长,这是重庆市最早的、唯一代表重庆的美术馆。

当时在这里艺术活动频繁,几乎所有重要的艺术类展览都在此举办,成为了重庆文化美术活动的中心场所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影响和带动了大量
美术工作者和人民群众。

以至于在重庆民间生活中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形成了:“到夫子池,看展览”,成为了那个时代重庆人与外地来重庆的人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活动。

在解放碑传说有一座桥一位打渔郎在桥上会见了八个乞丐,就是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大神仙。

于是,就有了解放碑会仙桥。

上世纪初期,人们填了池塘,拆了桥,后来还修起重庆地标性建筑会仙楼。

1937年,国泰大戏院建成,同紧邻的夫子池展览馆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圣地,1937年2月8日,国泰大戏院揭幕。

白天放电影,晚上演话剧。

国泰的霓虹灯,曾吸引成百上千市民来看热闹。

国泰电影院的老经理万健成介绍,当时戏院有1500个铁背靠椅,天花板上有6个磨砂大吊灯。

两边高墙各安了4个排风扇,耗资14万银元。

抗战期间,中国话剧四大名旦舒绣文、白杨、张瑞芳、秦怡都成名于此。

郭沫若、夏衍、曹禺、白杨等都为戏院签过名。

真是摩登一时!同年,从上海来的明星白杨、吴茵等人,在国泰大戏院上演《卢沟桥之战》和《沈阳之夜》,购票的观众挤满半条街。

据老人们回忆,重庆大轰炸期间,警报一响,国泰大戏院演出立即闭幕。

空袭一过,演员和观众又回到剧场,战时演出从未长时间中断。

1954年,在国泰大戏院原址上重建了和平电影院;文革期间曾更名为东方红电影院。

1993年又更名为国泰电影院,直至2007年拆除。

1950年5月1日,在宝元通百货公司重庆分支机构解放碑“宝元渝”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南区百货公司门市部,标志着重庆百货大楼建店,重百成为我市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宝元通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家由私营转向国营的民族资本商业企业。

曾名三八商店,重庆百货公司是重庆最大的百货商店,那个年代外地
来重庆的游客到重庆必到解放碑,到解放碑必到重庆百货商店。

解放碑的重庆友谊商店是只服务外国人、外交官和政府官员的重庆最大的对外商店,那里只接受外汇兑换券为货币。

货品包括生活用品甚至还有未被审查的西方报刊读物,所以曾经守卫会阻止中国人进入商店。

解放军剧院,曾经常独家上映一些军队系统跑片交流的影片,许多还没有正式上映的影片,它常常抢先上映,所以,该剧院在重庆票友眼中有不可替代的江湖地位。

现早已被拆除。

那里还有有国民党"青年馆"旧址。

建国後,青年馆更名为实验剧场。

在解放碑“心心咖啡厅”有宋美龄的干女孔二小姐怒打警察局长徐中齐的掌故。

有被称为一条依仁巷,半部重庆近代史的解放碑依仁巷街。

有重庆最大的糖酒类零售商店:红旗糖果商店。

有西南地区第一个可以完成彩色摄影冲印的彩色摄影冲印中心。

有重庆最大的农贸市场:大阳沟菜市场。

有重庆最大的书城:重庆新华书店。

有让人流连忘返的被称为“好吃街”的八一路小吃街等等。

解放碑重庆文化、商业活动的最中心。

朝天门广场
朝天门广场,位于重庆市朝天门码头。

朝天门是重庆水上门户,襟带两江,壁垒三面,气势雄壮。

“重庆朝天门广场”是江泽民题写。

据说,朝天门是公元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

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就是朝天门。

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

因此门随东逝长江,面朝天子帝都南京,于此迎御差,接圣旨,故名“朝天门”。

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

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将旧城门撤除。

1949年“九·二”火灾使朝天门附近2千米的区域化为一片废墟,从此,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

今天的朝天门客运码头,新建宏伟的朝天门广场,是俯瞰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

看点:
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纵流1119千米,于此注入长江。

每当初夏仲秋,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
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形成“夹马水”风景,其势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

右侧长江容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成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

重庆公路“零公里”点标志将设在朝天门广场。

“零公里”是一个国家或城市干线公路的起点,也是一个城市中心点的象征。

中国“零公里”标志已经确定在天安门广场中轴线的中间位置,而上海则将零公里设在了人民广场。

人民大礼堂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渝中区人民路学田湾,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建筑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以其非凡的建筑艺术蜚声中外。

礼堂简介
整座建筑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

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

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

[1]
礼堂用途
大礼堂是重庆市举行大型集会和演出活动的中心,重庆市的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直辖挂牌揭幕大会等重要会议和国际性会议都在此召开。

国内外知名的演艺人员及团体在大礼堂献艺,极大地丰富了重庆人民的文化生活。

建筑历史
1955年西南大区撤销。

1956年,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更名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1989年,按照高星级酒店标准建设的东楼完工,大礼堂建筑面积也由五十年代的1.85万平方米增加到3.22万平方米。

1997年重庆直辖,市委市政府采纳民意,决定拆除大礼堂围墙,建设了人民广场,成为重庆市的市政、文化、休闲广场,与人民大礼堂融为一体,成为重庆市旅游和接待的重要场所。

多年来,大礼堂先后接待了100多名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外国政要,深受赞赏。

它是由毕业于南京大学工程系的张家德先生设计的。

大礼堂作为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和中国最宏伟礼堂建筑之一,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被评为“亚洲二十世纪十大经典建筑”。

我国建筑界泰斗梁思成先生评价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古典建筑划时代的最典型的作品”。

1987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和伦敦大学编写的《世界建筑史》中,首次收录了新中国建国后的43项工程,其中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列第二位。

大礼堂
是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大礼堂及人民广场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数百万人次。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饱含了深厚悠远的中华文明,体现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的宏大气概,它代表着重庆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它是重庆人民艰苦奋斗创造奇迹的象征,它在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民大礼堂是山城建筑艺术的瑰宝。

其总面积2.5万平方米,高度65米。

内部除设有池座、底层座外,还有四层环形楼座,可容纳四千多人。

重庆人民广场是1997年6月与重庆直辖市同时诞生的,面积约3万平方米,广场用花岗石铺就,带音乐喷泉,常年绿划如茵,鲜花盛开。

广场后方是享誉海内外的重庆人民大礼堂,由当时主持西南局工作的邓小平、贺龙同志决定修建,著名建筑师张家德先生设计,始建于1951年9月,竣工于1954年1月,历时两年零四个月。

重庆人民大礼堂采用中国传统轴线对称手法,配以轴式的南北两翼,观外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布局和谐、雕梁画栋、飞檐走壁;内设大舞台一座,观众席四楼一底,座位5000个,是广场内的主要景点,也是大型庆典、隆重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深得海内外游客的赞誉。

每到傍晚,市民自发组织上千人在广场上跳集体舞、健身操,构成一道亮丽的市民生活风景线。

在建中的三峡[视频]博物馆[视频]和广场三期工程,总投资6.3亿元,将为广场扩大一倍以上的面积。

届时,时广场与大礼堂、博物馆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将是市区内最大的文化综合观光景区。

[4
磁器口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

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

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

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

重庆磁器口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

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

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

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据统计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

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

全年中商贸最兴旺的是枯水季节(旧历八月至次年四月),码头河坝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

码头上万商云集,拥挤不通。

除大码头外,还有历史悠久的4家丝厂,一家制呢厂,24兵工厂(现特钢厂),25兵工厂(现嘉陵厂),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

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

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

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

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猪市、鸡鸭蛋市和盐市口。

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食品糕点业26家,棉纱布业20家,茶馆酒馆116家。

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

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

”“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

“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
星闪烁。

1997年,重庆新发行的一套《最后的回忆》地方磁卡,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有“小重庆”之称。

白公馆渣滓洞
白公馆渣滓洞位于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麓,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

二战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是关押和杀害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均在这里惨遭杀害。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政权撤离大陆前夕,对囚禁在这里的300多位革命人士实行集体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血如今,每年有上百万游人来此参观、悼念烈士英灵。

渣滓洞在重庆市乐歌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

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监狱。

白公馆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

白公馆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

至解放前夕,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显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志、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

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1947年4月曾一度关闭,同年12月又重新关人。

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

关人最多时达三百余人。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

白公馆简介: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

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

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

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

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共产党员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都曾被囚于此。

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

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

但是他们又有所区别,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

原白公馆大门终日关闭,从侧面一小门进出,原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

在院内墙上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标语。

在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里绣红旗是最感人的,绣红旗并不是发生在渣滓洞的女牢,而是发生在白公馆的男牢平二室,曾关押的是《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和丁地平,陈然,刘国志,当他们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捺
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并坚信重庆即将解放,凭借想象亲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准备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就高举着它,冲出牢房,去迎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但是,在“11.27”大屠杀那天,只有罗广斌一人从虎口脱险。

白公馆的先烈们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对革命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

什么是精英?什么是民族的脊梁?先烈们就是最好的代表,他们就是精英,民族的脊梁,让我们走进白公馆,去感悟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洪崖洞
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坐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

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让解放碑直达江滨。

游客可观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玩不夜风情的休闲娱乐新天地。

洪崖洞整体业态分为纸盐河酒吧街、天成巷巴渝风情街、盛宴美食街及异域风情城市阳台四条大街。

四条大街分别融汇了当下所有时尚元素,美国全球连锁海盗酒吧等一系列全球知名酒吧的加盟,不但可引领重庆新娱乐生活方式,也将带动重庆夜生活的新标向。

天成巷巴渝风情街为世人展示的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时尚潮流,以2300年前的巴渝盛景为载体,展示出当时盛行于世的青砖、石瓦、红檐绿瓦的古典民居,早已流传的前店后厂“民间工艺作品”也将现身于此。

盛宴美食街为大家展现的则是一种“另类美食城”的盛景,一个集中外古今名店于一堂的美食盛景。

异域风情城市阳台将作为重庆最大的一个城市交通转换站而备受世人注目,建工完成之后的洪崖洞城市阳台停车场可同时容纳30-40辆车辆的停放,需要游逛解放碑或停留在洪崖洞游玩的游客则可乘坐扶梯或观光电梯直上解放碑或达到洪崖洞的任何一层楼。

洪崖洞,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一个真正“让世界了解重庆,让世界爱上重庆”的佳作之地,也将是一个颠覆重庆人传统生活习惯的纯生活休闲娱乐新空间。

明初戴鼎筑重庆城,建有十七门,九开八闭,洪崖门是闭门。

修得有城楼,有门的样子,但却没有门。

不能进出,纯粹用于军事。

洪崖门面临嘉陵江,能控制好长一段江面。

明末曾在洪崖门左面城墙上安有大炮,因而现沧白路过去就叫炮台街。

那大炮面对两江汇合处,本是防备张献忠的。

哪知张献忠在铜锣峡遇阻,亲带少数精兵奔袭江津,然后顺江而下,从通远门攻入重庆城,洪崖门上的大炮就没有起到过作用。

从临江门到千厮门之间,是悬崖,城墙和洪崖门都建在悬崖上。

在洪崖门下面靠右的悬崖下有个洞,就是洪崖洞。

洪崖洞上原来有一条小溪,那小溪发源于城内的大梁子(现新华路),经大阳沟、会仙桥到洪崖洞,从悬崖上跌下,形成瀑布。

“洪崖滴翠”就一直是重庆的一大景观。

后来,城里的树木被砍完,人口也增多,那小溪成了污水沟,洪崖就不滴“翠”了,而是悬着一条污水“瀑布”。

抗战开始后,重庆人口猛增,重庆城中心从下半城移到上半城。

上半城的污水往洪崖洞流,垃圾也从洪崖洞上往崖下倒,在这儿捡垃圾的人也就成堆,加上洪崖洞里可以避风雨,于是洪崖洞就成了叫花儿“丐帮”的窝。

大约是上个世纪40年代,才在那悬崖上开出一条小路来,沟通了城内外。

洪崖洞下临镇江寺和纸盐河街,都是码头,且相当热闹。

于是,那洪崖洞两侧的
悬崖下就建起一排排吊脚楼。

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似摇似晃,构成重庆城特有的风景。

洪崖洞住的都是穷人,不是搬运工就是扯船子(纤夫)。

最靠悬崖的人家,不少都是洗衣人。

每天凌晨,那小巷就开始弥漫着热气,充满着肥皂气味,一片洗衣声。

白天,从城墙上看下去,那吊脚楼伸出的一根根竹竿,晾满了衣物,在夕阳中摇晃,颇为壮观。

嘉陵江年年都要发沙水,水一涨上来就把那纸盐河街淹没,当然也淹了那洪崖洞下的吊脚楼。

弄得不好,那水还就会把吊脚楼冲垮卷走。

水退了,一条街的人一起努力,冲洗淤泥,然后把搬到坡上的家具什么的搬回家。

用不了多久,那被冲垮的吊脚楼也重新立起来。

年年如此。

解放后,沿江码头,特别是临江门、千厮门码头逐渐衰落,洪崖洞也逐渐失去往日的热闹,那吊脚楼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成了危房。

滨江路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沿江两岸的面貌,洪崖洞的破棚烂房也拆迁了。

后来这里建起了颇具重庆特色的饮食休闲街。

那一幢幢仿古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谁见了都会眼睛一亮。

人文:洪崖洞是巴渝文化和重庆城市人文的一条根脉。

有人说,嘉陵江畔的洪崖洞是站着的巴渝文化。

洪崖洞反映了重庆人坚韧顽强的意志,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精神的象征。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

北临嘉陵江,南接解放碑沧白路,项目沿江全长约600米,商业建筑总面积逾60000平米,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最具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