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新闻叙事中的情感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新闻叙事中的情感因素
[摘要]叙事学理论不仅适合对小说的研究,而且对新闻作品的写作也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新闻叙事中的情感因素可以从新闻事件本身、叙事者和叙事文本三个方面来挖掘。
标签:叙事学;新闻作品;情感因素
当我们在强调新闻的真实性的时候,似乎将新闻真实性以外的东西都撇在了一边。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事物的一面,而忽视它的另一面或其他方面,对待新闻报道也是如此。从广义叙事学的角度看,人类的一切话语活动都是叙事者从不同角度讲述的故事。各种新闻媒体的炒作、报道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向我们展开的各种故事的发展线索。一般地讲,在注意新闻事件真实,报道公正、客观的同时,无论是记者采访和写作,还是解说员现场解说,甚至新闻评论,都存在着倾向性和情感因素在里面。
罗兰·巴尔特认为注重叙事的本质特征和各种叙事成规,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文字,还是图画或声音等媒介,它们的终极参照都是我们的经验。那些看来似乎是真实的叙事,实际上也是高度成规化的。因此,关于现实的一切再现都同样是人为的。我们的新闻实践也告诉我们,新闻报道的生命是真实。但随着时下新闻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有些媒体的报道苍白无力,有些媒体的报道则历历在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关键的是在保证事实真实的前提下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将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得以再现,达到传受双方的情感互动,这样的新闻才可能在大众心目中留下印痕。而且更多的受众希望能在新闻报导中获取精神上的感动与满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仍就采用以前那一口说教的语调来写新闻,不但无法和受众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甚至会遭到受众的排斥。
那么如何让情感体现在新闻报道中?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下列四方面来挖掘,即新闻事件本身、叙述者、叙事文本和受众。下面就将从这四方面所包含的新闻情感作详细分析。
一、让事件自身打动读者
事物虽然都是客观的,但一旦作为新闻事件发生,它就一定有人的情感在里面。比如中国神州宇宙飞船升空的那一瞬间,我国奥运健儿站在高高领奖占上的那一刻,子弟兵奋不顾身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场景;再如那些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生命带来威胁财产造成损失的洪水地震,让人们无家可归的、流离失所的战乱,当我们听到或看到这些事件,谁又能无动于衷?人们之所以关注它,就是因为里面存在着情感。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就是要挖掘这些事件中所蕴藏的情感,并把这些带有情感的事件传给受众。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事件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似乎也很难深深地打动受众,
但里面包含着让人感到好奇的情趣,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些情趣新闻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包含感情的。在人们生活日益改善的今天,大家对这些情趣新闻感到好奇,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没有什么不值得提倡的。生活中的大悲大喜的事毕竟少见少遇,能够挖掘到平凡小事中所包含的情感,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个功夫。所以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的情感。
怎样挖掘新闻事件的情感呢?
1.深入采访,探究细节。一篇新闻能够打动受众,主要是细节中存在着感人的东西。而采访者要想获得细节,只有做深入的采访,细心地探究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不放过采访对象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让情感在这些细节中得以充分再现。
2.抓住事件,关注人物。新闻的情感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人的身上,新闻事件产生发展也都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想关注新闻事件中的感情因素,千万不要放过事件中的人,让人物身上的情感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此外,要想挖掘新闻事件中的情感,还要追究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及产生的原因。因为背景和原因都是深度报道不可少的,它是新闻事件产生的动因或诱因,有些新闻事件的情感可能是隐藏在事件的背后,这就需要采访者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让叙述者和受众同行
叙述者在新闻叙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叙述者就是新闻报道中的记者、采访者,他的情绪直接决定着新闻叙事文本的情感,也影响着受众的情感。在小说创作中,叙述者的背后是作者,由于作者的介入,作品对现实的描写就不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同样,新闻报道中也会自然而然地刻上记者的主观烙印。这也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人们的认识活动离不开认识主体的介入,而主体一旦介入,纯客观就已不存在了。即是说,在新闻报道当中,媒介或记者个人的主观性已构成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存在。
在很多文章中受众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记者的真实感情。因为记者的叙事距离时近时远,有时还经常变换叙事的视角和人称,或以全知全能的视角俯视整个事件,或在事件的中心,以事件当事人的身份一步步去揭开事实真相。不光是报纸,如今极受欢迎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上海东方台的《东视广角》、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等节目的报道中,通过运用镜头语言和解说词,借鉴文学叙事手法,增加情感因素(有些是记者本人的,有些则是主持人的即兴发挥),在坚持事实真实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了一些感情色彩,将许多原本极为枯燥的新闻变得有血有肉,激发受众情感共鸣。
一般来说,要想叙述者与受众产生共鸣,叙述者可以选择相应的叙述视角。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从叙事学角度提出了三分法:零度焦点叙事、内焦点叙事和外焦点叙事,来进行新闻叙事角度的研究。
1.零度焦点叙事。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全知全能视角叙事,这种叙事角度的叙述者无固定视角,不受视域限制,如同一个全知全能、无处不在的上帝一样洞察世间一切。这种视角的好处是灵活自由,可以对报道的事件作全方位、全景式的叙述,具有广度和深度,给人以权威感。零度焦点叙事的缺陷在于比较强的虚拟感和主观性,叙述者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受众的情感也很难和叙述者的情感融在一起,但叙事者容易“把握”“控制”受众的情感。
2.内焦点叙事。又称限制视角,是以作品当中的人物作为叙述者的一种叙事角度。叙述者或者是事件的主导参与者,或者是事件的旁观者和目击者。如2006年2月19日长春的《新文化报》的一篇题目为《救救我》的新闻采用的就是拟人化的内焦点叙事。新闻说的是一只小猫被困在10多高的树上很多天不敢下来,发出了“救救我”的呼喊。内焦点叙事,叙述者只限于叙述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不能叙述别人看到或听到的。内焦点叙事在叙述情感上对受众缺乏一种导向作用,但很容易让受众融到故事的情感中。
3.外焦点叙事。又称纯客观视角或观察视角,是指叙述者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客观记录事情的表象,不追溯事情的历史背景,不涉及人物的心理活动,叙述者也不抛头露面,评头品足,抒发胸臆。外焦点叙事的特点是叙述者所知要小于新闻人物所知,在语言上,外焦点叙事大都选择无明显情感色彩的中性语言。外焦点叙事被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叙事视角,它适合记者写出有现场感的“视觉新闻”。采用这种视角传递的新闻信息是比较可信的,同时由于写作注意细节,有现场感,因而具有可读性。外焦点叙事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的情感,只是叙述者的情感显得较隐秘。
三种叙事视角各有优点,但从受众的情感接受角度来说,零度焦点叙事和内焦点叙事更能体现叙述者的情感,具有交流性、亲近感,其感染力也较强,所以在叙事中尽量采用这两种叙事视角。
三、让情感跃然在文本上
受众首先接受的是新闻叙事文本,尤其在平面媒体中,新闻叙事文本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什么有的新闻文本干干巴巴,令受众生厌?为什么有的新闻文本血肉丰满,受众一看就喜欢,并且回昧无穷?除了报道的事实特别具有震撼人心的意义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文本中是否充满情感,是否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其中文学叙事手法的运用是让情感跃然纸上的重要途径。
在众多文学叙事手法中,叙事文本用散文笔法和增加新闻的故事性是最常见的两种。
1.用散文笔法增加情感。穆青在1963年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有的同志在尝试着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我个人赞成这种尝试。我觉得,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