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分析

杨海霞1, 谢亲建2,韩金萍3,童胜国1, 雷敏1,马茜1,刘群1,彭智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部地区的淋巴结转移性癌症的来源。方法:收集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病例,研究分析转移性癌的来源。结果:68例患者,主要来自胃癌和肺癌病人,其余脏器转移率较低。结论:西北是癌症高发区,而且是胃癌的高发地区,值得注意。

[关键词] 胃癌;肝癌;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癌症是一种害人之地,无可救药的疾病,并且它的复发率和转移率逐年上升。医疗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但不知其原因。由此,为了给医疗工作者解脱迷惑,给病人讲清原因。我们病理科利用活体组织检查,对武警甘肃总队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病例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得知,除炎症和结核外,转移性癌较为常见,而转移癌在病理诊断中尤为突出。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笔者从武警甘肃总队医院病案室中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6月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68例进行分析,这68位病人中,都来自甘肃不同的县区,来自不同的性别,其男性为54人,女性为14人。从病例的送检标本中得知,他们把其组织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按照组织病理的方法,经过常规组织脱水、浸蜡、石蜡包埋等方法,切片厚为4—4.5um,行常规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出可靠的活检报告。另外对于个别组织难以辩解的标本,我们进行特殊染色,如VG、网状纤维等,然后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二、结果

2.1 一般情况:从病例分析来诊断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68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

年龄77岁。平均47岁。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4例,占79.4%;女性14例,占20.6%,男女比例:3.8:1。

2.2 从检测结果中的知,送检部位与原发癌有很大关系,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43例(占

63%)。右侧25例(占37%),左侧与右侧约1.5:1。但是,在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中,来自肺癌占38.3%、胃癌占15.8%,其次为鼻咽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肝癌等。右侧鼻咽癌占18%,肺癌占16.9%,其次为甲状腺癌、肝癌和胃癌。

(a表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b表示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

2.3 组织学类型与转移性癌的关系:从组织学角度来解释,淋巴癌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其发生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好发于20-40岁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3,6],可能与环境恶化、寿命的延长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进步有关。特别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中,以腺癌为主、鳞癌、未分化癌次之。

三、讨论

锁骨上淋巴结是转移性癌的好发部位,左侧多于右侧。原发癌部位广泛,如肺、胃、鼻咽、乳腺、宫颈等,关于左右侧转移性癌原发病灶主要根据本地区癌的发病率不同而定。本科明确诊断的68例转移性癌中左侧为肺、胃为主,乳腺次之。右侧为鼻咽为主,甲状腺次之。锁骨上淋巴结是胸导管和右淋巴结导管进入血流的门户。其输出与该两主干淋巴管间无瓣膜。因此,运行于淋巴内流的癌细胞可逆流至该群淋巴结而发生癌转移。转移性癌,发生年龄较广泛,18—77岁之间均可[2,7]。故锁骨上颈侧无痛肿块渐进性肿大数周及数月者,均应考虑转移性癌的可能,尽管淋巴结结核、炎症占72%,应进行头颈部及全身详细检查后,做肿块活检,并应继续追踪观察和寻找原发灶,尤其41—70岁这一年龄组为转移性癌的高发期,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寻找原发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部位与病理形态相结合。如左侧应多考虑肺[1,4,5]、胃肠道,但鼻咽、乳腺、甲状腺不可忽视。右侧如为鳞癌,应多考虑鼻咽癌。有关资料报道,转移性癌的原发部位则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本地生活习性不同有关,因此,淋巴癌的发病率作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3.2 未分化癌在活检中要进一步同淋巴瘤相鉴别,通过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相鉴别。

3.3 对于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癌,在今后的活检工作中可建议临床寻找转移性癌的原发灶,如果不易确定,应严密随访,以求找到转移性癌的原发灶为止。

参考文献:

[1]杨柯,王义善,胡蓉蓉,等.85例恶性淋巴肿瘤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1):42-43.

[2]李济培,甘赞辉,王洪乾,等.康艾对乳朦癌术后放疗增敏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9):1755.

[3]周坚.恶性淋巴肿瘤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104.

[4] 石远凯,孙燕.鬼臼乙叉甙药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新药杂志,1994;3(5)

[5] Van Maanen iMS,Retel J,Pinedo HM,Meehanism of action of antitumor drug etoposide:a review.J

nat]Cancer Inst。1988, 80:1526—33.

[6] Dombemowsky P.Nissen NI.Schedule dependency of the antileukemie aetivity of the pe dophyl

lotoxindefivafive Vp 一16 — 213 in L1210 leukemia.Aeta Pathol Microbiol scand.1973, 81:715—24.

来源:中文报刊科技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