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
中国影视的发展
班级:13国贸2
姓名:王贝贝
学号:5
喜欢看电影,自然而然的喜欢影视的鉴赏。这门选修课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小小陈述一下我国的影视发展:
一、我国影视发展的历程
关于影视的形成,文章主要以我国为例,从影视的形成过程展开了对影视内涵的深刻挖掘,对此大量的学者都曾分析过,主要表现在四个阶段:即我国影视发展的萌芽阶段、影视的初期发展阶段、影视发展的成熟阶段和影视发展新的转折阶段。
(一)我国影视发展萌芽阶段
处于这个时期的影视由于丰富的社会内涵、浓郁的时代气息、真实的生活场景、典型的人物形象,为影视的形成贡献出了一定的基础,许多影片至今被人们所喜爱和赞赏,这个时期的影视是早期的,大多处于一种好奇心,一种时尚感。因此其形成是一些单纯的影视形式,并没有什么创新。如,蔡楚生执导的《渔光曲》在国际电影节上第一次获奖,为中国影视赢得了国际声誉。与此同时,《十字街头》、《万家灯火》等等一批优秀影片问世,慢慢的把我国的影视发展情况推上了一个艺术高峰时期,胡克教授是这么分析的。
与此同时,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中华民族正处于外患内忧、危机重重的局面,中国民众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潮,批判黑暗政治,讴歌民主自由,鼓舞人民大众救亡等内容,很自然地成为这个时期中国电影的母题。于是,左翼电影运动、抗战电影,以及战后现实主义影视高峰等,相继在这个时期出现,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个时期的影视家把影视看作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灵魂,他们由于面对着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特质,因此就决定了他们观影、观视的选择,他们的选择决定了这个时期影视的命运和生存,这是黄会林学者的分析。
事实上,这个时候是中国影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时期,主要由于1932年的“一二八”,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空前高涨,
民族的危机呼唤影视必须面向时代,可以说,这个时期从艺术家到影视作品,在意识形态上发身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化,是中国影视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
(二)我国影视初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继影视萌芽之后的初期阶段,这期间被称之为中国影视的“十七年”。声称“十七年”中国影视曾经经历了一个“四起四落”的曲折发展过程,这个时期的中国影视犹如社会的温度计和时代的晴雨表,直接反映出社会的风风雨雨和复杂多变的政治气候。但是不管怎么样,新中国影视毕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十七年”中国影视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鲜明的现性与强烈的时代感,追求“崇高壮美”的美学风格,歌颂叱诧风云的英雄理想和浓郁鲜明的时代激情。“十七年”中国影视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的抒情正剧,如《上甘岭》、《柳堡的故事》。
总而言之,“十七年”影视在曲折中发展,虽然前进道路上时有坎坷,但毕竟是在艰难地前进。
(三)我国影视发展成熟阶段
影视的成熟阶段又称“新时期”阶段,从八九十年代影视来看,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蔡家麒说中国影视从没顶之灾中苏醒,重新振作起来,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受众在观影之中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心灵感悟。其中也有一些内在的规则,比如老中青全阵容身心投入为受众奉献的空前活跃。此外,各种艺术追求的风采独具,带给受众富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精彩影视作品。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所有成功的电影艺术家亦概莫能外。
彭吉象认为:70年代末与80年代,香港、台湾和中国内地相继出现影视改革运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获奖影片震惊国际影坛。或许正是由于民族血缘纽带关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底蕴,才使得两岸三地电影界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根异花的三地电影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以徐克、许鞍华为代表的香港“新浪潮”电影。以侯孝贤、杨德昌为代表的台湾“新电影运动”,还有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大陆“第五代”导演创作群体,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电影流派,但是,他们又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点和时代的特征。总之,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中国影视才真正开始走向世界,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总之,我认为新时期的影视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总体而言,观众不会否定它突破性的发展。同时,这个时期的影视已走向成熟的阶段。
(四)我国影视发展新的转折阶段
这个时期中国内地的影视是新影视风格形成的转折点。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国产影片上座率大大下降,观众大幅度流失,少数艺术片曲高和寡、票房惨淡,大量娱乐片粗制滥造、平庸低劣,内地影视市场下滑幅度惊人,绝大多数影院亏损。中国影视一下子从辉煌的高峰跌入了阴冷的低谷。百年风云,百年轮回,
直到2004年,中国影视才终于从低谷中走出来,迎来了一线曙光。2004年度影视总产量创历史新高,212部影片的总产量比上一年提高了60%。与此同时,影视票房出现了10年来未曾有过的喜人局面,票房收入达15.7亿元人民币。国产片的票房收入大大超过了进口片的票房收入,克服了十年徘徊不前的窘态,2004年影视主业收入总计为36.7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还强调我国的影视走过百年历程,迈入新的世纪,中国影视正在翻开崭新的一页。中国电影期盼着在新的百年里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争取早日迎来新的辉煌时期。
三、我国影视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影视发展,自上个世纪初叶诞生以来,尽管经历了几度兴衰,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鼓舞和振奋的,三四十年代的人文主义起步,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发展,八九十年代的纪实主义创新,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无数经典佳作。然而目前,我国影视发展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影视的发展情节凭空臆造成分较多
宏森分析,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由于我们的一些影视人,把理论与实践相混淆,把主观与客观相混同,用信息采集的便捷性,取代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在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驱使下,置影视创作的基本原则于不顾,变体验生活为杜撰生活,不注重素材挖掘,只热衷题材猎奇,不关注社会热点,只看中市场卖点。出现了一些故事离奇,情节离谱,主旨离格的“伪文化”现象。比如“两面人性大展开,违纪乱法不算坏”;“第一把手都廉洁,提到副手全腐败”;“军人不能不恋爱,农村就得写地赖”;“不打不骂不热闹”,“不吻不露不精彩”等等,这些胡编滥造的作品,比比皆是。爱情片大多是姐妹吃醋,兄弟争风;战争片多是一个鲁莽战将和一个聪明女人的情怀;警匪片多是一位刑侦高手和优秀警花的悱恻缠绵;商战片都是大亨的女儿爱上能干的英才;农村片都是支书软,村长横,配俩地痞乱哄哄。产生这种效仿跟风创作的根源,就在于主创人员严重缺乏生活根基导致的恶果,致使我国正在发展中的影视受挫。
(二)我国影视发展的内容低俗、缺乏创新性
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影视人,不顾我党一贯倡导的文艺方针,严重违背影视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规则,公然放弃科学的创作原则和表演体系,打着影视“速成优生”的幌子,结果是可想而知了。在影视圈内,有人公开宣扬什么“没有主题就是最大的主题”、“大俗才是大雅”、“不搞笑的文艺不是文艺”、“爱情是戏剧之本”等等奇谈怪论。在这种思维模式的误导下,有的竟然把红色经典篡改成情感大戏;有的还把极其严肃的抗战题材写成闹剧;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材搞成家长里短,男人动粗,婆娘撒野。更有甚者在一部电视剧中,一个农村选举竟然选了十多集,而且选的是那么荒诞不经,殊不知让观众娱乐还是在娱乐观众?还有“昭君出塞”为了民族利益,维护大我,牺牲小我,然而就是这一段千古绝唱,竟然编成了浪漫的爱情故事,观众要问,这是爱国主义教育还是爱情至上引导?难道创新
就是篡改吗?难道戏说恶搞才是文艺创新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